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学前“双语”教育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学前“双语”教育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年全疆七地州及九县市学前“双语”教育建设项目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学前“双语”教育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大连*设计院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学前“双语”教育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大连*设计院二八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 项目概述1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1.3 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和内容31.4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4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72.1 项目建设背景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 需求分析163.1 需求现状163.2 需求预测17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214.1 自然条件214.2 社会经济条件244.3 场
2、址条件27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305.1 建设规模305.2 建设内容30第六章 建设方案316.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316.2 项目总体方案326.3 公用工程35第七章 节能、节水措施377.1 节能377.2 节水38第八章 环境保护408.1 环境现状408.2 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408.3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438.4 项目施工影响分析43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59.1 劳动安全459.2 卫生469.3 消防设施46第十章 组织管理4910.1 组织机构4910.2 项目管理5010.3 资金管理5110.4 运行管理5110.5 人力资源配置5210.6 招
3、标方案53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611.1 建设工期5611.2 进度安排5611.3 项目实施进度56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812.1 投资估算5812.2 资金筹措60第十三章 效益评价61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及保障措施6214.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6214.2 保障措施63第十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6615.1 结论6615.2 建议66附件:1、项目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2、建设规划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意见3、国土部门对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4、环保部门对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意见5、关于拟建项目给排水、供暖、供电基础设施配套证明6、吐鲁番市人民政府出具的申报材料真实性申明附图:1、
4、拟建”双语”幼儿园区位示意图 2、拟建”双语”幼儿园平面规划图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学前“双语”教育建设项目1.1.2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3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法人:新疆阿尔坎商贸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司马义江白克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项目法人为吐鲁番市教育局。吐鲁番市教育局始建于1976年,是吐鲁番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设置科室11个,即市政府督学办、行政办、人事办、计财办、基建办、政教办、基础教育办、教研室、成教办、电教中心、勤俭办,在编在职干部职工52人,其中领导班子7人。单位地址:吐鲁番市文化路580号。其主要主要职责:1、负责贯彻党和国家
5、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规定,编制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2、指导、督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及有关法规、制度,搞好教育改革。3、管理全市各类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督促、检查、指导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实施。4、组织本市中、小学的开学考试及录取工作,协助上级业务部门搞好高考及大、中专的录取工作。5、管理各类成人教育、函授教育和农村扫盲工作。6、管理全市教职工队伍,制度和实施师资培训计划。7、负责教职工的聘用、调动、工资福利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和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有关学校的领导干部。8、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工作。9、承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交办
6、的其它工作。1.3 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和内容通过对项目背景分析,结合幼儿园覆盖范围内学前“双语”教育的需求分析,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编制的2009年全疆七地州及九县市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中确定的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制定建设方案;对项目实施的外部条件、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项目组织管理、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4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4号);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3、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学习”进
7、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0464号)4、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5、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学的意见(新党办200528号)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7、自治区教育厅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规划8、国家教委、建设部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9、国家教委、建设部托儿所、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10、自治区教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幼儿园办园条件评估标准11、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12、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统计资料13、吐鲁番市国民经济和
8、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4、吐鲁番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5、吐鲁番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6、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17、项目法人提供的项目建设相关资料18、吐鲁番市就本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与编制单位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5-1。表1.5-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建设规模1.1“双语”幼儿园数所21.2建筑工程平方米1800每园900平方米幼儿生活用房平方米1460每园730平方米服务用房平方米160每园80平方米供应用房平方米180每园90平方米2建设投资万元180每园90万元2
9、.1工程费用万元1622.2其他费用万元92.3预备费用万元93资金筹措万元1803.1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万元1804建设年限年15效益指标5.1新增幼儿班个10每园5班5.2新增幼儿入园数人300每园150人5.3人均园舍面积平方米/人5.5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汉语文已成为我国各民族人民经济、文化往来,生活交往的通用语。因此,处理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关系的正确方法是在通用民族语言的地区以民族语文为主,兼学汉语文,逐步达到“民汉兼通”。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在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用本民族通用
10、的语言、文字教学,并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直接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用本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同时还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这两项法案中都明确要在民族学校中进行双语教学。各少数民族地区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了“民汉兼通”的双语教育方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地区。在新疆2095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271.2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0.68%;全区少数民族幼儿在园人数15.8万余人。项目所在地总人口26.92万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19.12万人,其他少数民族还有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共计21.
11、17万人,占总人口的78.64%。少数民族语文是少数民族社区主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在学校使用民族语文,无论在促进民族语文的发展上还是在发展少数民族儿童的思维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传媒手段的普及,民族间文化、经济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势必需要进一步使用功能最强的全国通用的汉语文,这已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需求。汉语是在世界上传播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五大语言之一,又是联合国使用的六大工作语言之一,在国内、国际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取就业优势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12、汉语在国际上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1984年,新疆提出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时达到“民汉兼通”目标的要求,把加强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作为新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1987年,自治区党委出台关于加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意见,再次强调“民汉兼通”的办学目标和要求。2004年,新疆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2005年7月,自治区印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确立了双语教学“从小抓起、从学前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指导思想。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原因,目前新疆广大县乡(镇)、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基础薄
13、弱,校舍及教学硬件设施严重匮乏,区域内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不平衡。以本项目所在吐鲁番地区为例,全州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2%,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明显滞后,各乡镇“双语”幼儿园基本处于缺失状态,随着自治区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疆的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目前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教材等软件设施逐步到位,迫切需要校舍、设备等硬件设施的配套。为此自治区发改委、教育厅依据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2009年全疆七地州及九县市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本项目为其中之一。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惠民政策和民心工程,对于
14、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促进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作用十分重要。 2.2.1 提高民族基础教育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疆、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2006年,自治区党委提出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民负责,把加强汉语教学作为提高新疆少数民族素质的根本性举措,集中投人人力、财力、物力,全面启动双语教育工程,下大决心从学龄前开始解决汉语普及问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在我国多民族、多语言文字的国情下,通过政府组织实施的学前“双语”教育
15、设施建设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前“双语”教育课程和汉语教材。把握学前教育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对少数民族儿童实施学前“双语”教育,充分发挥幼儿语言模仿和接受能力强,语感好和语音比较纯正的天赋,培养少数民族学前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能力,让少数民族孩子从小就接受“双语”教育,扫除他们今后学习中的语言障碍,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双语”教学输送合格的生源,是提高民族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所需人才的根本措施,也是执行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2.2 促进民族平等和社会公平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奉行民族平等以及民族语言文字平
16、等的政策。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不同民族语言的地位是平等的,但现实中各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及社会交际作用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历史、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量少数民族群众仅使用单一的本民族语言。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存、多语言存在的社会环境中,在当今这样一个市场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仅造成了民族心态封闭、信息缺乏、观念守旧,而且使存在双语交流障碍的群众,客观上无法超越语言、民族、地域的局限,在更宽广的领域施展才能,无法得到平等的生存生活和就业发展机会,从而处于社会竞争的弱势。同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17、各族群众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和谐社会是社会不同利益群体能够协调、和谐、共存和发展的社会。通过教育给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人以公平的教育机会,使各种利益群体的人都有公平发展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为个人或群体的未来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保护不同利益群体教育机会的公平,对建设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构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教育小康。教育在政府提供的众多公共产品中更加具有公益性,教育小康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的产出,通过公共财政和公立教育保障每位社会成员享有的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新疆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基础薄弱,幼儿园校舍及教学设施缺乏、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影响教育的整体效益,因此加大对农村学前“双语”
18、双语幼儿园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实现我区城镇、农村、不同民族、不同区域间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现在,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发展有着强烈愿望,对时代生活有着深刻理解,他们渴望学习、渴望掌握重要的语言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仅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教育,势必导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产生区域、民族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势必难以满足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需求。因此,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实质上是维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对于保证新疆各族人民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公平竞争、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各民族平等和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2
19、.3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影响人口素质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因素中,教育比其他因素对人口素质的提高显得更为直接和重要,决定人口素质的关键在于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当今时代,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科技、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汉语,掌握了汉语这个获取知识、传递信息的工具,就架起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桥梁。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不学外语就无法走向世界,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各民族从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着想,在掌握民族语文基础上,有必要通过学习和掌握汉语文,借助汉语这一国家通用语言,了解和吸收更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
20、,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自己尽快跟上科技飞速发展的步伐,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缩小与其他民族在经济、科技、文化上的差距,实现民族的现代化。“双语”教育在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和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要实现各民族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关键取决于少数民族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造就出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新型人才。而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学生在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后,减少了因直接进入汉语言环境导致的语言障碍而带来的学习困难,可以缩短儿童的教育进程,有
21、利于民族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好学前“双语”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我区是一个较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根本大计。通过实施“双语”教学,逐步改变少数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状况,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民汉“双语兼通”人才,为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 项目的实施对于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从而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2.2.4 加强交流沟通,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
22、系民族之间的接触了解,首先是从互相学习语言开始的。没有语言这一最基本的工具,就谈不上各民族思想上、心灵上、感情上的交流沟通;离开语言这一最基本的途径,各民族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在新疆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相互往来、融合发展,有着相互学习语言的良好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语言的社会功能。推进“双语”教育,使语言不再成为各族群众交流和沟通的障碍,使各族群众更广泛、更深入、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共同谱写出“中华民族是一家,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动人乐章。“双语”教
23、育必须坚持从孩子抓起,从幼儿抓起,通过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使各族群众通过汉语这一最通用的语言文字,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建立更加亲密的友谊和感情,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2.5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民族保持兴旺发达,都必须在保留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坚决打破自我封闭,向别的民族学习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要想推向全国、推向世
24、界,都必须具备开放性、包容性的个性,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行民族语与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新疆的少数民族来说,接受“双语”教育,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掌握好汉语,不仅能够学习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还能够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的理解与民族文化的互动,继承、保留、弘扬和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
25、学技术等信息主要靠汉语传播。学习好汉语,少数民族便可以充分地借鉴、应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同时,作为族际语,汉语也是各民族间进行交流、增进了解,共同缔造一个繁荣稳定社会的必要工具,通过学习好汉语,能够积极扩大民族间、地区间的交流,更加充分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流文化之中,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繁荣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进全疆七地州及九县市的学前“双语”教育,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
26、意义,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需求分析3.1 需求现状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文献中首次写进学前教育的内容,并将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科学研究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和人格品质基本养成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对于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学习潜力巨大
27、,但这种潜力需要科学挖掘。这一时期的幼儿智力发展状况不仅能为今后的基础教育做好准备,也为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就当前的教育格局来说,学前教育成为我国各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200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近6000万3岁6岁的儿童,只有2179万人入园就读,入园率不到40%。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七泉湖镇、三堡乡现共有幼儿教学班12个班,招收3岁6岁的幼儿191名。现有建筑面积合计为1050平方米。具体见表3.1-1。表3.1-1 拟建学前“双语”幼儿园现状表 序号拟建幼儿园名称现有面积(m2)其中:危房(m2)现有学生(人)备注1七泉湖镇中心“双
28、语”幼儿园25041砖木结构2三堡乡中心“双语”幼儿园800128150砖混结构吐鲁番市合计105012819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园舍面积过小,教学设备老化且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双语幼教教师缺乏。按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每班幼儿数平均为30人,而实际上目前拟建幼儿园存在超额现象。另外从目前幼儿园的园舍情况看,每个幼儿的人均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只有国家标准每个幼儿人均建筑面积9.2平方米的52.5%。拟建幼儿园所在地基本情况见表3.1-2。表3.1-2 拟建幼儿园所在乡镇基本情况表 序号所在乡镇覆盖范围现有人口(人)适龄幼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备注村社区1七
29、泉湖镇2311212747172三堡乡2315269113719合计253264811884从资料数据分析,拟建幼儿园所在的乡镇覆盖范围中,有人口26481人,有适龄儿童1884人,受条件限制,根据入园儿童与适龄儿童比例测算的入园率仅为10.14%。因此进行幼儿园建设已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3.2 需求预测3.2.1 人口需求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
30、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当地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当地人口控制目标为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若按这一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拟建幼儿园所在地区域的学前适龄幼儿数量将达到1953人;到2015年将达到2073人;到2020年将达到2200人。若按目前招生中,每年具有入园资格的幼儿占30%计算,到2010年人均园舍建筑面积5平方米计算,届时需要园舍建筑面积2929平方米;到2015年人均园舍建筑面积7平方米计算,届时需要园舍建筑面积4353平方米;到2020年人均园舍建筑面积9.2平方米计算,届时需要园舍建筑面积6072
31、平方米。由此可见,即使本项目实施后,拟建幼儿园的园舍面积增加了1800平方米,但仍与社会对学前幼儿教育的需求和达到国家幼儿人均建筑面积标准有较大差距,幼儿园园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3.2.2 社会需求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而良好的基础教育又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下面仅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来分析加强“双语”教育广泛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新疆高校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基本保持在70%左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但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就业率仅为20%左右。在城镇少数民族家庭的调查中,近三年,有67.72%的大学生没有就业,只有32.28%的大学生已经就业。而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范围较狭
32、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语言文字障碍。其原因是:在中国,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工作语,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在新疆区内政务、科研、信息,各行各业的工作的大部分都是用汉语来处理。对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就业来讲,不能只限于新疆区内或自己所居住的地区,而应面向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市场。如果少数民族人才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并成为自己所学专业的行家里手,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到新疆区内甚至国内各地的人才市场参加竞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另外从少数民族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9.68%感到就业压力过大,有30.24%的学生认为未能就业是因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因语言障碍和限制,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
33、的知识更新和信息交流严重不畅,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和创造。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中先天不足。因此解决就业的根本是要提升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要从源头抓起,从学前抓起。推进学前“双语”教育,把握人生中口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幼儿对语言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而且语感特别好,对语音的把握比较纯正;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言的理解是直接理解,善于借助直观动作和当时的交际情境来理解语言,而不必像成人那样要经过母语思维,经过间接思考来转化成外语思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还不成熟,心理负担较小,极少出现成人那样因害羞或怕出错而不愿开口的现象;幼儿与他
34、人的交流只需较少的语言参与,且语言的结构简单,可以借助大量的体态动作,所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比较高。幼儿学习“双语”具备良好的心理基础,语言学习较成人更加轻松和容易。因此在新形势下,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4.1 自然条件4.1.1地理位置吐鲁番地区地处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东与哈密地区相邻,西北与乌鲁木齐市相连,北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相连。吐鲁番地区辖吐鲁番市、鄯善县和托克逊县。项目所在地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地区行署驻地,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地处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东与鄯善县相邻,南抵库鲁克山与尉犁县相连,西
35、与托克逊县相连,北至天山分水岭与乌鲁木齐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相交。地理坐标为:北纬41204335,东经88518954。市区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82公里。4.1.2 地形地貌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周环山,盆地面积若以周围山脊线为界,为50147平方公里。其中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有4050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100米以下的面积有2085平方公里,分别占盆地总面积的8.1%和4.1%。盆地西起阿拉山沟口,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东西长245公里;北界为博格达山山麓,南抵库鲁克塔格山山麓,南北宽约75公里。东西卧于盆地中部的火焰山,把盆地分成了南、北
36、两半。盆底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内陆最低洼地,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的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吐鲁番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博格达山,中部为吐鲁番绿洲盆地,南部为低山、戈壁、火焰山自西向东横贯盆地中部。4.1.3 气候条件吐鲁番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素有“火州”、“风库”之称。全年平均气温为14,年均降水16毫米,年蒸发量3600多毫米。夏季平均气温在30左右,每年6、7、8三个月,平均气温达38以上。全年气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平均为99天;高于
37、40的酷热天气,平均为28天,是全国高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极端最高气温曾达 49.6。吐鲁番地区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以上,阳光热幅射量每平方厘米达139.5卡,全地区高达9.8万亿卡。由于北部天山的屏障作用,吐鲁番的无霜期平均每年达到268.6天,最长的年份达到324天,是我国长城以北无霜期最长的地方。吐鲁番多大风。风季多集中在47月。据统计,l986年前,年平均刮大风30多次。1986年8级以上大风11次,最多的一年达69次。从天山后峡经白杨河到三个泉,长约30公里的地带,常年大风日数多在百天以上,谓之三十里风区。这里风速多在17.2米20.7米/秒,即常说的八级大风。吐鲁番四季气候变化
38、的特点是:春季短暂,平均为61天,开春早,升温快;夏季漫长,平均152天,高温酷热;秋季更短,平均57天,降温急促;冬季较短,平均95天,风小雪稀,天气晴好,寒冷期短。一年中,以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4.1.4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9.98万亩,园地(含葡萄)11.54万亩,林地6.84万亩,牧草地340.5万亩,居民及工矿用地344.38万亩,未利用土地1530.50万亩,其中有可开垦的荒地资源约170万亩。林业资源:森林资源较少,总面积10.45万亩,活立木积蓄量43.93万立方米。平原人工林,由于“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二期工程的完成,发
39、展较快,现有农田防护林2.34万亩,固沙林2.43万亩,用材林0.43万亩,经济林0.37万亩。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有雪豹、狐狸、野猪、狼、蛇、蝎子和雪鸡等3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已采用的有羊剌、甘草、雪莲、桑椹、索索葡萄、黄缠、八角剌等180多种。矿产资源:主要有盐、煤、石油、石灰岩、石膏、石英砂、铁、锰、土碱、芒硝、陶土等。已开采的有煤、盐、芒硝、石膏、石灰岩等。煤资源极为丰富,储量在40亿吨以上。地下油气远景储量达30亿吨左右。旅游资源:吐鲁番市境内冰峰雪山,戈壁绿洲相依,火焰山、艾丁湖、葡萄沟、千佛洞、坎儿井相映成趣;石窟壁画、古葬墓群、寺院古塔、烽火台互相烘托,民俗民情绚丽多
40、彩,是祖国天造地设的一方塞外宝地。境内有各类古代文化遗迹9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主要有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苏公塔、阿斯塔娜古墓、台藏塔;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吐鲁番葡萄沟是新疆为数不多的国家5A级风景区之一。4.2 社会经济条件4.2.1 行政区划及社会环境吐鲁番市辖7乡、2镇、2场、2个街道办事处,即葡萄乡、亚尔乡、胜金乡、二堡乡、三堡乡、艾丁湖乡、恰特卡勒乡、大河沿镇、七泉湖镇、红柳河园艺场、原种场、老城办事处、高昌路办事处。共60个农牧区行政村,18个城镇社区。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6.92万人,以维吾尔、汉、
41、回等民族为主,其中:民族人口21.17万人,占总人口的78.64%,农业人口18.38万人,占总人口的68.28%。吐鲁番市以生产瓜果(葡萄、哈密瓜)、长绒棉而闻名于世,是自治区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葡萄、旅游、畜牧、蔬菜为支柱的四大产业。当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9904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405万元,比上一年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77751万元,增长26.40%;第三产业增加值158884万元,增长12.50%。工业总产值17.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40%。工业增加值5.82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
42、5.65%。其中农业产值74370万元,林业683万元,牧业15447万元,渔业14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141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35313万元,财政自给率60.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79元,职工年均货币工资17749万元4.2.2 交通、通讯条件吐鲁番市是新疆南北疆交通的枢纽,兰新铁路与南疆铁路在市境内的大河沿镇交汇,312国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贯穿市内。市境内还有连接312国道与314国道,直抵大河沿镇的301省道,202省道,同时沿国省干道分布大量连接各乡镇、村的农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市域内通讯发展迅速,固定电话已全部实现程控化,运营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移动通讯覆盖
43、全境,运营商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邮政业务、计算机互联网业务也快捷方便。吐鲁番市2006年末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97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606万元。年末城镇固定电话用户3.27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9977户,移动电话用户73257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人口覆盖率98.9%,有线电视用户1.3万户。4.2.3 基础设施条件随着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热、环卫、绿化、住宅等设施建设按城镇总体规划分步进行。项目建设场址为城镇建成区,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良好。4.2.4 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目前吐鲁番
44、市共有11个乡(镇)、场,开办“双语”中心幼儿园10所(注:大河沿镇未开办),有幼儿数822名。在60个行政村中,开办59个“双语”学前班,共有幼儿数1792名。在农村46岁幼儿数6046人中,乡(镇)、村两级“双语”幼儿园及双语学前班实招幼儿数2614人,占全市农村适龄幼儿总数的43%。但该市现有幼儿园基础设施都很简陋,由原来的砖(土)木结构、砖混结构的旧教室、库房等辅助用房而成。均不符合幼儿园舍要求,多方面条件都不达标,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并且乡镇幼儿园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因此,为稳步、健康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幼儿教育事业,该市提出必须对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更新,严格按幼儿园建
45、设规范要求,计划改扩建或新建30所标准的双语幼儿园的目标。4.2.5 施工条件由于项目建设需要采用招标方式进行,从施工单位的选择方面考察,许多具备相应建设资质的施工单位都有在当地进行施工建设的经历,相应的建设施工技术人员、设备等都有较高保障。从建材供应分析,区域内交通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外部建材供应条件,钢材、水泥、木材等供应保障程度极高。总体而言,项目施工条件良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建设条件具备。 4.3 场址条件4.3.1 场址现状1、建设地点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双语”幼儿园建设地点详见表4.3-1。2、土地权属及用地四至范围依据当地国土资源局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拟建项目用地均为国有土地。详见4.3-1。拟建项目七泉湖镇中心“双语”幼儿园项目用地四至范围为东至民宅,南至果园,西至道路,北至道路。三堡乡中心“双语”幼儿园项目用地四至范围为东至道路,南至道路,西至民宅,北至台藏学校。3、土地利用现状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拟建的幼儿园舍均在幼儿园原址新建,不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项目用地现状用地范围内均为良好建筑用地。场址现状均为空地。表4.3-1 拟建幼儿园建设场址简表 序号幼儿园名称所在地点土地权属用地性质取得方式用地面积(M2)1七泉湖镇中心“双语”幼儿园七泉湖镇国有教育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