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张集社区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
《响水县张集社区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响水县张集社区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响水县张集社区2015年度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区位置响水县2015年度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位于我县西南部张集中心社区姜圩、张集、何圩村境内,该行政村共8个村民小组,东至胜利河,西至张响河,南至三排河,北至五排河,总面积8410亩,耕地面积5000亩,项目区总人口8264人。(二)农业资源状况1、水资源状况响水县地处黄海之滨,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形成从西南向东北递减之势,县内308、307两条省道将响水地域从北向南划分外滩、里滩、及沂南三个部分,相应地将水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基本形成我县南灌北排,灌排相对分开的水系,南北方向的河道南进北出,东
2、西方向的河道西进东出。从308国道向南为废黄河高亢地区,即通常所说的外滩,水源以直接从废黄河取水为主。从308公路至307公路之间为里滩地区,该地区基本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灌区,从废黄河引水,废黄河水通过红旗翻水站引进大通干渠,再从大通干渠通过南北方向的骨干河道引进各支河道,再通过提水泵站解决全县的灌溉用水。该地区的骨干灌排河道,与张集中心社区境内的排水河道相连,该地区的排水通过排涝河道进入唐豫河,排入灌河,进入黄海。独特的地形条件形成我县健全的灌排分开的水系,但近年来,由于管理方面、自然灾害众多及局部地形等种种原因,部分提水泵站建在排水河道上,从而局部改变了原有水系,但并不影响大水系。本项目区
3、位于里滩地区,项目区中侧的南干渠为里滩地区的灌溉干渠,东侧为灌溉河道张响河,张响河从南干渠引水,通过提水泵站灌溉农田,通过项目区内的排水河道汇入唐豫河,排入灌河,中侧为灌排结合的河道南干渠,既可灌又可排,项目区的灌排水源、水系有保证。2、土地资源状况项目区地处江淮北部地区,属平原地貌,地面真高6.0米左右,土地为沙壤土为主。本区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产,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为16克/公斤,保水能力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面较平整,局部河堤偏高。土地成条块状,村庄集中,与2012年度黄河故道项目区相接,集中连片,成规模开发,土地条件适合作为高标准农田。(三)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内现有土地以种植
4、水稻、小麦、杂粮为主,基本形成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旱作物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小麦380公斤/亩,水稻570公斤/亩,农民人均纯收入9787元。项目区已整合部分水利、财政等部门资金,形成项目区内交通便利的格局:项目区主要干道已铺设混凝土路面,田间路基已经部分硬质化,农桥部分已配备到位,适合机械化耕作。项目区的灌排有保证、水系畅通,符合黄河故道建设需要。项目区内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结束,供电设施配套齐全,运行良好,10KV高压线路能够适应项目区改造的需要。(四)建设条件 1、项目区经项目开发已有一定的基础项目区经过前几年的改造,已基本建成能灌能排农田,项目区现有电灌站6座,骨干河道三条,排河三条,
5、骨干河道农桥基本配备齐全,部分农桥需要拆建,涵洞30座,其水系配套初具规模,自然条件完善,交通发达,适宜成片开发,具备建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黄河故道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2、项目区的骨干灌排水系已经形成项目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中山河,经过南干渠引进张响河,通过提水灌溉,灌溉水有充分保障。排水河道主要有四排河、五排河、小佃路沟等。进排水体系的基本完善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3、交通、电力、通讯设施较为齐全。项目区交通便利,308省道、县道沿项目区穿过,并与沿海高速相邻,内部大的机耕土路初步形成,纵横交错,网络畅通,与水泥路相连。区内电网及通讯设备基本齐全,从而为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4、项目建设
6、有一定的组织保证响水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主要领导经常关心此项工作,分管领导亲自抓。随着县财政的不断好转,近几年县级配套资金基本配套到位,社区领导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把开发工作当作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项目区干群也提高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认识,对这项支农、惠农工程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有了切身体会,因而对进一步改造中低产田非常迫切,积极性空前高涨。5、科技单位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省市县科技推广单位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密配合,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高度重视科技投入,加快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省市农科所等单位的科技推广工作
7、,使项目区成为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的示范基地,为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依据依照省局土地处关于2015年度省级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项入库的通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与管理办法及市农业开发项目会议精神。同时,根据资源和市场需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从目前市场需求情况看,优质稻米、优质小麦等产业空间广,受季节、空间、土地制约较小,增值、增效、潜力大,是目前效益较高的产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耕地特别是粮食播种面积逐步减少,土壤地力日趋下降,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加之受自然
8、灾害影响,粮食单产水平降低,总量下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增地减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不可改变,这就要求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切实保护耕地,实行量质并举,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进步和增加投入,不断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发展粮食生产安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和粮食工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恢复水稻生产确保口粮自给为重点,严格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优化生产布局,加大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竞争力
9、,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并提出从由过去的“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藏粮于市”与“藏粮于库”有机结合转变,把保护耕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根据这一粮食生产发展思路,建设标准农田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政策要求。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在粮食主产区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测
10、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效,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此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启动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
11、设高标准粮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单产和总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正是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的体现,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政策的要求。2、行业发展政策、产业政策要求。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指出,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加快主产区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水稻、小麦都是响水县大宗产品和优势产品,实施这一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并通
12、过科学施肥和管理,不断提高稻麦生产能力,促进全县水稻、麦子生产区域布局的形成,使水稻、麦子生产优势更优,促进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增强优质稻米和专用面粉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3、行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的要求。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将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一季稻区及长江流域双季稻区选建3个优质水稻产业带,在整个粮食土产省区择优选建441个县、43个国有农场,全面实施优质专用良种育繁项目,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按照“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兼顾低产田”的思路,重点配套完善粮田基础设施,培育基础地力,加强质量监控,通过标准粮田建设和配套集成技术
13、的普及应用,努力使项目区耕地达到高产稳产粮田标准。响水县属稻麦两熟地区,在农业部所列的优质水稻产业带内,又属粮食主产省的粮食生产大县,符合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立项的条件和粮食产业发展规划。总之,拟建项目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恢复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关系紧密,项目实施的意义重大,非常必要。4、投资方向要求。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规划明确了项目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基础地力,改善耕地质量,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规定资金投入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土地整理、田间排灌、机耕路等农田设施建设;响水县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向。5、
14、地区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要求。响水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是粮食生产大县,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加上不利气候及地力投入减少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有所下降,水稻生产更是如此。面对这一形势,响水县委、县政府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和盐城市粮食工作会议精神,把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抓好水稻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了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关措施,突出恢复水稻种植面积,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既符合响水区域经济对农业发展的需要,又会对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三、项目区规划设计及农业结构调整布局(一)初步规划设计方案(1)治理措施与标准。对于
15、项目区的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的完善和提高,首先理顺骨干排灌体系,清除骨干排灌河道的明坝暗埂,使项目区内现有建筑物及设备运行自如,达到引得进、排得出、降得下;其次是全面治理中沟级以下排灌渠系,社区水务站技术人员测绘合理科学的地形图,在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物的基础上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统一规划,以适应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要求,达到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电全面配套。治理标准:面上中沟级以下水利工程按江苏省农田水利建设八条标准设计,从项目区的实际出发按照开发一片、成功一片的原则,对水土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提高排涝标准:日降雨150毫米雨后1天排出积
16、水。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灌溉: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0%。防渍降渍:基本控制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2米。建筑物设计标准:中沟以上建筑物按4类标准设计。渠系及田间建筑物配套率100。农田:条田面积200亩,耕层厚度大于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20克,旱作区16克。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田间道路: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路面净宽不少于3米,高出田面0.30.5米,主要路段硬质化;生产道净宽不少于2米,高出田面0.20.4米。农田林网:沟渠路设置防护林带,干支渠和机耕道两侧配置2行林带,农渠配置1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每格200亩)建设标
17、准。生产方式: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达到8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产出效益:种植粮食田块年亩产1000公斤以上。(2)水利规划布局支渠、大沟维持现状,疏浚骨干河道、清除明坝暗埂,达到引得进、排得出、降得下。电灌站引支渠水,两级渠道,即斗、农两级渠道灌溉;两级排水,即小沟、中沟分级排水。斗渠、中沟按单非式布局设计,间距400600米。农渠、小沟按双非式布局设计,小沟到小沟间距120160米。(二)农业结构调整布局项目通过改造治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实现田园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8克公斤,土壤肥力上升一个等级,实行合理轮作
1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高产丰产的要求,农作物复种指数由1.8提高到2.0以上,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育种制种、优质小麦、农业标准化等。规划在项目区建设配套全面的示范区,区内水利及道路全部标准化,配套必要的防渗、交通、绿化等管理设施。具体产业布局为在项目区建设5000亩稻、麦两季标准粮田。主要通过推广优质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改善基础设施等综合措施实现。四、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农田0.5万亩。(二)建设内容1、水利措施(1)土方工程,土方10万方投资50.0万元,其中:计划疏竣大中沟3条,2.0公里,动土2.0万方,10万元;疏浚田间排水沟10条,5公里,动土1.5万方,7.5万元;渠
19、道土方21.5公里,动土6.5万方;32.5万元。(2)建筑物工程:泵站工程: 拆建300QSZ泵站1座农桥工程:新建304.5m农桥2座维修184.5m农桥2座防渗渠工程衬砌B=1.3m防渗斗渠7.05km,衬砌B=0.8m防渗农渠13.3km。涵洞工程新建1008m涵洞3座、1006m涵洞1座、806m涵洞3座、0.66m涵洞35座、0.44m涵洞40座,出水口0.22m 785个,防渗渠便桥19座。2、农业措施道路工程:B=3.0m混凝土路面3公里3、林业措施栽植意杨1万株、女贞0.25万株。4、其他措施工程管护及项目管理。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投资估算依据本项目的投资概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响水县 社区 黄河 故道 农业 综合开发 项目 建议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