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弥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云南省弥勒县跨竹煤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2008年6月1 弥勒矿区环境概况1.1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跨竹煤矿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境界,地理坐标:东经10320101032800,北纬241250242330,面积42.04km2。行政区划属新哨镇,是云南省东南部仅次于小龙潭煤矿区的第二大可露天开采矿区。矿区位于弥勒县城以南17km,工业场地至弥勒县城23km,至石林71km,至昆明161km,至开远51km,至州政府所在地蒙自148km。1.2自然概况1.2.1地形地貌本区地处滇东高原南部,县内东南两翼为山脉,海拔2
2、0002320m之间,中部弥勒盆地地形平坦,北高南低。最高点为金顶山,海拔2315m;最低点在东山乡南盘江出境处,海拔870m。弥勒县城海拔1432m。矿区位于弥勒盆地南端,为湖积平缓丘陵地。地形起伏较小,海拔最低1350m,最高1487m,一般为1400m,南端为中高山与竹园朋普盆地相隔,海拔比竹园盆地高出250米。1.2.2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分布于滇东沉积岩类中高山水文地质单元,主要含水层为第三系上新统师宗渡组和始渐新统木花果组含水层,均属孔隙弱承压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9370.251L/sm和0.0019L/sm。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尤其是师宗渡组含水层的充水程度、地
3、下水动态变化均受季节性降雨量所控制。两含水层其间的第三系中新统小龙潭组煤系地层为隔水层,顶板和煤层间均有稳定的、较厚的粘土层存在,与上覆师宗渡组含水层及地表水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矿区内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地下水化学类型属于HCO3-Ca2+、(K+Na+)型,pH值66.8,呈弱酸性。1.2.3气象及地震矿区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中亚热带气候,具有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的特点。历年最低气温3.6,最高气温34.9,常年平均气温17.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9.7,最热月67月份平均气温22.2。历年最大降雨量1326.4mm,最小降雨量742.9mm,平均降雨量986.0mm,年均降水日数157天
4、,一日最大降水量119.9mm,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6.1%,114月为干季,占全年降水量的13.9%。年均蒸发量2148mm,年均相对湿度73%;平均日照2170.9小时;无霜期333天。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南风,一般风速2.4m/s,瞬时最大风速4.6m/s,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风季。25月多风,平均风速3.3m/s。弥勒县地处滇东南地质灾害防治区,该区灾害类型除滑坡、泥石流外,还有地面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灾点主要分布于矿山、铁路和公路沿线。1.2.4地表水系本区为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甸溪河由北向南流经盆地东部,再折向西经师宗渡,沿山心村井田西南流出,经竹朋盆地,从朋普盆地东南
5、的锁龙寺流出,注入南盘江。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在甸溪河流出盆地的下者母格至树鸦河段,河床标高为1350m。甸溪河上游支流有禹门河、白马河、花口河。东支流禹门河(泸西县内称金马河),发源于师宗县雄壁,集水面积883km2,河长101km;中支流白马河发源于陆良老黑山麓,集水面积372km2,河长73.6km;西支流花口河,发源于石林县打草山麓,集水面积891km2,河长27.6km,均建有水库截流蓄水,分别有太平水库、雨补水库、洗洒水库等。三条支流在弥勒县城丫普龙村附近汇合后称甸溪河。甸溪河流经矿区时,平均流量5.2128.8m3/s,两极流量为0.19456 m3/s,河床为三级河流冲蚀堆积阶
6、地,冲沟发育。1.3社会环境矿区所在的弥勒县是红河州的北大门,辖区国土面积4004 km2,辖10镇2乡,12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弥勒县现有总人口49.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5万人,占总人口的88.08。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21种民族,以彝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20.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4% ,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县份。1.4环境敏感因素分析根据规划方案实施范围环境影响因素、环境功能要求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4-1。表1.4-1 评价区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敏感点临近距离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分类特征
7、植被及土地资源评价区以旱地和水田为主,有少量林地保护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敏感区,使评价范围内农田、土壤和林地破坏控制并降低到最小破坏程度,逐步补偿和恢复风景名胜区白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喀斯特景观位于矿区西南,距矿区边界最近处8km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确保白龙洞溶洞资源不受矿区开发影响公路昆河二级公路,为当地主要公路干线距矿区东部境界2km控制规划实施引发的水土流失,预防地质灾害对公路干线的破坏村庄近期为西梭白、碗白、山心村、夸竹和羊街的居民,远期为北矿田范围内的居民保证居民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地表水环境河流及水库甸溪河,流经矿区平均流量5.2128.8m3/s维持甸溪河现有工业、农业用水
8、功能小羊街水库,平时流量300500L/s位于跨竹煤矿区东南边缘2km维持现有灌溉、渔业用水功能地下水环境地下水资源矿区范围内地下水资源,重点是矿区内浅层地下水尽可能保护浅层地下水资源,避免其受到严重影响环境空气与声环境村庄环境空气敏感点主要为评价范围内村庄;声环境敏感点主要为西梭白、碗白、夸竹和山心村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类区要求;保证采场、工业场地作业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2 弥勒矿区规划概况2. 1矿区规划名称、规划区位置与规划范围(1)规划名称云南省弥勒跨竹煤矿区总体规划(2)规划区位置及其建设的外部条件跨竹煤矿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境界,行政区划属新哨镇,是云南省东南部仅次于小龙潭煤矿
9、区的第二大可露天开采矿区。矿区位于弥勒县城以南17km,工业场地至弥勒县城23km,至石林71km,至昆明161km,至开远51km,至州政府所在地蒙自148km。交通位置见图2.1-1。矿区周边交通运输、水源、电源、通信条件良好,可为本矿区开发建设提供必要的保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矿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必将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3)规划范围跨竹煤矿区总面积42.04km2,煤层赋存南部浅北部深。规划推荐方案以普查地质剖面6勘探线为界,将矿区划分为南、北二个矿田。南矿田面积为12.22km2,北矿田面积为29.82km2。2. 2矿区规划目标和产品方案(1)规划总目标跨竹煤矿区是红
10、河州矿产资源与矿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重点开发的煤矿区之一,规划项目包括:1)煤炭生产能力:依据煤电一体化以电定煤的原则,5Mt/a(以供装机容量1200MW的坑口电厂);2)配套筛选厂生产能力:与煤矿同步建设,5Mt/a。(2)产品方案本矿区原煤属低中灰、中硫、高挥发分、低发热量、不宜采用水洗选煤工艺的褐煤,适合做为化工原料或动力用煤。根据本区煤质特点测算, 2600MW机组坑口电站年需燃煤454万t/a,故矿区煤炭产品方案设计为:毛煤经筛选加工后的商品煤全部供坑口电厂。2. 3 矿区煤炭资源勘探及开发现状跨竹矿区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开采,南矿田西南隅为精查勘探程度,其它部分为普查勘探程度;北矿田全部
11、为普查勘探程度。矿区境界内现有西梭白、跨竹、东风三个生产煤矿,均为小型露天矿,位于矿区西南部的煤层露头处,多年来共采出煤量为4.55Mt。2. 4 矿区煤矿开发方案(1)矿区矿田划分方案跨竹矿区煤层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分叉,煤层埋藏逐渐变深,剥采比逐渐变大。总体规划根据矿区煤层赋存情况,将跨竹矿区划分为南矿田和北矿田二个矿田。本次总体规划推荐方案划分南北矿田以普查地质剖面6勘探线为界,南矿田面积为12.22km2,北矿田面积为29.82km2。(2)矿区矿田开采方式及建设时序南矿田煤层埋藏浅,开采条件好,作为露天开采;北矿田煤层埋藏深,勘探程度低,由井工开采。考虑勘探程度及开采条件,建设时序选择先
12、开发南矿田,后开发北矿田。南矿田规划新建大型山心村露天煤矿,完成南矿田煤层的开发。开采前需对西梭白、跨竹、东风三个小露天煤矿进行整合。南矿田开发结束后,再开发北矿田,北矿田由两个矿井组成,分别是跨竹一号井和跨竹二号井,两个矿井同时生产接替山心村露天矿。(3)矿区建设规模及均衡服务年限根据煤层分布和资源条件,确定规划前期规模: 山心村露天矿5.00Mt/a,设计服务年限为50年。规划后期规模:跨竹一号井1.50Mt/a,服务年限53年;跨竹二号井0.9Mt/a,服务年限46年。规模总计2.40Mt/a。(4)山心村露天煤矿开发方案露天矿境界内可采储量为302.20Mt,矿田勘探程度大部分为普查,
13、储量备用系数按1.2计算,服务年限为50年。露天矿开采程序采用分区开采方案,将露天矿境界分为东、西两个采区,先采西区,沿南帮煤层底板拉沟,向北推进至境界;后采东区,由西向东推进。规划确定的首采区位置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可少占良田,不迁或少迁村庄。采用采煤半连续、剥离间断的综合开采工艺,采煤: 挖掘机汽车破碎站胶带机;剥离:挖掘机汽车。本矿煤层上复地层以砂质粘土和粘土为主,其它岩层均为半胶结状,疏松易挖,不需要爆破。采用水平分层开采,剥离物用自卸汽车运至排土场。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使用内排土场,内排土场排弃高度为370m,容量为1203106m3。该容量不能满足总剥离量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外排
14、土场。建设之初采场南境界外可作为沿帮外排土场,占地61.26hm2,沿帮外排土场随着内排开始,与内排土场合成一体,内排土场的容量计算已包含沿帮外排土场容量。2. 5 矿区煤炭加工与利用规划(1)煤的加工方式及产品方案本矿区褐煤属高水分、低热值的年轻褐煤,由于采煤过程中混入煤层的顶、底板及夹矸,增加了原煤灰分;原煤全水分高,使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仅能达到国家低热值煤标准的下限,需进行适当筛选加工才能满足电厂锅炉热效率的要求和褐煤气化、褐煤化工产业的需要。(2)煤炭发电项目建设规划根据西南电力设计院预可研选址方案,坑口电厂位于新哨镇习岗哨村,在露天矿采场东南,露天矿工业场地东北,距选煤厂电煤交接仓约
15、2.5km处。建设规模2600MW,燃煤4.50Mt/a(毛煤5.00Mt/a)。2. 6 矿区地面设施规划方案矿区用地包括采场、祭羊山排土场、龙树坡排土场、道路、防洪沟和工业场地,达产时期用地400.66hm2,最终用地1674.46hm2。详见规划用地汇总表2.1-1。表2.1-1 矿区规划用地汇总表 单位:hm2序号项目名称达产时期占地最终时期占地1露天采场198.311452沿帮排土场61.2661.263祭羊山排土场1071074龙树坡排土场3115工业场地25.825.86道路6.823.47其他1.51.58合计400.661674.962. 7矿区技术经济指标1)劳动定员及劳动
16、生产率劳动定员本着现代化企业“减员增效”的原则按岗位逐一排定。露天煤矿年产原煤5.0Mt时,计效人数为397人。露天矿设计年工作日330d,全员工效为38.17吨/工。2)建设投资估算矿区总规模为5Mt/a,总投资为95139万元。其中:露天矿投资80000万元,选煤厂投资10100万元,矿区辅助、附属企业投资3813万元,矿区公路投资694万元,矿区输电线路投资532万元。3 矿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 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为农业区,主要为村庄、农田(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一般,没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污染源,主要为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的污染。总体来看,区域环境质量良好。3. 2 声环境质量项目
17、区为农业区,工矿企业少,据现场踏勘结果,沿线环境噪声敏感点主要是居民村庄及学校。环境噪声声源主要为人群生活、自然声源及交通噪声,声环境质量良好。3. 3 水环境质量区内主要地表水体为甸溪河及其支流,根据红河州环境监测站2007年7月在新哨段扯龙桥断面和锁龙桥断面的监测结果,除粪大肠菌群指标超标严重外,甸溪河现状水质可满足类水功能要求。4 矿区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4.1 矿区环境影响识别煤炭矿区环评属于生态类规划环评项目,具有生态影响和污染影响并存的双重特征,其中以生态类影响为主。跨竹煤矿区在前50年服务年限里属于露天开采,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采场范围内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排土场
18、占用大面积土地;露天疏干引起地表水系和地下水流场改变;从而引发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生态影响,甚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煤炭开采产生的“三废”排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影响。另外,从广义的环境角度来看,还包括因矿区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影响。下面简要分析上述三大类环境影响。4.1.1 矿区污染类影响因子识别(1)矿区大气环境污染影响因子识别矿区开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坑口电厂烟囱废气排放,露天采场、排土场、灰渣场的风力扬尘,煤炭加工过程中无组织粉尘排放及道路运输扬尘等。主要污染物为SO2、TSP、NO2。其中以电厂烟囱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2)矿区水环境污染
19、影响因子识别矿区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露天矿矿坑排水及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其中矿坑排水主要污染物为SS(属以煤尘、岩粉为主的单纯性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少量石油类等;规划电厂化学酸碱废水、含油污水、厂房冲洗排水、锅炉酸洗废水、脱硫废水及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COD、Cl-、石油类、挥发酚、部分重金属等。(3)矿区声环境污染影响因子识别矿区开发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采掘场、破碎站和工业场地,采掘场、破碎站主要噪声源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破碎机、皮带运输机转载点的设备运行噪声及自卸卡车运输噪声,工业场地主要噪声源为选煤厂、电厂主厂房内的高强设备
20、噪声,噪声源强85105dB(A)。(4)矿区固体废物污染影响因子识别矿区开发所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露天采场产生的剥离物、选煤厂煤矸石、电厂灰渣、水处理装置产生的污泥等。4.1.2 矿区生态类影响因子识别跨竹煤矿区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部,属南盘江、甸溪河低山丘陵石漠化敏感生态功能区,位于珠江上游云南境内南盘江流域地区,是水土流失的重点预防保护区。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烈,对煤层赋存情况破坏严重。当露天矿开采到滑坡地域时,其帮坡稳定性要受到一定影响。弥勒县白龙洞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喀斯特景观,位于弥勒县虹溪镇,距本矿区以西8 km。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植被、土层的破坏、水土
21、流失、对地下水流场的改变及对资源、风景名胜区生态的影响。(1) 矿区开发对地表植被影响的因子识别矿区开发将对地表植被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采场挖损、工程占地直接破坏地表植被;矿区内局部区域浅部含水层流场改变,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前者影响程度较大,后者影响范围较大。(2)矿区开发对土地荒漠化及水土流失影响的因子识别本矿区所在地新哨镇属弥中部平坝轻度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现场调查,矿区范围内三个小露天矿由于采场剥离及弃土堆放改变了原始地貌,使局部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矿区开发所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及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使地表减缓冲刷能力下降间接所致。若矿区不能科学而有效地实施
22、生态恢复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矿区开发活动必然会进一点加剧土壤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程度。(3)矿区开发对地下水流场和资源影响的因子识别矿区开发后由于露天矿疏排水工程将地下水排至地表,会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降低,地下水径流方向的改变;露天矿剥采工程会导致地下水资源静储量减少,并加速“三水”转换,从而影响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动储量。(4)矿区开发对白龙洞风景名胜区生态影响的因子识别由矿区与白龙洞风景名胜区相对位置关系图可知(参见图1.6-1),白龙洞位于矿区主导风向上风向,距离较远,处在矿区生态影响范围之外。但前往景区的道路穿过矿区南矿田北部的玉小公路,矿区开发会对其旅游景观资源产生一定影响。4.1.3 矿区
23、社会经济影响识别矿区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四个方面作用:一是矿区煤炭开采所导致的村庄搬迁,二是矿区煤炭开采所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三是矿区煤炭开发所导致的居民饮用水源井的影响,四是矿区开发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推动作用。(1)矿区开发导致村庄搬迁矿区规划方案实施前期开发露天矿,境界范围内需搬迁4个村庄。这是矿区开发对社会经济影响最直接的一面。(2)矿区开发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由于矿区内三个小露天矿的开采,评价区耕地多已被征用或遭受破坏,现有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玉小公路两侧,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有少量林地。矿区规划方案实施后,由于采场、排土场范围的增加,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土地荒漠
24、化程度的加重,将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3)矿区开发对居民饮用水源井的影响由于露天矿疏排水导致区域地下水水位降低,在疏排水影响范围内的居民水源井出水量会减少,水位会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干涸。(4)矿区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推动影响矿区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当地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弥勒县成为“生态农业县、生物工业县、重要能源县、重点旅游县、新兴工业多样化的山水城市和红河州北部连结滇中、滇东南经济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1.4 矿区开发环境影响识别矩阵分析综合矿区开发污染类、生态类环境影响,
25、以及社会经济影响识别结果,运用矩阵法对矿区总体规划主要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分析结果见表4.1-1。总体来说,矿区开发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将伴随着煤炭开采和电厂灰渣堆放长期存在,其影响程度与环境减缓措施的实施密切相关。由表可见,煤炭开采对土地利用功能改变,电厂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SO2排放总量增加对环境空气容量的影响是本规划环评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表4.1-1 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表 影响因子环境要素 煤矿开采电厂建设煤炭洗选自然资源水资源-2L-3L地形地貌-2L大气环境-2L-3L-1L地下水环境-2L-2L地表水环境-1L-1L-
26、1L声环境-2L-1L-1L生态环境地表植被-3L-2L土壤侵蚀-2L生物多样性-2L-1L自然景观-2L-2L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发展+3L+3L农业发展-1L就业安置+3L交通运输+3L+3L生活水平+2L+1L旅游-1L注:+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S表示短期影响;L表示长期影响;1、2、3分别表示影响程度轻微、中等、较大4.2 矿区发展限制因子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限制本矿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有以下三方面:(1) 本区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部,人口压力大,人口、土地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毁林开垦、地方小矿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高强度的人类干扰导致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岩溶地貌发育,石质山
27、地土层较薄,坡地开垦和矿产开发固废堆积使局部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若矿区开发时不能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植被恢复、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等工作,将可能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影响,这也从另一方面对矿区开发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2) 甸溪河流域的开发程度较高,已建水利设施较多,对甸溪河的天然径流影响较大。加之上游的工农业用水较多,甸溪河流域水资源比较紧张。本次规划电厂可利用水源为甸溪河上游支流截流蓄水的太平水库、雨补水库,根据水库利用资料可见,多年联合调节条件下才能满足电厂用水要求,这对矿区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限制作用。(3) 本矿区煤质含硫量较高,根据红河州红政发200725号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
28、十一五”期间红河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通知,“十一五”期间全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SO2削减14.4%,COD削减14.8%,其中弥勒县SO2“十一五”分配总量1.69万t,削减率36.7%,COD分配总量0.25万t,未下达削减量。SO2削减量位于全州各县的第二位,是重点削减对象。因此,矿区规划煤矿及电厂项目新增的SO2总量指标,只能从区域削减计划中获得。SO2总量指标能否获得,是制约矿区煤矿、电厂能否建设的关键因子,是制约矿区发展的关键制约因子。4.3 矿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是研究客观事物的一种手段,是从事物内在结构和外部状况抽象出来的以数据、符号或形容词等来表达,使复杂现象简单化以便人们理解
29、事物的本质。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定性和定量指标加以描述和评价,需要构建矿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规划方案各建设工程特点、环境影响因素、污染治理措施,按照评价重点建立本次评价工作拟采取的指标体系,并经专家咨询后确定。详见表4.3-1。表4.3-1 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环境主题环境目标评价指标指标类型自然环境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资源配置与效率指标回采率(%)煤炭就地转化率(%)原煤入洗率(%)全员工效(t/工)量化节约资源和能源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指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疏干水回用率(%)量化环境要素避免或减轻煤炭开发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影响大气污染指标SO2排放量(
30、t/a)量化水污染指标COD排放量(t/a)量化固体废物处置指标煤矸石处置率(%)量化避免或减轻煤炭开发活动产生的生态破坏生态破坏指标挖损土地面积(km2)排土场占用土地面积(km2)水土流失治理率(%)与生态敏感区的临近度量化量化量化描述性生态恢复指标排土(灰)场复垦率(%)恢复后植被覆盖度(%)生态系统整体性及功能变化趋势量化量化描述性社会环境保证搬迁村庄居民生产、出行和生活质量不受影响规划区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搬迁人口指数(人/万t 煤)搬迁人口生活质量搬迁人口生活保障度描述性量化描述性描述性经济环境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代价指标万元产值资源消耗(t/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
31、水量(m3/万元)量化量化经济发展指标工业总产值(万元)税收(万元)量化量化5 矿区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了解矿区生态环境现状,把握矿区生态特点和生态保护关键因素,同时为生态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本次评价采用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现状评价。根据当地地貌特质、流域特点与水资源的分布、土地利用及生态功能分区,本次评价的总体调查范围框定在以矿区边界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貌特点,将矿区及受矿区直接影响的生态功能区均划入现状调查与评价区。考虑到数据统计的前后一致性,本次评价取规划矿区外扩3.5km,面积181.48km2范围进行重点评价,同时兼顾下游生态影响分析。矿
32、区开发所造成的工程建设占地及规划后期产生的地表沉陷对土地利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评价区耕地减少6.7km2、林地减少6.1km2、草地减少1.7km2,工矿用地(包括采堀场、排土场等)增加12.7km2。矿区土壤侵蚀情况与矿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直接相关,矿区开发过程中,由于采掘场、排土场及地表沉陷的形成,可能导致新的水土流失。矿区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对矿区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但若按照本报告提出的土地复垦、植被恢复、土地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等人工干预措施,矿区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将大大减少,矿区总体生态承载力将有所提高。5.2 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矿区开发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矿区采煤
33、形成的露天坑、排土场对地表水体的影响;矿区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环境的影响;矿区排水对纳污水体的影响。若矿区开发严格做到污水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将不会对甸溪河水质产生影响。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及河流地表水,疏干排水与第四系含水层无直接水力联系,影响较小。疏干排水减少了区域地下水对小羊街水库的补给,加大了地下水向露天矿的渗流摄取量,可能会使小羊街水库水位降低。太平水库、雨补水库距离矿区20km以上,在疏干影响范围之外。但规划实施将破坏原有地表植被,使其保水固土作用消失;露天坑、排土场对地表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排水沟的布设,甸溪河局部改道,将使地表径流更加顺畅,大气降水在短期内即可
34、排至区外,减少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渗透补给,并带有大量泥沙,加速了河流的淤积。矿区位于地下水排泄区,煤层上覆师宗渡组砂砾石、粉细砂含水层为本区主要含水层,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剥离时被完全切割暴露,疏干形成以露天矿为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预计疏干对师宗渡组承压水含水层在采场东北方向的最大影响范围为3410m。环评建议疏干水经处理后复用于煤矿和电厂,减少了矿区开发对区内水资源的影响。小龙潭组煤系弱承压裂隙水和木花果组弱承压裂隙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矿区疏排水在断层或局部地层突变时可能会对煤层下伏木花果组含水层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跨竹煤矿区基底灰岩含水性较弱,需补充钻孔
35、证实。露天矿深部开采标高高于地下暗河,露天矿疏排水不会对地下暗河造成影响。评价区农业种植用水及人畜饮用水主要取自甸溪河、太平、雨补水库及大气降水,露天矿开发形成的地下水疏干漏斗基本不会影响周边村民生活用水。矿区开发所带来的水环境影响,对矿区建设有一定的制约,但若按照本报告提出的水环5.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本次跨竹煤矿区规划项目由前面矿区环境影响识别可知,矿区开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排土场、露天采场的风力扬尘,煤炭加工过程中无组织粉尘排放及道路运输扬尘等。主要污染物为TSP。本次规划环评抓住重点污染环节,仅预测排土场风力扬尘和道路运输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选取3.4m/s和6m/s
36、的较大风速扬尘污染气象条件,分别预测各关心点TSP浓度值,见表5.3-1、表5.3-2。表5.3-1 TSP小时地面浓度对关心点最大贡献值预测结果(风速3.4m/s)关心点名称特征最大贡献值(mg/m3)出现风向大红塘在龙树坡排土场西北800m0.002SE上者母格在龙树坡排土场东北800 m0.002SW碗白村在祭羊山排土场东北2.5km小于0.0001SW表5.3-2 TSP小时地面浓度对关心点最大贡献值预测结果(风速6m/s)关心点名称特征最大贡献值(mg/m3)出现风向大红塘在龙树坡排土场西北800m0.015SE上者母格在龙树坡排土场东北800 m0.015SW碗白村在祭羊山排土场东
37、北2.5km0.0002SW由计算结果可见,在3.4m/s和6m/s风速时,扬尘对各关心点的TSP小时地面浓度均较小,因此,山心村露天矿剥离物运输及堆存对区域敏感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根据小龙潭矿务局及先峰露天煤矿的监测结果,剥离、剥离物运输及排土作业产生的粉尘扩散范围十分有限,仅对排土场周边及排土道路两侧产生影响。这与本次环评的预测结果相吻合。5.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云南弥勒矿区近50年生产煤矿为山心村露天矿,建设期主要固体废弃物为剥离物,运营期固体废物包括剥离物、选煤矸石;后50年生产煤矿为跨竹一、二号井工矿,固体废物主要为掘进矸石、选煤矸石。此外,矿区固体废物还包括生活垃圾、水处
38、理厂污泥,坑口电厂固体废物主要有灰渣和脱硫石膏。20082060年每年各类固体废物产生量详见表5.4-1。表5.4-1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统计表项目类型产生量去向矿区剥离物1425104m3/a露天矿生产前23年总计29575万m3,22%排至外排土场,外排结束后复垦;78%内排。选煤矸石40.28万t/a总体规划与剥离物一起排至排土场;环评建议选煤矸石用做制砖原料,建设年产规模1.3亿块标砖的蒸汽砖厂生活垃圾65.5t/a排至垃圾处理场处置水处理厂污泥8.75 t/a采取堆肥无害化处理后用于矿区土地复垦电厂灰渣42.34万t/a电厂灰渣做建材行业原材料综合利用,剩余的灰渣用汽车运至灰场处置,
39、灰场按照类贮存场设计脱硫石膏29.66万t/a电厂脱硫石膏用做建筑原材料,剩余石膏运至灰场处置5.5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5.1 经济环境影响分析(1)弥勒县的区位优势弥勒县位于红河州北部经济区,昆河经济带中部。连接国家级口岸河口的昆河公路贯穿全境,拟修建的云南省连接广西出海大通道的锁砚公路也将由境内穿越,弥勒境内还有义小、新邱、弥泸等省道,使弥勒具备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优势。弥勒县距昆明、个旧、玉溪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是不同城市之间交流、竞争、辐射的焦点。云南省连接越南的的国际大通道、红河州经济发展纵轴昆河一级生长轴穿越整个弥勒县境,弥勒直接承受着云南省经济最发达地区
40、滇中地区的第一圈层辐射,起到联系滇中经济区和滇东南经济区的作用,成为红河州对外联系的北大门。红河州北部的二级发展轴(弥小弥泸线)横贯弥勒北部,在弥勒城区与昆河一级发展轴交汇。三级发展轴(义小新新线)经虹溪至新哨与昆河一级生长轴交汇,是红河州向东北方向辐射的一条重要通道,这两条经济发展轴对带动弥勒东部山区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弥勒跨竹煤矿区开发属云南省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煤电一体化”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资源丰富,建设条件好。规划实施对发展云南经济,加快云南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区域能源紧缺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2)矿区开发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本矿区总体规划总投资95139万元,工程建设所用的大部分建筑材料
41、和部分设备将由本地区供应,这将给地区建筑建材业和设备制造业带来发展机遇。矿区运营后,包括工资、原材料、水电费和维修费等在内的矿区生产经营费用可直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矿区生产总值按照煤价165元/吨计,为8.25亿元/a;跨竹煤矿区及坑口电厂走煤电一体化发展道路,最终产品为电能,按照电价154.07元/MWh(上网电价)计,生产总值为10.2亿元/a。矿区生产总值的提高,相应地带来地方税金和财政收入的大大提高,从而促进矿区所在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矿区开发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跨竹煤矿区位于弥勒县新哨镇,矿区开发将完善公共服务及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促进电力、农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当地居民可从
42、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和交通邮电服务等的消费中获取相当的收入。在煤炭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下,本地区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将会产生乘数效应,发展成为具有工业型、商贸型特色的功能清晰、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对农民有吸引力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实力的重点中心镇。5.5.2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人口影响根据人口集聚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本矿区开发建设具有动力导向型性质,矿区发展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增长能力,并能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推动其他产业增长,而工业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吸引大批农业人口脱离农业种植,进入工业及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非农业人口数量比重将随之提高,从而加快矿区周边区域城
43、市化进程。煤矿已开发的结果表明,区内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会随着大规模煤炭开采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矿区会向着一个结构较为合理、经济效益较高、人均收入增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区域经济系统发展。(2)对就业的影响矿区煤炭开发和电厂建设作为地区动力导向型企业,其发展必然会带动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矿区开发对当地就业是起正面积极作用的。矿区开发对当地就业形势的影响归纳起来见表5.5-1。表5.5-1 矿区开发对当地就业形势的影响项目影响要素影响结果增加就业机会新的工程建设将需要更多的劳动人员可直接促进地区人才流动,增加就业人员,根据矿区总体规划,露天矿建设
44、可直接增加就业人数237人施工建设期间,直接为施工建设队伍提供服务可就地转化为当地的服务行业,长期提供就业机会当地煤炭产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而间接增加的就业机会这是将来最重要的就业岗位来源,露天矿生产可间接创造就业人数数千人减少就业机会耕地面积的减少使当地一些农民改变谋生方式这一部分减少的就业机会可以通过矿区开发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来弥补。(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矿区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所属地区虽然少数民族较多,但长期以来与汉族和睦相处,矿区的建设和运营符合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所在地有较强的互适性,社会可行性良好。矿区当地居民收入较低,收入来源较少。项目实施后,将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
45、的收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将大大提高,规划实施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和脱贫致富的愿望相一致。(4)移民搬迁安置矿区总体规划实施后,由于煤矿开采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部分农民将失去耕地或原有的耕作条件而搬迁,这将对矿区内居民社会生活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搬迁居民原有生活来源主要为农业收入,在尚未安排其就业或农田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将明显下降。因此,地方政府应及时协调安排好搬迁村民的生活,并给予优惠政策,使暂时失去耕地的农民尽快转入第二、三产业的生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安置搬迁村庄时将结合新村建设重新规划,安置点的生活设施将更为完善,相应的商贸网点、文教卫生等生活辅助设施将使搬迁居民的生活更为便利,生活质量较以前将有所改善。虽然搬迁村民的生活在短时间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只要能够及时给予足够的补偿和妥善的安置,其不利影响将减轻到最低程度。另外,随着矿区开发建设,周围区域的部分农民将逐步从业于服务煤矿的乡镇企业及商饮运输等服务行业,其人均收入也将逐步得以提高。6 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6.1 矿区生态综合整治措施6.1.1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6.1.1.1综合整治规划原则根据矿区建设与运行特点,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标准的规定,确定生态综合整治原则为:自然资源的补偿原则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