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与社会发展中的流动摊贩—对上海市流动摊贩问题的设点考察与调研.doc
《城市管理与社会发展中的流动摊贩—对上海市流动摊贩问题的设点考察与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与社会发展中的流动摊贩—对上海市流动摊贩问题的设点考察与调研.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年复旦大学学生日常化社会实践成果报告城市管理与社会发展中的流动摊贩对上海市流动摊贩问题的设点考察与调研成果报告册项目负责人:范鹏指导老师:陈金华项目成员:傅及斯 严维巍 目录报告摘要-2实践进程:活动行程-2实践感想-4论文成果-13附录-25预算决算表采访问题访谈笔记法规条例照片资料相关资料项目人员分工报告摘要本次实践旨在对上海无证流动小摊贩进行调查研究,我课题组以小摊贩和城管及消费者市场为三个切入点,对由流动小摊贩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其背后动因展开探讨。在为期一个礼拜的实践考察之后,我们发现流动小摊贩存在虽有其合理性,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损害了城市的公众利益。世博会临近之际,为维护城市形
2、象,上海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依托城管对小摊贩们加强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流动摊贩本身处境的特殊性(流动性强,难以管理,缺乏其它谋生手段等)和强大的市场需求,流动摊贩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成为了大城市的痼疾。而消费者们出于自身便利的考虑,对流动小摊贩们有着和城市管理者不尽相同的看法,更是加剧了该问题的处理难度。我课题组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得出初步结论,希望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世博会的顺利召开提供借鉴。 活动行程实践活动行程表八月一日上午小组人员集结,器材整理下午初访实践地与嘉兴路街道晚上关于对本次实践的方案作重大调整的讨论八月二日上午联络五角场镇街道,方案调整之后的采访问题的撰写
3、下午初探学校周边地区的小摊贩情况晚上初探南区小摊贩八月三日上午确定新方案的具体调查点及形式下午讨论,继续采访问题的撰写,访六、七舍晚上及凌晨访南区小贩、购物的同学八月四日上午休息下午采访五角场镇街道市政科刘科长以及五角场镇城管队内勤某女士晚上及凌晨访南区小贩、南区门卫八月五日上午休息下午整理材料讨论总结晚上访叶氏路,访叶氏路附近值守的市容协管员,采访小贩郑先生八月六日上午休息下午整理材料总结讨论晚上与叶氏路附近值守的市容协管员一同等候小贩实践感想范鹏 实践感想 南区采访八月三日下午好像只有炒饭,所以我们决定晚上开展调查,期待着一个有意义的不眠之夜啊呵呵。八点半我们在楼下集合,顺便叫上了雪糕有男
4、生在会比较安全,况且我们到时候为了和小贩们套近乎必定要买他们的东西,有个男生帮着吃可以把浪费降到最低。八点三刻,经过几次上下楼梯取拉下的东西,一行人终于出发了。九点,到达目标地点南门。这个时候有点冷清。南门门口左右两侧分别摆了好几个摊子。两家烧烤,一家水果,两家凉皮,还有三家炒饭。除了其中的一家烧烤摊有几个人排队等候以外,其他都没有生意。一个卖凉皮的大叔在就着昏黄的路灯看报纸;那对挨着的卖炒饭的中年男女在谈话;卖西瓜的老板好像在想心事。我们遂在东方书报亭旁边聚拢,商量从哪家先开始,“我看那个卖炒饭的女的挺面善的”,“不行!一开始就吃炒饭,等会儿其他什么都吃不下了的,而且炒饭没什么营养”,“那么
5、吃烧烤吧,那边那个卖烤鸡腿的老伯看上去不错啊”,“哦,那个老伯啊,恐怕不行的,我原来去他那里买过东西的,他不喜欢讲话”经过热烈的讨论,行动小组最终决定选择卖烧烤的年轻人。我走上前去,手里攥着“公款”10元。“老板,来份烤鱿鱼。”“好嘞。”听见烤鱿鱼在铁板上发出的咝咝声,我们四个人不禁都咽了口口水。“快问呀。”小傅顶了我一下。“哦,好。”嘴上这么说,我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咽了口口水,我感觉那声音不是我的:“老板,你生意不错啊。”感觉身边三人都作崩溃状。“嗯,还可以吧。”“现在放假了,人也挺多的嘛”。“哦,比开学的时候少多了。”“老板,你做这个一天能赚不少钱吧?”就这样,我步步紧逼,好不容易问到关键
6、问题:“老板,你这么天天来做,有没有碰到城管啊?他们会不会收你们的摊子啊?”“会啊。他们把车子一起收掉。”“那罚款吗?罚多少啊?”“罚啊,车子收掉有时候拿不回来。有时候要拿回来要一两百呢。”说到这里,我感觉到年轻人眼里的一丝无奈。后来才得知,他来卖黑暗料理之前做过许多其他的事情,他来上海打工还带来了老婆孩子,就住在六、七宿舍里,孩子还小,老婆在家带孩子,他就出来打工。说到孩子,他眼中露出笑意,不过当我问起孩子大了之后还不做这个做什么的时候,他又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采访结束觉得有点失落,我们毕竟只是在调查而已,我们毕竟只是学生而已,要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们呢?第二次小组会议,东方书报亭边,“你问的有
7、点太慢了”,“是啊,人家都快炒完了,那个垃圾怎么处理的问题你就没来得及问”,“哦还有,以后采访前得先对着microphone说一句现在采访的是某某某,这样才不会搞混掉”一番总结之后再次上路,这次的目标是卖炒饭的中年女子。刚走上前去,敏锐的小傅就看出那中年女子和她身边同埋炒饭的男子穿着相同的围裙。“他们是夫妻吧。问问。”小傅:“老板,两份炒饭。一份牛肉的,一份香肠的,不要辣。”随着炒饭在锅中翻腾,我们的问题也渐渐深入。这确实是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放假期间虽说没有什么生意,但是维持生计还是可以的。男人原来在国年路菜场卖菜,但是因为要交入场费所以也来摆摊。说到城管,他们显得比刚才那个小伙子要理
8、解,他们说,城管以前砸过摊子,把鸡蛋什么的都扔了,但是他们不会吵,因为知道城管也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说到孩子,他们马上露出高兴的样子,原来国家免去了九年制义务教学的费用,对他们来说孩子的教育就几乎不花什么钱了,而且两个孩子读书又还不错。采访完这对,我们不禁萌生出一个问题,两个人都卖炒饭,就不怕竞争吗?我想有这些原因吧:一来市场真的很大,多一个炒饭摊子没有太大的影响,二来,学生一般对选择哪个买同样货品的摊子不会有太大的标准,无非是随意挑一个,两个摊子放在一起,所以不是这家就是那家,总之都是一家的,等于在同一个市场里占多了份额。之后我们又采访了其他的小贩。一路买一路问一路吃。最后我们一个个都撑得不行
9、。接下来要采访南区正门的保安大叔。一切很顺利,大叔热情地将我们请进他的“屋子”。“屋子”很小,我们三个女生进去就很挤了,我只能站着。墙上挂满了保安的衣服、裤子,想必这里有好几个人轮班,工作服都房子这里。一说起小摊贩,保安大叔就马上就皱起了眉头,言谈中对小贩们颇有微词。大叔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痛批小贩们占道摆摊影响交通,尤其是吸引了很多学生围在摊车四周,大门进出车辆又多,这样就造成了很大安全隐患。大叔说,我只要他们摆到对面去,他们就是不肯。另外,大叔还反映,小贩们常常将地面弄得很脏,被分配到这一路段的环卫工人只有自认“倒霉”。八月四日今天在大桥五线终点站这一带蹲点。对小贩的采访非常顺利,直到采访同
10、学发生了“惊险”一幕。将近十一点的时候,来买黑暗料理的同学逐渐多了,小组三个女生同时决定抓一个男生做采访。“这个怎么样?”“哪个?”“买凉皮的。”“不行。你没看见旁边女朋友吗?”“那个呢?买炒饭的那个。”“嗯。可以。试试看吧。范鹏你上。”我遂上前,还没开口,那男生好像有预感似的,就跳上自行车,风一样往本部绝尘而去了。失败。又瞄上三个一组收获颇丰的,这次说上话了,未料想直接被拒。再次失败。终于,我“看上”一个穿着橘黄色上衣中裤的男生,此人貌端体健,一张大方脸,额角宽宽的,看上去挺厚道。于是,该名同学刚从小贩手里接过一塑料袋炒饭,我就一个箭步往前冲。谁知他更快,飞身骑上自行车,根本不理会我鬼哭狼嚎
11、般的呼唤。我心想事不过三,这次可不能让你跑了,拔腿便追,一路呼喊“同学,同学!”这样的追逐大约持续了三十多秒,我们一个骑车一个跑步大概跑出了有三四十米。那名看似厚道的同学终于回过头来惊呼,“什么事?”彼时的我早已经上气不接下气,答道:“同学,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这时候,小傅和小严也都赶来。给了她俩一个东倒西歪的胜利者的姿态后,我们开始了采访。严维巍 实践感想 叶氏路8月5日偌大的复旦校园里,不知道有几人听过叶氏路,又有几人真正走过叶氏路,看多了校园的景色,习惯了紧张的学习氛围,叶氏路和叶氏路的人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太遥远的符号。在做这个实践调查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只知道这是卖蛋饼的大叔,那是
12、买炒饭的姐妹,他们的存在被他们卖的东西定义着,直到八月五日。这天晚上,我与范鹏,傅及斯一道,我们来到了叶氏路。到叶氏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天色快要黑尽,叶氏路被无数盏昏黄的灯光照亮,灯影下颇有些模糊。叶氏路并不容易找到,一方面是它本身比较小,主道不到100米,一方面则是位置十分偏僻,仅在马路边开了窄窄一道门。刚进入叶氏路,在旁边做生意的一位阿姨就热情地和我们说起叶氏路的历史,据她透露,叶氏路得名于一位曾住在这里的叶姓显贵,这位显贵后来自然是破败了,但他的门牌依然留在最靠近路口的那幢房子里。然而当凑着看那个门牌号时,我始终有些心不在焉。周围的一切让所以历史的描述都显得苍白,最现实的就在我的眼
13、前。粗粗一瞥,叶氏路让我想起了去年做社会调查时去过的小弄堂,也是布满灰尘的道路和窗玻璃,也有步履缓慢,脸色疲惫的人,然而叶氏路另有一些不同:它的右侧是斑驳的砖墙,左边才有住宅区;主道很窄,有些地方仅有不到两米,边上就挤满了各色的棚屋,但另一些地方却很宽阔,可以想见,叶氏路以前还是比较宽阔的,只是由于不断兴建的棚屋挤占了道路才显得愈发拥挤。我们继续向前走,左边,两个杂货店出现在面前,依稀瞥一眼,看到些烟,饮料,方便面之类,杂货店毕竟太小,门面很有些发黄,年青的店员无聊地坐在门口,其中一个杂货店门口,一块桌球桌显眼地摆放着。当然,整条路上最常见的还是住户自搭的棚户塑料废铁搭建起来的墙壁和屋顶,临时
14、搭起来的的门甚至很难合上,外面的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屋内的布置。随着越来越多的棚屋出现,它们在我脑海中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印象:蒙上一层灰的绿色窗玻璃,屋内的水泥地板和简陋小床,贴着广告的灰色墙壁无疑,叶氏路内房屋的条件并不好。然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叶氏路的整体环境,房屋外围的角落里和主道上,成堆的垃圾无人收拾,黑色的流浪猫在垃圾堆边走来走去,两滩水漫溢在狭窄的主道,在一处比较宽阔的水泥地上,水泥地板已经开裂,露出青灰色的图层。突然想起一位协管说过的话,“我们只在外面守着,不让他们出来,至于叶氏路里面,我们不去管。”曾经,我以为这对小摊贩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们至少有一处城管无法触及的保护地,但现
15、在,我突然意识到,当这条巷子阻隔了城管时,也就阻隔了一切社会事业和政府的力量,许多福利和权利在双方默认的阻隔下形同虚设,这里没有环卫局的管理,没有警察力量维护治安,没有宣传部门传达和他们切身相关的最新政策,犹如一块孤岛。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外围力量的帮助和干涉,叶氏路却也不乏日常生活设施。在较宽阔的场地上,一处小小的棚屋里,写着租书的字样,一个小型菜场安安静静的立在那里,大多是绿色蔬菜,由于还没有到城管的下班时间,等待的小摊贩们都聚在巷子里,卖炒饭的,卖烧烤的,卖碟片的,各人都准备就绪,虽然只是这一方天地,人们却都找到各式各样的方式,按本分生活着。一位被我们采访到的中年大叔多少有些拘谨
16、,除了他卖的东西,能说的似乎不多,但当他谈到他的妻子,在南区后门卖炸食的郑阿姨,他的话多了起来,“她还在外地呢,过两天就回来。”,事实上,大多被我们采访到的小贩都是如此,他们除了卖的东西外,很难吐露些什么,但当他们提到自己的孩子,妻子,姐妹时,言语中的朴实,轻松和期待让人感动。也许我们的生活轨迹不尽相同,其中的等待,平静,无奈和小甜蜜却都如此相像,也正是这些东西,让我整个实践活动多了一些感动和温情。叶氏路并不长,走到了尽头,我们转身折返,观察,拍照,采访,短短的一段路也用了好长时间,天色已经尽黑,夜色也比刚来时稍稍凉爽了些,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纳凉,有始终微笑的老人,有抱着小孩的妇女,前面依然是那
17、个零售店,那架台球桌,只不过这时候多了几个孩子,有模有样的比划着。房子,道路,人,叶氏路上的一切交织在我的心中,夜色中,他们的色彩混合得有些迷茫。傅及斯 实践感想 城管与协管的生活八月四日下午,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五角场街道办事处,办事处就在政通路上,所以不是太远,为了保证能以良好的面貌和工作人员交谈,我们还特地打的过去,还好不是太贵。到了办公室,先与行政科的刘亮科长见了面。刘科长30多岁的样子,一看就是年轻有为,后来才知道,刘科长原来还是我们的学长,他在复旦攻读过法律硕士,难怪后来觉得刘科长说话怎么那么有逻辑。进入刘科长的办公室,印象最深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地图(左图),复旦大学也在五角场街道的
18、管辖区域内,而城管的管理也是分以上的区块进行的。从和刘科长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城管的工作负担很重,20几个人分成6个组,上午、下午各3个组出去巡逻执法。又由于世博会的临近,对五角场环岛区域1.82公里的执法要求尤其严格,不允许任何的小摊贩出现,其它区域的小摊贩们则又一定要每天都去检查一次,虽然检查不一定能将他们赶跑,但是如果不去的话,那小摊贩肯定会更加猖獗。在和刘科长交谈了一会以后,好心的刘科长还叫了一位后勤城管人员下来,我们便又向这位阿姨了解了一下城管具体的工作。这位城管阿姨大约40来岁的样子,非常热心,和我们交谈了近一个小时。我们了解了城管的工作时间是分2班制的,早班是早上4点到下午2点
19、,中班是下午2点到晚上10点,不管是哪一班,都很辛苦,不是早出就是晚归。城管的执法过程也和我们原先想的不一样,以前总觉得小贩可怜,城管则总是凶凶的,通过这次采访才知道,城管们也有不为人知的心酸事。首先,他们只是在维护法律,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并不是故意要给小摊贩们难堪,如果他们不管这些事情,那舆论媒体就更要责怪他们了。其次,城管是近几年才成立的机构,是原先的清洁、市容、环卫等的合并,也就是说城管管了大部分城市生活中别的部门不管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最棘手也是最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如小摊贩问题、施工噪音问题、违章建筑等,可以说,“城管”这个名字一定也不夸张,他们管理着现代城市生活的角角落落。再次
20、,城管们对于普通市民对他们的偏见一直感到很委屈,当我们问起相关问题时,能够明显感受到内勤阿姨的激动,她说新闻媒体真应该跟着城管出勤一天,他们不能只看到小摊贩被追赶的场景,他们也应该了解城管天天赶、反复赶的辛苦。前不久,内勤阿姨的一个同事还被小摊贩们打到鼻梁骨折,而这些酸楚城管们只能往肚里咽。由于工作的性质,他们也只能就这样一直被人们误解着。最后,在处理小摊贩的方法上面,城管们也有自己的苦恼。他们并不是以处罚小摊贩为目的,他们的目的是通过说服教育来赶走小摊贩,对于某些情节特别严重的才会罚款,而罚款的额度也不是很大,且都会有证明。对暂扣的物品,他们也一直按照相关的法规在处理,如果是新鲜的蔬菜等,小
21、摊贩们第二天还不来处理的话,他们就会将其中好的部分送到福利院去,这一点让我们很吃惊,这个做法很人性化;如果是不容易坏的像是杯子什么的,他们便会为小摊贩们保留着直到规定期限,然后再送到仓库去。可以看出,城管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而他们的工作也是很有效果的,虽然猫捉老鼠的场面天天都在发生,可是若没有这样一批猫,老鼠会把人的生存空间都占据。当然,那么辛苦的工作,待遇还是不错的。城管属于事业单位,虽然不算公务员编制,但是所有待遇都参照公务员,所以一个月几千是不在话下的,当然,在提起工资时,也明显可以感受到城管阿姨的喜悦之情,待遇和辛苦还是可以对等的。现在的这批城管人员还都是以前各部门兼并过来的,不过也会再
22、招新人,听刘科长说,招聘要求还挺高的,至少本科生,还要再通过考试,前不久,还有大学毕业生来城管应聘呢。可见,这个职位虽然辛苦,但是其稳定性和日益增长的重要性还是吸引了不少人。小摊贩问题看来不可根治,内勤阿姨坦言,他们知道有些小摊贩是怎么也赶不走的,因为有市场,像是复旦大学南区门口那一片,地段太好了,怎么赶也赶不掉,而城管每次一来他们就逃,所以只能常常来管,让小贩们只在晚上的时间出来,那样的话,对公众的影响会小一些。而对一些市民确实需要的服务,如修车开锁等,城管们则给他们一块特定的区域,也不收费让他们在固定的时间段营业,不过,要求定人、定时、定点,这样的处理方式很人性化,难怪那些修车摊头看到城管
23、从来都不会逃。但是内勤阿姨也表示,这只能对一些特定的服务这样,像卖炒饭这种对城市危害极大的是不可能让他们合法经营的。对于我们比较关心的罚款问题,内勤阿姨也给出了解答,罚款一般分为2种,一种为简易程序,罚款力度在50元以下,这种罚款往往是当场罚款;另一种,则是一般程序,比较麻烦,需要到街道处理还要上报,力度一般为100到200,这种情况的比较少,也是情节特别严重的才会这样。这一点上,似乎和小摊贩们说的不太一致,小摊贩口中的城管总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罚款砸铺子都有的,我想在这一点上,两方面都有夸张吧。不过总的来说,城管的管理是越来越人性化了。刘科长了解了我们要做的课题之后,又给了我们不少建议。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管理 社会发展 中的 流动 摊贩 上海市 问题 设点 考察 调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