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阳宅学术讲义(天逸居士整理).doc
《完整阳宅学术讲义(天逸居士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阳宅学术讲义(天逸居士整理).doc(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 汉 易 经 书 院完整阳宅学术讲义三十四堂VCD颜仕 编著目 录前言1风水理气3阳宅四论与阴宅四论5易经概念6三易说8八卦9河图11洛书13五行16五行生克21先天八卦23后天八卦24十天干与十二地支26六十甲子与纳音28二十四山31二十四山配干支31三煞山33天干纳甲34二十四山纳甲36卦与命论37命卦配合论40理气生杀论43宅体旺衰论45宅运旺衰论47起屋运论50屋宅布杀51论年杀53论月杀55十二都天杀58值年九星与同宫63宅外生杀论65宅外冲煞论73宅外化煞就生论82解相煞84解形煞84解冲煞85宅内吉凶论88宅内趋吉避凶论90阳宅催财92屋宅寻吉法96论年吉97论月吉99论文昌星
2、与文昌位101流年文昌103利名星104催婚105求子论106天喜与红鸾107治病与助愈108起造论110安桌论111安床论113动宅论119静宅论123分金论124发火论126水论129十二长生水法133三元龙门水法144八煞水法152桃花水法153九星水法154纳甲还元法156曜杀与劫杀157五鬼运财法158六十四卦应用159运盘与空亡163形法166吉凶神杀总论175前 言(本完整阳宅学术课程需配合教学VCD34片)纵然,阳宅学派别众多,但仍不离八卦阴阳五行之范畴,如抛开派别门户之见,便可以发现诸多派别当中,其实各有所长,也可以说各有其理论依据,唯其适用之场合不同而已,如果说,完整阳宅学
3、术课程有何不同之处,也只能说只要跟阳宅理气有关系,而且能够运用,对众生有帮助者,我均尽可能将其收纳并且在运用时施以最适当之法。因此,完整阳宅学术课程保留了多数的古法,再加上现代建筑的新法;而所谓新法,其实是尽量以古法为依据而衍生出其运用上的变化,如无古法可依循,再从专业体验中不厌其烦的观察印证,如无把握则暂且搁置,或寻先知解惑,但仍以八卦阴阳五行变化之范围,而且特别注重其理论依据与实际之配合,毕竟,法要能用才是真。与现实不合之法,也是落于空谈而已,若只迁就现实,而不要求理论依据又恐其误用矣!有人问我,各派开门法如许之多,堪宅时,何以使用甲法而不用乙法,我如是回答:“因为该宅适用甲法而不适用乙法
4、,而某种场合又适用乙法,非乙法不用也”。此即完整阳宅学术之精神所在也。例如颜仕教授安床法有七种之多,法法并无冲突,只因家庭中所产生之状况,而需安床相助者,情形绝非独一,若仅以一法对治,岂能完美无缺?故复需诸法依具所需而调伏之。如医者知其病源,再以适切之药对治,方能收其效也。在本书中,为求资料尽可能完整,有时无法顾及部份之学习顺序,因此或会产生初学者,对于部份内容无法了解的情形,诸君倘遇有此一状况,不妨继续研读,再重复反复比对,即可完全融入,届时必有豁然开朗之喜乐与收获,有志者事竟成,顾诸君共勉之。此书所谓大全,即我尽可能完全把所学所知,不予保留的整理出来,以食同好,友人说我此举甚傻?殊不知古学
5、四分五裂已为今人之悲,若人人藏技,则后世子孙无福矣!再说,人生不过百,等双眼一闭两腿一蹬,凡所为均任何意义矣!如金刚经言:“一切不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顾与我同好共勉之,屏弃私心,襄助有缘。今西元2001年,民国90年初创大汉易经书院,定为大汉一年,学术的基本精神是:“坚持学术传承,拒绝故弄玄虚”。寄望尔后的易经五术不再只是流落民间的术数,或糊口之术,或一些不肖之徒藉此招摇撞骗之术,能真正进入学术的殿堂,让我们传统的易经学术能发扬光大颜仕于下元乙亥年初笔辛巳年修订风水理气所谓风水,即是藏风纳水,所谓风生处气易散,故需藏,水起处财易失,故需纳。古法中,如水局在屋宅二十步内则
6、以此水局为君,为主。如水局在二十步外,则以屋宅坐山为君,为主。水局则为臣,为辅。因此,以城市而言几乎以坐山为主,况且所纳之水仍需以自然水局为佳,人工沟渠或加盖者影响不大也。是故,阳宅学中水法固多,在乡村在城市便有其为主或为辅之别。风水亦名堪舆,堪者,堪察也,即上堪天文。舆者,量度也,即下舆地理。掌握天星的变化,了解地气运行的原理,察知天星与地气交结之点,使人居其中而能乘其旺气而发达,避其衰气而免于凶应,此即堪舆师之责也。所谓理气,即是了解阴阳五行气势运行与变化,而施以调理使之中和而已,中和即中庸,即中道,不偏不倚,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五行之变化亦如是,水虽生木,如水过多(盛),木则为水所漂
7、,非但难受其生,反受其害。而水固能生木,但水弱(衰),则难以养木,相克亦然,如金虽克木,但若木多且盛,而不藉金加以雕塑,也只是一些朽木,而且木多,恐有伤土之虚也,木多反而喜金来克制也。因此,五行之运用,需观其喜忌贪厌而活用之,岂可只择其生而不知善用其克,一昧以相生断吉,相克断凶,恐误人而不自知,此即阳宅之生克得宜,概有生无克不旺财,有克无生不旺丁,有生有克方能财丁两全也。风水理气概分以形法为主的形家,及以理法为主的理家。形家又有宅外形法与宅内形法之别。理家又依其应用上的区别,而称有四大流派,即三元派、三合派、九星派、八宅派。派别虽多,依个人见解,各法应用之场合其实不尽相同,也鲜少有冲突之处,只
8、因某些人为突显自己所学之派别,在场合不同,环境不同,需求不同时,仍勉强使用同一法,甚至互相攻击,互相毁谤,以致于水火不容而失去更多探讨与研究的机会,倘世人能包容异己,广纳各派学说,取其能用而用,适行而行,应知古人创办各法自有其理论依据,与使用之目的,岂可择一废一,空枉古圣贤一片救苍生的心意。顾有志弘扬中华文化同好共勉之。在阳宅学中,宅内的调理固然重要,但攸关屋宅吉凶者,也非光宅内的配置而已,需由各种条件来互相影响,故仍需详细观察,熟知审用方准。影响屋宅者,约有如下几项:甲:宅运天下万物只要有形相,有生成之日,必有毁坏之时,此谓之行运,阳宅亦然。得运之时宅气正旺,自能助人于无形。乙:宅体屋宅的体
9、质,即以坐山为主,观察层数,间数与坐山之生克情形,用以了解五行阴阳之变化,作为助生或克泄之依据,进而达到生克得宜之目的,则宅体旺矣!丙:外宅气屋宅周遭环境也能影响行气及宅的气势,如我人的交往亦可影响我之作为,如外有贼寇,我虽强盛亦有不安矣!故外宅气包括有无冲煞等。丁:内宅气了解屋内理气的运行,及配合宅主之需求,合命纳福或生旺催财催官催子等。戊:禁忌对于特别凶险的方位(如三煞、曜煞、劫杀等),留意莫犯可免招凶。阳宅四论与阴宅四论风水理气与大环境的互动,有首重与次重之别,阴宅首重“龙”,二重“局”,三重“砂”,四重“向”。“有龙必有穴,无龙再论局,无局重砂向,专向邀福来”。一论龙:此处未列穴,因有
10、山龙处必有真穴,故龙穴一体,龙者,亦称山脉。山脉之中,泥土为龙之肉,石头为龙之骨,草木为龙之毛,穴则为龙之脏腑,真穴有五色,就是心肝脾胃肾五脏也。阴宅中寻龙又称觅龙,须寻龙之祖先,亦即山脉初出处。再寻龙之父母,即山脉入首之处。复审气脉,即脊背起伏与轮廓。次分阴阳,即山的向与背。尚须观其势,察其形,亦即以直觉感受形如动物或某物,或形以五行辨其吉凶。最后判其主与从,即真龙居中,四周有小山形如朝供也。二论局:局者,水局也。在山地里,以龙脉脉气为重,在无山的平原,水脉即是龙脉,平地水神旺于脉,故若平地有水局则以水局为重。水局依其流动急缓,方向,状态有些许分别,也有可用与不可用,水局的部份在书内后章水法
11、有详细探讨,本章暂且带过。三论砂:阴宅在无龙无穴的场合,以砂法为重,有龙有局亦论砂法较为圆满,以亡者(称仙命)纳音五行与砂论生克(高地为砂),此为阴使用,非本课程之范围,仅此简言,不再详述,可免误人。四论向:向者,墓向也。凡向皆以分金论之,与仙命纳音相生则吉,相克则凶。以上四论若能全择,富贵可期。但以现今社会结构,墓地难求,能达此要求者,倍难矣!阳宅依现场的不同,也有首重与次重之别。阳宅变动容易,阴宅影响深远(甚至几世),改动亦有相当困难,故尤髯特别谨慎,求其真确为要。阳宅首重“龙”,二重“穴”,三重“局”,四重“山”。所谓:“有龙休论局,有局莫论山”。这是说明首重者为君,为主。次重者为臣,为
12、辅。与阴宅之取用略有区别。故虽是龙穴局全无之城市,单以坐山论处,则坐山为君,为主。但亦有其辅“君无臣辅不立”,此时以层数为臣,间数为佐,当坐山运行完,立层数为君,则以间数为臣,坐山失运退居为佐。如此君、臣、佐、使,方构成一完整体系。无龙处虽无真穴,但气聚之处,亦形成其穴,也会影响整个城市乡镇之繁荣,而诀定其为经济枢纽或政治重镇。山者,屋宅之坐山也,屋宅以坐山为重,鲜少论其向,因向只能邀福与宅气无涉也!易经概念易经是一部探讨宇宙万物,生灭变化的经典,其包含之广及运用之大,未曾涉猎其中,则无法一窥堂奥,这探讨宇宙大地奥秘,当然不是职业者的权利,研究易理除了满足自己本身的求知欲,更可体会一些以前从来
13、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当您面对新的问题,而突破的同时,将会发现自己对事情的见解居然能如此圆融而不可思议。中国五术能延续几千年几万年之久,也确有其道理存在。易经代表万物一种相互对待的状态,即以太极复生两仪,两仪再生四象,四象成八卦,宇宙万物皆在此八卦中规律的变化着,古人着八卦雏形应用占筮(占卜),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通人事(又称天地人三才)其中的阴阳交感,对立,融和,变化,此即是所谓的“道”,亦是易经的基本精神。易理的应用有:古时的龟卜,瓦卜,等,尚有:六爻卦,梅花易数,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占星术,子平命学,邵子神数,北极神数,铁板神数,紫微斗数,面相手相学,堪舆,堪舆又分阳宅学与阴宅学
14、,后人应用愈广,发展到所谓的五术即,山、医、命、卜、相,皆不离易经之范围,以解诀人生的各种问题与需要。所谓“山”,就是利用符咒类或修炼,用以达到精神治疗或使身心得到安宁,或为追求圆满人格所使用的方法之总称。所谓“医”,就是利用处方,针灸,或藉神灵以达到治愈身体上或心理的疾病的总称。所谓“命”,就是利用生人之八字,再透过各种推命方式,以达到趋吉避凶目的之总称。所谓“卜”,就是利用各种占或卜,来预知各种征兆或事情之演变,以作为判断或处理方式的总称。所谓“相”,包括人相、印相、宅相、墓相等等。以眼可见之相加以推演运用,观察其变化,以作改变或附和,而达到趋吉避凶目的之总称。本书为易经运用在阳宅的部份,
15、虽只是阳宅之学,事实上包含了相当大的易理与智慧,倘能细心研习,仔细推敲,所能知晓者,则不只阳宅而已,贵在灵活应用,最好选择心境清明时,方易收其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以道德为基本原则,不可为利己而损人。所谓一念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矣!一念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矣!以所学来造恶业,不如不学免受其害,以所学来助众生,堪称菩萨矣!三易说三易者,太极为一,何以有三?以易理而言,三易乃简易、变易、不易,意在阐示宇宙万物的道理。以卦理而言,乃连山八卦、烈山八卦、归藏八卦,意在阐示人类进化与文明演变的过程,非太极有三也!简易亦即宇宙万物的本质乃一简单而易于明了之事相。如前方来,一眼即可洞悉男子或女子,或高或矮,身穿衣服
16、颜色为何,此即简明而可未经思考即能知晓,并可立即判别是否相识,此其简易性。变易事相虽简而易明,其本质却又具多变及不一定性,所谓一定性,万物皆因比较而有分别,“大”者,因与“小”相比较方能言其大,但此“大”并非绝对,若以更大之物相较,又变此为小,此其变易性。如判断此人矮小,只因见过之人皆高,意识中存在了自我的标准,故言此人矮小,此为其不一定性。不易不是有三,一者万物相对之道理不易,二者万物虽变,而其本质不因相对之改变而改变,此其不易,三者真理性之不易。何言本质不作改变?如前之例,此人高或矮非一定性,但说高说矮其本质并未稍作改变,此相对性自古至今皆然,故皆言不易。何谓真理不易?如万物生成之后,存于
17、宇宙之中,必有毁坏之日,最后必定归于消灭,无有一物可脱离这个真理法则,此其不易。易虽有三,实则归一,简中有变,变中不易。上述所论系以易理而言三易。若以卦理而言,一称连山八卦,系以家庭生成结构,配合河图绘制而成,初为占卜之用,其图与元包经所绘略同,唯连山先阳后阴,元包经所绘先阴后阳而已。连山八卦前四卦为阳,老父领三子,后四卦为阴,老母领三女,阴阳分界。元包经则先阴后阳,有尊阴抑阳之意,各卦名称有依顺序而赋名,即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也有依卦象再赋名者,即:太阴为坤,少阴为兑,仲阴为离,孟阴为巽,太阳为乾,少阳为艮,仲阳为坎,孟阳为震。二称烈山八卦,即通称之伏羲先天八卦,
18、所谓的中天八卦亦指此卦,与后天八卦为近世所取用,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因此针对此二卦有更详细之解说,再此先行带过。三称归藏八卦,即通称之文王后天八卦,烈山归藏二卦,由于派别之异,说法各有不同,连出处都有诸多论点,后天八卦阴阳五行方位皆备,故勘舆罗盘以后天八卦为主,详细请见后天八卦一节。八卦天下万物皆互相比较,互相对立,却又互相依赖。此对立关系即是阴阳之相互关系,一物一太极,太极有阴阳,是故太极生两仪,一为阳仪 ,一为阴仪 ,阳仪又成一物,故有阴阳。复在阳仪上加一阳一阴,称太阳 (阳上加阳),称少阳 (阳上加阴)。而阴仪亦加一阳一阴,即成 称少阳(阴上加阳), 称太阴 (阴上加阴)(愈上愈小故称少,
19、象万物由地生长起)。此为两仪生四象,象中亦有阴阳,故在各象上加一阳一阴,即成。(太阳上加阳)(太阳上加阴)(少阴上加阳)(少阴上加阴)(少阳上加阳)(少阳上加阴)(太阴上加阳)(太阴上加阴)以上四象生八卦,每卦各有三爻,象征天地人三才亦代表大自然之变化,于是八卦成万物定。此卦称乾三连,简称乾卦,三爻全阳,象征至刚无私呵护群生之“天”。此卦称兑上缺,简称兑卦,一阴在二阳之上,象征水于上而不能下聚集为“泽”此卦称离中虚,简称离卦,一阴居二阳之中,如“火”于缝仍能透光。此卦称震仰盂,简称震卦,一阳居二阴之下,象征阳刚于柔下仍能如“雷”奋力而出。此卦称巽下断,简称巽卦,一阴在二阳之下,象征“风”之无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阳宅 学术 讲义 居士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