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牧民搬迁项目建议书.doc
《(更新)牧民搬迁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新)牧民搬迁项目建议书.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密市2010年牧民搬迁项目建议书哈密市畜牧兽医局二九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51.1 项目名称51.2 项目承担单位51.3 项目建设地点51.4 建设性质51.5 项目建设年限51.6 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51.7 项目编制依据61.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9 项目规划过程及目标7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意义82.1 项目建设背景8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第三章 建设条件133.1 项目建设原则133.2 移民搬迁区基本概况13第四章 建设方案164.1 项目建设规模164.2 建设内容164.3 建设标准164.4 建设方案17第五章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
2、金筹措235.1投资估算235.2资金筹措30第六章 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安排316.1项目实施进度316.2保障措施31第七章 项目经济评价357.1编制说明357.2销售收入估算357.3生产成本分析377.4 财务评价38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398.1 经济效益398.2 社会效益398.3 生态效益40第九章 结论4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哈密市2010年牧民搬迁项目1.2 项目承担单位1.2.1单位名称:哈密市畜牧兽医局1.2.2 项目负责人:依沙克它依尔1.3 项目建设地点长河集团东郊草场、长河集团西郊农场、潞安集团西戈壁农场、军马场、恒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哈密市。1.4 建
3、设性质新建1.5 项目建设年限项目建设年限为一年(2010年)1.6 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1.6.1 建设规模以完善长河集团东郊草场、长河集团西郊农场、潞安集团西戈壁农场、军马场、恒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搬迁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搬迁安置天山乡、西山乡、柳树沟乡、白石头乡山区牧民720户、2558人;以城市用工需求为依托,完成白石头乡180户、697人城市化转移;以设施农业为依托,加大日光温室建设力度,搬迁德外里乡农牧民100户、398人。1.6.2 建设内容项目主要进行安全饮用水、架设高低压线路、乡村道路建设、机电井配套、居民住宅、土地平整、蔬菜大棚、育肥棚圈、节水灌溉等工程。1.7 项目
4、编制依据1.7.1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1.7.2 依据自治区畜牧厅关于加快牧民定居建设的指导意见;1.7.3依据中共哈密地委、哈密地区行署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国发(2007)32号文件精神,加快哈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1.7.4 依据中共哈密地委、哈密地区行署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1.7.5依据哈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7.6依据哈密市畜牧业2005年-2010年发展计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1.7.7依据哈密市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评价报告;1.7.8依据哈密市2008年
5、年鉴;1.7.9依据地区、哈密市相关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8.1 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12350万元。1.8.2 资金筹措:申请自治区资金2500万元;哈密地区财政配套资金1235万元,哈密市财政配套资金3705万元,自筹资金4910万元。1.9 项目规划过程及目标1.9.1项目规划过程充分利用现有的各机关事业单位农场和已成型的牧民搬迁开发区、搬迁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有利条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高标准、高质量地把牧民搬迁安置点建成农业节水、高产、高效、服务体系完善、内有凝聚力、外有辐射力、影响力的搬迁点。1.9.2 项目规划目的紧紧围绕“搬得出、
6、稳得住、尽快能致富”的总体目标,通过移民搬迁逐步使搬迁牧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市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完善配套搬迁安置点各类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使搬迁的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意义2.1 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哈密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和研究造成山区农牧民贫困的原因,审时度势采取有力措施,将牧民定居作为贫困农牧民改变贫困面貌、脱贫致富的重点和突破口,形成了六大移民搬迁开发区二十一个移民搬迁区(点),累计开荒并达到基本农田标准耕地55400亩,人均占有耕地约4.4亩;架设生产生活用电线路181.3公里,农电网改造68.7公里,打井配套192眼,新修道路134公里;营造防护林25
7、93亩,建设移民新区学校10所,其中:小学6所、中学4所;新建卫生院4所、卫生室8所;户均占有住房65m2以上,移民新区已实现 “五通”标准,达到 “五有”条件。累计投入资金15000万元,搬迁牧民占山区人口5380户21230人的56.4%。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农牧民自力更生、辛勤劳作下,移民扶贫搬迁开发区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移民搬迁点均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电话、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各片区都建有学校和村级卫生所,保证了搬迁移民子女就学和医疗保障,搬迁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95%以上的搬迁牧民实现了脱贫。尽管牧民异地搬迁取得很大成绩,但截止目前,哈密市仍
8、有3602户、12460人未完成搬迁,占全市农业人口28621户、103570人的12.6%。未搬迁户主要集中于沿天山一线高寒山区,该片区生态环境脆弱,加之雪灾、低温、寒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决定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依托当地现有资源和条件已经很难实现脱贫致富的艰巨任务,必须采取移民搬迁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彻底解决制约山区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瓶颈问题。为此地、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牧民搬迁工作,明确提出加大牧民搬迁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帮助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实施牧民搬迁建设项目是解决贫
9、困农牧民温饱问题、改变贫困农牧民贫困面貌的根本途径。我市天山、西山、柳树沟、白石头、德外里等沿天山一线高寒山区是以牧业发展为主的乡,生态环境的脆弱决定了必须实施异地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2.2.2实施牧民搬迁项目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市贫困人口的69%分布在沿天山一线高寒山区,其中95%以上都是少数民族和民族乡镇,实施移民扶贫是各族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现阶段解决山区经济
10、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2.2.3实施牧民搬迁项目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对于民族地方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最敏感的问题是稳定,发展和稳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施牧民搬迁工程可以加速民族乡镇的发展,夯实民族地方的物质基础,逐步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可以化解前进中的矛盾,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促进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2.2.4实施牧民搬迁项目是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山区乡农牧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山区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有限的水资源和逐渐退化的草场已经无法承载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牲畜的需要,农牧民难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
11、标,在搬迁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农业经济将得到可持续发展。2.2.5实施牧民搬迁项目是“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有效方式。通过异地移民搬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学习,加强对农牧民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可极大的转变农牧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接受先进的文化、思想和理念,提高文化素质和劳动就业能力,促进科技致富,并将逐步引导农牧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总之实施牧民搬迁项目,无论从保护高原荒漠脆弱的生态环境,遏制山区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恢复其生态功能的需要,还是从改善少数民族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态恶化区域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方面来看,都充分显现出建设
12、的必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 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政策支持,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及国家、自治区、哈密地、市各项政策的规定。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少数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对新疆的发展作出重要的决策和部署。哈密地委、行署结合地区情况提出了“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国发(2007)32号文件精神,加快哈
13、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文件和政策的出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证。2.3.2未搬迁牧民强烈的搬迁愿望是项目实施的坚实基础。截止到目前为止,哈密市未搬迁牧民还有3602户、12460人。其中,愿意搬迁牧民占据绝大多数,并且牧民搬迁意愿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3.3 以往牧民搬迁的成功经验是今后实施项目的有力保证。截至目前,哈密市已建成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移民扶贫异地搬迁区(点)二十一个,2008年末搬迁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4元,95%以上的搬迁牧民实现了脱贫。2.3.4项目规划安置区:东郊草场、西郊农场、西戈壁农场、军马场等搬迁点适宜发展农业和种植
14、业,且离城市较近,适宜人口定居及发展。2.3.5哈密市移民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源节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遏制生态环境恶化,退耕还林还草,大力种草种树,绿化荒地,改善生态环境等众多行业要求,可积极争取各行业项目资金的支持和政策性扶持。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建设原则牧民搬迁安置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委、行署关于牧民定居相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牧民定居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政府必要扶持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相结合的原则。3.2 移民搬迁区基本概况3.2.1 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及范围我市共有7个山区乡,其中天山、西
15、山、德外里、柳树沟、白石头、5个乡是自治区级重点贫困乡,均位于天山山脉东段高寒山区一线,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海拔在15004886米之间,山内自西向东有南北向大小山沟29条。自西向东天山南坡分别为柳树沟、德外里、西山、白石头、天山。哈密市共有六大移民搬迁开发区,搬迁点东起骆驼圈子,西至五堡乡卡堡地段,长约160公里;南起花园乡红旗开发区,北至312国道一线区域,宽约45公里,规划总面积6.862万亩。此次牧民搬迁点主要集中于东郊草场、西郊农场、西戈壁农场、军马场等哈密市周边地带。(2)地形地貌及土壤天山南北山麓广泛分布着巨大的洪积扇,半埋着很多低山和丘陵。低山带有稀疏的荒漠植被,中山带和高山带
16、的南坡是草原,北坡向阴比较阴湿,生长着疏密不等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土壤结构为棕钙土土类,以种植青稞、燕麦、蚕豆、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哈密市各移民扶贫搬迁点,耕作地土壤为高碱性,主要种植棉花、葡萄、小麦、玉米等作物。(3)气象条件哈密市沿天山中、高山地带为冷凉寒冷区,无霜冻期130190天,年平均162天;年降水量62180mm,年平均120mm;年日照时数30603470小时;极端最高气温35.0,极端最低气温-27.9。这一带主要种植各种喜凉作物,在冬季具有浅逆温层的山麓地带,是哈密市宜牧的主要地区。项目区属典型的高温盆地气候。区域内平均海拔100米,平均气温在25度左右,全年平均降水量在10
17、0毫米以下,区域内光热资源充足,适宜棉花、葡萄及多种经济作物。(4)水资源从西到东巴尔库山和喀尔里克山南麓,形成29条山沟水,年径流量4.51亿立方米。这些山沟水的补给主要依靠山区降水、冰雪融化和巴尔库山、喀尔里克山的冰川水。哈密市各移民扶贫搬迁点地处天山以南,气候干燥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区域内海拔高度100米,水资源来源于大气直接降水和天山冰雪融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水资源稳定。3.2.2 社会概况(1)人口分布情况哈密市未搬迁牧民还有3602户、12460人,主要由维、哈两个民族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全部人口的85%以上;此次搬迁人口1000户、3653人。(2)经济状况2008
18、年哈密市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5.68亿元,较上年增长15.12;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2.5亿元,较上年增加1.5亿元,增长13.7;2008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02元,较上年增加620元,增长14.1,山区农牧民(移民搬迁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70元,比上年增加158元,增长19.5,占人均纯收入的19.4。第四章 建设方案4.1 项目建设规模4.1.1有土安置在东郊草场搬迁点、西郊农场搬迁点、西戈壁农场搬迁点和军马场搬迁点安置天山乡、西山乡、柳树沟乡、白石头乡山区牧民720户、2558人。4.1.2城市化转移安置以城市用工需求为依托,完成白石头乡180户、697人城市化转移。4.1.3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更新 牧民 搬迁 项目 建议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