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悟本人体排毒.doc
《张悟本人体排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悟本人体排毒.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体排毒足少阳胆经 这图就是人体经络中最重要的胆经。它从头到脚,源起眼角,在头部侧面沿耳前转了几次最终到达脚第四趾外侧,距爪甲角约0.1寸之爪甲根部处。上讲: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人体的心,肝,肺,脾,肾. 每一个脏腑都各司其职,哪一个脏,哪一个腑不重要,按我们的想法应该是心脏第一,为什么把胆囊提到那么高的位置?想通了也就理解了.人要活下去,首先要有养分,没有养分孩子长不起来,没有养分成人活不下去,没有养分人体的血造不起来,没有血人体的五脏六腑的气机不仅不能升腾,而且维持不下去.养分的来源当然是进食,让人们吃了足够的食物,虽然有牙齿的帮助,胃的蠕动,但如果没有胆囊分泌的胆汁参于或分泌的胆汁不足
2、,我们人体是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的,所有的孩子出生时,除非有先天性缺陷,他们的五脏六腑应该都是可以的,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有一大堆问题解决不了,理由是孩子出生后遇到风寒问题时,家长处理不当,或者医院里处理不当.中医对于这问题的处理是帮助人体把入侵人体的风寒赶出去,让人体的肺气得到宣泄.西医的方法是把人体感冒症状压制下去,当人体过一段时间又有能力要赶寒气时,再一次把它压下去,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肺与风寒的搏斗始终不停,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肺实的孩子,皮肤就白,便秘严重,口干缺津,晚上睡得晚. 肺虚的孩子皮肤就越来越黑,小便少,形体瘦小,不易入睡等.无论肺虚肺实,最大的伤害是金克木,造成孩子们胆汁分
3、泌不良。中医人体里有N条通道,就是经络,如果哪条道路堵塞,哪个地方就会赘肉堆积。胆经堵塞,一般大腿外侧肉多且肥胖。胆经为什么容易堵塞?因为人体的肝经没有完全的通道,只能依靠胆经道排毒释放。现在人压力大,焦虑多,肝火旺,肝毒排泄比古人多多,但通道堵塞,身体会有啥状况呢?1、油性头发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来油了。2、早生白发人体的能量不足所致,中医有一句话:“发乃血之末”,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才会造成白发。3、面部眼角位置长斑毒素堆积。4、胆经沿线问题,偏头、肋下、腿、脚踝、脚疼或冷等。5、胆囊问题结石,炎症等。6、肝脏问题毒素无法顺利排泄,堆积形成,
4、脂肪肝等。解决方案用力拍打胆经!(目的: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有条件的沿线按摩最好,一般最最简单的方法,只从PP的环跳穴位开始,拍打大腿外侧,到膝阳关即可。一般人侧坐椅子,搭二郎腿,正好露出环跳,手握空拳,抬起成自由落体向下,从环跳沿线到膝阳关。每天最好二次,每次单侧23分钟。击打感觉:大腿外侧发热,血液通畅,脚发热。直接效果:A、排出身体毒素宿便。B、大腿通道通畅消瘦。长期效应:A、头发变黑,油少B、脸上去斑C、肝胆有益D、身体排毒E、大腿消瘦(二、三个月)拍打过程要注意:有的人堵塞情况严重,开始皮肤会出现状况,青紫色,出疹子等
5、等,这一般是胆经排毒,稍微休息见好再行。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去医院,最好是看中医!拍打时间:白天随意,晚上不能超过22:00点。养肝始于春足厥阴肝经(上) 黄帝内经把春、夏、秋、冬对应生、长、收、藏。春天万物复苏,都在生长,此时我们身体的肝气最足(阳气),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春季人最容易偏头疼、口苦、肩膀酸疼、乳房及两肋胀疼、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等,都是肝经造成的后果。肝经在身体中没有从头到脚的完全通道,故其排散淤血和气都得借助身体的胆经通道,所以反应到身体的症状大都在胆经沿线。肝在身体里的重要,不言而喻,中医讲,肝乃将军之官。肝主魂。肝经上有14个穴位,起于脚大
6、拇指内侧趾甲缘上,沿腿的内侧(内裤线)向上到达肋骨缘期门穴。我们可以用手按压肝经上的穴位,你会发现诸多的疼点。说明经络堵塞,或因怒气、或因血淤,这与个人一生的性情状况有关。一般女生有月经,如果走大的血块,还可排泄一些,男生多怒造成的淤堵就很麻烦,随着时间易发肝硬变,甚至转性。故男人肝癌多于女人,这该是一个因素。肝经跟胆经方法一样,都要每天按时敲打,从上到下,起初可只敲打大腿的一段,堵塞是日久天长,打通也得不厌其烦,贵在坚持!基本方法见:(肝经十四个穴位里,有几个非常神奇有效,介绍如下: 行间穴第一、二脚趾缝纹端。该穴属火,“主身热”是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疼、面热鼻血、心里烦热、
7、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对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对痛风的脚踝肿疼也很有奏效。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每天二次强烈刺激,向下按压。 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的凹陷中。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总之它算肝经上的命门了,所以每天常常揉它二分钟,只有大好,没有不是,坚持数月必见奇效! 期门穴位置源自肝脏附近,长期每天坚持刺激,对急慢性肝病会有很大的改善。 大敦穴针对气郁不舒的妇科症,闭经、疼经、崩漏、更年期。男科的阳痿、尿频失禁,疝气等。(就是经常多揉、多刺激自己的大拇脚指头,用爱艾灸熏也很好) 中
8、封穴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 曲泉穴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处。它为护膝要穴,还可平压,并适用各种肝虚之症。多揉多收益。养肝始于春手厥阴心包经(下) 黄帝内经把春、夏、秋、冬对应生、长、收、藏。春天万物复苏,都在生长,此时我们身体的肝气最足(阳气),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故容易发旧病,容易发烧。我们身体里的肝经其实有两条,都属于厥阴经,它在腿为足厥阴肝经,在臂为心包经。我们已经介绍过肝经排毒是借走胆经通道,它是抒发肝经的气郁。心包经是给肝经排走血郁,经常按摩拍打,可以使肝血运行通畅(女
9、生有月经可以疏泄,男生无处释放,易出内热,更要多加按摩)。现代医学的冠心病、房颤等,如果西医查不出所以然,时好时坏,大可能心包经堵塞,经络水肿积压心脏,使心脏出现各种症状。心包经:起于乳头外一寸天池穴,止于中指指甲旁的中冲穴,左右臂各9个穴位。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故可以对付上中下三焦之病症,同时还能代心受过,被称为“心仓之臣”,以担当保护我们身体的神明之主(心脏)。曲择穴肘横纹上,属于水,可以去火,善治心胸烦热,头晕脑胀等“肝风内动”之症,高血压,冠心病等。郄门穴手腕横纹上5寸,点揉可缓解心绞疼(常揉为上)内关手腕横纹上2寸,二筋之间。能祛除心、胸、肺、胃之苦闷,外号万能
10、穴。宁心安神,理气止疼,和胃降逆。冠心病常揉增加心脏无氧代谢。另外打嗝、恶心点揉有效。大陵穴手腕横纹上,善治心包经积热日久或者脾虚湿浊上泛的口臭,故泻火去湿,为补脾的要穴。劳宫穴“劳累了入宫”是补充心血的大穴,常揉常受益。心包经退烧:因肝经问题所至的高烧,可以拍打或者刮痧,然后揉劳宫穴补充气血。推“天河水”:对小儿高热,可以从左手心沿小臂中线一直推到曲泽(抹些润滑油),每次至少300次(等孩子睡下),可以泻肝火,补充脾经之血,效果显著。拍打心包经的时间:饭半小时后,一般在晚上7:009:00最佳。操作方法:沿经络线点按穴位,找出敏感的疼、酸、胀点(经络堵塞点),慢慢加力揉开至正常,每天沿线从上
11、而下,拍打2次,每次200下。这可是心脏问题老人的大救星经络!足阳明胃经-人的后天之本 我们人体的胃经(脾经)具备了整个的消化系统的功能,就是人体的能量源头,如果脾胃不好,人体的能量就够用,“电压偏低”,使其它的器官代谢减慢,工作效率低下或者停工。所以我们保养好后天的脾胃发电厂非常重要!本经所主病候:外经高烧,出汗、头疼肿,鼻出血,浊涕,口角歪斜,唇疹,喉痛,牙齿疼,循胸膺及下肢经脉所过部位疼痛,发絷,汗出,疟疾。 内脏消化过度,易饥饿,因不消化而腹胀满,胃肠作响,癫狂,惊悸,失眠等。经络方向的病症-面部眼下正面长东西、胸乳部、腹部、大腿部、下肢外侧、足部、足中指活动限制等。本经主治病证:胃、
12、肠、血、病、神志病、头部、皮肤、热病。本经循行路线: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交会于鼻根,旁会于足太阳膀胱经,沿鼻外侧向下入上齿槽,转出挟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然后返回至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上行至耳前,经颧弓上行,沿发际至额颅中部。由下颌角大迎穴前方分出支脉1向下经颈动脉沿喉咙入缺盆、过膈肌,络于脾、属于胃。其主干(直行脉)由锁骨上窝下行过乳中,向下挟脐两旁入气街(气冲穴),沿腿前侧外缘下行过足背至第2足趾外侧末端。由主干在膝下足三里穴分出支脉1下行至足第3趾外侧趾缝,出其趾末端。由主干在足背分出支脉2循行于足大趾趾缝,出其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左右各
13、45穴。因为穴位太多,我把重点常用的涂红。 承泣:(足阳明胃经、任脉、阳蹻脉交会穴)位置: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眼睑动,口、眼歪斜。四白:位置: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迎风流泪。也是脸面美百的大穴。巨髎(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阳蹻脉交会穴)位置: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鼻唇沟外侧。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鼻衄,齿痛,唇、颊肿,目翳。地仓(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交会穴)位置: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主治:口歪,流涎,眼睑动,齿痛,唇缓不收。大迎:位置:下颌角
14、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面动脉博动处。主治:口歪,口噤,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颈痛。颊车(足阳明胃经穴)位置:面颊部,下颌角前上展约1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颊肿,口噤不语,牙关紧闭,颈痛。下关(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位置:面部耳前方,颧弓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痛,牙关开合不利,眩晕。头维(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交会穴)位置:头侧部,额角发际上展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主治:头痛,目眩,口痛,迎风流泪,眼睑动,眼痛。人迎(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位置:颈部,
15、喉结旁,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博动处。主治:咽喉肿痛,气喘,瘰疠,瘿气,高血压,饮食难下,胸满喘息,头痛。水突(足阳明胃经穴)位置: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中点。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瘰疠,瘿气。气舍(足阳明胃经穴)位置:颈部,锁骨内侧缘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主治:咽喉肿痛,气喘,呃逆,瘿瘤,瘰疠,颈顶强,瘿气。缺盆(足阳明胃经穴)位置: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疠。气户(足阳明胃经穴)位置:胸部,锁骨中点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胀满,胸痛,吐血。库房(足阳明胃经穴)位置:胸部,
16、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满。屋翳(足阳明胃经穴)位置: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乳痈,胸、胁胀满。膺窗(足阳明胃经穴)位置: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乳痈。乳中(足阳明胃经穴)位置: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乳中穴不主病,只作胸部取穴定位标准。)乳根(足阳明胃经穴)位置: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汁少,乳痈,胸闷。不容(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上腹部,脐
17、中上展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呕吐,胃疼,食欲不振,腹胀,食欲不振,喘、咳,胸、背、胁痛。承满(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呕吐,喘、咳,胁下坚满。梁门(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便溏。关门(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食欲不振。太乙(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胃痛,心烦,癫狂,消化不良。滑肉门(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1寸,前正中
18、线旁开2寸。主治:胃痛,呕吐,癫狂。天枢(足阳明胃经穴;募穴大肠)-消化不良和便秘的特效穴位位置: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癥瘕,呕吐,痢疾,痛经。外陵(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腹痛,疝气,痛经。大巨(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水道(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归来(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少腹疼痛,疝气,月经不调,
19、白带,阴挺,经闭,茎中痛。气冲(足阳明胃经穴)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外阴肿痛,茎中痛。髀关(足阳明胃经穴)位置:大腿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缝匠肌外侧凹陷处,屈股时平会阴穴。主治:腰痛、膝冷,髀股痿痹,腹痛,腰腿疼痛,足麻不仁。伏兔(足阳明胃经穴)位置:大腿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展6寸。主治: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腿膝麻痛。阴市(足阳明胃经穴)位置:大腿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展3寸。主治:腿、膝痿痹或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腿膝麻痛,腰痛,下肢不遂。梁丘(足阳明胃经穴;
20、郄穴)-急性胃疼的特效穴位位置:大腿前,屈膝,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展2寸。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合穴;胃之下合穴)-人生第一长寿穴位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展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主治:(主治一切胃、肠病肚腹三里留),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瘦,肠鸣,便秘,喘咳痰多,心悸,气短,中风,产妇血晕。上巨虚(足阳明胃经穴;大肠下合穴)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展6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肠中切痛,中风。条口(足阳明胃经穴)位
21、置: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展8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小腿冷痛,麻痹。下巨虚(足阳明胃经穴;小肠之下合穴)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展9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主治:少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腰、脊痛引睾丸。丰隆(足阳明胃经穴;络穴)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展8寸,条口穴处,胫骨前缘旁开2横指。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痫,下肢痿痹,咳喘,头晕,胸痛。解溪(足阳明胃经穴;经穴)位置:足背与小腿交会处横纹中央凹陷中,踇长伸肌肌腱与趾长伸肌肌腱之间。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面肿,目赤,眉棱骨痛。
22、冲阳(足阳明胃经穴;原穴)位置:足背最高处,踇长伸肌肌腱与趾长伸肌肌腱之间,足背动脉博动处。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胃痛,足痿无力。陷谷(足阳明胃经穴;俞穴)位置:足背,第2跖骨与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面、身浮肿,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足背肿痛。内庭(足阳明胃经穴;荥穴)位置:足背,第2趾与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喉痹。厉兑(足阳明胃经穴;井穴)位置:足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角外展0.1寸。主治:口歪,鼽衄,齿痛,咽喉肿痛,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面肿,鼻衄,足痛。把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排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