服务生命禁区 情洒雪域高原(石渠县援藏干部人才群体事迹报道:《甘孜日报》11月7日头版整版).doc
《服务生命禁区 情洒雪域高原(石渠县援藏干部人才群体事迹报道:《甘孜日报》11月7日头版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生命禁区 情洒雪域高原(石渠县援藏干部人才群体事迹报道:《甘孜日报》11月7日头版整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服务生命禁区 情洒雪域高原石渠县援州干部人才援助纪实 “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是省委贯彻中央藏区工作会议精神,促进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自2010年5月14日37名援州干部人才进驻石渠县以来,他们认真践行省委刘奇葆书记“伏下身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发挥才能”的要求,发扬“缺氧不缺志,苦干不苦熬”的石渠精神,努力克服困难,积极适应环境,主动融入工作,在全县中心工作的完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忠诚援藏、智慧援藏、务实援藏、廉洁援藏”的动人篇章。 挑战生命禁区 锤炼坚强意志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边陲,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气候恶劣、高寒缺氧,素有“生命禁区”之
2、称。境内-46的极端气温,4526米的平均海拔和仅为成都地区46%的空气含氧量让人闻之生畏。“放眼不见一颗树,遍地没有一绿草;白天烈日当头照,晚上大雪纷纷飘;十级狂风时怒号,到处都是野狗嚣;头痛欲裂气不畅,彻夜难眠无好觉”,这首打油诗就是对石渠恶劣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尤其是高原性心脏病、包虫病等疾病严重摧残着石渠人民的身体健康,石渠人平均寿命只有57岁,比全国低18岁。2010年5月和今年3月,37名援州干部人才在从成都到石渠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分别有3名和4名同志因肺水肿等剧烈高原反应疾病被送回成都治疗。石渠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一是住房困难,37名援州干部人才大多数现在仍住在办公室;二是县城
3、和县域都没有公交;三是没有自来水;四是没有国家电网,仅有的两座小水电厂经常停电,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因冰冻基本不能发电;五是通讯落后,除县城、片区工委、乡镇机关所在地范围内有无线通讯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通讯盲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条件,37名援州干部人才没有忘记组织的重托,没有辜负藏区人民的期盼,把在石渠工作当作锻炼党性、磨练意志的最好阵地。曾磊、何斌、高维波、杨虎等同志感冒一段时间后都没有明显好转,他们一边坚持吃药,一边坚守岗位。特别是杨虎同志,患重感冒后,一边打吊针,一边工作,一心扑在温波乡的牧民定居建设和教育普九工作上;因病回成都治疗的7名同志病好后立即返回石渠县工作。 忠诚
4、奉献 感人事催人泪下说起到石渠县37名援州干部人才中的感人故事,援州干部人才领队、县委副书记查治德同志如数家珍:“到石渠县城区小学挂职副校长的李震已是第二次到石渠开展援藏工作,他现在毎周要上9节语文课。因再次援藏,他与爱人商定的结婚大事一拖再拖。同样推迟婚期的还有挂职县卫生局副局长的肖来。”“叶强同志的母亲身患癌症已到晚期,随时都有走的可能,但他还是在爱人的大力支持下,带着对病床上母亲的无限眷恋,来到了生活、工作条件都相当艰苦的蒙宜乡开展援藏工作。”“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陈江馥同志,一处理完爷爷的丧事,顾不得休息,第二天就忙于为石渠县“普九”工作到处去筹措经费和书籍。”“黄楚德同志的妻子手术
5、住院也没有请假。”“今年3月归队前夕,罗朝荣同志的父亲因患前列腺癌住进医院,看见父亲日渐消瘦的身体,他本想请几天假再多陪陪父亲,但在老父亲再三的劝告下,毅然与同志们一同回到石渠,在部领导都不在的情况下主持部里工作,加班加点亳无怨言。”“还有去年底包虫病体检血清抗体呈阳性的4名援州干部人才,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今年3月都坚决要求随同大家一起返回到石渠受援单位坚持工作”。说到这里,查书记表情愈发沉重,眼眶里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其实,查书记也体检出高血压,仍然带病带队回石渠,而且双亲都80多岁了,小孩正处在上初中的关键时期。 投身主战场 不辱使命立新功牧民定居点建设、灾后重建和“普九”工作,是石渠县
6、2010年的三大中心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其中,该县2010年牧民定居建设任务为3780户,灾后农牧民房屋需恢复重建的1492户。为顺利完成牧定建设和灾后重建任务,确保入冬前让所有牧定户和受灾群众都住上永久性住房,2010年7月初,县委紧急抽调16名援州干部人才支援全县牧定建设和灾后重建工作,他们分别被编入资金监管组、现场管理组、质量监督组、材料验收供应组、牧定办以及前线指挥部等。挂职县委副书记的查治德同志是该县灾后重建资金监管组组长,他经常带领相关部门到灾后重建点进行工作调研,为管好用好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他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并研究制定下发系列文件,对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管理、项目审计、
7、财务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作了规范。他还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帮助联系和落实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的重建资金1亿元,其中省红十字会6000万元,省慈善总会3000万元,省国资委资金1000万元。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李良智同志狠抓牧定建设的技能培训和现场管理等工作,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挂职县发改局副局长的郭伦,到德格、道孚等县林业局协调到木材1000余立方,解了该县灾后重建和牧定建设燃眉之急。援州干部王礼君、席纪根、肖来、刘华东、赵开平、何洪林、任小利、汪嘉等10名同志被安排在路况极差、路途极远、条件极为艰苦的奔达乡、真达乡和正科乡等,负责灾后重建材料验收、供应等工作。为保证原材料供应,他们起早
8、贪黑,每天在汽车尾气和尘灰中坚持长达13个小时,王礼君3次中暑晕倒在沙场。肖来、刘华东、赵开平到工作现场,每天要走6公里的路,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热饭,当地无法洗浴和换洗衣服,有时一个月都洗不上一次澡。何洪林工作的正科乡不通电、没有餐馆,饮用水是后山露天水沟,时常浑浊,有时还有虫子。他们生活、工作环境恶劣,条件非常艰苦,但没有任何怨言,履职尽责,坚守在工作一线。挂职该县审计局副局长的马文波同志,大胆纠正个别单位的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的及时到位,正是在包括这些援助干部人才在内的该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战下,截止去年10月底(因冰冻10月底后不能再施工),该县1492户灾后重建房
9、任务中, 95%的受灾农牧民群众入住新房。2010年10月底前,石渠县是全省现在唯一没有完成“普九”工作的县,为在当年通过省上“普九”的验收,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陈江馥和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的黄健等同志,主动领命回新都区进行多方筹集资金和书籍,共筹得资金86余万元,购买新书7.8万余册,解决了“普九”迎检图书短缺的问题。2010年度,李元斌同志被四川省卫生系统表彰为先进个人、被成都市医管局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七一”期间,何红林、肖来两位同志被石渠县表彰为优秀党员;高维波、石刚祥、任小利、何洪林、杨虎、王礼军、曾磊、汪嘉、黄楚德、刘绍俊、肖来、刘华东、张孝锋、叶强、李自国15名同志被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孜日报 服务生命禁区 情洒雪域高原石渠县援藏干部人才群体事迹报道:甘孜日报11月7日头版整版 服务 生命 禁区 雪域 高原 石渠县 援藏 干部 人才 群体 事迹 报道 甘孜 日报 11 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3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