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洛城闻笛.doc
《夜洛城闻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洛城闻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材料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 玉笛:精美的笛子。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散入:随着。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夜
2、深人静的时侯,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长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简析此诗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
3、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练习资料1默写:(1)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2分)(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2分)(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的感情的思想感情。(3分)3解释下列词语:(3分)散入: 。满: 。 闻: 。4“折柳”和“故园”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5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
4、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6.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分) 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分) 8“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9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练习资料答案1默写:(1)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2)李白
5、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3解释下列词语:(3分)散入:随着。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闻:听;听见。4“折柳”和“故园”分别是什么意思?折柳:指折杨柳典调,曲中表达了送别的哀怨感情。故园:指故乡,家乡。5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6.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分)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
6、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分)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8“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9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答: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洛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