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doc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检验以前是指血常规检查,是手工操作、显微镜下计数的,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做一个病人的血常规检验最熟练、最快速也要10来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
2、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用自动化分析仪能够检测并报告红细胞系统的8项参数及红细胞直方图。有关项目名称及其参考值为: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升,女性为35X10125OX1012/升; 2.血红蛋白(HGB或
3、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514.5。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
4、。如结果与参考值有差异,这有何意义呢?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 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毫升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多种原因可使RBC的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与Hb的数量减少或增多,或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对增多。 上
5、面介绍了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增多的意义,而临床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更常见,且病情严重、复杂。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度,Hb小于30克升。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 1020;妊
6、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 RBC 与 Hb 含量下降,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对症治疗可获得改善。 产生病理性贫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RBC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RBC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
7、性溶血性贫血,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失血过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红细胞系统中还有以下几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
8、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0100飞开(1飞升10-15升),MCV小于80飞升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 此外,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即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Hb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直径(MC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厚度(MCT)等的变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贫血类型。 正文血常规检查正常值与意义(附表)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
9、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
10、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11、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12、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6、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
1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血常规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汇表)主要是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这个要根据您的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判断。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检查项目参考范围检查意义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
14、-200g/L。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红细胞(RBC)正常男性为400-550万/L,女性为350500万/L,新生儿为600700万/L;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白细胞(WBC)正常成人为400010000/L,新生儿为1500020000/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L。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
15、,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16、红细胞压积(HCT)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减少: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MCV小于80飞升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降低:即为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见于缺铁,慢性失血,口炎性腹泻,胃酸缺乏,妊娠,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升高:常为大细胞性贫血。见于恶性贫血,叶酸缺乏
17、,长期饥饿,网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性贫血。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大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或减小,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MCHC减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514.5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用于贫血的分类尿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 尿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液体,由95%的水和5%的固体所组成。 尿液分析对于泌尿系统方面疾病的发现与诊断有很大帮助。并可探索身体其他部位器官的功能有无异常现象。尿液常规检查是指尿液一般综合性检查。其内容大致分为两大类:尿液试纸检查及显微镜分析检
18、查。包括外观、尿蛋白、尿糖、潜血、比重、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圆柱体、结晶体、细菌等,主要可以筛检的疾病有: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结石、肾病变症候群、糖尿病、急慢性肾炎、胆道阻塞等。检查项目检查目的参考范围检查意义比重(SG) 尿液的比重 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
19、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 。 酸碱度(pH) 尿液的酸碱度 正常新鲜尿多为弱酸性,pH6.O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常波动在5.O8.O之间在热性病、大量出汗、蛋白质分解旺盛时,特别在酸中毒时,尿液酸性增强呈强酸性,pH下降,服用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等药物时,尿亦呈酸性。碱中毒时,尿中混有大量脓、血时,服用苏达等碱性药物时,尿液呈碱性,pH上升。尿白细胞(LEU) 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异常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尿亚硝酸盐(NIT) 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筛选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正常人尿中含有硝酸盐经细菌(主要
20、是肠杆菌科细菌)还原而成。因此当尿路感染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可呈阳性,由于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希氏菌、变形杆菌等)为尿路感染的常见菌,所以此项检查常做为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 尿蛋白(PRO) 尿蛋白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重要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结石、恶性肿瘤、肾小管酸中毒、重金属中毒、肾移植排斥反应等等情况下皆可使尿蛋白排出量增高,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亦可使尿蛋白排出量增高。因此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尿蛋白检查观察有无肾脏受损情况,但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寒冷或发热等情况,亦可出现一时性蛋白质。 尿葡萄糖(GLU) 尿糖是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
21、监测的重要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正常人如短时间内服用大量葡萄糖液时,运动后,妊娠期可发生一过性尿糖增高,无临床意义。无论是原发性糖尿病或继发性糖尿病、肾性糖尿病,尿糖排出量皆增高。 尿酮体(KET)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生成的。是乙酰乙酸、一羟丁酸及丙酮酸的总称 定性试验:阴性 尿中酮体阳性时称酮尿症,见于重症糖尿病、妊娠中毒、长期禁食、呕吐、腹泻、脱水及脂肪摄入过多时。 尿胆原(UBG) 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道。被肠道细菌作用还原而成(粪便中称粪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在结肠重吸收入血液,由肾脏排出 定性试验:阴性或弱阳性 在肝脏功能障碍、热性病、心力衰竭、溶血性黄疽、肠
22、梗阻等情况下增高,在总胆管梗阻及肝细胞黄疽极期时尿胆原减少。 尿胆红素(BIL) 胆红素是由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经网状内皮系统处理降解而成 定性试验:阴性 在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及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症、胆道肿物、胰头癌等)尿中胆红紊增高。 尿红细胞(ERY) 检查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定性试验:阴性 红细胞过多提示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等疾病的可能性。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肝功能指标的解读 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但是在临床评价时常常有一些问题,如一些病人仅有“转氨酶水平”升高,即被简单的认为“肝功能异常”。实际上,反映肝功能的指标应包括肝脏的合成、排泄、对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血常规 检测 指标 正常值 临床意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