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课件.pptx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课件.pptx(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学习目的 1掌握预防新生儿、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健康问题的保健措施和护理技术。2理解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3了解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心理特性。学习重点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保健护理,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可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以下几个年龄阶段:一、各阶段年龄分期(一)新生儿期 凡胎龄满3842周,娩出时体重等于或大于2500克,身长50cm为“足月新生儿”。新生儿期指胎儿娩出至28天的时期。,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新生儿的特点 新生儿离开母体后
2、经历巨大变化,但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差。婴儿死亡中有2/3死于出生后28天内,尤以第1周最高,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新生儿的保健重点在生后1周内。,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二)婴儿期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的一段时期。婴儿期特点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但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腹泻和营养紊乱。合理喂养防治腹泻和佝偻病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 按时免疫接种,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三)幼儿期 幼儿期是指13周岁儿童。幼儿期的特点是:体格发育减慢,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快,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加,促进了动作、语言、思维的发
3、展。能独立行走,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 意外伤害发生率增加,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免疫功能不健全 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要根据其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早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断奶后的营养指导,注意小儿口腔卫生,继续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和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四)学龄前期 指36周岁的儿童。学龄前期特点是:可塑性大早期教育:从小培养优良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和劳动习惯,为入学做好准备。易患免疫性疾病,易发生各种意外。,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二、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是指有机体的细胞繁殖(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及
4、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全身各部分、各器官、各组织的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发育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在功能(包括心理及智力)方面的变化,也就是指质的变化。,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顺序 1、头尾发展律:婴幼儿在出生以后,头部是发展最快的,而行走能力则是最后发展的。2、动作发展经过:从不协调到协调,从粗动作到精细动作。粗动作为“三抬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周会走”。精细动作指手指动作,4个月两手握物,910个月食指与拇指捏物,23岁会用筷子解衣扣。,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二)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的过程。其生长发育有两个高峰期:出生到一岁的婴儿期 青春
5、期,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胎儿时期身长、体重的增长在一生中是最快的阶段。出生后头两年的身体增长速度仍比后几年快。无论身长、体重在第一年都是出生后增长最快的一年。,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三)幼儿身体各部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协调的。在某一年龄阶段,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变慢,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快,肌肉组织学龄期才发育加速。,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规律,(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由于受遗传、性别、环境、营养、教养等的影响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必然呈现高矮、胖瘦、强弱以及智力高低的不同。
6、因此生长发育的规律可以总结为: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一、内因:二、外因:遗传 性别 营养 内分泌 疾病 生活环境 孕母情况 运动锻炼 家庭社会因素,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一)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是影响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潜力及趋势。,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一)营养的影响 幼儿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阶段,必须不断由外界吸收足够的各种营养,营养丰富的膳食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反之,缺乏营养的膳食,不仅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及各种营养缺乏病。,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二)疾病
7、的影响任何疾病,对幼儿的生长发育都会有直接的影响。急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慢性感染可同时影响体重和身高;内分泌疾病和先天性疾病影响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三)生活制度的影响合理地安排一个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制度,使幼儿能得到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和劳动,定时丰富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四)运动锻炼 适宜的体育锻炼和适当的劳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重要因素。,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六)孕母情况:,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六)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家庭关系紧张和家庭不完整是造成感情淡漠,缺乏温馨和谐,儿童生理、心理的发育都受到
8、显著的不良影响。季节:季节对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地说,春季身高增长较快,秋季体重增长较快,这些都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污染:大气、水和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污染,以及噪音的危害,对儿童生长发育都有不良的影响。,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一、生长发育评价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一)年龄别体重 是指相对于某一年龄来说,应有的体重。(二)年龄别身高 是指相对于某一年龄来说,应有的身高。3岁以下幼儿侧卧式身长,3岁以上测立式身高。,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3岁 卧位测-身长3
9、岁 立位测-身高(三)身高别体重,二、新生儿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一)新生儿外貌1、新生儿头长约占身长1/4,成人则占1/8,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2、头围平均为35厘米,出生时胸围比头 围小12厘米。3、囟门前囟:由额骨和顶骨形成菱形的间隙后囟:是两块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间隙 部位 出生时 关闭年龄 前囟 34cm(宽)11.5岁 23cm(长)后囟 1cm 68周,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囟门的测量,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二)身高与体重 1、身高:指卧位时头顶到足跟的距离。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厘米,男婴略长于女婴。2、体重:器官、系统、体液的综合重,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
10、况的灵敏指标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为2500g4000g。体重不足2500g为低体重儿,见于早产儿;体重大于4000g称巨大儿。,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新生儿出生后34天,体重会比出生时减少200300g,称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正常现象。多于出生后710天恢复至出生时体重。(三)呼吸系统 新生儿呼吸时,腹部可见明显起伏,称为“腹式呼吸”,呼吸次数4050次/min。,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四)循环系统 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但心肌力量薄弱、心腔小,每次心跳搏出的血液量少,因此以增加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来代偿。新生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为120160次。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较少,所以四肢容
11、易发凉或青紫。,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五)消化系统 新生儿胃容量为3060毫升。胃的入口(贲门)和胃的出口(幽门)几乎在一个水平上,贲门又比较松,幽门比较紧,所以在吃饱以后容易溢奶。肾脏尚未发育完善,对钠盐的排泄能力有限,如果喂菜水,不要加盐。,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六)泌尿系统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有尿液排出,由于肾功能发育不成熟,滤过功能不足,每天约10余次。(七)神经系统脑重:新生儿的脑重约350克。新生儿初离母体,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声、光、风等等,对新生儿来说,都是过强的刺激。,第三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征,新生儿的本能: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握持反射、踏步反射,瞬目反射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婴幼儿 学龄前儿童 保健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