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9.贵州苗族习惯法研究——以“贵州省台江县反排寨”为例毕业论文.doc
《1269.贵州苗族习惯法研究——以“贵州省台江县反排寨”为例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69.贵州苗族习惯法研究——以“贵州省台江县反排寨”为例毕业论文.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xxx苗族习惯法研究以“xxx省台江县反排寨”为例学 院: 法学院 专 业: 法学专业 班 级: 法学花041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 年 6 月 23 日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特此声明。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 期: 目录摘要IIAbstractIII引 言1一 、反排苗寨苗族习惯法的历史沿革2 1物质方面2 2文化方面3(二)反排苗寨苗族习惯法的历
2、史脉络4 1苗族习惯法的渊源4 2苗族习惯法的价值5二 、反排苗寨苗族习惯法的现状6(一)主要习惯法6 1刑事方面6 2民事方面7 3婚姻家庭方面10(二)纠纷解决的制度和方式121.纠纷解决制度的演变122.纠纷解决的制度和方式13(三)社会功能131.积极性142.消极性14三 、反排苗寨苗族习惯法的发展16(一)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16(二)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否强行推进国家法 17结 语19参考文献20致 谢22xxx苗族习惯法研究以“xxx省台江县反排寨”为例摘要台江县境内的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为特殊的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保留了比较好的习惯法文化,习惯法规范中的刑事
3、制度,民事制度以及婚姻家庭制度等极具民族特色。反排是台江县东南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在国家权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统一的国家法制明确否定了民族习惯法后,反排苗族习惯法中的刑事制度被国家法完全取代,民事制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获得新生,婚姻家庭制度因其没有触及国家权力而被扬弃地保留下来。反排苗族习惯法现状如何?国家法与习惯法之间的关系怎样?是否有必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强行推进国家法?本文以台江县的反排这个典型的苗族村寨为例,以田野调查的民族志资料为基础,分析这个苗族村寨主要的习惯法,并解读文章涉及的问题。关键字:xxx苗族 反排苗寨 习惯法 国家法The Research of commo
4、n law about the Miao minority of Guizhouthe example of Fanpai in Taijiang Abstract Taijiang has 95% above inhabitants is the Miao national minority, because of special history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with keeping traditional common law culture. In the common law standards criminal system, the
5、civil system as well as the marriage system and so on has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extremely. Fanpai is the stockaded village which in a Miao national minority lives together of southeast Taijiang County. The Fanpai common laws criminal system is substituted for completely by the state law, afte
6、r the state power entering the national minority area and the unification national legal system unprecedently denied the national common law explicitly. The Fanpai common laws civil system obtains the new life by the local rule form, but the marriage system is retained sublately because it has not t
7、ouched the state power. How is the situation of the Fanpai common law now? How is State law and customary law of the relationship?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forcefully push forward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law? Based on this typical example of Taijiangs Fanpai County of Miao village and practice of
8、 the national survey data, we can analyse the Miao village in the main customary law and solve the problem involved in article.Keywords: the Miao national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Miao national in Fanpai, Common law, State law.引言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xxx、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其中xxx苗族占全国苗族的一半以上,
9、尤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为集中。而台江县属于18世纪时清朝才开辟的“苗疆六厅”之一,又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5%,堪称“天下苗族第一县”,史称“苗疆腹地”。因为其特殊的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保留了比较好的习惯法文化,它的习惯法主要是以口承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挖掘和整理,它就会渐渐的消失. 本文中讲的苗族习惯法是指存在于苗族社会中,通过多种途径产生但非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外部强制力或其他公认的强制力保证实施,与国家法1 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35.1多元并存的社会规范体系。这些社会规范与这里的原始宗教信
10、仰等传统的特殊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气候及日常生活方式相适应,是历史上苗族习惯法流传与演变的结果。2 周相卿.台江五村寨苗族习惯法中的结婚规则J.民族研究,2007,2:12-37.2 一、反排苗寨苗族习惯法的历史沿革 反排,在苗语中称“方必”,意即“高坡”。反排是台江县东南的一个苗族聚居的寨子,属于清水江流域苗族支系之一的九股黑苗(又称“九股苗”。)相传汉武帝南征时,征戮诸苗仅余九人,散处蔓延,遂名九股苗。 (一)反排苗寨的简介在法人类学看来,法的研究一开始就是以非西方社会的法律文化为起点的,其重视研究法所具有的地方性或民俗特征,强调法律的多元主义,因而更适用于研究中国问题。1 日千叶正士.法
11、律多元化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M.强世功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37.1著名的法人类学家波斯皮士尔(Pospisil Leopold)认为,法作为文化整体一部分的显著特点在于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结构相联系,法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团体或一些亚团体中,一定社会团体的法在另一种意义上又是更大社会团体法的组成部分,法律制度具有多重性。2 Pospisil Leopold. The ethnology of law (second edition) M.New York: Cummings Publishing Co.1978.30.21物质方面反排属于高寒地区,位于雷公山脉北面的鸡
12、摆尾山麓,平均海拔一千米,寨内居住区最低点约一千米。境内山峦起伏,山溪纵横,林木葱郁。反排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山路崎岖,运输都靠肩挑背驮,往返县城很困难;这些年情况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经济和知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反排苗族人民仍被封闭在这穷山深谷,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反排苗族以农耕为主。山上梯田层层,层迭的梯田高达六、七十级。以种植谷物为主,另种植有少许小米,靛蓝和土烟,种植蔬菜的也很少。反排苗族习惯法正是由社会自身生产生活的特点所决定的。尤其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律的发展是离不开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决定法律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的因素。落后
13、简单的经济关系往往对法律的要求就比较简单。通常情况下,本民族中现存的风俗、习惯和道德原则或规则就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当发生纠纷时,本民族现存的纠纷解决方式足以应付,而且还更容易得到寨民的认可和支持。2文化方面文化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1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21.1 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异是决定苗族习惯法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2 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1.2特定的文化是孕育相应法律的母体,不同的文化孕育出
14、的法律,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会有所不同,在精神层面上也会有很大差异。反排是一个几千户苗民聚居的村落。苗民们在这块土地上代代繁殖,人口流动率小,社区往来疏少,几百年来没有变动的姓氏等因素造就了反排特殊的文化基础;而“以农为生”更是这种文化里最精髓的东西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终老是乡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反排是孤立和隔膜的。所谓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3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4.3这个集团指“家族”。4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159.4家族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特有的,与西方国家和中国发达城市社群结构中的“家
15、庭”虽一字之差,却性质各异。家族中的“寨老”,“该歪”和“家族长”是其权力的最高象征,担任着整个村寨生活事物的负责人。反排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5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41.5“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此,我们传统社会里所以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群系中发生意义”。6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40.6这是说反排有其自成体系的社会道德。反排是“礼治”7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6876.7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与“国家依法而治”的法治不
16、同,它是靠传统来维持礼这种规范的;而传统来源于社会,是满足社会中各成员生活需要所积累的经验。 反排特殊的语言文字,共同的宗教信仰也是它文化差异性的表现。因为,特殊的语言文字,共同的宗教信仰会把人阻隔在一定的环境里,自我生存、排斥外来。另外,当地的“无讼”8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7784.8思想历史悠久,苗民们把打官司看作一种可羞之事,是对传统的破坏。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观念都是其文化的表现。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文化本来就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在什么环境里得到的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方式,决定了这群人文化的性质。”1 费孝通.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A.见: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四
17、卷C.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176.1习惯法的产生、延续本身是意味着一种传统在起作用,它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反排苗族的习惯法是来源于传统文化的,是本民族简单农耕精神世界的反映。 (二)反排苗寨苗族习惯法的历史脉络 反排依据群山环抱的地形,依山而建,临溪而居。建寨历史大约已有五、六百年。据说,其祖先有榕江辗转迁徙至剑河县所属的九方、烧养望等地,然后又迁到松昂、松党戈、巫吉、补瓦等地。后来,祖先们出猎至反排,见这地方有山有水,适宜居住,便移居于此。1.苗族习惯法的渊源 凡有人类社会的地方,就有秩序的要求。苗族聚居地的社会生活也不例外。随着民族村寨的形成、执法者的产生,维持和调整村寨
18、秩序的各种规则也随之被创造出来。习惯法是在长期的村寨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被人们沿用成习的社会规范体系。这些地方的习惯法拥有相对更为独立的地域和人文环境,具有更强封闭性和适用性。这在文章开头已下过定义。以下说明苗族习惯法的渊源,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苗族习惯法的内容和效力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而非国家权威,通过多种途径产生但非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实际上,“法律,乃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这种地方性不仅指地方、时间、阶级与各种问题而言,并且指情调而言事情发生经过自有地方特性并与当地人对事物之想象能力相联系”。2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王海龙,张家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
19、000.213.2这个论断可以说成为法律多元的根本论点,因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必然有自己的“法律知识”;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将有不同的“法律知识”。所以,苗族习惯法来源于苗族自己的“法律知识”,即苗族传统文化。 第二,是由外部强制力或其他公认的强制力保证实施,与国家法多元并存的。苗族习惯法的权威主要来自于老人、宗教、自然力,这些权威由村寨生活自然生成,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们几乎独自维持了村寨生活的基本秩序。 第三,与这里的原始宗教信仰等传统的特殊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气候及日常生活方式相适应,是历史上苗族习惯法流传与演变的结果。这一点是习惯法形
20、成的重要因素,它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控制任务。1 费孝通.社会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181.1原始宗教信仰对习惯法的影响:本民族对自己民族宗教的神圣信仰是绝对的,这种对于民族宗教神圣性的感受使在该民族内部中约定的一切生产生活具有了神的意志,赋予了习惯法获得尊敬的神圣性,使人们更有可能从内心遵从它。2 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39.2民族信仰中约定生产公约,并决定对违反者的处罚本身就具有维持旧法、产生新法的功能,各种民族宗教信仰活动使旧法得以延续或是约定新的规范,这种活动延续不断,从而适应村寨生活的需求。这种基于村寨生活的需求持续不
21、断的民族宗教信仰活动,使由此产生的习惯法传统具有了延续性,对于习惯法在村寨中通行的效力有极大的帮助。3 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9.3 2苗族习惯法的价值苗族习惯法作为一种传统规范体系,其功能是多样化的,是政治、经济、法律、宗教、道德教化的合一,习惯法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对传统的延续和遵从。4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83-484.4所以,习惯法的有效运行给本民族带来了实惠,即稳定的社会秩序、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安身立命的安全感、精神生活的满足。习惯法的权威也因此得到了有力的维护,习惯法在村寨中享有崇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69. 贵州 苗族 习惯法 研究 贵州省 台江县 反排寨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