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普查设计.doc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普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普查设计.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论文题目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普查设计系 别: 采矿工程系 专业班级: 勘查10-10 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2年 摘 要 1)摘要正文 在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以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北矿带为主,兼顾南矿带,开展普查评价,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在这次勘查工作中,以钻探、槽探、大比例尺地质草测为主要手段,对矿体进行追索控制,进一步了解矿体深部前景,大致查明了各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分布、品位及矿石质量等变化特征,预计控制(新增)铜资源量(333)6.47万吨,并提交了“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普查报告”。 2)关键词 萨热克铜矿、钻探、槽探、地质草测、矿体规模、产状、储量 目 录第一章
2、前 言1(一)目标任务1(二)工作范围、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条件1(三)矿权登记情况2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2(一) 以往区域地质工作情况2(二) 以往矿产地质工作3(三) 科研工作5(四) 综合分析5第三章 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6(一)区域地质条件分析6(二)矿区地质特征10(三)矿床地质特征12(四)矿石的选冶情况及经济技术评价14第四章 工作部署15(一)工作部署原则15(二)总体工作部署15(三)勘查工作具体摆布15第五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17(一)1:2千地质草测、修测17(二)槽探工程17(三)钻探工作17(四)采、加、化工作18(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18
3、(六)其它研究工作19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19第七章 经费预算19(一)预算编制说明19(二)设计预算表22第八章 技术措施28第九章 预期成果28(一)预期提交成果28(二)提交成果时间28第十章 设计附图29第一章 前 言“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普查”是2005年启动2006年续作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中央专项资金项目,两年来项目取得了重大找矿进展,经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优选将其列入2007年继续续作项目,以新地项目办发200710号文正式下达了项目任务书。项目编号:ZYZXKC2006-13 工作性质:普查工作期限:2007年5月2008年4月(一) 目标任务 在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
4、,以北矿带为主,兼顾南矿带,开展普查评价,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2007年具体任务是:1、以钻探为主要手段,对北矿带、-1、 -2号矿体沿走向和倾向进行追索控制,进一步了解矿体深部前景,大致查明各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分布、品位及矿石质量等变化特征,探求资源量。2、以槽探为主要手段,对南矿带地表矿(化)体进行追索控制,对矿化较好地段用少量钻探进行深部验证,大致了解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分布、品位及矿石质量等变化特征,探求资源量。3、通过大比例尺地质草测,大致查明矿化与地层岩性、构造的关系,总结成矿规律,探索新的矿化层位,指导面上找矿工作。2007年实物工作量:钻探1500米;槽探1500立方
5、米;1:2000地质草测1平方千米。预期成果:提交可进一步工作的中型铜矿产地1处,提交铜(333)+(334)? 资源量10万吨。2008年4月提交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普查报告(送审告)。经费概算:2007年项目经费预算数110万元;(二)工作范围、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条件1、工作范围及位置交通工作区位于乌恰县乌鲁克恰提北东37千米处(插图1),该区与喀(喀什)吉(吉尔吉斯)公路有简易公路相连,交通较为方便。工作区面积约45平方千米,工作区的范围为:E743200-743800,N400000-400300。2、自然地理条件本区位于西南天山西段,海拔2500米至3600米, 总地势西高东低,北西
6、、南东地段地势较高,山坡陡峭,山脊呈锯齿状,相对高差200-300米。矿区南面为卓尤勒苏河及其支流,长年流水,水量充沛。该区气候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平均温度为6.7,最高气温为34,最低气温为零下29.4,年降水量约170毫米,无霜期160至180天。多西北风,最大风力可达10级。主要自然灾害为雪、冰雹、地震。区内可耕地很少,草原不多,以牧业为主,工业仅有萨热克及附近的乌恰、喀什和疏勒四个煤矿,属工农业不发达地区。萨热克铜矿工作区图1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交通位置图 图1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交通位置图(三)矿权登记情况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02年获得萨热克铜矿区排他性
7、勘查权。勘查登记证号: 6500000330589,图幅号: K43E024011,地理坐标: E743400-743500,N400130-400145,面积0.61平方千米。勘查登记证号: 6500000611280,图幅号: K43E024011,地理坐标: E743600-744100,N400130-400400,面积29.95平方千米。勘查登记证号:6500000634959,图幅号:K43E024011,地理坐标:E743200-743430,N400000-400130,面积4.60平方千米。勘查登记证号: 6500000613106,图幅号: K43E024011,地理坐标:
8、 E743415-743600,N4000-400230,面积6.74平方千米。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萨热克铜矿为1952-1953年中苏稀有金属公司在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所发现。新疆地质局喀什大队一分队、地质局二大队分别在1960年和1984年先后进行过矿点检查评价工作。1999-2004年,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综合分析塔里木周边中新生界含铜砂岩的成矿条件和系统对比哈萨克斯坦杰兹卡兹甘铜矿床的基础上,利用对乌拉根铅锌矿床勘查之机,以沉积-改造砂砾岩型铜矿成矿模式(Redbed Model)观点重新认识和初步评价了该矿床,取得了较大进展,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9、一) 以往区域地质工作情况本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历史可追索到1905年,前苏联、中瑞考察团曾发现了一些有色金属和煤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苏十三航测队在本区进行了1/100万矿产普查,以后小面积的地质调查工作相对集中在西南天山西段和西昆仑山前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苏稀有金属公司在本区开展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制和出版了1:20万区域地质图和矿产图(J43-、J43-幅),发现了萨热克铜矿。1952-1953年,航测大队在区内进行过1:20万航测,1959年石油部门在进行塔里木盆地西部工作时涉及本区东部。上述工作初步提供了区域地层、构造概略资料,先后发现了乌拉根、卡拉塔什等小型铅锌矿床
10、和一批铅锌、铜矿点。为后续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地质资料。1998年“国家305项目办”在3940以北中国境内开展了1:20万低密度水系沉积物金属测量,1999年提交了报告,查明了该区的主要成矿元素为Au、Sr、Cu、Pb、Zn;区内存在与地层有关的以Cu、Pb、Zn为主的多元素异常;Cu、Pb、Zn、Sr异常受地层及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特别是其交汇部更为明显,其中萨热克铜矿对应的异常为以Cu为主的Cu、Ag、Bi、Y组合异常,面积约为16km2。这些成果对于在工作程度较低的西南天山地区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992001年,本单位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矿产
11、评价及区域调查成果在塔里木盆地西缘划分了三个区域性成矿带:西南天山前沿成矿带(北带)、盆地中央隆起成矿带(中带)和西昆仑前缘成矿带(南带),并针对西南天山前沿成矿带(北成矿带)和盆地中央隆起成矿带(中成矿带)进行了1:20万编图,将本区与其南部的花园-杨叶一起划分为砂砾岩型铜矿成矿远景区,并再次列为突破的首选地段。2002-2004年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萨热克矿区进行了调研和预查工作,确定为砾岩型铜成矿区,列为重点工作区段。上述工作基本上查明了区内地层层序、岩性、主体构造格架,发现了一些矿点、矿化点,并对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有所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区域地质、开展区域化探积累了资料。 (二
12、) 以往矿产地质工作1960年新疆地质局喀什大队一分队在面积约0.2平方千米内进行了矿点检查工作,提交有“乌恰县萨热克铜矿区简报”,初步评价了该矿床。初步划分了三个矿体,评价了号矿体,铜平均品位0.510-2以上,估算矿石量36万吨,铜金属量1800吨(?)。1984年地质局二大队检查了绿色砾岩顶部的两层铜矿,还发现含金和银,但投入的工作量较少。20022006年: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本区进行了较系统的地质评价工作,2004年进行了预查,2005-2006年进行了普查,确定为砂砾岩改造型铜矿控矿区,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地质找矿成果,肯定了该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及形成具有一定工业经济意
13、义矿床的条件。2006年度完成工作量及取得主要地质成果:完成工作量:截止2006年12月份共完成地质工作量如下(见表1): 2006年度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表1序号项 目 名 称单位设计工作量完成工作量完成比例(%)备注11:1万地质修测Km2202010021:2000地质草测Km2111003地质剖面Km6445.54槽 探m310001200.86120.095钻探M800754.5494.36基本分析样件500504100.87物相分析件221008组合分析件221009薄 片件1012120主要地质成果:*北矿带2线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ZK202、ZK203孔深部见有厚大矿体、盲
14、矿体。*北矿带东延端发现新的富矿地段(-2矿体)。*南矿带新圈定了五层砂岩铜矿体,一层砾岩铜矿化体,对应北矿带上部层位及砾岩层位,找矿空间扩展。(1)、经过项目工作确定了萨热克铜矿为砂砾岩沉积改造型铜矿,矿化层多、层位稳定、规模大、矿化类型好,部分地段已控制的矿体品位较高,具有大型砂砾岩型铜矿找矿远景;(2)、通过地质填图和地质剖面工作确定萨热克铜矿区为一复式倒转向斜,使得南北矿带对应,推覆构造、同生断裂致富,显示沿含矿层位走向和倾向方向均有进一步找矿的空间; 萨热克南北两翼控制矿带的展布,沿走向分段富集, -1、 -2号矿体,长600-800米,含矿层位稳定 ;沿倾向选择一定标高(2600-
15、2700米)富集成矿,上部、-1号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下部号矿体呈透镜状产出,盲矿体,铜品位较富,存在一定的富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前景可观; 矿体长大于1000米、平均水平厚度11.79米、铜平均品位1.12%,银10.00克/吨;-1矿体长大于1350米、平均水平厚度8.67米、铜平均品位0.85%,银9.97克/吨;-2号矿体位于矿区中部28-44线之间,长800米,平均水平厚2.65米,平均品位1.30%,银15.89克/吨; 号矿体:属盲矿体,位于矿区中部1-6线之间,产于下白垩统第二岩性段上部层位(K1KZ3)浅灰、灰绿色含砾砂岩、砾岩、砂岩中,在ZK202孔221.95-28
16、9.94米,矿体水平厚54.92米,铜平均品位0.76%,总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展布。矿体呈层状产出,产状170- 16065-56,与地层产状一致。金属矿物有孔雀石、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结晶微细粒状,呈细脉状、稀疏浸染分布,局部呈斑块状。南矿带针对K1KZ3、K2YJ2地层中的含铜砂岩进行揭露工作,新圈定了五层砂岩铜矿体,一层砾岩铜矿化体,矿体长80- 800米,矿体厚1.26- 7.12 米,集中在18-32线的中-东部,平均品位Cu0.31%- 0.53%。产状在135-1608-35之间。对应北矿带上部层位及砾岩层位,找矿空间扩展。 (3)、矿区已初步查清岩性、岩相变化,岩相古地理、
17、构造特征,为今后找矿打下坚实基础; 、前人化探扫面成果显示矿区南、北两翼分布有一面积大、强度高,与向斜及赋矿层位扣合很好的Cu、Ag、Pb、Ba等环状面形综合异常,前景看好。、根据矿区向斜分布特征,北陡南缓,南矿带主要是推覆断层引起,上白垩英吉沙群第二岩性段(K2YJ2)以砂岩含矿,下白垩克孜勒苏群第三岩性段以砾岩含矿,地表见有辉铜矿、孔雀石等。向南沉积水体应比北区更深,对成矿更有利,其深部是本区为具有远景的找矿区和进一步投入普查找矿的最佳地段。根据初步估算,2006年度南北矿带获得333+334级Cu金属量14.61万吨,矿石量1490.69万吨;其中2005年获得333+334级Cu金属量
18、10.14万吨;2006年获得333+334级Cu金属量4.48万吨,矿石量508.01万吨,333级储量Cu3.58万吨、334级储量Cu0.90万吨,根据地质成果估算远景铜资源量大于10万吨。如果加大深部工程的控制,加强南矿带和北矿带东段(-2号矿体)的地表系统控制,相信矿区远景铜资源量可达中大型规模。这些工作为本次普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寻找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地质依据,明确了进一步工作目标。存在的或未解决的问题:(1)、通过本次工作,虽然按新的工业指标重新圈定了远景矿体,圈定的工业富铜矿程度较低。目前工程网度无法控制富工业矿体。(2)、由于工作周期短,地形切割大,山势陡,北矿
19、带河东区(-2号矿体)及南矿带32线以东地表矿体的分布特征有待进一步查明,深部有待进一步验证。(3)、通过地质工作,萨热克铜矿区向斜北翼矿体地表延伸长10001950米,延深稳定,品位较均匀,有一定的富矿体存在,尤其是在向斜南翼存在后期热液的成矿条件,在地表显示较好的化探异常、地质填图确定赋矿层位已经出露,矿化显示了较好的找矿潜景,近倒转向斜核部需要进一步进行深部工程验证工作。(4)、加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进行概略经济评价。进一步工作方向:矿区处于倒转向斜分布特征,加上推覆断层引起,形成上白垩英吉沙群第二岩性段(K2YJ2)以砂岩含矿,下白垩克孜勒苏群第三岩性段以砾岩含矿,地表
20、见有辉铜矿、孔雀石等。向南沉积水体应比北区更深,对成矿更有利,其深部是将来找矿的最佳地段。1、重点应对萨热克铜矿区向斜深部、河东及南翼倒转向斜的核部进行深部地质勘查工作;查明整个矿区资源潜景、系统评价。(1)地表系统控制:主要控制萨热克铜矿区河东矿带(-2号矿体)及南矿带32线以东的矿体规模和富矿体分布,同时在有利地段加密工程,进一步控制矿体特征。(2)开展深部钻探工作,控制深部原生目标矿体矿化特征,结合矿区调查,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进行初步了解。2、在06年的基础上重点查明工业可利用的富矿体主要地质特征。3、积极开展矿区外围的找矿工作,依托已知矿体(带),对托云盆地周边有利成矿
21、区段进行地质综合找矿,扩大找矿空间,圈定新的成矿有利靶区。4、深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型,指导区域找矿。 (三) 科研工作新疆塔里木周边地区中新生界砂岩铜矿的找矿和科研工作一直备受关注,从未间断,并且自始至终作为重点矿床类型攻关,几乎所有相关的找矿和科研工作都提及本区,并将其列为重点找矿地段。1996-1998年,国家三0五项目对该区铅锌矿和砂岩铜矿进行了调研时,对部分1:20万化探异常进行了检查,将萨热克铜矿与杰兹卡兹甘铜矿对比后认为,它们在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赋矿地层的岩性岩相、主要矿床特征等诸多方面十分相似,萨热克铜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但未投入实质性的工作。这些工
22、作有一个共同点:工作只局限于第三系含矿岩系,虽然业已发现一批铜矿点和大量可供进一步找矿线索,但未获突破。显然,白垩系的含铜砂岩的研究工作程度急需提高,以指导本区的找矿勘查工作。(四) 综合分析1、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本区在区域成矿环境及找矿勘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了依据,但在成矿的地质背景和找矿勘查方面仍然存在下列问题:(1)、在宏观上,种种迹象表明构古基底、区域构造格架、构造运动及演化、与托云盆地形成、演化及砂砾岩型铜矿的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目前的研究程度不足,所取得的基础资料很少。加强这些方面是研究有利于本区成矿模式建立、含矿性评价工作的开展。(2)、托云盆地的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乌恰县 萨热克 铜矿 普查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