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从龙兴寺到愚溪“草堂”——柳宗元在永州的寓所.doc
《(doc) 从龙兴寺到愚溪“草堂”——柳宗元在永州的寓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从龙兴寺到愚溪“草堂”——柳宗元在永州的寓所.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龙兴寺到愚溪“草堂”柳宗元在永州的寓所第26卷第2期2011年4月柳州师专JournalofLiuzhouTeacheCoHegeV0J.26No.2Apr.2011从龙兴寺到愚溪”草堂柳宗元在永州的寓所吕国康(永州市教育局,湖南永州425000)摘要:从各种文献考证可知,柳宗元在永州生活十年,其寓所共三处,前四年住河东龙兴寺,后六年住河西愚溪两岸,先住愚堂一年,后屠草堂五个年头(实际四年整,元和十年正月奉诏赴长安),其中”愚堂”具体地址,笔者认为柳子街说较为合理.关键词:柳宗元;永州;寓所;愚堂中图分类号:1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202011)02001405唐永贞元年
2、(805)年底,柳宗元乘船逆湘江而上,顶着凛冽的北风,来到离长安三千余里的永州.随行者有六十七岁的老母卢氏,从弟宗直,表弟卢遵,女儿等.永州属中州,柳宗元的职衔是”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官阶虽同正员,六品上,但属编外”闲员”,不得过问政事,故无官署可住,只得寄住在龙兴寺.龙兴寺位于永州治所零陵县城南千秋岭下,潇水东岸,遗址在今太平门路北侧,永州市零陵区国税局城区分局内.据光绪零陵县志记载:千秋岭三国时有蒋琬故宅,吴军司马也曾在这儿居住过,后改作寺庙.康熙永州府志记载:太平寺”即唐龙兴寺.宋元丰十四年,更名太平;嘉靖间,寺废而渭王据为别邸;隆庆间,郡守黄翰,史朝富重建为寺”.千秋岭地势较高,在
3、城内仅次于东山.龙兴寺面积较宽,有净土院,曲讲堂,禅堂,东丘,芙蓉亭,苦竹桥,东北角还有出现息壤的殿堂.柳自述:”龙兴,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可见这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柳宗元全家住在龙兴寺的西厢房.这西厢房坐南朝北,而且仅有一个北窗,光线阴暗,潮湿闷热.于是,他作了一番修缮:”凿西牖以为户,户之外为轩”(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在西边的墙上开了一道门,门外修了一道有栏杆的长廊,房屋就变得明亮通风多了.柳宗元站在长廊上凭栏而望,能够俯览日夜奔流的潇水,眺望河西连绵起伏的山峦丛林;坐在室内的席上,几旁,就可以欣赏到外面大自然的美景.东丘是寺院遗
4、弃的荒地,杉IL-元把它要了过来,进行整治.他保持了它原有坳洼岛岸的形状,在四周种上密密的丛竹,在高低不平之外以曲折回环的小桥相连.又种上桂,桧,松,杉,椴,柚将近300株,用花草,美石纵横点缀,这样便成了与堂屋北边连接的小园林.他常常俯首弯腰走进这个绿树浓密的幽深的园林,陶醉在这个世外桃园之中.柳宗元初到永州时说:”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余知释氏之道且久,圈所愿也.”(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在佛寺中居住符合他的愿望.龙兴寺的僧人重巽即巽上人,是”楚之南”首屈一指的高僧,颇受当时由儒学佛的士大夫尊崇.柳宗元与其朝夕相处,关系密切,
5、在佛学方面深受影响.重巽亲自上山采摘新茶赠给柳,柳曾作诗感谢.柳宗元还为修缮寺院捐资出力.净土院是净土宗的信众进行佛事活动的场所.龙兴寺东侧的净土堂,经历二十余载已损坏.重巽主持重修此堂,刺史冯叙捐了大门,柳宗元则助修了回廊,使之焕然一新.柳还在净土院墙上亲笔书写天台十疑论,以宣传佛学.在龙兴寺寓所四年,柳宗元写了巽公院五咏,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永州龙兴寺西轩记,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酬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霹雳琴赞引等十余篇与龙兴寺相关的诗文.可见,他对此地是充满感情的.还将贬永途中在收稿日期201
6、10321作者简介吕国康(1948一),男,永州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委副主任,永州市柳学会副会长,高级讲师,湖南科技学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柳学,潇湘文化.14南岳乱草丛中挖掘的十余株小桂树栽种在龙兴寺,并移植来潇水西岸的木芙蓉,说明他做过安家的打算.有不少学者以”凫鹳戏于中庭,蒹葭生于堂筵”为证,说柳宗元”寄寓龙兴寺的居住条件极差”,”寺外一片丛林乱石,人迹罕至,十分荒凉”.这是不实的猜测.“凫鹳”两句出自杉P的闵生赋,作为文学性描写,显然带有夸张的成份.有野鸭和水鹳在庭中嬉戏,芦苇也会生长在堂前,这说明自然生态好.龙兴寺就是不算风水宝地,也是宜居之处.柳宗元在龙兴寺期间,除了读书,写作,学禅之
7、外,”闷即出游”,离龙兴寺不远的法华寺是经常光顾之地.法华寺在东山之顶,为全城最高处,”山形下绝”,十分陡峭.元和二年(807)柳在法华寺构西亭,并写了与法华寺相关的诗文6篇.故有不少学者认为法华寺为柳宗元在永州的第二处住所.1981年7月,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在永州召开前夕,陈雁谷先生在法华寺前竖一水泥牌,介绍说”法华寺明洪武年间改名高山寺,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805815)曾在此地住过,写有构法华寺西亭记等文章”.龙震球先生也认为:”法华寺在零陵城区东山,为柳宗元第二次居处.”(柳宗元永州行迹考释)孙昌武教授在佛教与中国文学中说:”柳宗元初到永州,居住在龙兴寺”,”元和四年,他又在法华寺构
8、西亭以居”.在杉p宗元评传中却说:柳”后来移居到法华寺,又曾于西庑下构亭”.何书置先生却认为:”说柳宗元在法华寺西亭住过,还有不少人,这是不对的.”(柳宗元研究)柳本人在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中说得很清楚:”乃取官之禄秩,j为其亭,其高且广,盖方丈者二焉.”在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中,也点明修建西亭的作用:”以临风雨,观物初,而游乎颢气之始.”西亭是供观赏用的公共设施,四面通风,不能居住.且西亭方圆一丈二尺,无法安顿家人.可见,西亭不是他的居所.但是,我们认真地研读柳的作品发现,他有在法华寺留宿的情况.如法华寺西亭夜饮诗,柳与元克己等友人相聚西亭,饮酒为乐,直到夜雾弥漫,月上梢头,大家一醉方休.法
9、华寺山高路险,按理不便夜归,柳及友人归宿何处?我认为,极有可能在法华寺借宿.唐代佛教盛行,寺院发达,常设有供香客住宿的客房.在长诗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中,记述了游览东山时的美景,抒发了攀援的感受.其中第三部分写天晚留宿时的所见所感.”淹留值颓暮,眷恋睇遐壤”,我留连不舍,不觉日斜黄昏,深切怀念家乡,双眼贪看远方.”微言信可传,申旦稽吾颡”,精妙的言辞真可传法后代,我拜服聆教,不觉已到天亮.龙兴寺西厢屡遭火灾时.柳也有可能在法华寺暂住.但不管如何,法华寺算不上他的第二处住所.元和四年(809)九月二十八,柳宗元在东山法华寺西亭发现了西山之异,经过游览后体验到西山之美,写下永州八记首篇始得西山宴游
10、记.西山相对东山而言,在河西愚溪北岸.”当即柳子祠后园峰高顶,今之护珠庵者是.”(徐霞客游记)现名珍珠岭,与东山高度差不多,海拔187.2米.”西山之怪特”不仅仅是指山的形状,更主要的是作者在西山之巅所见的景物及独特的感受.在西山绝顶,纵目远眺,俯瞰四周,一览无余.”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填为类”,看了四周,才知道这座山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说西山也是自我表白:贤人君子绝不与小人佞臣为伍,是对当时政敌们的蔑视,以显示自己的高洁.过去的游览,”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是一种消遣行为.这次登山,披荆斩棘,开辟道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特别是所见景物与内心tLL界十分吻合,故心旷神怡,如
11、醉如狂.这是永州十年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柳的游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柳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也是迁居的导火索,点燃了从寓居到自建的希望之光.柳得西山后八日,又发现了风景”尤佳者”钴宝母潭,接着写了钴镯潭记,钴宝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这些景物都在西山附近,冉溪下游,在柳眼中是一片新天地,是构筑精神家园的乐土.于是,柳从永州龙兴寺迁往河西冉溪侧畔,他在这清莹秀澈的地方”结茆树蔬,为沼洫,为台榭”,经过一一番整饰,将冉溪改名为愚溪.后在愚溪之旁,购买一个小山丘,命名为愚丘.在愚丘东北六十步,买下一汪泉水,命名为愚泉.六个泉眼合流后形成的水沟,叫作愚沟.并构建了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美好
12、的树木和怪异的石头交错安排,形成罕见的园林胜景.他曾写过愚溪诗序及八愚诗(包括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等八篇),将诗刻在愚溪边的石头上,可惜诗已失传.柳宗元为什么要搬家呢?因为寄寓龙兴寺的居住条件有限,特别是木质结构的住所在五年之中四次失火,情况危急,损失严重.他在写给岳父杨凭的信中说:”五年之内,我家已经连遭四次大火.我光着双脚,从大火中逃出,坏墙破窗,才仅仅免于烧死.书籍在大火中遭受极大损失,都散乱毁坏,不知去向了.因此一遇上火警,就整天心绪恍惚,连话都说不出.”(与杨京兆凭书译文)改变生活环境是面临的紧迫问题.柳母卢老夫人因病于元和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弃代于永州零陵佛
13、寺(即龙兴寺)”,终年68岁.他因贬放的原因,不能亲自护送母亲的灵柩归萱祖茔,但守孝三年的礼节不能不尽.直到元和四年的五月十八日,柳为母亲的守孝才告结束.长期困扰的再婚成家,繁衍子孙的问题自然摆到了议事日程.无论如何,总不能以”零陵佛寺”为家.柳搬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态发生了较大变化.贬永初期,柳内15心惶恐不已,时刻担心自己的命运.于是,进行心理调适,转移视线.在龙兴寺学习佛理,参与佛事,以慰藉受伤的心灵.此外,在游山玩水中冲淡乡愁,忧怨,在读书写作中消磨时间,发泄积郁,在与永州百姓交往中求得理解同情:”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眷然抚耒糗,回首烟云横.”(首春逢
14、耕者)贬永中期,即元和三,四年,柳的心态趋于平稳.随着时间的推移,处死的担忧已不复存在.元和三年,朝廷对八司马的态度似乎有所松动,程异被重新启用,擢为侍御史,复为杨子留后.”有诏以韩哗及禹锡等为远州刺史”,杉P曾被诏补为袁州刺史,由于武元衡及主官们的反对,诏令没有实行.但这毕竟给柳又带来了一线希望:”除刑部囚籍,复为士列”.接二连三地向故旧大臣发出一封封求援信,但基本上如石沉大海,不见回音.由于在立太子问题上得罪了李纯,李纯当上皇帝后对柳积怨太深,加上政敌的诽谤,故柳重返长安的愿望已成泡影.”甘为永州民”的长期打算自然在考虑之中.他的冉溪诗抒发了坚持信念,寄希望于未来的伟大抱负.这是柳迁居冉溪
15、的宣告,是告别过去开始新生的宣言.关于迁居愚溪的情况,永州学者结合杉P文,经过实地考察,基本上得出了两种结论.但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仍存在4-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陈雁谷,龙震球,何书置先生沿愚溪寻访”八愚”遗址,模拟认定柳子故居在吕家冲.陈老的依据之一是:柳说“方筑愚溪东南为室”.愚溪东南,在地理方位上,在今愚溪吕家冲地段.二是与愚溪诗序所说”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步行里数相符.三是根据刘禹锡伤愚溪诗中”木奴千树属邻家”,”柳门竹巷依依在”的诗句判断,愚堂后应非常开阔,适合种大片柑橘,竹林.这一带属西山西麓,至今竹林郁郁葱葱,绵延数里.这一发现可算得上开创性的工作,不妨称之
16、为”吕家冲”说.但对西山及钴宝母潭的认定,存在分歧.陈认为娘子岭是西山,何认定珍珠岭是西山,龙却说柳宴游时的西山是娘子岭,与崔策登的西山是珍珠岭.对刻有”钴镯潭”三字的钴镯潭遗址,自古至今存在争议.龙说”但为钻镯潭旧址,则毋庸置疑”,并作了分析.陈也持相同观点,并认为柳文描述与现状相符.康熙永州府志载:”钴釜母潭在城西,柳子厚有记,见艺文.蒋本厚山水记云:今之所记在柳侯祠前者非是.杉P记云:钻盒母潭在西山西.又云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宝母潭.今潭在柳祠前数步,岂柳记所云?云耶大抵愚溪之妙愈深入愈幽奇.桥后一带居民溷扰,宁有佳趣耶?”故有学者另辟蹊径,寻找钴宝母潭.何书置考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oc 从龙兴寺到愚溪“草堂”柳宗元在永州的寓所 doc 龙兴寺到愚溪 草堂 柳宗元 永州 寓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