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doc
《执业医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师.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何谓肺痨?其致病因素及治疗原则: 肺痨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虫蚀肺脏所引起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其致病因素,一是感染痨虫,一是正气虚弱,其治疗原则,一是补虚培元,一是抗痨杀虫。肺痈的临床特征、病位、病性及治疗的基本原则: 肺痈的临床特征是咳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其病位在肺。其病性属实、属热。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邪,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喘证的治疗原则 哮证的治疗,首先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等方法;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
2、补之,阴虚则滋养之。同时要重视虚实夹杂、寒热互见,根据具体病情分清主次,权衡标本,不能见喘治喘,以免延误病情。何谓喘证?其辨证要点是什么 喘证即气喘、喘息,是一种由于外邪、痰浊、肝郁气逆,导致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或老欲久病,引起肺肾出纳失常,出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肺系病证。喘症的辨证,首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祛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老则甚。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外感治病者,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内伤致病者,病程久,反复发
3、作,无表证。虚喘应辨病变脏器,肺虚者,劳作后气短不足以息,喘息较轻,常伴有面色白光白,自汗,易感冒;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甚,伴有面色苍白,顴红,怕冷,腰酸膝软;心气、心阳衰弱者,喘息持续不已,伴有紫绀,心悸,浮肿,脉结代。分享0收藏0手术后形成肠粘连的原因有几种 (1)手术或病变造成的腹膜缺损;(2)腹腔内异物存留; (3)腹腔内残有血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 (1)急性穿孔;(2)幽门梗阻(3)溃疡大出血; (4)胃溃疡恶性变.毒血症与败血症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毒血症是细菌仍局限于局部感染病灶,而有大量毒素进入血循环,产生临床症状,血培养为阴性.败血症则为细菌进入血循
4、环,并迅速繁殖产生临床症状,血培养为阳性.何谓面部三角区 该部位有疖肿时为什么不能挤压 两侧嘴角到鼻根部(内眦)之间的区域为面部三角区.此外静脉网的血液经内眦静脉,眼静脉流到颅内海绵窦,挤压三角区的炎症疖肿时.可使感染沿静脉扩散到颅内.发生海绵窦炎或颅内脓肿.腹膜炎患者采取半卧位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腹腔引流,使感染局限化,减轻腹部伤口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某患者因肠坏死,手术切除小肠4.5米后,其生理功能有何影响 小肠切除的安全范围是50%(正常人小肠长度平均57米),如切除80%以上会严重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出现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腹泻,抽搐及维生素缺乏等,造成机体
5、生理功能障碍,严重危及生命.为什么急性胰腺炎患者要禁食 为避免进食时,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促使胰腺分泌旺盛,胰管内压力增高,加重胰腺病变,所以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早期应禁食.为何胆结石患者晚间症状加重 因晚间迷走神经兴奋,使胆囊,胆囊颈管收缩,易产生胆绞痛.另外夜间平卧,特别是右侧卧时,胆石易自胆囊滑进胆囊颈管,发生嵌顿,引起胆绞痛.胆绞痛发作的病人止痛时,为什么常合用杜冷丁及阿托品,而不单独使用吗啡或杜冷丁 因为吗啡和杜冷丁能引起胆囊和俄狄氏括约肌痉挛,增加胆囊和胆道内压力,促使症状加重,如和阿托品同用,则既可止痛又有解痉作用,使止痛效果明显. 左心功能不全病人为什么要取半坐位 平卧位时感到呼
6、吸困难.采取高枕位或半坐位,可以使回心血量减少,肺充血减轻,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使呼吸困难减轻. 早期发现肿瘤的7种主要信号是什么 肿瘤7种主要信号1)大小便习惯的改变;(2)溃疡长期不愈;(3)出血或分泌物异常;(4)乳房或其他部位纤维增生或肿块;(5)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难;(6)疣和痣明显改变;(7)频咳或声音嘶哑 为什么慢性肺心病患者要采取持续低流量给氧 因长期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靠缺氧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维持呼吸.此时如给患者大流量氧气,使血氧分压骤然升高,而缺氧解除,通过颈动脉窦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减弱或消失,致使呼吸
7、暂停或变浅,反而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所以要低流量给氧.加强对高热患者体温骤降时的观察的原因: 高热患者体温骤降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致造成体液大量丢失,在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休克表现,因此应往意观察.一旦出现上述情况,立即配合医生及时处理.不恰当地使用解热剂,可出现类似情况,故对高热患者应慎用解热剂.记出入液量的意义: (1)记出入液量对危重,昏迷,手术中,手术后及各种严重创伤病人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以便观察机体需要和消耗是否平衡及治疗反应.,(2)调整治疗措施,对液体出入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营养供给等,随时进行调整,保证疗效.如
8、果不能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将给病情发展造成错误判断,给治疗措施带来不利,使其在生理,病理上发生改变,出现代谢障碍,影响病变的恢复,因此准确记录出入量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何谓要素饮食 要素饮食是可以不经消化而直接吸收的高营养饮食,或称元素饮食,即使在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小肠完全吸收.其特点是: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全面而平衡,成分明确,无渣滓不含纤维素,有压缩性,排粪少,携带方便,易保存.怎样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1)询问有关青霉素过敏史,以后再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过敏试验.,(2)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3)阳性者,应在其病历上做特殊标记并告之患者及其家属.,(4)患者使用过青霉素
9、,已停药三天后如仍需注射膏霉素,应重新做过敏试验.,(5)青霉素溶液应现用现配.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要点 要点是要迅速及时,就地抢救. (1)立即停药,平卧,保暖,给氧气吸入.(2)即刻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再注射0.5毫升.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地松2003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3)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50毫克或苯海拉明40毫克肌肉注射.(4)针刺疗法:如取人中,内关等部位.(5)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见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升压药,如
10、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6)呼吸受抑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明,山梗莱碱等.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行气管切开术.(7)心搏骤停时,心内注射强心剂,并行胸外心脏按压.(8)肌肉张力减低或瘫痪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毫克.在抢救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意识状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和一般情况等,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过敏反应系由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引起,青霉素G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组织蛋白质结合而成为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内.当过敏体质的人遇有相应抗原进入机体,即发生过敏反应.何谓秋燥,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秋
11、燥属温热类疾病,是感受燥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胃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秋燥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并重。古书记载“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针对秋燥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归纳出的基本治疗大法。 何谓暑温,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 暑温属温热类疾病,是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表现。本病多发生在夏至至立秋之间。暑温治疗原则:清暑泄热,顾护津气。遵张凤奎云:“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春温,初起临床特点 春温属温热类疾病,是由温热病邪内伏而发
12、的急性热病。其特点为起病即见里热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等表现,严重者可见神昏、痉厥、斑疹等。本病多发生在春季或冬春之交或春夏之际。 春温治疗原则: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津。风温,初起临床特点 风温属温热类疾病,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肺胃表热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等表现。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见,发于冬季者,也叫冬温。风温初起治疗原则:初起邪在肺卫,治宜辛散凉泄,透邪外达,并注意辨别证偏于卫表抑或偏于肺经,相应调整施治。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2)里热内迫特性显著;
13、(3)易耗伤阴液。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 (1)攻窜流走:温毒病邪可以内攻脏腑,如温毒攻肺可致肺气壅滞,轻则咳喘,重则呼吸急促困难;温毒攻心,阻闭机窍,则神昏谵语,甚则引动肝风,痉厥并见。温毒窜扰肌腠、血络,则见斑疹密布。(2)蕴结壅滞温毒病邪可以蕴结脉络,导致局部血脉阻滞,毒瘀互结,形成肿毒特征,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多见于咽喉部位。温毒结于阴器,可致睾丸肿痛。温毒病邪引起的肌肤斑疹,皮下结节,也与温毒蕴结壅滞的致病特点有关。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病变以肺为主:燥为秋令主气,肺属燥金,同气相从,燥热之邪易侵犯肺经,使肺失清肃表现出一系列燥热伤肺的表现。(2)易致津液干燥:燥盛则干,热盛
14、伤津,燥热病邪易伤肺胃阴津,甚则伤及肝肾之阴。(3)易从火化:燥热病邪亢盛时可从火化,上干清窍,出现耳鸣、目赤、咽痛、龈肿。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2)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何谓“产后三病”?其病因病机及主要临床表现 由于产后气血两虚,抗病能力减弱而发生的痉病、郁冒、大便难谓之“产后三病”。其病因病机及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痉病:“
15、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因新产妇人失血过多,复感风邪化燥伤津,筋脉失养而发生痉病。主要临床表现有筋脉挛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口噤不开等症。(2)郁冒:产后“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因产后失血,寒邪乘虚侵袭,正气内虚,寒邪内闭,阳气不能伸展外达,反逆而上冲而发生郁冒。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眩目瞀,郁闷不舒,呕不能食,大便坚,但头汗出,脉微弱等症。(3)大便难:产后“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产后失血过多,又因大汗出而损伤津液,胃中燥结,肠道失濡而产生大便难。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大便燥结难解,发热,口渴,苔黄等症。肠痈如何辨证论治 肠痈根据脓未成与脓已成进行辨证论
16、治。(1)脓未成:症见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发热,自汗出,恶寒,脉沉紧等,用大黄牡丹汤攻下通腑,荡热逐瘀,消肿排脓。(2)脓已成:症见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解毒,散结消肿。何谓回阳救逆法 回阳救逆法,温法之一。以温里助阳药与益气扶正药配伍,救治阳气衰微,甚或阴盛格阳等证的治法。代表方剂如回阳救急汤。何谓凉血散血法 凉血散血法。清热法之一。是清血分热邪的治法。其用药以清热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适用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或神昏谵语,舌绛起刺等。方如犀角地黄丸。和解少阳法概念 和解少阳法,和解法之一。治疗外
17、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代表方剂如小柴胡汤。 增水行舟法概念 增水行舟法,治法名。对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证,以大量滋阴补液之品,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之意。代表方剂如增液汤。逆流挽舟法概念 逆流挽舟法,是治疗方法之一。指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祛痰剂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 祛痰剂分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等五类。其中燥湿化痰剂适用于脾失健运,湿郁气滞所致之湿痰证,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温胆汤等。清热化痰剂适用于邪热内
18、盛,灼津为痰;或痰郁生热化火,痰浊与火热互结而成之热痰证,代表方剂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润燥化痰剂适用于燥邪灼津,炼液为痰所致之燥痰证,代表方剂如贝母瓜萎散。温化寒痰剂适用于阳虚生寒,水湿不运,寒与痰浊凝滞所致之寒痰证,代表方剂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等。化痰熄风剂适用于素有痰浊,肝风内动,夹痰上扰所致的风痰证。代表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祛痰剂的含义、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含义: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适应范围:适应于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证。使用注意: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同时应注意病情,辨清标本缓急。有咳血倾向
19、者,不宜使用燥热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出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祛湿剂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 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其中燥湿和胃适应于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代表方剂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清热燥湿适应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或湿热下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痿痹等病证,代表方剂如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利水渗湿适应于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代表方剂如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等。温化寒湿适应于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等,代表方剂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等。
20、祛风胜湿适应于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所致的腰膝顽麻痛痹等证,代表方剂如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等。祛湿剂的含义、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含义: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适应范围:适应于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外感湿热、湿热内郁或下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痿痹等病证;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等证;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等;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所致的腰膝顽麻痛痹等证。使用注意: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
21、。理血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理血剂分为活血祛瘀和止血两类。活血祛瘀剂适应于各种血瘀证,其代表方剂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等;止血剂适应于各种出血证,其代表方剂如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理血剂的含义、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含义: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适应范围:活血祛瘀剂适应于各种血瘀证;止血剂适应于各种出血证。 使用注意:辨清瘀血和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使用活血祛瘀剂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中病即止,勿使过剂。止血剂有止血留瘀之弊,可在止血剂中辅以活血祛瘀之
22、品或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止血而不留瘀。瘀血内阻所致出血,又当祛瘀为先,因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活血祛瘀剂其性破泄,易动血、伤胎,故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孕妇均应慎用或忌用 理气剂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 理气剂分行气和降气两类。行气剂适应于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等病证,其代表方剂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等;降气剂适应于肺气上逆或胃气上逆等病证,其代表方剂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等。理气剂的含义、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含义: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适应范围:理气剂适应于气滞、气逆病证。使用注意:辨清气病之
23、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若气滞实证,当行气,误用补气,则使气滞愈甚;若气虚之证,当补其虚,误用行气,则使其气更虚。辨有无兼夹,若气机郁滞与气逆不降相兼为病,应分清主次,行气与降气配合使用;若气虚者需配伍适量补气之品。理气药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勿使过剂,对于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左归丸、右归丸的组成、配伍特点如何 左归丸由六味地黄丸去“三泻”,即泽泻、丹皮、茯苓,再加龟板胶、鹿角胶、枸杞、菟丝子、牛膝而成。其配伍特点是:纯补肾(真)阴不泻之剂。右归丸由肾气丸去“三泻”(即泽泻、丹皮、茯苓),再加当归、鹿角胶、枸杞、菟丝子、杜仲而成。其配伍特点是
24、:纯补肾阳(命火)不泻之剂。肾气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 肾气丸:具有补肾助阳之功。主治肾阳不足证。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 四物汤:具有补血调血之功。主治营血虚滞证。以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其配伍特点是: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 当归补血汤:具有补气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执业 医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