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课件.ppt
《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 湘2015.05.24,2014女性生殖系统 WHO新分类解读,前 言2014年第四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WHO分类(以下简称新版)在2014年由WHO国际癌症 研究机构出版。新版独立成册,依据近10年妇科肿瘤临床、病理、流行病以及分子 遗传学研究进展,对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 分类进行重新梳理与修订。,一、卵巢肿瘤,2014版WHO卵巢上皮性肿瘤分类,(1)取消了移行细胞癌,这是由于从分子 遗传学及免疫表型上发现,以前很多诊断 的移行细胞癌实际上是分化极差的高级别 浆液性癌,少部分为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但新分类仍保留恶性Brenner肿瘤,这一肿 瘤常可见良性、交界性以及恶性Brenner肿 瘤
2、共存;,(2)鳞状细胞肿瘤不再单独分类;绝大多 数为生殖细胞源性;(3)新分类中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增加了 浆液-黏液性肿瘤,以前这类肿瘤归为宫颈 黏液性肿瘤,但肿瘤部分病理形态表现及 临床进程类似于浆液性肿瘤,可出现微乳 头及腹膜种植等,故而重新命名分类,以更 为直观的了解肿瘤特性。,(4)将卵巢网肿瘤并入其他类型肿瘤(miscellaneous tumours)项下;(5)增加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这一肿瘤形 态学与同名的胰腺肿瘤相同;(6)在性索-间质肿瘤中增加了微囊性间 质瘤,这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卵巢肿瘤,可 能起源于卵巢间质,组织学上呈现明显的 微囊性特征。,新分类中更加强调一些客观指标在诊
3、断中 的作用:(1)交界性肿瘤中的交界性成分应超过肿 瘤的10%或5mm,不足者仍归入良性囊 腺瘤中,注明伴有灶状上皮增生。(2)交界性肿瘤的微小浸润灶的最大径5mm。,(3)子宫内膜样交界性肿瘤中,如果腺体 融合生长(膨胀性浸润)5mm,或出现明 确浸润性病变时则应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4)卵巢生发上皮包涵囊肿和浆液性囊腺 瘤的区别也是由肿瘤的大小所决定,前者1cm,后者1cm。,浆液性肿瘤seroustumor,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tumor,SBT),(2003版)经典型:占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90%,微乳头型:占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5-10%,经典型与微乳
4、头型SBT的比较,有关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争议,仍有部分学者认为该肿瘤应该诊断为“非浸润性 微乳头型浆液性癌”,是一种低级别的浆液性癌,原因如下:部分病例在微乳头型SBT周围存在浸润性癌部分微乳头型SBT的浸润性种植成分形态上表现为 低级别浆液性癌复发病例的形态多为低级别浆液性癌,微乳头型SBT与浸润性低度恶 性浆液性癌在克隆上有相关 性微乳头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可能是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 癌的非浸润性前期病变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的微乳 头型和经典型在基因表达谱 上不相通,提示它们的分子 生物学机制可能不同,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非典型增生浆液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tumo
5、r/atypical proliferative serous tumor,SBT/APST),(2014版)浆液性交界性肿瘤(8442/1)交界性肿瘤或生物学行为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微乳头亚型)/非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癌(8460/2),为不能确的肿瘤,原位癌和上皮内肿瘤原位癌和上皮内肿瘤,级,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微乳头亚型)/非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癌,新版WHO诊断标准:肿瘤中出现直径5mm 融合区域的微乳头结构,且细胞核的非典 型性较普通的SBT明显。临床生物学行为:该肿瘤较普通型的SBT更 易出现腹膜种植性病变,复发几率高,预 后较普通型SBT差。,组织学改变,粗大的纤维轴心上有向周围呈“太阳
6、射线”状放 射的细长乳头,其长度大于宽度的5倍以上;少部分表面乳头可呈筛状结构;少部分病例为卷曲的上皮条索,呈“迷宫状”结 构;具有上述结构的病变最大径应5mm;具有上述结构的病变,其最大径小于5mm者,诊 断为“具有局灶微乳头特征的SBT/APST”,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微浸润与微浸润性癌,SBT伴微浸润:指间质中出现具有丰富嗜酸 性胞浆的上皮细胞簇,这些细胞类似于交 界性肿瘤中乳头表面的嗜酸性细胞,ER与 PR阴性、Ki-67指数低,可能是终末分化或 者老化的表现,不影响SBT/APST的预后;,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伴有微浸润之预后,新版WHO:明确以5mm的肿瘤(如6mm)和一个10cm的肿瘤
7、预后有 差别吗?肿瘤中存在1灶微浸润和多灶微浸润在预后上有差别 吗?,SBT伴微浸润性癌:组织与细胞形态与低级 别浆液性癌相同,病变的范围为最大径小 于5mm,其实质为“上皮内”低级别浆液性 癌;此时应广泛取材,除外其他部位有更 大范围的LGSC。,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非浸润性种植 与浸润性种植/低级别浆液性癌,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可累及腹膜(包括淋巴结),约占15%,大网膜、腹膜表面、子宫浆膜面、输卵 管表面有两种情况,分别称为非浸润性种植和浸润性种 植;1)非浸润性种植:病变常局限于器官表面,分为 上皮型与促纤维组织增生型;所有的种植中90%为 非浸润性种植,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但可能会导致腹腔
8、粘连与复发,有时候需要手术治疗。,2)浸润性种植:病变常浸润至深部组织,肿瘤细胞排列为实性小巢、微乳头、筛状,且癌巢周围有较大的空隙。浸润性种植从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上,都等同于低级别浆液性癌(low grade serous carcinoma,LGSC),这一点是新 分类中最大的变化;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 不良预后与该肿瘤发生LGSC有关。,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伴有浸润性腹膜种植,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本身与病人预后无关,但 发生浸润性种植(低级别浆液性癌)后,病 人预后变差,其中50%以上出现复发;浸润性种植常存在于网膜组织,临床医生需 提供足够网膜组织。,因为活检组织少、表浅,诊断标准不统一,有
9、时诊断十分困难;在上版分类中,活检标本局限、看不到下 方组织的腹膜种植病变被诊断为“非浸润性 种植”,新版分类中,只要组织学及细胞学 特点符合即可诊断为“浸润性种植”,不考虑,活检材料的大小。,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伴淋巴结累及,态学结构、大小及范围等,20-30%的SBOT在初诊时伴有淋巴结累及盆腔、肠系膜/网膜、主动脉旁、膈上淋巴 结新版WHO:淋巴结累犯缺乏独立的预后意义问题:大部分研究只分为淋巴结阳性或阴 性,而不提及累及部位(窦、实质)、形,2002年,Singer等学者对卵巢浆液性癌发 病机制的研究,已经明确这一肿瘤具有两 种不同发病途径,其病理表现以及临床过 程也明显不同,并提出二元论
10、模型。,卵巢浆液性癌,新版WHO分类对卵巢浆液性癌的诊断分级中采用二级分 类法低级别浆液性癌(low-grade serous carcinoma,LGSC)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HGSC)取消了之前的高、中、低分化的三级分类法。两者在肿瘤发生机制、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特征及 预后方面有不同的特点。,LGSC,HGSC,Malpica等提出的二级分类系统的主要指标 为核的异型性,次要指标为核分裂数目。,【高级别】细胞核多形性,大小相差超过3倍核分裂数大于12个/10HPF常见坏死和多核瘤巨细胞【低级别】细胞核较均匀一致,仅轻到中度异型性核分裂数
11、=12个/10HPF 无坏死或多核瘤巨细胞,LGSC多数通过KRAS和BRAF突变途径而来;BRAF突变和KRAS突变不会在同一肿瘤中出现,互相排斥;检测BRAF突变可能有更深的临床价值;,HGSC往往伴有TP53及P16异常改变;免疫组化p53阳性见于几乎100%的卵巢高级 别浆液性癌,以及75%左右的子宫内膜高级 别浆液性癌;还有一部分子宫内膜的低分 化子宫内膜样癌也p53阳性,目前多数医院 把这种类型也当成II型癌对待。,黏液性肿瘤,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分型(2003版),胃肠型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常见,占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绝大部分单侧、多房、体积大、包膜完整,颈管内膜型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少见,
12、占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小部分双侧多(可达50%)、可为外生性或内生性,黏液性肿瘤的分型(2014版),胃肠型黏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颈管内膜型黏液性肿瘤浆黏液性,肿瘤,黏液性癌,不分级,但分为3型 非侵袭性(上皮内癌),病变小于等于5mm,侵袭性(膨胀性或融合性)病变大于5mm,侵袭性(浸润型),为促纤维增生性破坏性卵巢 间质浸润,大于5mm,小于等于5mm者仍可称为“微 浸润性黏液性癌”,浆黏液性肿瘤,浆黏液性囊腺瘤浆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不典型增生性浆黏液 性肿瘤同义词:颈管内膜型黏液性交界性肿瘤浆黏液性癌,浆黏液性癌,罕见平均45岁,老年病人罕见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相关I期病人预后好,半数以上的病人
13、为晚期病人暂定为一独立亚型,但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 特征可能与子宫内膜样癌更接近,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的卵巢肿瘤,2014版分类中明确指出透明细胞癌、部分 子宫内膜样癌、浆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与子 宫内膜异位相关,统称为ERON(Endometriosis-related ovarian neoplasms,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的卵巢肿 瘤),涉及ARID1A、PIK3CA、PTEN、KRAS 基因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遗传综合征相关的卵巢癌,高级别浆液性癌中部分与BRCA1/BRCA2基因 异常相关。Lynch综合征相关的妇科肿瘤的 筛选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子宫内膜癌以 外,Lynch综合征相关的卵巢癌
14、也日益受到关注。,卵巢癌、输卵管癌及腹膜癌分期标准的变化,2014年FIGO更新了卵巢癌、输卵管癌及腹膜癌分 期标准,将三者合而为一,即不再有单独的输卵 管癌、卵巢癌及腹膜癌的分期标准。只要病变累 及输卵管或者腹膜,至少为II期。,目前的理论认为上述三个部位的癌均有可 能原发于输卵管伞端,尤其是伴有BRCA1/BRCA2突 变的病人;卵巢表面下陷的间皮;卵巢皮质包涵囊 肿、卵巢的输卵管上皮异位;原发于腹膜(所谓第二苗勒系统)。,肿瘤的原发部位,鉴于习惯,可根据以下标准区分:1)如癌组织主体位于卵巢皮质,少部分累及腹膜及输卵 管,可诊断为卵巢癌;2)如果病变主要累及输卵管,尤其是有BRCA1/2
15、突变者,诊断输卵管癌;3)如果卵巢无病变、或仅累及卵巢表面、或少量累及卵 巢表浅皮质,而大部分病变位于腹膜腔者,诊断考虑为腹 膜原发高级别浆液性癌;4)如果卵巢、输卵管、腹膜等到处都有癌,不能判断,则诊断盆腹膜腔高级别浆液性癌,原发部位不确定。,二、子宫体肿瘤,新版WHO分类在子宫体肿瘤的变化主要集 中在子宫上皮性肿瘤及子宫间质肿瘤。,子宫上皮性肿瘤,1.子宫内膜增生分类:,将以前的分为四类简化为两类,同时将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与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 变(endemetrioi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并列。强调其为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女性 生殖系统 WHO 分类 解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