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隰县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初.doc
《临汾市隰县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汾市隰县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初.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汾市隰县2010年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名称:隰县下李乡东山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2项目呈报单位: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3项目实施单位: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5项目建设年限:一年1.6项目负责人:马世晓(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1.7项目区地理位置、涉及的范围隰县地处山西省临汾市西北,吕梁山南麓。而本次规划的项目区涉及下李乡东山二老坡1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农业人口504人,总土地面积1.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34万亩。1.8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规模为中低产田改造0.33万亩,主要建
2、设内容为:1.8.1农业措施1.8.1.1改良土壤2728亩(1)机修梯田2728亩(其中:新增耕地197亩);(2)机械深耕2728亩,耕翻深度30厘米;1.8.1.2推广旱作农业3233亩(1)测土配方3233亩,采集土样108个,进行分析化验,指导施肥;(2)抗旱保水剂应用3233亩,施用总量3.23吨;1.8.1.3修建机耕路5.85公里,主要是田间生产道路,动土方量5265立方米;1.8.1.4梯田埂136.4公里,动土方量24552立方米。1.8.2林业措施1.8.2.1营造路旁树8公里(72亩),栽植杨树5333株。1.9投资预算该项目总投资390万元。1.9.1农业措施1、改良
3、土壤2728亩,投资334.52万元。(1)机修梯田2728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为197亩),投资328.45万元;(2)机械深耕2728亩,投资6.07万元。2、推广旱作农业3233亩,投资9.56万元。(1)测土配方3233亩,投资1.32万元;(2)抗旱保水剂应用3233亩,投资8.24万元;3、修建机耕路5.85公里,投资1.39万元;4、梯田埂136.4公里,投资21.61万元。1.9.2林业措施投资9.56万元营造路旁防护林8公里,投资9.56万元。1.9.3其他措施费项目管理费10.39万元;项目管护费2.97万元。资金分配情况:申请省财政土地出让金3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76
4、.92%;农民自筹90万元,占总投资的23.08%。1.10效益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区生产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土地利用能力和生产能力提高,新增梯田2728亩(其中,新增耕地197亩),推广旱作农业3233亩,项目正常运行后,预计每年可新增玉米36.02万公斤,增加种植业总产值57.91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27.28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541元。1.11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业总产值227.93万元,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27.2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04%,财务净现值324.66万元,投资动态回收期5.99年,静态回收期限4.67年(不含建设期),效益费用比0.83。
5、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部,吕梁山南麓,地理位置东径11040381111558,北纬362722365549,东靠汾西,西依永和,南与蒲县、大宁为邻,北与交口、石楼毗连。全县总面积1413.1平方公里。项目区位于隰县县城北部,距县城35公里,地理位置在东径11101381110501,北纬364517364730之间,东至韩家渠村民小组,南与木家河沟接壤,西与洪墕村民小组相连,北与后峪沟相接。项目区规划范围涉及下李乡二老坡1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土地面积1.59万亩,其中耕地0.34万亩。项目区属黄土残垣沟壑区地貌、垣高沟深,地形破碎,耕地以
6、坡耕地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失调,部分村庄主干道和田间道路不完善,种收十分困难,更谈不上机械化耕作,大量的土地需要改造,以便于机械耕种,提高地力,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使项目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区域。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8,七月份最热,一月份最冷,年平均无霜期15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558.5毫米,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雨量极不均匀,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最大降水量816.3毫米,最小为312.4毫米。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海拔高程11601493米,垣面残缺
7、,地形为东高西低,地面起伏不平,土层深厚,一般为100米-150米,坡度在5度至15度之间的耕地有3300亩,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沟壑纵横交错。垣面土壤一般发育为黄土质碳酸盐褐土和黄土质褐土性土,土壤养分含量不匀,本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9.86g/kg,全氮含量0.64g/kg,有效磷含量在6.98mg/kg、速效钾含量117.92mg/kg之间。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熟化耕作层16-20厘米,耕作层容重为1.2-1.4g/cm3之间,孔隙度为50%-53%之间。2.1.4水资源项目区地处本县北部,属于吕梁山背斜东翼单斜储水构造,富水性不均,项目区地下水位较深,地表水靠小泉汇流而成,水量较小,有人畜
8、工程3处,其中2处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三联泵提水工程,不能正常供水,另一处是2001年解决的人畜饮水工程,能基本满足人畜饮用,无法灌溉。2.1.5耕地数量、种类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涉及下李乡二老坡1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5875亩,项目区坡耕地面积3437亩,项目区种植作物以玉米为主,当地农民虽然有着利用土地,改造土地的丰富经验,但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差,技术落后等因素限制,还没有充分利用土地和高度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项目区土地开发潜力很大。2.1.6自然灾害项目区十年九旱,霜冻、雹灾和暴雨等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影响,造成农业生产产量低下。2.2社会经济状况2.2.
9、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涉及下李乡二老坡1个行政村,农业人口504人,总劳力289人。二老坡村人口情况乡镇村名人口劳力户数下李乡二老坡504289116合计二老坡5042891162.2.2土地利用现状县国土资源局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还未验收,未能提供,这次利用的是县国土资源局98版土地利用现状图,结合项目区实地踏勘,重新绘制后,对应到县国土资源局98版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班上,另行编班的(具体对应班号见土地利用现状表一)。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5875亩,其中:耕地3437亩(50150耕地3200亩),林地2959亩,草地1418亩,经济林325亩,果园50亩,荒草地7200亩,道路113亩,村庄占地
10、133亩,裸土地240亩。下李乡二老坡土地利用现状表一可研班号地类对应土地利用现状班号备注班号小班面积班号面积合计15762198151486荒草地609837215经济林657153142旱地535、568、548、587142459旱地495595173草地549289623村庄497、472237377荒草地494377875荒草地454、411、410、455、42775989旱地424、451、452、422、484、426、848188含15亩经1015村庄468151188旱地516、546、621、595、502、515、50111412322旱地526、504、506、490
11、、567、419、542、543347含50亩果13263草地607、60826314240裸土地606624151180荒草地446、829、503、50511801686旱地457861765经济林451、453、4476518401荒草地8284011920经济林378、379202015村庄324152160旱地348、34789下李乡二老坡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续表1可研班号地类对应土地利用现状班号备注班号小班面积班号面积22550荒草地302、304、120、83355023124旱地373、374、385、382、343、323、301等12424251旱地119、246、143、28
12、2、154、155、217、246295含70亩经282、141、218、219、251、119、143、113济林25190旱地400、401、392230含5亩经26146草地521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322271305荒草地142、278、831、281、91130528194林地27919429125旱地73、80、81、82、114、855125含6亩经3043旱地614331516荒草地92、835163286林地938633164旱地57、62164344经济林5543535旱地55、46、583536608荒草地51、15608378荒草地48、4983810经济林47103
13、985林地5285407荒草地30741159旱地1、2、4、6、7、8、9、10、11、13、28、1594239草地19394319荒草地(含18号15亩)、22159446经济林18号的5亩154下李乡二老坡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续表1可研班号地类对应土地利用现状班号备注班号小班面积班号面积4514经济林325946193旱地18、32、23、342194717经济林39、(18号的6亩)15948290林地3、17、3129049415草地8374155030经济林54305132村庄403252387旱地95、85、104、856、125、14738753126旱地128、136、1371
14、265439荒草地13339渔家55627林地215、88、39962756125荒草地13414057382草地209、8363825835荒草地210(208号的4亩)3559360林地208360601317林地136、179、176、184、1941417617村庄19312862114旱地18712963137旱地203、183、170、1582256415荒草地133441佃坪6514荒草地20514668旧村20486741经济林178、167、164、144706823村庄16723下李乡二老坡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续表1可研班号地类对应土地利用现状班号备注班号小班面积班号面积692
15、62旱地174、143、177、19533770194旱地145、147、121、1352297113荒草地1364777223荒草地1364777337荒草地1364777452旱地122527510村庄12410767经济林122777181旱地112、10418178789荒草地29、5、11378979548荒草地149、1335488030荒草地20930下李乡二老坡土地利用现状表二名称面积(亩)占总面积(%)合计15875100耕地343721.65经济林3252.05果园500.31林地295918.64草地14188.93荒草地720045.35裸土地2401.51村庄1330
16、.84道路1130.71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主导产业以种植玉米为主,粮食总产113.16万公斤,平均单产350公斤,果品总产量71.8万公斤,总收入828.3万元,处于全县中等水平。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隰县2009年财政收入4300万元,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全县年人均纯收入2100元,而本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收入较低,急需开发增加农民收入。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表现为较强,下李乡现有各类科技人员28人,技术力量较强,其中大专以上7人,中专高中8人,初中13人,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发展不平衡,距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还有较大距
17、离。2.3基础设施现状2.3.1水利工程的现状项目区只有1处人畜饮水工程,位于渔家村,只能满足人畜用水,没有灌溉能力。项目区内有骨干淤地坝一座。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通村油路横穿项目区,通村道路4条,田间道路为不足2米的小路8条,分布在各个梁卯上,地埂标准低,雨季产生的地表径流随意排泄,坡耕地基本无水保工程措施,水土流失严重。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现有各类型农业机械124台(套),大多为农用三轮车和手扶拖拉机,能满足少量旱垣地的耕作需要,农机总动力0.6千瓦。2.3.4林业工程现状项目区有林地面积2959亩,草地1418亩,经济林325亩,果园50亩,森林覆盖率21%。2
18、.3.5交通与电力项目区有村村通油路两条8公里,交通便利。各村内均有低压线路,电力供应正常,用电比较方便。第三章初设依据和标准3.1初设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山西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图集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黄土高原黄土型耕地瘠薄培肥改良技术规范MY/T3101996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规定关于转发及下达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农发(2009)127号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建立2010年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库有关事项的通知(晋农发201041号)
19、水利部文件水总2002116号“关于发布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及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文件水总2005389号“关于发布水利工程概预算补充定额的通知”,山西省水利厅晋水规计2003716号文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3.2项目建设标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和有关规定,项目以利用自然资源,使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成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亩投资1180元。具体措施标准:3.2.1机修梯田,宽度
20、大于8米,田面平整度小于1米,自然坡降小于1/2000(其中,对未利用且地势平坦的荒草地、部分管理不善退化成荒草地的草地及林地、地埂和旧村进行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达到197亩),土地平整时保留耕作层熟土,生土回填。3.2.2机械深耕,机械作业,深翻土地,使土壤耕作熟化层厚度达到30厘米。3.2.3机耕路,项目区此次规划主要是围绕油路两侧农田进行治理,机耕路建设以生产路为主,根据地形合理设计,生产道路顺直通畅,与油路惯通,尽量利用原有道路,有利于田间管理,减少耕地占用量,满足中型以下农用机械通行。3.2.4梯田埂,埂高0.3m,埂顶宽0.3m,埂外坡11,地埂夯实,保证不穿孔,不坍塌。3.2.5测
21、土配方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按30亩采1个样的密度布点采样。采样深度:0-20厘米。采样方法:S型布点,以10-20个点混合后取样1.5公斤其中0.25公斤土样要用塑料袋包装并迅速处理(冷藏)或化验。3.2.6施用抗旱保水剂在作物播种期随化肥机施入地,每亩用量1公斤,以缓解旱情,保证作物的水分吸收,为作物正常生长和粮食增产创造良好水分条件。3.2.7路旁树,在项目区油路两侧栽植杨柳类苗木各一行,胸径3cm,株距3米,当年人工造林成活率达到98%,三年后保存率达到95%。第四章项目建设规划和总体布局4.1指导思想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粮食稳产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汾市 隰县 省级 土地出让 用于 农业 综合开发 中低产田 改造 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