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初中音乐 冼星海与国魂同在的“人民音乐家” 新人教版.doc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初中音乐 冼星海与国魂同在的“人民音乐家”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初中音乐 冼星海与国魂同在的“人民音乐家” 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初中音乐 冼星海与国魂同在的“人民音乐家” 新人教版摘要:冼星海是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为现代中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冼星海的音乐人生历经坎坷,但他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伟大的音乐离不开它的民间土壤;完美的艺术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不朽的作品得力于其不朽的民族精神。冼星海的成功因其始终扎根民族土壤的结果,冼星海的成功也是因他有选择地吸取西洋音乐的结果,冼星海的成功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都对振兴我们的民族音乐有着哲学高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冼星海;民族音乐;民族精神;国魂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举国上下形形色色的庆典活动互相辉映,
2、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其中电视剧冼星海是一举两得之精品。这部作品既是为纪念抗战胜利,更是为缅怀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音乐人生。既生动地记录了冼星海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也向人们展示了至今余响不绝的抗战音乐的辉煌图景。对炎黄子孙而言,冼星海是个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名字,但就我们所知也只有他是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对冼星海的传奇经历和艰苦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丰硕的艺术业绩就不甚了了。冼星海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还写了许多音乐方
3、面的论文。电视剧冼星海观后,笔者思绪万千。不仅惊叹他对音乐的忠贞不渝,更为他超人的艺术敏感和睿智的音乐理念所折服。在现代中国音乐研究中,冼星海的音乐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乐章,而这个精彩的乐章是中西合璧的结晶!没有中国的音乐尤其是民间音乐就没有冼星海,没有西洋音乐的熏陶同样也不会有冼星海。正是在电视剧冼星海的感发下,笔者这个民俗学弟子特地借了一套冼星海全集来认真阅读,其实我对音乐全然是个外行。 一、广东音乐:冼星海音乐人生的“基调” 中国的省份当中能形成自己“音乐”的并不多,可“广东音乐”却为人们熟知。“广东音乐”为传统的音乐合奏形式,19世纪下半叶,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广泛流行。从广义上
4、讲,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粤剧和潮洲剧的音乐,还有广东小曲和广东地方性民歌曲艺,如山歌、儿歌、粤讴、南音等。狭义的广东音乐是指小曲,仅器乐而言。19世纪广东小曲盛行时,在城里,戏曲常用它作为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之用;在茶楼和街头,歌女卖艺时,伴奏者在演唱间隙便演奏12首小曲;民间婚丧喜庆的乐队也演奏它,又被称为“八音”、“行街音乐”和“座堂乐”,所以广东小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来,经过长期的孕育演化,又吸收了各地民间小调、小曲、戏曲音乐和各种器乐曲。到冼星海出生时,“广东音乐”已成为专用名词。所以我们就不奇怪这个贫苦船工的后代、洗衣妇的儿子能和音乐有缘,因为广东音乐首先是民间的声音。粤地
5、很早就歌吹盛行。张元济岭南诗存跋中提到:“窑洞月夜,男女隔岭相唱和,兴往情来,余音袅娜,犹存歌仙之遗风,一字千回百折,哀厉而长,俗称山歌。惠潮客籍尤甚。”同样迷恋这种民间声音的清代诗人、思想家黄遵宪在入境庐诗草手写本山歌后面的五则题记中,感叹“人籁易为,天籁难学也。”他还忆起“冈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也许黄遵宪更侧重于歌词,而冼星海则对广东音乐的乐曲更感兴趣。 相对于内地,广东近代就是一个开放得相当早的城市,是中外文明碰撞、交融之地,因此音乐的发展也带有独有的开放性。即使最土生土长的广东音乐,在其乐器、曲调乃至教育方面都带有西方影响的影子。所以,从20世纪20
6、年代开始,广东音乐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约60多位)广东音乐作曲者,创作了500余首乐曲,其中部少被录制或出版了曲集。冼星海正是其中一员。 冼星海巴黎求学走投无路,他只好像家乡当年的民间艺人一样,在酒馆演奏着自己广东的饿马摇铃。没想到,音乐素养良好的巴黎市民(其中包括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对广东音乐推崇备至,如痴如醉。冼星海第一次觉得就音乐而言,饿马摇铃、雨打芭蕉等家乡的民间音乐可以毫无愧色地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民间音乐的生命活力、民族特色为其赢得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冼星海一生为之奋斗的艺术目标正是不断从民间音乐中挖掘瑰宝,服务时代,服务社会!始终把握住民族脉搏,唱响时代的最
7、强音! 二、民间音乐:冼星海紧抓不放的“主题” 民间音乐源于民众生活,和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关系极为密切,甚至可以说民间音乐本就是民众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小受民间音乐的熏陶,在进入巴黎音乐学院生造时,冼星海对民间音乐的认识更清醒了。正是由于他能将老师教授的内容和自己的民族风格结合起来,他才更加受到导师的赏识和器重。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他本可以留校任教,还可以和自己相爱的人呆在一起。可是,那正是中华民族遭受强盗欺凌,骨肉同胞水深火热的时刻,冼星海的选择只能是回国。他的情感、他的音乐离开了祖国就失去了滋长的土壤。 冼星海回国后,很快就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歌咏队伍当中。他的作品的民族特色,他的
8、歌曲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几乎是国人尽知的。笔者这里想特别强调的是冼星海不仅有高亢的爱国热情,高超的艺术造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冼星海的音乐理论中,对民间音乐、民歌、音乐的民族形式等等的论述最多。我们可以说,冼星海先进的艺术观念是他投身实践的指导,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长期实践的总结和提升。 早在1929年,冼星海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时,就意识到:“学音乐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抱大志向的。在他们的理想里,充满着乐圣及天才的印象,个个的愿望都是将来中国的贝多芬、舒柏特、瓦格纳这样人物。可是事实上能做到吗?我们还要考虑中国的音乐环境和中国的音乐。我的主张是要把音乐普遍了中国,使中国音乐化了,
9、逐渐进步上去,中国不怕没有相当音乐天才产生。” 正是为了认清中国的音乐环境和音乐特点,冼星海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时,任教了一门课是“民歌研究”。民歌是百姓的心声。古代统治阶级就非常重视来自民间的这种各种声音,周代就设有采诗官,专门采集各国国风。于是我们今天才能见到诗经。冼星海对我国的民歌有着极高的评价。我们只要稍一浏览他的中国民歌,就不得不叹服作者超人的觉悟: “我们如果细心想想民歌研究不但是一个大的问题,而且在目前文化工作和抗战的前途都是很有关系的,它应该是一种文化工作,恶魔是文化工作者,更要注意民歌。而目前最受人欢迎的还是有民歌作风的、民族色彩的军歌,因为它能激发军民增强现阶段的
10、抗战力量。 民歌是工农群众的唯一歌声,这些劳动歌声就是告诉了我们将来中国新兴音乐的源泉,比一切浮夸的上等音乐更可贵,而且我们只有从工农音乐着手努力,才可以发扬民族特殊的音乐作风。 “民歌有它的地方性、民族性,因而就有它的独特形式和内容,这也就是我们比世界任何一国的歌曲的内容形式都更丰富的地方。我国地方广大,生活、风俗、习惯都不同,要立志终生研究民歌是一伟大的贡献,不但可以改良社会,而且在中国文化上是一个伟大的收获。 “民歌是语言艺术最高的表现。民歌不能离开歌词,或是语言,我们假如P67注意语言、歌词的实际适合大众,或能更深入地教育大众,在民歌的研究中就不能忽略文字和语言。 “真正的民歌一定是永
11、久性的,经四千年流传下来,而且是真实的,是一切音乐的源泉,一切艺术的源泉,是从劳动产生出来的,还负着改造社会的责任。” 民间音乐和民族音乐本是涵义有别的概念。民间的不一定都是民族的,但民族的却几乎都是来自民间。体现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才能称为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侧重于音乐的生存空间。民族音乐侧重于民族形式和民族精神。冼星海思考得最多的是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问题。这一方面有着时代背景的原因,同时也是冼星海深思熟虑的结果。冼星海在延安时期也正是我党文艺理论史上文艺形式和内容大众化问题讨论比较热烈的时期。关于文艺的民族特色,毛泽东同志有着最为突出最全面的论述。他多次谈到“民族特色”、“民族的特性”、“民族
12、的特点”、“民族风格”、“民族形式”、“民族化”和“中国特点”、“中国的特性”、“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化”。音乐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其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和一般文艺作品有所不同。毛泽东的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谈到了音乐、舞蹈、文学、艺术乃至医学等问题,反复强调东西方、中国和外国的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表现形式却各有不同,他说:“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又说:“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这是自然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西医的确可以替人治好病。剖肚子、割阑尾,吃阿斯匹林,并没有什么民族形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初中音乐 冼星海与国魂同在的“人民音乐家” 新人教版 安徽省 马鞍山市 第十一 中学 初中 音乐 冼星海 国魂 同在 人民 音乐家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