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0168短轴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毕业设计.doc
《P00168短轴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00168短轴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毕业设计.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 05 级设计题目:P-00-168短轴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008年 6 月目 录一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1 分析零件图12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1二 毛坯的确定1三 工艺路线设计11 加工方法的选择12 加工方法的划分13 工序的划分1四 工序设计21 机床的选择22 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夹紧方案的确定23 夹具的选择24 刀具的选择25 量具的选择36 对刀点和换刀点的设置37 确定走刀路线和工步顺序38 程序的编制4参考文献5附1 P-00-168的零件图62 P-00-168程序73 数控加工工艺卡片104 短轴数控加工刀具卡片11致谢12P-00-168短轴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2、规程制订一、零件的工艺分析1分析零件图该零件材料是59-1铅黄铜,它具有可切削性良好,能承受冷热压力。对一般的腐蚀有良好的稳定性,但有腐蚀破坏的倾向。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为Rz3.2,不需要任何处理。零件图中标有CD的尺寸为重要尺寸,在加工过程中,我们采用计算公差的中间值来保证。零件图表达直观、清楚,绘制符合国家标准,尺寸、公差以及技术要求的标注齐全、合理。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该零件的结构较为简单,它由外圆柱面,孔,槽,倒角和清根(半径较小的倒圆角)等组成。零件中多数以倒圆角过渡,目的是增强零件受力的能力,同时也便于加工。二、毛坯的确定该零件是用于生产空调的一个部件,所以它必需具有能承受很强的冷热
3、压力,铅黄铜不但具有此功能,它还有可切削性良好,对一般的腐蚀有良好的稳定性;形状较简单且力学性能要求不高,台阶直径相差不大,最大直径为11.5mm,故确定12的棒料;该产品在市场很畅销,需要批量生产,尽量减少换料耽搁的时间,选择尽可能长的材料,但公司的设备为台湾的FANAC-32i系统的机床,装料设备总长大约为3100mm,故选择123000mm铅黄铜棒料作为毛坯适合生产。三、工艺路线设计1加工方法的选择该零件表面外圆柱面的精度都在IT9级以上且粗糙度为Ry3.2,要求都不高,由车削就能完成,不需要磨削;5孔的加工精度为IT9级,表面粗糙度为Ry3.2,采用钻镗方案;槽的加工精度也不高,车削就
4、能达到。2加工阶段的划分槽的表面粗糙度和精度要求不高,一次粗车即可;尺寸为11.5和10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故先粗车后精车;尺寸为10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01的外径和6.4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径,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一次粗车就能达到要求;5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都较高,所以先钻后镗。3工序的划分该零件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其加工只需要一次装夹就能完成,故采用工序集中的的原则。工序按照所用刀具的数量划分,一共使用8把刀,所以划分为88道工序.其工序分别为:第一道工序:用30角车刀车外轮廓1.55 mm的槽;第二道工序
5、:用钻头钻5 mm孔;第三道工序:粗车11.5和10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圆柱面及各倒角、清根;第四道工序:镗5mm孔至尺寸要求;第五道工序:加工6.2mm孔至尺寸要求;第六道工序:精车尺寸为11.5和10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圆柱面;第七道工序:车10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01的外径和6.4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径;第八道工序:切断。备注:镗5mm孔必须在粗车11.5和10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圆柱面及各倒角、清根后面,为防止零件变形。四、工序设计1机床的选择该零件属于短轴类零件,它的加工精度一般在IT
6、9-IT10之间,粗糙度要求最高要求在Rz3.2,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要求生产效率要高,故选用数控车床进行车削加工。2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夹紧方案的确定由零件图上可以看出该零件的加工只需要一次装夹,且工艺基准为5.06长度的右端面,为保证工艺基准和编程基准的统一,我们选择零件5.06长度的右端面的圆心作为编程基准。工件的长度,是在零件的加工前,用一把刀来挡住棒料,以保证零件的长度。3夹具的选择该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材料较长,缩短换料调整时间,为提高效率,成本较低又能达到要求的结构简单夹具,综合考虑选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定位夹紧为最佳选择。 该零件用三爪卡盘定位夹紧。装夹示意图如下:4刀具的选择第
7、一道工序:车外轮廓1.55 mm的槽用30角硬质合金外圆车刀;第二道工序:钻2 mm孔用钻头(扁钻);第三道工序:粗车11.5和10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圆柱面及各倒角、清根用90硬质合金外圆车刀;第四道工序:精加工5mm孔至尺寸要求用镗孔车刀;第五道工序:加工6.2mm孔至尺寸要求用90硬质合金外圆车刀;第六道工序:精车尺寸为11.5和10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圆柱面用90硬质合金外圆车刀;第七道工序:车10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01的外径和6.4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径用90硬质合金外圆车刀;第八道工序:切断零件用B型切断
8、刀。刀具的规格见(附录4)短轴数控加工刀具卡片。5量具的选择因该零件属单件大批生产,采用通用量具,对于11.5,10和6.4的外径采用规格为025mm的外径千分尺检测,2.24,5.06等高度检测用高度百分表(百分表下面安装的是平头针),6.4和5的孔检测用通规,形位公差圆跳度用偏移尺和百分表保证.6对刀点和换刀点的设置 对刀点设在零件5.06长度的右端面的圆心,即和编程原点重合.换刀点设在点(X100,Z100)7确定走刀路线和工步顺序每道工序只有一个工步,起工步顺序为:第一道工序:车外轮廓1.55 mm的槽;第二道工序:钻2 mm孔;第三道工序:粗车11.5和10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
9、为-0.015的外圆柱面及各倒角、清根;第四道工序:精加工5mm孔至尺寸要求;第五道工序:加工6.2mm孔至尺寸要求;第六道工序:精车尺寸为11.5和10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圆柱面;第七道工序:车10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01的外径和6.4上偏差为-0.005下偏差为-0.015的外径;第八道工序:切断零件。走刀路线如图所示:8程序的编制 (见附录2)参考文献1 华茂发,唐健,陈益严等.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5-152 吴玉华. 金属切削加工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103 范炳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00168 零件 数控 加工 工艺 规程 制订 毕业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