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于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美术鉴赏课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欣赏能力,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是进行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前提。其次,结合个人实践总结出了新课标下的几种教学方法。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关键词】:美术鉴赏、新课程标准、人文素养、教学方法、审美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造就与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尤其是在高中开设鉴赏课以后,美术鉴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当前在新的美术
2、课程理念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被提到新的高度。其中,美术鉴赏课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美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要素的培养,情感不仅指对高中学习的感受或投入,更是指内心体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更是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或科学的价值,更强调人文、自然与社会价值。学生具备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热爱人文与自然,才会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生活。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必须通过美术鉴赏课的每一个过程才能得到实现,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前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制,2003年4月,下同)以及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应明确以下要求,这是教师对本学科的基本认识,更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一)提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与专业水平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蕴涵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一点是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基本与首要定位,新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传授给学生这门人文课程之前,教师首先需要
4、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包括对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美学的真正理解、领悟以及与美术的融会贯通。而对于本专业,教师要掌握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艺术设计史论、艺术美学等史论知识,以及基本的美术创作实践能力,如美术基础、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艺术设计等。教师只有对本专业具备深厚的素养、感性的情怀、理性的认识、科学的理解、广泛的实践才能走进美术鉴赏的课堂,这是新时期发展、新课程标准、教师职业特点以及学科教学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首要前提与基础。(二)注重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与积累不等于是全部专业化地灌输给学生。教师的目的在于教学育人与教育的反思总结,而不是
5、纯粹做学术研究,美术鉴赏课教师同样应该注重教学,博观约取,将自己的积累逐步通过教学过程传达给学生,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当然,教师也不应该轻视美术鉴赏课程,在课堂上随意应付或迎合学生,比如:改为自学课、经常放影片或不加选择的播放视频、自己还不明白就给学生不负责任的讲解、毫无目的的让学生随意画画等等。这两种情况都是教师对自身职业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的不明确。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科教学,要“备学生”,更要明确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人类文化才能得到延续,而且才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
6、能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公民。(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审美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向学生讲述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美术发展、美术与社会或其它领域的关系等等方面的独立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审美表达能力的积累,审美能力还是要落实到审美表达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应“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经常性提问学生或让学生进行小
7、组讨论,教师再认真归纳总结,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审美语言表达能力。(四)结合实际情况,形成校本课程师生互动不等于只求课堂活跃热闹,而对教学内容本身反而走马观花、蜻蜒点水甚至空洞无物。高中美术鉴赏的新教材(湘美版,2007年)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显然要科学,内容丰富、由浅入深,知识连贯性强。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照本宣科,因为必须要考虑地域环境、学校安排的实际课时、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情感因素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等因素。因此,教师在对教材有整体把握、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应该依据具体情况适当作出必要的处理:综合调整、抓住重点、延伸拓展等。并且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独特的校本课程。二、美术鉴赏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教学
8、方法的好坏,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地实现。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是所有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而这都落实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美术鉴赏课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但也不是乱用方法或是不讲方法,关键在于得法,即根据授课内容、时间、地域、学生等具体情况而定。新课程标准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本就是题中之义,此外,笔者根据多年的美术鉴赏课实践经验,依据不同的情况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兴趣是人带有趋
9、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习愿望总是能被积极地唤醒。离开一定的兴趣,学习的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心驰神往,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而作为人文艺术学科,美术鉴赏课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否则,古今中外人类的文明象征、文化创造会因为教师本人的失误而受到学生的漠视甚至是反感,而且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更别提民族文化的传承,如此而来,教师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因此,激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是上
10、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前提和首要方法。具体来讲,可以列举出三种导入方式。1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渲染,自会兴趣盎然,热情和激情也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比如,在讲授佛教美术中国四大佛教石窟时,可以剪辑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记录片中华文明第六集七彩长虹部分,这集记录片主要介绍了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化艺术,其中包括四大石窟,尤其是云冈和龙门石窟,这部分虽然较简短,但是剪辑出来正适合在课堂上导入教学,因为CCTV拍摄的记录片质量一般比较高,全集的摄像、配乐、讲解、采访合为一体、搭配得当堪称一流,尤其是背景音乐,随着讲解内容、拍摄角度的不同而跌宕起伏,让学生随着这一切忽而情绪激动、
11、忽而热血沸腾、忽而心驰神往,学生在观看完这8分钟的视频后,不仅兴趣正浓,还回味无穷,此时不等教师讲解,他们也急于想了解中国佛教美术的相关信息了,由此,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就会游刃有余,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此外,在讲解中国古代绘画时,也可以先播放一些相关视频或音乐,带动学生的兴趣与情感。2利用学生身边的活动导入教学虽然古代离学生很遥远,古代美术会令学生感到很陌生,但是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活动导入。比如,在介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一上课就提问学生,“同学们,当你们在一起聚会时你们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非常兴奋地喊着“吃饭、唱歌、逛街、打牌”,然后教师接着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定 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