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论文报假案致人被羁押的法律行为定性.doc
《宪法论文报假案致人被羁押的法律行为定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论文报假案致人被羁押的法律行为定性.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假案致人被羁押的法律行为定性 宁积宇 蔡德军检察日报 案例:犯罪嫌疑人董某在2004年3月将一辆面包车卖给他人,本来曾想与车主协商办理过户手续,但因不想交手续费未过户。后该车陆续被数次转手,未料此后董某陆续接到该车辆的违章罚单、养路费单据,为此支付了数千元。由于车主无法查找,为逃避上述交款责任,2006年12月25日晚,董某向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白鹤派出所报假案称其车辆被盗。2008年12月份该车辆被慈溪市公安机关找到,此时为隐瞒其报假案事实,董某仍坚称面包车被盗并把车领走,还提供了相关的车辆价值数据,导致该车最后买主崔某以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逮捕,被羁押达50余天。后公安机关发现该案存
2、有疑点,经再次向董某询问,董某交代了其报假案的事实。 分歧意见:在本案的定性上,存在如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董某构成诬告陷害罪。因为董某捏造事实,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且造成他人被羁押的严重后果。符合诬告陷害罪的构成特征。第二种意见认为,董某构成伪证罪。由于本案是在刑事诉讼当中引发的,董某作为当事人,可归为证人特殊主体之列。董某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是想隐瞒自己的犯罪行为,符合伪证罪构成特征。第三种意见认为,董某不构成犯罪。虽然董某的行为涉嫌诬陷他人,放任他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有较大社会危害性,但不符合诬告陷害罪须为直接故意的主观特征。基于罪刑法定原则,董某的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宪法 论文 假案 致人被 羁押 法律行为 定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