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电动轿车车头3D设计及碰撞分毕业论文.doc
《A00电动轿车车头3D设计及碰撞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00电动轿车车头3D设计及碰撞分毕业论文.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己经成为世界性的一大社会难题。每年有大量的人因交通事故死亡,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失日益剧增,研究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提高其耐撞性成为各国汽车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为了改进某一整车的前碰撞性能,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该车的前碰吸能部件进行了碰撞仿真改进研究。设计车头3D数模,并根据其各吸能区计算断面结构,由改进前的整车有限元模型碰撞仿真计算结果与改进后的实车碰撞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部件的碰撞仿真设计是确保设计车辆具有良好碰撞性能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关键词:车头模型、断面结构、计算机仿真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of car am
2、ount, traffic accident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n the world. Many people annually di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traffic accident gives the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of people bring serious of disaster. But now because the loss of accident increase greatly,the study of car crash safety performance
3、 attracts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a consequence of car company in the whole world. In order to improve a passenger cars crashworthiness, a computer simulation was done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cras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ergy absorbing front end of a car .3D digital-analog design front, and
4、 areas according to their calculation of th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of the crash simulation was a feasible way to ensure a new designed car having good crash worthiness.Key words: Digital-analog front、Cross section structure、Computer Simulation目录第一章 绪论
5、51.1.课题背景5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1.3.汽车碰撞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61.4.研究内容7第二章 汽车车头3D数模92.1 CATIA软件应用介绍92.2 车头3D数模10第三章 碰撞过程中各吸能区的划分及作用113.1车身的概述113.1.1白车身113.1.2车身的作用113.1.3车头结构123.2车头骨架设计要求133.2.1空间要求133.2.2变形控制要求133.3碰撞过程中吸能区的划分133.4各吸能区的作用15第四章 各吸能区断面结构的分析计算164.1 各吸能区的断面结构164.2断面结构的分析计算20第五章 电动汽车车头结构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225.1汽车碰撞2
6、25.1.1概要225.1.2流程应用工具软件225.1.3汽车碰撞过程的特点225.2HyperMesh软件介绍及功能235.3LS-Dyna软件介绍及功能245.3.1LS-Dyna概况245.3.2LS-DYNA程序功能245.4正面碰撞试验条件255.4.1试验场地255.4.2壁障255.4.3车辆要求265.4.4正碰目标设定265.5原模型仿真分析275.5.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75.5.2材料强度285.5.3模拟碰撞局部变形图305.5.4能量曲线图315.5.5吸能区域能量分布325.5.6吸能区域各部件吸能325.5.7整车加速度曲线335.5.8总结335.6结构优化3
7、45.7改进后仿真分析405.7.1模型建立405.7.2材料属性:(前部吸能区)415.7.3碰撞结果425.7.4能量曲线图445.7.5吸能区域各部件吸能455.7.6整车加速度曲线465.7.7车头相关部位的变形情况475.7.8对比总结52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46.1本文总结546.2研究展望54参考文献56致谢58附录59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汽车安全性可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其中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避免发生意外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性,则是汽车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对乘员进行保护的能力。由于被动安全性总是与广义的汽车碰撞事故联系在一起,故也称为“汽车碰撞安全性”。大量数据表明
8、,主动安全性再好,也只能避免5%的事故1,95%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在各种交通状况下发生的碰撞事故,归纳起来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翻滚等2。统计数据显示,在汽车各类碰撞事故中正面碰撞的发生几率约为59%3,同时其对车内司乘人员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性也是最大的。汽车的安全,尤其是碰撞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各地区都加强了对安全法规的制定工作。目前,在美国、日本、欧洲及澳洲都有称为NCAP的组织机构,对不同车型进行汽车碰撞安全性评估。汽车碰撞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儿童保护和行人保护四个方面。其中防正面碰撞的车身结构设计己经成熟,由刚性的乘员舱与前后的吸
9、能区组成,并注意吸能后撞击力的分流;防侧面碰撞的车身结构设计也正趋完善,重点是放在加强车身刚性和冲击力分流两个方面;为满足保护行人法规要求,整车的造型和汽车前部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汽车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交通运输业和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汽车安全性研究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为了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1995年9月成立了(被动)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4。这一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工作正逐渐走上系统化和正规化的发展道路。我国颁布的第一项汽车安全技术法规CMVOR294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5于1999年10月28日由国家机械工业
10、局发布,己列入了新的40项强制检测项目中,这表明我国政府己对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有了更全面的评价方法6,2003年,GBll551一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7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颁布则标志着我国的碰撞法规正逐渐与国际接轨。随着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环保汽车方面的开发力度正在加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正在逐步建立,通过整车集成配套技术的研发,实现与传统汽车的技术对接,逐步向产业化延伸。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内装有高电压的动力回路,由数十块甚至几百块储能单元(如单体电池)串联或者并联组成的储能系统(
11、如动力电池组)的电压远远超过安全电压,所以相对传统汽车而言,电动汽车对碰撞安全性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是奥杰汽车为东风公司正在设计研发的一款A00级电动轿车碰撞试验中的一部分,即车头的正碰。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长期以来,轿车安全性能的提高一直是汽车工业界所追求的目标。用实车碰撞试验可测定轿车安全性能,但因其需要在实物样机上安装各种测试设备,进行实地试验,成本高,时间长。所以探索新的试验方法一直是汽车工业界非常关注的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软件的出现,轿车碰撞试验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来实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汽车虚拟试验场可逼真地实现试验过程。通过交互改变汽车设计参数、试验
12、道路环境,可以验证设计方案,从而达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与传统的实车试验相比应用虚拟试验场具有快速、逼真、可重复性等特点,可无危险,无损坏地进行碰撞、翻倾等极限试验。同时,正面碰撞是汽车碰撞事故中最多,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碰撞形式,也是国际上许多安全法规中规定的小型客车和轿车的最主要标准试验。我国颁布的第一项汽车安全技术法规CMVDR294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5,己列入了新的40项强制检测项目中。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电动车正面碰撞问题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同时也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解决奥杰公司在实际试验中参在的
13、问题,为实车试验提供实际的参考和指导,而且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虚拟仿真的计算方法,在降低试验成本以及缩短产品试验周期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由于目前国内对电动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研究对电动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有助于我国电动车被动安全性设计整体性水平的提高。1.3. 汽车碰撞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实车碰撞实验是综合评价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实车碰撞试验按碰撞形态可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角度碰撞。其中正面碰撞、侧面碰撞为主要碰撞形态。实车正面碰撞试验形式有正面碰撞、30度斜碰撞和偏置碰撞等形式。试验中的基本条件主
14、要包括车质量状态、假人质量、固定障碍壁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固定障碍壁与被试车辆的位置关系等。实车试验中最基本的碰撞壁障有固定刚性壁了障和变形壁障两种。固定壁障的碰撞试验与实际交通事故的碰撞形式差异较大。变形壁障偏置碰撞能较好地模拟实际交通事故中的正面碰撞,试验结果更有说服力。正面碰撞试验以下面三种方式进行:(1)车辆纵轴线与障碍壁表面垂直;(2)障碍壁前放置30度的楔形块,碰撞时车辆右前端先接触楔形块;(3)障碍壁前放置30度的楔形块,碰撞时车辆左前端先接触楔形块。7在测量用假人方面,规定使用Hybrid型假人并给出乘员损伤限值。欧洲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虽然对汽车也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但一直没有形成
15、统一的法规,直到1992年才提出一个ECE草案。草案规定碰撞速度为50km/h,固定障碍壁为刚性表面,并且障碍壁前放置一个30度的楔形块,碰撞时车辆驾驶员侧先接触。该草案与FMVSS88(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2)法规的区别是:车辆只进行一种方式的碰撞试验,并且楔形块表面安装有防滑装置,以防止碰撞时车辆沿楔形块表面滑脱。欧洲在研究正面碰撞安全法规时比较重视实际的交通事故形态,提出了与实际交通事故最接近的偏置变形壁障碍碰撞试验方法。但是由于偏置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方法对碰撞试验条件的控制十分苛刻,当时的碰撞试验设备无法满足该试验要求,故在1995年颁布ECE94/00时先采用了车速为50km/h的3
16、0度斜角碰撞试验方法作为过渡。但欧洲专家认为美国FMVSS208中的斜角碰撞试验中光滑的斜角壁障使碰撞车产生滑移而减轻了车辆碰撞的强烈程度,使试验结果与实际交通事故不同。为了防止斜角碰撞中车辆前端面的滑动,欧洲ECE R94/00中的貌一新30度斜壁障上装设了标准的防滑块阻止碰撞中试验车前端面的滑动。到1994年,ECE R94/01中采用了车速为56km/h的40%的偏置变形壁障碰撞试验。1.4. 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电动轿车车头吸能区域的结构分析并进行优化利用CATIA建立车头骨架3D模型,对模型进行结构上的分析,首先在结构上进行优化,保证吸能区有足够的压溃长
17、度;其次在连接的选择上分析焊接与螺接的区别进行优化。(2) 各吸能区的断面结构的分析计算通与成功车型的断面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断面形状,保证碰撞受力时达到预订的变形要求。(3) 利用CA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利用CAE软件进行碰撞仿真,与法规进行对比,进行局部的优化,在理论上满足整车的基本要求。第二章 汽车车头3D数模 2.1 CATIA软件应用介绍CATIA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在70年代开发的高档CAD/CAM软件,是世界上一种主流的CAD/CAE/CAM一体化软件。CATIA是英文ComputerAidedTri-DimensionalInteractiveApplicat
18、ion(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式应用)的缩写。目前在中国由IBM公司代理销售。CATIA是汽车工业的事实标准,是欧洲、北美和亚洲顶尖汽车制造商所用的核心系统。CATIA在造型风格、车身及引擎设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长处,为各种车辆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端对端(endtoend)的解决方案。CATIA涉及产品、加工和人三个关键领域。CATIA的可伸缩性和并行工程能力可显著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一级方程式赛车、跑车、轿车、卡车、商用车、有轨电车、地铁列车、高速列车,各种车辆在CATIA上都可以作为数字化产品,在数字化工厂内,通过数字化流程,进行数字化工程实施。CATIA的技术在汽车工业领域内是无人可及的,并且被
19、各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所认可。从近来一些著名汽车制造商所做的采购决定,如Renault、Toyota、Karman、Volvo、Chrysler等,足以证明数字化车辆的发展动态。Scania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卡车制造商,总部位于瑞典。其卡车年产量超过50,000辆。当其他竞争对手的卡车零部件还在25,000个左右时,Scania公司借助于CATIA系统,已经将卡车零部件减少了一半。现在,Scania公司在整个卡车研制开发过程中,使用更多的分析仿真,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卡车的性能和维护性。CATIA系统是Scania公司的主要CAD/CAM系统,全部用于卡车系统和零部件的设计。通过应用这些新的
20、设计工具,如发动机和车身底盘部门CATIA系统创成式零部件应力分析的应用,支持开发过程中的重复使用等应用,公司已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现在,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Scania公司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正在推广设计师、分析师和检验部门更加紧密地协同工作方式。这种协调工作方式可使Scania公司更具市场应变能力,同时又能从物理样机和虚拟数字化样机中不断积累产品知识。 2.2 车头3D数模图2-1 车头3D模型 第三章 碰撞过程中各吸能区的划分及作用3.1 车身的概述车身是汽车的“上层建筑”,是整车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汽车的更新换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车身技术的发展。汽车车身涉及美学、空气动力学、环
21、境学、计算机、机械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和化工等。车身一般由白车身、内饰、外件、附件组成。3.1.1白车身白车身:英文body in white,是指车身本件及覆盖件的总成,包括车身焊接本体、翼子板、四门两盖(五门一盖),不含附件及装饰件的未涂漆的车身。如下图:图 3.1 白车身结构3.1.2车身的作用1)实现整车功能的作用2)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3)为乘员提供安全保护措施4)减少空气阻力5)增强汽车的美观性其中,为乘员提供安全保护措施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车头碰撞安全性的研究。3.1.3车头结构下图为本课题研究的电动车的整车效果图图 3.2 整车效果图车头主要由前保险杠、车头顶盖、
22、翼子板和车头内部骨架组成。由于该纯电动车车头较短,在碰撞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车头内部骨架结构,如下图所示:图 3.3 车头骨架结构3.2 车头骨架设计要求3.2.1 空间要求要有足够的空间安装汽车悬架,动力总成以及其他附件。3.2.2 变形控制要求1)最大变形量的控制,这一许可变形区的实现是密切相关的。车体结构侵入乘员空间造成的接触伤害是主要的伤害成因之一,在汽车碰撞中应尽量避免对乘员的接触伤害,绝对保证乘员舱结构的整体刚度,避免自身塌陷或其他结构的侵入造成乘员伤害。因此,必须控制最大变形量,将碰撞变形限制在一定区域之内。2)控制结构变形模式,不同结构的碰撞变形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褶皱,弯曲
23、,断裂,其中断裂包括焊点等连接 的破坏失效和结构本身的破坏失效。不同的变形形式,能量吸收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汽车碰撞安全往往有决定意义,前纵梁在弯曲失效的情况下吸能能力将降低约40%。汽车前部耐碰撞结构应尽可能针对多种碰撞边界条件设计,使得耐撞结构在碰撞中发生稳定的变形,充分发挥变形吸能作用。3)结构变形次序的控制。合理的变形次序不仅能够使结构有效发挥变形吸能作用,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结构的稳定变形模式。汽车前纵梁的后端在碰撞时先发生屈曲变形,则很容易引导整个前纵梁未变形区域相对转动,形成弯曲失效,而如果按照由前向后的次序变形,则不会发生这种不利于乘员保护的危险情况。4) 汽车结构大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00电动轿车车头3D设计及碰撞分 毕业论文 A00 电动 轿车 车头 设计 碰撞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