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实用课件.ppt
《大师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实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师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实用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琪大师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一、肺脾肾膀胱三焦与现代医学水液代谢的关系,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以肺脾肾为中心完成的。灵枢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的阐释。津液的生成与输布,主要由于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输布、肾的气化蒸腾和三焦的疏泄决渎完成。,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液,为水液代谢之枢纽;肾司开合,为主水之脏。景岳全书:“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表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2、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肾的气化作用和脾的运化功能贯穿水液代谢的始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的作用。,总之,水液代谢虽然涉及多个脏腑,主要在于脾肾两脏。而慢性肾病经大量病历观察90%以上皆呈现脾肾虚症候,故认为,从脾肾入手是研讨此病之关键。,二、慢性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脾肾功能失调,从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入手分析,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肾病之水肿、蛋白尿、血尿与脾肾相关,其病机关键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尤其是慢性肾脏病,脾肾阴阳失调贯穿疾病的始终。,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由脾运化之水谷精微与肾藏之精气化生。蛋白尿的生成,与脾肾两藏虚损密切相关。脾虚
3、不能运化升清,谷气下流;脾失统摄,精微下注,所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亏虚,肾失封藏,肾气不固,精微下泄,也可发生蛋白尿。血液化生于脾,化精于肾,脉为血府。血液全赖五脏共同作用,才能循行于脉中,布散于全身。任何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血不循常道,均可致尿血。,慢性肾病由于阴阳失调日久,水液不能吐故纳新分清泌浊,从而酿成湿浊血瘀,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日久发展而来,其病机特点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病机的核心是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内停为标;脾肾两虚贯穿其始终。诸如慢性肾衰竭病人临床上所出现的腰痛膝软、乏力贫血等均由脾虚肾虚日久所致,此为
4、慢性肾衰竭之本虚。而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肾虚气化不利,浊不得泄,升清降浊之功能紊乱,湿浊内蕴,日久必化为浊毒,湿浊毒邪内蕴日久致血络瘀阻为患,临床出现脘闷纳呆、食少呕恶、少寐烦热、舌苔垢腻或舌紫瘀斑等症,此为本病之标实。,三、辨证治疗经验,辨证必须通过四诊辨证分析,在于阴阳偏盛偏衰,有针对性调理其阴阳失调,以达到阴阳相济。综合看慢性肾病属于本虚标实,治疗必须针对病情缓急,纯补纯泻皆不适宜,应急则治标,缓则标本兼顾。,(一)从脾肾论治水肿,1.脾肾阳虚、温肾健脾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症见全身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或水肿反复发作,小便少,大便溏或溏而不爽,脘腹胀满,腰痛,畏寒
5、肢冷,精神萎靡,面色晦暗;面色晄白,舌体胖嫩滑润,舌质淡或边缘、舌下有瘀斑,脉沉细迟或沉涩。,1 肾阴虚内热,补肾益气清热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有大部分患者表现出脾肾虚损症状,如倦怠乏力,腰膝酸痛,夜尿频多,腹胀,舌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迟弱。肾司开合,为主水之脏。服前方药14剂后恶心呕吐次数减少,食量增加,口干减轻,复查肾功Cr236mol/L,效不更方,服用14剂诸症减轻,Cr216.总之,水液代谢虽然涉及多个脏腑,主要在于脾肾两脏。商某,女,38岁。形寒肢冷,四肢困重,头昏沉,大便不实;服7剂,24小时尿量增加至2000毫升,恶心呕吐消失,腹部宽松,守方继服7剂,24小时尿量继续增至2
6、5003000毫升,腹胀全消食纳好转,经治半年仅尿蛋白,余症悉除。慢性肾衰竭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日久发展而来,其病机特点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服药上方一月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大便每日2-3次,纳可,体力增加,复查肾功:尿素氮24.”肾的气化作用和脾的运化功能贯穿水液代谢的始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的作用。生姜15克、红枣3枚、甘草10克。主症见腰痛乏力,恶心,纳差,口干,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眼睑无浮肿,舌淡苔白少津,脉沉细。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亏虚,肾失封藏,肾气不固,精微下泄,也可发生蛋白尿。1mmol/L,
7、尿蛋白2+,血压140/90mmHg。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以肺脾肾为中心完成的。病史:半年前因恶心、纳差、乏力,发现血肌酐升高,当时血肌酐197umol/L,彩超提示双肾萎缩,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平素服用尿毒清等药物,恶心无明显好转,血肌酐逐渐上升,一周前查血肌酐262umol/L,故慕名来诊。药物组成:附子10-20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益母草25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生姜15克,甘草15克。,治疗以温肾健脾利水活血之剂,方用加味真武汤。药物组成:附子10-20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术
8、15克,白芍2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益母草25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生姜15克,甘草15克。,【病案举例】,申某,男,14岁,2001年4月6日初诊。患肾病综合征三年,曾用强的松治疗病情缓解,本年二月因感冒疾病复发,经治疗感冒已愈,但全身水肿不消,腹胀满,小便不利,手足厥冷,畏寒,下肢尤甚,面色晄白,大便溏,尿蛋白(+),血浆总蛋白46g/L、白蛋白26g/L、球蛋白20g/L,脉沉,舌紫,苔滑润,舌体胖嫩。辨证为脾肾阳虚夹有瘀血之阴水,宜温补脾肾活血利水法。,处方:附子片20g(先煎)、白术20g、茯苓25g、白芍15g、党参15g、生姜10g、益母草30g、红花
9、15g、桃仁15g、泽泻20g、甘草15g,水煎日二次服。连服上药14剂,24小时尿量由200ml增加至2500ml,浮肿消退,继以升阳益胃汤等药调治二个月,尿蛋白由(+)减少至(),血浆总蛋白60g/L、白蛋白36g/L,球蛋白24g/L,脉象沉而有力,舌质红润,从而获得缓解出院。,2.湿热中阻,和中分消,脾气虚不能升清而湿浊中阻,胃气滞不能降浊而热瘀,形成虚中夹瘀,湿热中阻之证。周身水肿,以腹水为重者,症见腹部膨满,腹水明显,小便不利,大便秘,五心烦热,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口干食纳减少,舌质红苔白厚腻,舌体胖大,脉弦滑或弦数。,方用东垣中满分消丸化裁拟和中消胀饮,体现了东垣治脾胃用分消法之
10、特色。药物组成:黄芩15克、黄连10克、草果仁10克、槟榔15克、半夏15克、干姜10克、陈皮15克、姜黄15克、茯苓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知母15克、川朴15克,甘草10克,【病案举例】,付某,男,33岁,2013年8月12日。患肾病综合征三年余,水肿屡消屡作,尿蛋白+,近二个月因感冒水肿加重,腹膨大,高度腹水,尿量一昼夜100毫升左右,曾用速尿等尿量稍增,但停药尿量仍少,腹胀难忍,不能进食,五心烦热,恶心呕吐,口干舌燥,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辨证为脾湿胃热,升降失常,湿热中阻,气滞水停,宜健脾清胃热,除湿利水分消法。以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服7剂,24小时尿量
11、增加至2000毫升,恶心呕吐消失,腹部宽松,守方继服7剂,24小时尿量继续增至25003000毫升,腹胀全消食纳好转,经治半年仅尿蛋白,余症悉除。,3 肺热肾寒,清肺健脾温肾,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肺、脾、肾三脏寒热交错功能失调,症见水肿(中度或轻度),小便不利;口干渴,胸腔或胃脘灼热,舌红苔燥;形寒肢冷,四肢困重,头昏沉,大便不实;腰膝酸痛沉重,下肢寒凉,脉象沉。辨证为肺热、脾肾虚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方用花粉瞿麦汤清肺健脾温肾,药物组成:天花粉20克,瞿麦20克,附子15克,山药20克 泽泻20克,茯苓20克,麦冬20克,知母15克 桂枝 15克,黄芪30克,甘草15克 本方乃针对肺
12、热、脾肾虚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而设。方用天花粉、知母、麦门冬以清肺,肺热清则水液清肃下行;黄芪、山药、茯苓、泽泻益气健脾利湿,脾气健则运化功能复常,水湿得以正常输布自无停蓄为患;附子、桂枝温肾阳,肾阳充则自可恢复其开阖功能。,【病案举例】,曾治一呼性妇女肾病综合征,经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及中药益气补肾清热等皆无效,来门诊求治眼睑及双下肢浮肿不消,口干咽痛舌燥质红,下午低热37.8左右,尿少腰痛,畏寒面晄,脉沉滑。尿蛋白(+)(+),红细胞57/Hp,血浆总蛋白62g/L,白蛋白28g/L,球蛋白34g/L,胆固醇、甘油三脂均高于正常值,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此病人曾系统用过强的松、环磷酰胺等药疗
13、效不明显,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据其脉证分析,辨证为肺热脾虚肾寒证,投以本方加山豆根20g、重楼30g,服药14剂,体温转为36.7,尿量增多,24小时达2000毫升左右,浮肿明显减轻,尿蛋白(+)(+)。继服14剂,浮肿消退,口干咽痛大减,尿蛋白(+)(+)。以此方化裁继服50余剂,诸症皆除,尿蛋白()(),血浆蛋白正常,从而缓解。,(二)从脾肾论治蛋白尿,1 脾胃虚弱,升阳益胃 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水 肿消退后,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邪留恋,症见体重倦怠,面色萎黄,饮食无味,口苦 而干,肠鸣便溏,尿少,大量蛋白尿,血浆 蛋白低,舌质淡,苔薄黄,脉弱。,黄芪30克 党 参20
14、克 菟丝子20克 金樱子20克慢性肾衰竭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日久发展而来,其病机特点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景岳全书:“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血液化生于脾,化精于肾,脉为血府。服药上方一月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大便每日2-3次,纳可,体力增加,复查肾功:尿素氮24.尿蛋白(+)(+),红细胞57/Hp,血浆总蛋白62g/L,白蛋白28g/L,球蛋白34g/L,胆固醇、甘油三脂均高于正常值,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此病人曾系统用过强的松、环磷酰胺等药疗效不明显,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附子、桂枝温肾阳,肾阳充则自可恢复其开阖功能。黄芪40克、太子参20克、白术15克、龙骨20克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肾的气化作
15、用和脾的运化功能贯穿水液代谢的始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的作用。(四)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衰竭此后曾间断复查尿常规均正常。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味。赤芍15g、刘寄奴20g服前方药14剂后恶心呕吐次数减少,食量增加,口干减轻,复查肾功Cr236mol/L,效不更方,服用14剂诸症减轻,Cr216.茯苓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猪苓15克、5umo1/L,尿酸457.3 肺热肾寒,清肺健脾温肾病史:该患既往患高血压、脑梗死20余年。,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黄连10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防风10克、羌活10
16、克、独活10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红枣3枚、甘草10克。该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与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合用,补中有散,发中有收,具有补气健脾胃,升阳除湿之效。风药必须与补脾胃药合用方能取效,取其胜湿升清阳之功,以利脾之运化,脾运健则湿邪除而精微固,于是尿蛋白遂之消除。,【病案举例】,林某,男,45岁,2012年10月21日 患慢性肾小球肾炎2年余。曾服用中西药物,未能完全缓解,两个月前因感冒而周身浮肿。初诊:周身浮肿、乏力、腹胀、食少纳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濡。尿检:蛋白 2+,红细胞1520个/hp、颗粒管型01/hp,血浆白蛋白29g/L。辨证为脾胃虚弱、湿热留恋。治以升阳健
17、脾祛湿,方以升阳益胃汤加减。黄芪25克 党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 半夏15克 川连l0克 泽泻20克 陈皮 15克 防风l0克 独活 l0克 柴胡10克,羌活l0克 山药20克 生姜l0克 大枣5枚 水煎日二次服,连服10剂病人浮肿消、食纳转佳、腰痠、乏力。尿检:蛋白(1+)、红细胞510/hp,血浆白蛋白32g/L。药己见效,原方加金樱子20克,五倍子20克,芡实15克之固肾之剂,服一月余。尿检正常,体力增加,上述症状消失。嘱其续服10余剂以巩固疗效。,2 肾气不固,益气补肾摄精,肾气不足,固摄失司,精微外泄致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血尿日久不消失,表现腰痛腰酸,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夜尿
18、频多,舌质淡红,舌体胖,脉沉或无力。治以补肾固摄,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熟地20克、山芋15克、山药20克、茯苓20克 泽泻15克、丹皮15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 兔丝子20克、金樱子20克。,【病案举例】,于某,女,48岁,2000年8月30日 病史: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4年余,尿蛋白1+3+时轻时重,本年8月份化验肾功,发现血肌酐179umol/L,尿素氮9.1mmol/L,尿蛋白2+,血压140/90mmHg。病人因病情加重精神甚为紧张,故来我院门诊就治。初诊:患者自诉腰痛腰痠,倦怠乏力,夜尿23次,尿色清长,时有头晕,大便溏,脉沉,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师 入手 探讨 慢性 肾病 实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