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玉龙喀什河和田县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工程.doc
《新疆和田地区玉龙喀什河和田县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和田地区玉龙喀什河和田县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工程.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疆和田地区玉龙喀什河和田县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和田县水利局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2015年4月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的由来、性质、规模及必要性11.2项目基本构成及投资41.3工程分析5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122.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122.2关注环境问题132.3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32.4环境敏感区域与环境保护目标13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53.1主要污染物排放概况153.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63.3污染防治措施与效果203.4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预案233.5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254公众参与2
2、94.1公众参与目的294.2公众参与调查的原则304.3公众参与方案304.4公众参与的调查结果统计354.5公众参与结论395 结论406联系人和详细联系方式41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的由来、性质、规模及必要性1.1.1任务由来玉龙喀什河是和田地区的一条主要河流,也是塔里木河的源流之一,目前玉龙喀什河控制灌区仅依靠上游玉龙喀什河引水枢纽引水灌溉,中下游灌区一直处于无坝引水的状态。农业是中下游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及物质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必须保证灌区农业引水需要。和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和田地区,全县划分为苏巴灌区和马牙克灌区两部分,总灌溉面积69
3、万亩。苏巴灌区灌溉面积约44.62万亩,主要引用喀拉喀什河水。马牙克灌区位于玉龙喀什河下游,现状灌溉面积约27.68万亩,其中玉河左岸16.58万亩,玉河右岸11.1万亩。马牙克左岸灌区现状既引用喀拉喀什河水,又引用玉龙喀什河水。喀拉喀什河水在满足苏巴灌区的用水后,余水输送至马牙克左岸灌区,并将多余水量放至玉龙喀什河河道,由引水口引至马牙克右岸灌区。玉龙喀什河水则由玉龙喀什河引水枢纽向灌区分水,枯水期通过东风干渠输送至马牙克左岸灌区;洪水期一部分水通过东风干渠输送至马牙克左岸灌区,一部分水则直接由河道下泄通过引水口引入马牙克右岸灌区。玉龙喀什河控制的马牙克灌区主要从玉龙喀什河中下游的东方红水库
4、引水口、吾宗肖引水口、塔瓦库勒农场引水口、塔瓦库勒乡引水口、司马瓦提乡引水口等5座引水口引水。由于无永久性拦河控制工程,灌溉引水保证率低,每年进行堵坝引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另一方面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措施的实施,为便于进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兴建引水枢纽工程,替代零散引水工程引洪灌溉以便集中引地表水显得尤为必要。库木巴克引水枢纽位于和田县吾宗肖境内的玉龙喀什河中游,东方红水库引水渠口上游,距玉龙喀什河三桥下游25km。该工程已列入和田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是玉龙喀什河上的第二级引水枢纽,为全拦河两岸引水枢纽。本次新建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工程主要功能为归并和田县东方红水库、吾宗肖2个引水口,同时改善下
5、游和田县塔瓦库勒农场、塔瓦库勒乡、司马瓦提乡3个临时引水口及和田市阿克恰勒临时引水口汛期引水条件,提高灌区引水保证率,为和田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工程便利条件。1.1.2建设性质本工程为新建项目。1.1.3工程规模库木巴克引水枢纽的控制灌溉面积规划年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建成后,主要为和田县马牙克灌区和和田市部分灌区引水。其中和田县从玉河引水5438.5万m3,主要满足马牙克灌区的农业用水,其中右岸11.1万亩均有玉河灌溉,左岸16.58万亩,既有喀河水又有玉河水,其中引用喀河水7350.8万m3,按照规划年的毛灌溉定额693.3 m3/亩,则马牙克灌区喀河控制的面积为10.6万亩,玉河左岸控制的
6、面积为5.98万亩,既库木巴克引水枢纽控制和田县的灌溉面积为17.08万亩。和田市司马瓦提水库控制的5万亩耕地的需水及和田市阿克恰勒灌区2.6万亩耕地的需水,也由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取水,因此库木巴克引水枢纽控制面积为24.68万亩,其中和田县灌区17.08万亩(左岸5.98万亩右岸11.1万亩),和田市7.6万亩。左岸灌区引水渠规模a规划年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建成后,左岸引水闸引入马牙克左岸灌区的水量,主要有玉河通过河道下泄水量的30%,折算至渠首处为1434.7万m3,满足左岸灌区5.98万亩地的用水要求,设计灌水率值为0.3354m3/s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58,则Q设Aq净/干5.98
7、0.3354/0.5583.59m3/s。b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左岸引水闸除了向和田县马牙克灌区引水,还担负着向和田市司马瓦提水库和阿克恰勒灌区引水的任务,因此引水规模中需考虑其引水流量,司马瓦提水库最大引水流量在7月份为7m3/s。阿克恰勒灌区灌溉面积2.6万亩,设计灌水率值为0.3354m3/s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58,则Q设Aq净/干2.60.3354/0.5581.56m3/s。c三部分引水流量叠加为12.15 m3/s,因此取12.2m3/s作为库木巴克渠首左岸引水流量。右岸灌区引水渠规模a由引水过程确定规划年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建成后,右岸引水闸引入马牙克右岸灌区的水量,主要有玉河
8、通过河道下泄水量的70%,折算至引水枢纽处为3347.6万m3,根据设计资料,灌区最大月引水量在7月份,引水量为1442.8万m3。由于无法得知月内旬来水过程,考虑到来水月内分配的不均匀性,根据调查的现状河道来水的情况,同时结合东方红水库的蓄水时段,确定引水渠引水时间按10-20天计,平均引水流量计算为Q引=1442.8/8.64/15=11.13(m3/s)。b由灌水率确定右岸灌区控制灌溉面积11.1万亩,设计灌水率值为0.3354m3/s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58,则Q设Aq净/干11.10.3354/0.5586.6m3/s。综合比较上述流量计算,考虑河道来水的不确定性,因此取大值
9、,取11.2m3/s。工程引水节点水量、流量详见图2-4-1。(3)工程等级和标准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工程等别为等,工程规模为中型。泄洪冲砂闸及引水闸为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上、下游导流堤和消能防冲设施为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为1355m3/s,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为1645m3/s,泄洪闸后消能防冲工程的洪水标准与主要建筑物洪水标准一致。1.1.4必要性玉龙喀什河是和田地区的主要河流,也是塔里木河的源流之一,目前玉龙喀什河灌区仅依靠上游玉龙喀什河引水枢纽引水灌溉,中下游灌区处于无坝引水的状态。马牙克灌区位于玉龙喀什河下游,
10、现状灌溉面积约27.68万亩,其中玉河左岸16.58万亩,玉河右岸11.1万亩。马牙克左岸灌区现状既引用喀拉喀什河水,又引用玉龙喀什河水。喀拉喀什河水在满足苏巴灌区的用水后,余水通过英尔里克水库库外渠及放水渠投入东风干渠三号闸前,由东风干渠输送至马牙克左岸灌区,并通过东风干渠四号闸将多余水量放至玉龙喀什河河道,由独立引水口引至马牙克右岸灌区。玉龙喀什河水则由玉龙喀什河引水枢纽向灌区分水,枯水期通过东风干渠输送至马牙克左岸灌区,洪水期一部分水通过东风干渠至马牙克左岸灌区,一部分水则直接由河道下泄通过独立引水口引入马牙克右岸灌区。和田县现状地表水引水口主要有喀拉喀什河引水枢纽、玉龙喀什河引水枢纽以
11、及玉龙喀什河中下游的东方红水库引水口、吾宗肖引水口、塔瓦库勒农场引水口、塔瓦库勒乡引水口、司马瓦提乡引水口等5座引水口。和田市在玉龙喀什河中下游有一个引水口,主要向司马瓦提水库和阿克恰勒灌区供水。本次新建的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工程主要功能为归并和田县东方红水库引水口、吾宗肖引水口,并同时改善和田县其它3个临时引水口和和田市1个临时引水口的汛期引水条件。通过近些年和田县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的实施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已经缓解了和田县部分灌区用水紧张的矛盾。但是马牙克灌区骨干工程长期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同时灌区大部分引水工程为堵坝引水临时工程,受资金条件限制,工
12、程标准不高,而且由于投入不足,23年一遇的洪水就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灌区临时引水渠首引水保证率依然较低,导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水量损失较大,因此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任务依然艰巨。因此,为了改善玉龙喀什河下游灌区的引水条件,保证玉龙喀什河下游灌区的用水,缓解和田县和和田市的用水矛盾,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灌溉保证率,在玉龙喀什河下游修建库木巴克渠首工程是必要的。1.2项目基本构成及投资项目名称:新疆和田地区玉龙喀什河和田县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工程建设地点:拟建库木巴克引水枢纽工程位于和田县吾宗肖乡境内的玉龙喀什河中游,距玉龙喀什河三桥下游25km,地理坐标:东经795738
13、.9,北纬371908.63。工程区距东侧S210省道1.5km,距和田市约33km,交通较为便利。建设内容:本工程为全拦河引水渠首,采用全拦河闸及左右岸引水布置方案,主要由泄洪冲沙闸、左岸引水闸、右岸引水闸、上下游导流堤、引水连接渠五部分组成。建设规模:右岸引水闸设计引水规模为11.2m3/s,左岸引水闸设计引水规模为12.2m3/s。建设任务:严格贯彻“三条红线”指标,合理利用和调配玉龙喀什河水资源,保证玉龙喀什河下游灌区农业生产用水,改善和田县马牙克灌区汛期引水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归并东方红水库和吾宗肖两个引水口。工程总投资为10427.69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为9305.43万元,
14、施工场地征用费777.17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85.09万元;环境保护投资160.00万元。本工程投资全部申请国家投资。1.3工程分析1.3.1与相关政策、规划的协调性分析与和田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的协调性分析和田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由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14年4月通过了自治区水利厅的审查。根据规划分析,本次近期规划(2011年2020年),骨干工程主要有:库木巴格引水枢纽,该枢纽是和田县中游灌区一座控制性引水工程,引用玉龙喀什河水给灌区输水。根据和田县限额用水量和灌溉面积推算库木巴格引水枢纽工程可引用水量现状年为5781万m3(75%)。库木巴克引水枢纽设计灌溉面积30万
15、亩(其中:左岸18万亩、右岸12万亩),左岸进水闸设计流量为Q设计=12m3/s,右岸进水闸设计流量为Q设计=15m3/s。本次设计库木巴克水利枢纽工程枢实际控制灌溉面积24.68万亩(含和田县17.08万亩及和田市7.6万亩)。工程左岸引水规模12.2 m3/s,右岸引水规模11.2 m3/s。因此,本工程与和田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基本相符合。与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的符合性分析2001年编制完成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由国务院以国函200174号文进行了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和田河的水量下泄目标为:在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向塔里木河干流下泄
16、9.0亿m3。库木巴克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引入灌区总水量为4782.3万m3,比现状年总引水量减少2583.4万m3;按照调度运行方式,库木巴克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只在汛期6-9月引水,汛期比现状年引水量减少1227.86万m3。因此库木巴克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从引水总量和引水时段上来说均比现状年引水减少,因此不会对下游输水目标和生态用水产生不利影响。符合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有关要求。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分析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新政函 200596号)的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库木巴克水利枢纽工程区被划入塔里木盆地暖温带极干旱沙漠、戈壁及绿洲农业生态区、塔里木盆地南部和东部沙漠、
17、戈壁、绿洲农业生态亚区,皮山和田民丰荒漠、绿洲沙漠化敏感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为农产品生产、沙漠化控制、土壤保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沙漠化威胁、风沙危害、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壤盐渍化、能源短缺、荒漠植被破坏、浮尘和沙尘暴天气多;主要保护目标保护绿洲农田、保护荒漠植被、保护荒漠河岸林、保护饮用水源;主要保护措施是大力发展农田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完善水利工程设施、开发地下水、禁樵禁采;发展方向为改变能源结构,保证油气供给,发展特色林果业和农区畜牧业,促进丝绸、地毯、和阗玉等民族手工工艺品加工及旅游业发展。库木巴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玉龙喀什河下游灌区的引水条件,保证玉龙喀什河下
18、游灌区的用水,提高灌溉保证率。本工程任务与和生态功能区划中保护目标保护农田绿洲和保护措施完善水利工程设施一致。因此,工程的建设是与生态功能区划相符合。与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分析根据中国新疆水环境功能区划,库木巴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和田县吾宗肖境内的玉龙喀什河中游,现状使用功能为饮用、农业用水,水质目标为类,规划主导功能为饮用水源,断面名称为玉河渠首、尾。拟建工程对水质的主要影响源是建设期的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物以及运行期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这些需要采取措施,合理处置,不得排入河道,避免对河道地表水的污染,以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目标的相应保护要求。1.3.2工程设计方
19、案合理性分析(1)工程总布置方案比选本工程确定两种型式的工程布置方案,方案一为全闸方案,方案二为闸+堰方案(此方案又考虑了三个子方案,即:闸+溢流堰方案1、闸+橡胶坝方案2和闸+溃坝方案3)。方案二闸+堰三个子方案的比选经综合比较,方案二闸+堰三个子方案从运行管理、环境影响、施工量大小、运行经验以及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认为闸+橡胶坝方案2投资虽然相对较高,但运行较为安全,可靠度高,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推荐子方案2(闸+橡胶坝方案)为方案二的工程布置方案。1.3.3料场选址合理性分析T1土料场位于闸址左、右岸上游800m处级阶地上,顺河呈条带状分布,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平坦开阔。
20、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冲洪积粉土质砂,地表植被发育,表层0.2m易溶盐含量较高,呈白色,为无用层。料场运距0.21.3km。T1土料场位于级阶地上位置相对较高,地势平坦开阔,没有洪水冲蚀危险。T1土料场选址占地内无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设施,附近亦无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分布,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在取料完成后,及时采取土壤平整压实及植被恢复手段,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土料场选址基本可行。C1砂砾石料场位于工程区上游13.0km玉龙喀什河河漫滩上,顺河呈条带状分布,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开阔。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冲积砂卵砾石,卵砾石磨圆较好,呈浑圆状,分选较
21、差,厚度大于10m,地下水位0.61.6m。大部分场区0.02.5m因人为挖掘,呈高低起伏的人为地貌,形成扰动土层。C1砂砾石料场选址占地内无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设施,附近亦无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分布,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其次,从占地类型来看,砂砾石料场占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裸地为主,地表基本无植被分布,料场开采产生的生物量损失较小。地表砾幕被破坏后较易产生风蚀,取料结束后将采取土地平整措施减少其水土流失量。另外C1砂砾石料场距S210省道1.5km,S210省道与枢纽区有简易道路相连,交通运输较为便利,本次无需增建临时便道,有利于保护荒漠植被。因此,工程料场选址从环境角度分析,基本符合
22、要求。1.3.4渣场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本工程永久弃渣场位于下游两岸导流堤外侧,下游导流堤外侧均为级阶地,植被稀少。弃渣场地面高度与导流堤堤顶高度相同,不会发生水蚀,水土流失主要以风蚀的形式发生。通过采取防风蚀的措施,可以将风蚀影响降低到最小。临时弃渣场位于右岸级阶地,植被稀少。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弃渣场进行植被恢复,以减缓工程建设对项目区植被的影响。本工程弃渣就近堆放在导流堤两侧管理范围内,不需要大规模的交通运输,减少临时占地,减轻对荒漠植被的破坏,可避免长途运输加剧水土流失量。弃渣场远离工业企业、居民点等敏感点,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总体来说,在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后,本工程的弃土场
23、基本符合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的要求。1.3.5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1)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水质变化的影响水资源配置平衡变化(2)对生态的影响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对陆生生态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3)施工期环境影响(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1.3.6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3.6.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植被和原地形地貌的破坏、水土流失影响,以及施工过程中“三废”排放等。施工准备期工作主要集中在“四通一平”上,该施工时段最主要特点是占地、地表扰动及产生弃渣,此时主要的环境影响是生态环境破坏和引起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施工期,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活动全面展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和田 地区 喀什 和田县 巴克 引水 枢纽 工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9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