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数码摄影的创作方法.doc
《毕业论文浅谈数码摄影的创作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浅谈数码摄影的创作方法.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工业大学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浅谈数码摄影的创作方法 专 业 摄 影 班 级 姓 名_ _ 指导教师 2010年5月25日 北京工业大学成人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继续教育 学院 2008 年级 摄 影 专业 层次:专升本 姓名性 别男学 号题目浅谈数码摄影的创作方法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主要内容:数码摄影产生的问题及原因数码相机的普及降低了摄影的门槛;数码技术拍摄成本大大降低;拍摄之后可以立即查看拍摄效果;拥有丰富多彩的后期,造成数码技术在提供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即前期拍摄不加思考,拿起就拍,过度依赖后期制作,并就这一问题寻找解决之道数码技术应与传统
2、摄影技术相结合,同时发挥数码摄影的独特优势,整合创新百年传统摄影技术资源,取长补短,双剑合璧,把传统摄影技术发扬光大,跨入全新数码影像新时代。 基本要求:撰写论文要求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句通顺、数据准确充足、图表齐全、装订成册;毕业论文必须独立完成,文字要求在8000字左右,大标题使用二号字,中标题使用小三号字,正文使用小四号字;论文装订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封底 。 主要参考资料:1.论文网;2.摄影发展图史;3.论摄影 中国摄影出版社;4.摄影的特性和美学 中国摄影出版社;5.解读百年经典 上海美术出版社。完成期限2010年5月25日指导教师签章 年 月 日摘 要 摄影
3、术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从胶片到数码的这十年一瞬间,数码技术以其革命和颠覆的姿态锐不可当地主导了今天的摄影,无数摄影者从“暗无天日”的冲洗进入到“光天化日”的点击,但是数码技术在提供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即,数码相机的普及降低了摄影的门槛;拍摄成本大大降低;拍摄之后可以立即查看拍摄效果;拥有丰富多彩的后期,造成数码摄影在前期拍摄时不加思考,拿起就拍,过度依赖后期制作。本篇论文结合传统摄影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找出当今数码摄影的创造方法之路,即,数码摄影是从传统摄影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起步的,数码摄影的前期创作绝不只是按几下快门那么简单,数码
4、摄影的本质仍然是摄影,离不开摄影的基本规律,数码摄影技术应与传统摄影技术相结合,同时发挥数码摄影的独特优势,整合创新百年传统摄影技术资源,取长补短,双剑合璧,把传统摄影技术发扬光大,跨入全新数码影像新时代,这才是当今数码摄影的正确的创作方法。关键词:传统摄影、数码摄影、创作方法目 录第一章 摄影的发展2一、摄影的概念21.专属器材22.专属技艺手段33.明确的主题和主体34.明确的预期和结果4二、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的发展41.传统摄影的发展和概念42.数码摄影的发展和概念6第二章 传统摄影的创作方法7一、从亚当斯的“法宝”看传统摄影的创作方法71.拍摄前预先想象82.拍摄时使用分区曝光法83.
5、拍摄后精心制作每一幅照片8二、从大师的作品看传统摄影的创作方法91.月升的启示92.不同的“半圆山的容颜” 10第三章 数码摄影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11一、拍摄成本大大降低111.数码技术的优势112.数码技术产生的副作用12二、拍摄之后可以立即查看拍摄效果121.数码技术的优势122.数码技术产生的副作用12三、丰富多彩的数码后期131.数码技术的优势132.数码技术产生的副作用13四、数码单反相机的普及141.数码技术的优势142.数码技术产生的副作用14第四章 数码摄影要取长补短15一、数码摄影要向传统摄影学习161.数码摄影是需要学习的162.数码摄影要向传统摄影学习的内容17二、数码
6、摄影要取长补短18结 论19浅谈数码摄影的创作方法摄影术自1839年8月19日诞生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从胶片到数码的这十年一瞬间,数码技术以其革命和颠覆的姿态锐不可当地主导了今天的摄影,把传统摄影拉下神坛,取而代之,成为当今摄影的老大,坐上了头把金交椅。但当数码时代到来时,人们真正会用,并且用好数码技术了吗?传统摄影被彻底淘汰了吗?传统摄影一无是处了吗?传统摄影与数码技术能否完美结合,再创辉煌?本人从2000年开始走上慢慢发烧路,至今已有10个年头了,经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负片到反转,从传统到数码的过程,认为当今数码技术是摄影人的福音,数码时代的来临可谓是摄影人的黄金时代。摄影术
7、真正传入中国是晚清时期,中国的摄影与世界有了一定的差距,那么,作为新技术浪潮的数码影像实践,中国与世界几乎是同时起步的,这一波我们没有理由再落后。但在和影友们坐在一起聊天时经常能听到“数码时代的到来不照白不照,这样才不枉一生”、“过去先得从光圈、速度,胶卷的冲洗、放大等一点点学起,但现在这些都由电脑代替了,剩下的只有按快门了”等言论,而且这些思想代表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对数码摄影的认识,认为数码摄影就是“狂拍”,以量取胜,再有众多功能强大的后期软件作为支撑,使得后期制作几乎无所不能,于是前期拍摄也就“无所谓”了,反正后期都能调整,进而忽视数码摄影的前期拍摄,甚至认为可有可无,过度地依赖后期制作。
8、这是当今数码摄影的最大的、最严重的一个误区。基于此种原因,本人经过调研、研究,对比、结合传统摄影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写成此篇论文,目的是想找出当今数码摄影的创作方法之路,阐明众多影友对数码摄影创作方法的误解,使大家明白:数码时代的来临,随着数码技术的提高,固然为摄影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拍摄条件,但要想拍好数码影像却不像现象的那么简单!数码摄影的前期创作绝不只是对准目标,按几下快门那么简单,数码摄影的本质仍然是摄影,离不开摄影的基本规律,摄影是本质,数码只不过是形式罢了。数码时代必须学习、继承传统摄影为我们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有价值的经验,其中最值得我们推崇的就是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数码摄影
9、与传统摄影是一致的两条路,数码摄影技术应与传统摄影技术相结合,在把传统摄影技术发扬光大的同时发挥数码摄影所独有的、传统摄影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取长补短,双剑合璧,这才是当今数码摄影正确的创作方法。第一章 摄影的发展 摄影术的诞生要追溯到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具有商业价值的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发明,使摄影成为人类在绘画之外保存视觉图像的新方式,并由此开辟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从1841年6月10日,
10、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塔尔波特发表了“卡罗摄影法”,世界上第一张纸质“负片”诞生,到1851年,英国雕刻家阿切尔发明“火棉胶摄影法”,并在全球流行长达20年,再到1861年5月17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韦尔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全彩色影像,直至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磁录照相机”,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介入摄影,短短的十几年,数码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摄影技术的成像原理,成功取代了银盐系统的光化学乳剂感光片,成为普及型照相机的主流。从摄影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传统的胶片摄影还是当今的数码摄影,都同属于摄影范畴,只不过是各自的内涵和外延不同罢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摄影,其包含了哪些内容?
11、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这些概念首先要弄明白,正所谓理不清,事不明。一、摄影的概念摄影是指用专属器材和专属的技艺手段,有比较明确的主题和主体,有比较明确的预期和结果的拍摄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简单的用相机拍照的行为,摄影是要解决“为什么拍”、“拍什么”、“怎么拍”的问题。下面分别加以说明:首先,应知道什么是摄影的专属器材。1.专属器材在哲理论上,生产工具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摄影的产生到摄影的发展,从未离开过摄影工具的进步。从摄影发展史不难看出,随着照相机的发明,摄影活动才得以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器材的提高,
12、摄影的技艺也随之更为广泛,摄影器材的进步为摄影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因此,摄影是离不开摄影专属器材的,摄影必须依托于摄影专属器材才能实现,没有照相机摄影就无从谈起,就像书法离不开笔、墨、纸、砚,绘画离不开颜料,但在所有的艺术门类当中,摄影又是与其专属器材关系最为紧密的,没有任何一门艺术门类像摄影一样离不开其专属器材。摄影是要解决“为什么拍”、“拍什么”、“怎么拍”的问题,为什么没有“用什么拍”的问题呢?因为答案只有一个,摄影是使用其专属器材照相机进行拍摄创作活动的。其次,要了解摄影的专属技艺手段。2.专属技艺手段犹如每一类艺术形式一样,摄影是有它的专属技艺手段的,摄影必须建立在其专属的技艺
13、手段基础上,技艺手段是摄影艺术必要的基础。这就像游泳,初学者最初关心的是怎么不沉下去,怎么换气,而不是下水就超过某某人。用什么样的姿式、采取怎样的换气方法这些技术性的问题应该先于考虑怎样游出成绩。同样,摄影最先解决的也是一些基础的技术手段,不掌握这些基本技术,就谈不到更进一步的东西。摄影的控制包含了几个最基本的东西,光圈、快门、景深、构图、用光、焦点选择等,这在摄影诞生之初就确定了。这些也是摄影活动的时候必须理解和掌握的东西,是不可回避的。例如,在街角遇到一个小孩走过来,怎么拍?用多大光圈,多少快门?把小孩放在画面中的什么位置?等小孩走到什么位置按快门?是逆光拍,还是顺光拍,还是侧逆光?用广角
14、镜头还是长焦镜头?以什么为背景?背景是虚化还是清晰?虚化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东西不建立在大量的拍摄实践的基础上和对摄影基本技术的理解上,就不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否则就是看到了,也拍不下来,或者拍下来也是废片。摄影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先掌握一些基本的东西,然后才是观念、看法等更高一层次的东西,这就是摄影概念里的“怎么拍”的问题,而“为什么拍”、“拍什么”都是建立在对技术的理解之上的。第三,摄影应有明确的主题和主体。3.明确的主题和主体一幅好照片首先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题材,或表现一个人,或表现一件事,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不能似是而非、含糊不清,要使人们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其次,为了表
15、现主题,一幅作品中要有一个主要的趣味中心,即主体,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可见,主体是为主题服务的。作为拍摄者,应该使自己的主题明确、主体突出,因为鲜明的主题、主体是一幅摄影作品的灵魂。这也就是摄影概念里所提到的“为什么拍”(主题)和“拍什么”(主体)的问题。最后,摄影不是胡拍,在拍摄前应有明确的预期和结果。4.明确的预期和结果预期指拍摄前的预先想象,就是在未正式拍摄之前,根据自己对客观景物的了解和感受,先在脑海中有意识地想象出最后所要得到的是什么样的摄影形象;结果即最后的摄影作品。两者之间肯定是有差距的,但作为一个摄影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
16、仅要仔细观察被摄体本身,更要深刻了解被摄体在最后完成的作品上所能表现出来的潜在影像,努力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以上是摄影的概念,那么,具体到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它们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二、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的发展摄影术自产生至今总体上大概分为两个时代,即,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那么它们各自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下面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1.传统摄影的发展和概念先从传统摄影的发展和概念两方面谈起。(1)传统摄影的发展:19世纪是摄影起步的年代。从1839年达盖尔公布他的银板摄影术起,整个40年代,达盖尔所用的照相机几乎与300多年前的完全一样:一个木制暗箱,正面装上个镜头
17、,后面有一块活动插板,插上磨砂玻璃可以取景,插上感光板可以照相。相机镜头光圈相当于f/15,镜头很小,加上感光板的光敏度低,那时的摄影曝光都相当长,只能拍摄静物。如拍人像,得将头部用夹子等器物适当固定,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照相机等上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那时的照相与其说是一种享受不如说是一种受罪。50年代,阿切尔发明湿板照相以后,照相机的结构没有什幺改进,简单得仍然是个箱子,由手工打开和盖上镜头盖来控制曝光,没有对快门的要求。70年代,马克多斯发明了干板照相材料,敏感度数十倍增加,曝光时间从秒缩短到了几十分之一秒,摄影时,相机不一定要固定在三脚架上,可以握在手上了,但手工控制曝光已经不行了,于是相机装
18、上了快门。80年代,生产出照相软片,连续照相成为可能。柯达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照相机。到19世纪90年代,折叠式相机成了当时相机的主流,带皮腔,镜头可伸缩,相机向小型化、轻便化发展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对相机提出了统一化、标准化的要求。1900年,各相机生产厂家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了国际会议,对镜头光圈数作了统一的规定,提出了如下标准系列: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对后来相机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协调和促进作用。1914年,德国人巴纳克设计了一个用35mm电影胶片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浅谈 数码 摄影 创作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