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终结外国文学毕业论文.doc
《《唐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终结外国文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终结外国文学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唐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终结 绪 论 文学即人学,任何文学形式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都或明显或隐晦的反映着该时代的精神特质。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因此教会文学在中世纪中表现尤为突出。除了宗教势力之外,在欧中的封建统治中,封建贵族阶级也占有重要位置,必然要求在文学艺术上能表现他们的精神特征,而骑士文学正好适应了这一需要,成为中世纪世俗的贵族阶级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是在欧洲骑士制度之下产生的文学样式,其着力对贵族阶层崇尚的骑士精神进行表现。骑士文学中所描写的关于骑士的种种特征,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崇尚战功、文雅知理、尊重女性、锄强扶弱等等。 但是,骑士文学与它所
2、表现的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毕竟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它们会随着其所依附的制度的灭亡而走向终结,最终被新的社会制度和能够代表它精神诉求的文学样式所替代。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西班牙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的著作堂吉诃德正好反映了骑士文学如何走向衰亡的过程,也给骑士文学,尤其是骑士文学在中世纪的最后一种表现形式骑士小说以摧枯拉朽般的打击,扮演了骑士文学终结者的角色。 正如文学史评价的那样:“堂吉诃德先生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堂吉诃德先生,无论他怎样挥动长矛,旧的骑士制度是绝不会复活了。” 他所代表的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也如同它们所依附的封建制度一样将永远成为历史。 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
3、社,2005年,第69页。文章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归纳法和推演法,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先对骑士制度、骑士文学、骑士精神等相关问题进行说明,第二章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堂吉诃德一书进行了概括总结,尤其是对其艺术手法的使用和作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如此设计前两章的结构和内容,主要是考虑到堂吉诃德正式以骑士小说的形式来否定骑士小说,该小说讽刺的特质就包含于骑士小说及其所反映的制度和精神内容之内,因此文章用前两章一方面进行必要的背景常识介绍,一方面来做完所有的铺垫和设计,以便于下文用最简要的行文反映文章的主题堂吉诃德完成了对骑士文学终结的任务。前面已经提到了,堂吉诃德一书
4、使用骑士小说的形式来推翻骑士小说在新的历史阶段存在的合理性,所以第三章就用推演的办法,结合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的相关要素,挖掘文章中的关键因素来解释文章是如何取得否定骑士文学这一文学史任务的。 第一章 中世纪的骑士制度与骑士文学 欧洲中世纪,即欧洲的封建时代,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开始,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结束。欧洲中世纪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基督教和封建贵族共同统治,为了维护其统治,骑士这一特殊阶层应运而生,伴随而来的是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的建立。可以说,骑士制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必然产物。随着骑士阶层地位的不断提高,在欧洲文学史上产生了反映骑士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骑士文学 当然,
5、骑士文学作品中关于骑士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反应有夸大和虚构的成分,下文会重点介绍。,被认为是在欧洲中世纪文学中能够反映世俗贵族阶级文学的主要成就的一种文学样式 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3页。 一、中世纪骑士制度骑士制度作为欧洲中世纪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长期受到关注。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除了传统因素之外,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所面临的时代面貌和所处的空间环境。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质和机制,这就是封建宗教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宗教渗透到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6、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绝无例外地被厚重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哲学成为宗教神学的婢女,教育成为宗教扩张的工具,文学成为宗教教义的衍生物,艺术成为宗教神灵的物化剂。毋庸置疑,中世纪西方文化之所以与宗教神学密不可分,主要是这种文化赖以产生的社会环境使然。自然而然地,社会的各个阶层都会围绕着宗教这一中心而服务。从而也衍生出与宗教互惠互利的骑士和骑士制度。欧洲骑士制度源于中世纪加洛林朝的法兰克王国,后逐渐推行到欧洲各国。732年查理马特成为法兰克王国宫相,依靠斯克拉西亚中小地主出身的侍从兵支持,征服国内与周边民族后,又加强骑兵力量打败了强大的阿拉伯人军队。由于8世纪时,一匹带装备的马相当于45头母
7、牛或者15匹扎马的价值,9世纪仅一匹马就等于6头牛的价值,因此为了巩固骑兵,查理进行改革:一方面摒弃小农于军役之外,让贵族和富裕农民成为职业骑兵;一方面将土地分封成为提供骑士的军事采邑,奠定骑士制度的坚实基础,并成为中世纪军事封建主义的滥觞。因此.采邑作为骑士制度的经济基础,其不仅使土地从国王向公、侯、伯、子、男爵直至骑士的一种层层分封,而且使凡能以马匹装备为封主参战并接受册封者都可称骑士,这包括参战的所有等级的贵族,甚至国王都以自己的骑士名号而感到荣耀。例如,先后参加十字军东征的英王理查一世(狮心王)、爱德华一世、法王路易七世、九世、腓力二世、德皇腓特烈一世、二世等皆是以“骑士国王”著称于史
8、。1449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建立骑士团,其作为成员与骑士们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主持比武等等,而自己俨然是一名高级骑士。这从而使中世纪成为一个骑士的“英雄时代”。加洛林帝国瓦解以后,西欧各国进入了长时期的封建割据状态,在土地分封基础上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逐渐确立下来。当时,封建混战频繁,战争胜负主要取决于骑士们单枪匹马的格斗。因此,培养骑勇善战的骑士成为各个封建主阶层的共同要求。同时,为使骑士的行为和道德修养符合封建上层社会的规范,骑士教育中也包括一些礼仪教育。骑士制度盛行于11-14世纪,特别是11世纪末至13世纪下半叶的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期间,骑士的地位和作用大为增强,训练骑士的教育方
9、式在11世纪已经形成,12世纪盛及一时。由于中世纪欧洲的国家是从蛮族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战争中发展而来的,因此其整个结构和社会风气都是军事的,维持社会稳定和统一的力量就是军事贵族骑士阶层及其首领。所以,要成为一名贵族,首先必须成为一名勇武的骑士。而要成为一名骑士,则必须经过侍童(7、8岁以后)、护卫(14、15岁以后)和骑士(21岁以后)三个阶段的封建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封建主阶级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侍童阶段,护卫阶段和骑士阶段。经过授予骑士称号的仪式后,骑士教育方告结束。 王德林:试论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河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进入骑士阶段,要成为一名真正骑
10、士首先必须经过晋封仪式或称为授剑仪式 根据古罗马作家塔西佗日尔曼尼亚志的记载,其根源应该是日尔曼人的武器授予仪式。这种仪式包括许多细节。首先是宗教仪式,如斋戒、祈祷、忏悔、领圣食和接受牧师祝福等。其次是武艺表演,以此证明自己己经掌握足够的武艺,具有对敌作战的能力。再次是宣誓仪式,宣誓内容是保卫教会、尊重妇女、助贫扶弱和忠君爱国等。最后是接受象征骑士职能和剑、战车或其他武器装备。 一名骑士应该具备的武器装备:披铠甲的战马、佩剑、长矛、盾牌。另外还需带一名侍从。至此,才成为一名骑士。 因此,不难看出在中世纪的欧洲各国,根据社会的需要,已经建立起了骑士制度。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整个欧洲就已经确定了长子
11、世袭制,即长子继承父辈的封号、财产和领地,而其余的子女就只能继承少量的财产和领地。由此,其他的子女要想获得更多的财产和领地就需要通过战争成为骑士,获得国王和领主的赏识。十字军东征,为不能继承财产的骑士们提供了一个尽情发挥其力量与作用的历史舞台。在加洛林王朝反对西班牙穆斯林战争和诺曼人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西西里的战争中,世俗骑士精神和神圣宗教信仰就己渐渐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封建欧洲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的感情具有一种宗教性质而不是政治性质,因为它与任何现存的国家毫无关系,而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更为广泛的基督教社会相联系,并且它因此而向武士文化的野蛮风尚注入一种新的精神因素。首领们的好战行为本身不是目的
12、,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基督教世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十字军时代的为收复圣地的“圣战”中获得极其有力地彰显。欧洲中世纪的十字军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给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带来巨大影响,这己是众所周知的了。然而从历史时代的思想精神层面对其认真分析,虽然骑士在中世纪社会,尤其是十字军东征时有其野蛮残暴的一面,但正是在中世纪“黑暗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需要一种精神引导,社会秩序需要一种精神去统一。故在这种思想状况下,由基督教理想和虔诚的宗教信仰所驾驭和整合的骑士精神,正是教会在精神上把欧洲“统一”起来的一块基石。因此宗教文化史家克里斯托弗道森则在其名著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中指出,“基督教骑士制的理想
13、一直保持着它对西方思想的吸引力和对西方伦理标准的影响”。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制度,不仅具有政治军事价值,而且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精神。中世纪以后很久,骑士头衔和博士学位被广泛地认为是等值的了。这种平行性表明骑士制度被赋予了高度的伦理价值。高贵的骑士和庄严的博士均被看作是尊贵的高等职责的承担者。故从历史文化背景去考里,中世纪以战争为职业、以野蛮好斗为传统的骑士,不经过基督教精神的熏陶只是混乱无序的破坏性力量。然而骑士的道德与理想同基督教精神相融合在一起就不同了.骑士精神在欧洲中世纪思想文化领域起着主导作用。 在骑士制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正是骑士精神。我们可以从其实宣誓的誓词中看到这种精神
14、的内涵: I will be kind to the weak.I will be brave against the strong.I will fight all who do wrong.I will fight for those who cannot fight.I will help those who call me for help.I will harm no woman.I will help my brother knight.I will be true to my friends.I will be faithful in love.通过对骑士宣言的理解,后人将骑士精
15、神归结为骑士的八项品德。即:谦卑(Hamility)、荣誉(Honor)、牺牲(Sacrifice)、英勇(Valor)、怜悯(Compassion)、精神(Spirituality)、诚实(Honesty)、公正(Justice)。 除上述中世纪骑士精神外,慷慨、谦逊、注重礼节和仪表风度也是其中之一,这些都促进了欧洲社会风气的文明和较为温文尔雅的个人风度的形成。然而骑士精神对社会贡献还有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对爱情的崇拜。这不是一般意义的男女之爱,而是一位忠勇骑士对贵夫人绝对圣洁的理想爱情模式,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感情,突出的是忠诚不渝的精神 骑士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类似于柏拉图式的爱情。这种爱情
16、精神不仅构成了中世纪骑士文学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而且也是欧洲社会精神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骑士精神是伴随骑士制度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了欧洲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骑士称号在当时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因此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他是一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战功之上,符合封建统治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骑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骑士精神也就成为了社会的一种重要道德规范并对当时的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影响,其中当然包括文学。二、 骑士文学 在欧洲中世纪文学中,除了代表基督教思想的教会文学之外,还产生了代表世俗的骑士文学
17、、英雄史诗以及市民阶层的城市文学。 11世纪至12世纪左右,欧洲的封建制度已经完全确立,封建主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统治地位日益巩固,这种情况使他们要求除了教会文学之外,还要有更直接的反映自己阶级意识的文化形态。骑士文学就应运而生了。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充分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精神特征,成为世俗的贵族阶级文学的代表形式。骑士文学最典型的模式是“战功冒险+典雅爱情”的叙述模式。周翰先生主编的欧洲文学史中说:“他们的诗歌歌唱现世生活和爱情,歌唱骑士的冒险。 杨周翰: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第98页。”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最初产生于11世纪下半叶,盛行于12、13世纪,1
18、4世纪走向衰落。但这并非意味着其渐趋绝迹:英国骑士传奇的代表作亚瑟王之死出版于1485年;西班牙在16世纪甚至爆发了骑士小说的繁荣。这样看来,骑士文学前后大约存在了五个世纪之久;从覆盖的范围看,欧洲各文学大国均出现过骑士文学的繁盛期。骑士文学的文学式样主要包括三类: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一)骑士抒情诗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11世纪下半叶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民族从法兰克王国瓦解以后,政治独立,商业发达,贵族文化也趋于繁荣。“它在近代的一切民族中第一个创造了标准语言。它的诗当时对拉丁语系各民族甚至对德国人和英国人都是望尘莫及的范例。” 恩格斯:法兰克福关于波兰问题的辩论,马克思恩
19、格斯全集第五卷,第420页。普罗旺斯诗人被称为“特鲁巴杜尔”(或译行吟诗人),多数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手工艺人和农民。由于贵族的扶持,骑士抒情诗发展迅速,并传播到法国北部。后来因为战争的爆发、破坏,许多诗人流落异乡,从而把普罗旺斯抒情诗的传统带到了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骑士抒情诗最常见的种类有骑士抒情诗最常见的种类有牧歌、破晓歌、情歌、夜歌、怨歌等,大多数骑士抒情诗抒发骑士对贵妇充满渴望、却无法实现的爱,诗的内容交织着赞颂与哀叹:赞颂贵妇人的美貌芳容,哀叹自己的不幸处境。在表达形式上,或是骑士诗人的独白,或采取“对话”的方式,这种对话实际上是男女轮换独白,是一种遭到障碍的不成功的交流。骑士
20、抒情诗中,“破晓歌”最为著名。“破晓歌”叙述骑士和贵妇人在破晓时候分离的情景,下面是一首由三段六节组成的破晓歌,其中一、三、五节表达女方的心声,二、四、六节抒发男方的心曲: “再见了,我心爱的人, 黎明要将我们驱散, 保护你我免遭灾难, 我听见哨兵在歌唱, 他在向我们报晓, 我的心为此破碎, 倘若我们被人告发, 我的心将更加痛苦。” “我忠诚的心充满忧伤, 黎明在悄悄降临, 我为此要忍受痛苦, 欢乐将弃我而去。” 她说:“哦,痛苦啊, 我不得不离开你, 我宁愿不要白天, 它带来的尽是痛苦。 再也得不到欢乐, 苦楚遥遥无期。 黎明夺走了一切, 留下我孤苦伶仃。” (叠句,略) 她用白皙的手臂,
21、把他搂在怀里, 两人心心相印, 情也缠绵难分难舍, 她说:“走吧,我的情人, 离别令我心伤, 把我的心也带走吧, 他永远伴随着你。” (叠句,略) 林笳:德过中世纪骑士文学,转载自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第79页。 恩格斯曾说:“albas,用德文来说就是破晓歌,成了普罗旺斯爱情诗的精华。它用热烈的笔调描写骑士怎样睡在他的情人别人的妻子的床上,门外站着侍卫,一见晨曦(alba)初上,便通知骑士,使他能悄悄地溜走,而不被人发觉;接着是叙述离别的情景,这是歌的最高潮。北部法兰西人和堂堂的德意志人,也学到了这种诗体和与之相适应的骑士爱的方式”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中国社会出版
22、社,1982,第79页。 黎明在即,良宵已逝,哨兵在报晓,仿佛在提醒情人们别只顾沉酒于儿女私情而忘却了社会道德规范;一时间,爱情的甜蜜与苦涩,情欲与理性的冲突涌上心头,通过男女的交替吟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叠句的运用,更给人一种缠绵哀婉的震颤,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德国这时也产生过大量的骑士抒情诗人,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瓦尔特封弗格尔瓦德(1170-1227)。他出身于一个贫穷的骑士家庭,一一九八年后在各地漫游了二十多年,熟悉人民的疾苦,他的作品超出了一般骑士抒情诗的范围。如有名的抒情诗菩提树下不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而是写普通青年男女的淳朴爱情,音调和谐,语言简练,有民歌风味。更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吉诃德 唐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终结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骑士 文学 终结 外国文学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