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气质说.doc
《十四气质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气质说.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四)气质说“气质说”可以追溯到希腊罗马文化。虽然在近代康德和后来的威廉冯特都曾再度提到“气质”。“气质说”却仍被现代的心理学家视为过时的说法。然而最近几年,透过许多广泛的研究探索,人们又重新正视“气质说”,尤其其中所谓的两组相对之“气质”:急躁激进冷静被动,活泼乐天忧郁悲悯。表现了人类心灵生活重要的一面。史代纳在他的人智学说中,为“气质说”重新立下基础,并将其归类于人类精神文化科学之一。史代纳认为,了解学生的“气质”是教师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因此,以下首先让我们从学校生活中的实例来认识四种不同的气质特性。(部分气质的特色是很容易辨认出来的):(1)急躁激进型通常喜欢风险。以下是在一年级某班的
2、“优律思美”课程上,孩子们原来应该手牵手围成一个圆圈。圆圈中间是“阳光”,外面是一大片应该被赶走的“乌云”,(孩子必须以动作表达出上述的情景)。可是学生们无法安静下来,圆圈自然无法成形。老师则灵机一动,利用他的想像力,警告式地说“闪电和雷震不久就要从乌云中迸发出来了。”这时,一位急躁激进型的孩子兴奋地打破沉静说:“哇,好棒!快来吧!”(2)冷静被动型通常会依其宁静本性,安危忍受一切。尽管他们也会有暴怒的时候。低年级某班学生正在画画。一个男孩抢走一位冷静被动型孩子的腊笔盒,而这个孩子却仍继续自顾地画着,对于身旁发生的事,只是用温柔口气慢条斯理地说:“哦!魔鬼!”老师惊异地问:“你说什么?”他才又
3、慢慢地继续说:“我说:哦魔鬼!他抢走了我的腊笔。”(3)忧郁悲悯气质的孩子。对于事物之反应,通常会有不同于别人的方式。敏感与自我为中心的忧郁者,如果能够参与一件悲剧性的故事,尽管与其本身无关,他的心中也会感到一种解放。例如:二年级老师中没有任何人看过或听到约翰笑声。他看起来总是愁眉不展。有一天,一位女老师叙述了一位圣徒照顾麻风病患者的故事。当她描述麻风病患如何忍受病痛之时,约翰的双眼突然散放出光芒,并且露出微笑。他似乎忽然感受到世界有比他可怜的人。(4)活泼乐天者通常以轻松的态度来面对生命。有一次,一位老师在教室走廊上遇见两位“活泼型”的四年级女学生,他们正躲在一个黑暗的角落聊天。这位老师问他
4、们为什么没有上课。他们说:“因为我们的导师今天心情不好,所以要我们两个到教室外面来。”过了一会儿,这位老师告诉他们应该进教室去了。他得到的答复,竟是一陈咯咯笑声,以及:“哦!我想我们导师的心情一定还没好起来!”事实上,要辨认出活泼乐天气质的孩子,并非经常如想像得那么容易。因为,如果我们将每个年龄阶段与气质特色做比较,我们可以说乐天、活泼气质是“童年的象征”。由于大部分的小孩子,会随着自己的兴致,完全无理由地从一个“印象”忽然转到另一个“印象”上。因此,儿童可谓是天生的“印象主义者”。1、四种不同“气质”的青少年这四种“气质”也有其严肃的一面。以下将举四位青少年为例,从其人格与行为可以看出各种不
5、同气质的特性。不过在些必须补充说明的是,这些例子可以供给诊断的参与,而非在介绍个别治疗的方法。(1)活泼乐天(,风相)气质:十五岁的爱思,长得修长秀气,有张圆圆、纯真的脸蛋,金黄头发,褐色眼珠。她的两眼珠总是到处溜转,直到她看到喜欢的事物,它们才会固定地注视在上面。爱思喜欢水,也会像一只美人鱼般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在学校课堂上,爱思不是满腔热情地积极发问、插嘴批评,就是完全心不在焉地沉默无语。爱思沮丧时,两眼会显得无神。然而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譬如:她失恋那段时间会有所感伤,但很快就过去了,只要她再遇到下一位对她来说是“这世上全部财富”的男孩。而这种“震惊世界”的奇闻,却经常重复在她的身上发生
6、。当爱思十一岁时,她就遇上一位十八岁的男孩。而她十二岁时,她的男友是一位十七岁的男孩。(因为爱思,显得格外早熟)。当她在操场上,遇见她的最后一个“大爱”时,她的目光公式化地盯住他不放。爱思目前的意中人是爵士乐团的成员。在他每一次的练习与预演会上,爱思都会在场奉陪,直到三更半夜仍不回家。她的父母个性亲切,是中规中矩的人,可是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总是没有信心。有时他们也尝试用严格的方式来管教,可是对爱思并没有效果。如果他们表示开放,问爱思预演会结果如何,她的回答总是客套、支吾地说:“很棒!”有一天,她的父母阻止她出去,爱思发了一场不可收拾的脾气。从此以后,她的父母就完全放弃了这种类似的方法。由于爱思的
7、聪明和鬼灵精怪,使她在学校的表现还称得上良好。可是,有一次由于她的干扰行为,老师连续几次请她离开教室。爱思回到家中却向父母报导了一个完全与事实不符的长篇大论。她的父母竟然相信她,甚至支持她。直到后来真相才大白。如果爱思的作业没完成,她经常可以用具有说服力的藉口来搪塞老师。可是如果老师调查其理由,就会发现绝大部分是藉口,只是欺人的谎言。爱思可以很自然地说谎,然而等到别人发现真相时,她也会显得既羞耻又惭愧,但是很快地又会忘得一干二净。爱思,有时令人觉得她是难以接近的人,但是有时又完全相反。因为她特别聪明,所以在家中她常扮演的角色,是为一些困难的事做决定的人。事实上,如果没有外在的干扰,她也能完全投
8、入工作。在所有她自己的难题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本性。然而那一个“她”会比较强呢?那个不负责任的“美人鱼”,或是那个正在成长中的“自我”呢?(2)忧郁悲悯(土相)气质:十七岁的山姆,外表给予人瘦长的印象。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梦幻般的神情。他母亲在他五岁时就病逝了。父亲从小时候开始就和他一起“研究”机器玩具。当他九岁进入华德福学校的三年级时,真像一个僵硬的“小书生”。在入学会谈上,办公室内忽然有一个灯泡无缘无故地故障,山姆用他老成的口气自然地说:“一事实上是输电线路网上出了毛病。如果您给我一张这里的电路图,我可以马上将它修理好。”山姆小时候睡觉时常常会用舌头抵住气管,导致呼吸困难,而几乎窒息地惊醒过
9、来。他的消化系统也不正常,常常患有痉挛。然而这些情况渐渐地有所改善。夜间的窒息情形也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他六年级时,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山姆情绪低潮或受到强烈挫折感时。山姆喜欢他的新学校,与导师也有特别良好的关系。大体来说,山姆总是集中精神地听讲。上课时,他总是动也不动地坐着。但有时会被自己的身体转移注意力。山姆最大的改变是,他越来越倾向发展成一个“想像力丰富的人”。有一次在写一份报告时,原本应该介绍一首诗的特性,他却忽然忘我地离了题。山姆对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富有很深的同情心。在谈哥德的浮士德中奇怪女巫聚会的描述时,山姆自己好像也有魔力附身,他画出了一连串非常富有启发性的黑白对比图画,显现了他富有艺
10、术的天赋。山姆听到音乐,就会忘却身旁的一切,并完全沉醉于其中。在学校课程中的艺术性工作,他也仿佛是一块吸收无尽的海绵。藉此,使得他“学究式”的天赋,得到了一份健康的平衡。山姆喜欢的学科还有化学和生物。在学校课堂上或放学后,他自己都会广泛地研究、做实验,并且去听有关的演讲,直到他能理所当然地运用数字和公式,才算彻底地了解其中的知识。另外,他最喜欢的主题就是他自己。山姆是一个天真无邪的“自我中心”者。十二岁的他,有一回走到讲台前,对老师说:“老师,我今天打算打扰您上课。”多年后,他也曾经走向前去,用双眼注视着一位老师,并对他说:“今天我有一种感觉,好像有一群蜜蜂在我的胃中爬来爬去。”(他当时肚子痛
11、)而未来的山姆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自我对话、内向自省;或是对于世界深感兴趣,对苦难人民深具同情心的人呢?(3)冷静被动(水相)气质:十七岁的芭芭拉,长得像一位来自西班牙或意大利的豪放美女。外人大概都会以为她是个热情洋溢的女子。然而她真是“虚有其表”,芭芭拉是懒散又好静的人。尽管她在青少年期的某段时间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的,眼光不定、充满好奇,穿着也特别讲究。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地就过去了。芭芭拉经常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童年时,最令她兴奋的是:“吃”和“小婴儿”。她喜欢拜访有小婴儿的家庭,喜欢和年纪比她小的小朋友玩。曾经有一次她与其他的孩子玩“娃娃剧场”,一个活泼的孩子让一只龙和其他角色陷
12、入一场凶暴的打架争执。芭芭拉的“娃娃”,是一位公主,也正是引发这场战争的原因。可是她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中途打断了这场战争,而滔滔不绝地叙述着她的烹调艺术和食谱,使得其他孩子都失去了兴趣而离开。当芭芭拉十一岁时,有一次和其他小朋友谈论着,如果他们能够在一个玩具商店停留十分钟,并允许他们任意选择玩具,那他们会选择什么玩具等等。大部分的孩子都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中,只有芭芭拉沉默地坐了很久,然后说:“啊!我希望在商店里能够停留超过十分钟!”她喜欢烹调,而且的确烧得一手好菜,可是总要花上很长很长的时间。每当芭芭拉和其他孩子去散步,总是喜欢注视路旁的一切,沉醉于梦幻中,也常常落后其他的人一大截。在学校她的成
13、绩平平,因为她通常只是义务性地应付她的作业。她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贫瘠,理解能力也的确有限。如果芭芭拉没到华德福学校来的话,大概会被认为是没有能力升“普通科中学”的学生。事实上,她正需要劳动筋骨的工作和艺术活动。以让她从迟钝的天性中超越出来。这里所强调的是“生命问题”。换言之,要帮助这个女孩发展成一个主动、积极的人,让她的和平、善良本质得以充分发挥。因为她冷淡的气质潜藏着一种危机,即倾向于“舒适”和“无所谓”,极容易成为非常被动的个性。(4)急躁激进(火相)气质十七岁的埃里克,红发、粗壮、矮胖。他突出的双眼看起来和他的四肢一样有力。埃里克十分刚强,他的成长教育大部分得自两位兄长。这两位兄长非常急
14、躁,而且经常争吵打架,甚至到生死之搏。而他们共同的兴趣,应属驾驶帆船。埃里克喜欢冒险,已经多次几乎溺水丧命。他的学生生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风风雨雨。因为埃里克从小就能用他一双“锐利”的观察眼光,透视成人的弱点、迷惑和不安全感,尤其是当他们的自我受到伤害时。埃里克无法按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也因此他被迫从一个学校换到另一个学校。在家中的埃里克也是霸道无比,如果妈妈拒绝他的要求,他就把妈妈关进衣柜中,不让她出来。而当时他不过八岁大。最后他转进了一所在国外的华德福学校。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女导师,一位令他多年都尊敬的导师。这个阶段对他后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此,他内心的善良性得发强烈地表现出来。对于
15、同侪和年纪较小的同学,埃里克是友善且热心公益的,当然只要他们听从他指挥的话。可是要他在一位导师的领导下,去配合整个学生的团体活动,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埃里克最厌恶的是学校远足和其他共同的活动。有一段时间他的的确非常低潮,因为他们发现这位女导师的知识无法再符合各个科目的要求时,他立刻对她失去了尊重,并且经常在课堂上藉着他的问题,使得老师不知所措。一直到高年级,他首先对每个有趣的课程内容感到着迷,也能满足地坐在座位上上课。可是这种情况不久又改变了,他对某些老师又感到不满了,而且无法隐藏自己的感觉。有一次,他利用笔试的机会,填满对老师无礼的文字。当他应该交出本子时,甚至将本子丢掷给老师。还有一天,他表
16、示希望依自己的决定来选科目和课表。他的大哥对他的想法非常支持。可是埃里克的建议在学校并未被接受。因此他非常愤怒地与一位女老师起了冲突,甚至出手打了老师。埃里克被叫到全体教师的面前,向这位老师道歉。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埃里克终于平安地比了业,而学校每个人也都跟着松了一口气。而现在的埃里克呢?他能控制自己的性情吗?他将成为永远的反对者、永远的不满者?或是,能够成为运用其聪明智慧与领导才能而有所发挥的人才呢?2、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不禁要问,如何藉由教育与教学来帮助孩子克服他们“气质”的单方面发展,甚至改变其“气质”呢?首先必须认清的是,想用语言训诫,要孩子“控制”或“压抑”自己的
17、气质,这是一种绝对徒劳无功、白费心机的尝试。“气质”所涉及的是无限的力量,一股需要由内在发泄出来,并且主动地随着时间慢慢转变而成的力量。关于气质力量的培养和改变,史代纳有多面的教育建议。首先要介绍的是一些基本的“食物控制”与“气质”的关系。通常“冷静被动气质”的孩子喜欢吃而且食量很大,因此,应该尽量避免鸡蛋和蛋类食物。对于“急躁激进气质”者,由于他们天生性情火势,应该尽量不要他们的食物中,加太多的调味品,尤其是强烈的调味品。对于喜欢甜食的“活泼乐天气质”者,如果能控制一下他们的甜食,会对他们好一点。相反地,让“忧郁悲悯气质”者应鼓励他多吃甜食,对其身心健康有益。假如导师能提供(正在为孩子的偏激
18、问题而烦恼的)家长这份“食物控制的建议”,他们一定会十分感激。而最重要的当然是课程的设计。老师可以尝试学生置身于本身气质的偏差,甚或不合理的状况,藉此老师反而会得到他想要的反应。史代纳也建议教师们应该让相似气质的学生尽量坐在一起,(当然千万不能向学生们透露这个原则与用心)。其理由是很容易想像的,譬如:忧郁悲悯者坐在一起,他们就不需经常遭受到身旁座位急躁激进型的怒气或者甚至挨揍。然而,如果让活泼乐天者坐在一起,是不是要经常听见聒噪多嘴;或急躁激进者不断的群架呢?针对这些问题,经验却告诉我们:同样气质的人由于他们不断的相处,经由接触与摩擦,他们彼此的“极端面”反而会日渐磨平。譬如:冷静被动型的人因
19、为彼此感到对方无聊,而相互激发起对方的兴致。举一个学校中的实例:一位冷静被动气质的学生,一直安静且满足地和一位性情相近的同学坐在一起上课。有一天,他忽然令众人吃惊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大喊着:“我受不了,我要换座位。身旁的彼得是如此无聊乏味的人!”史代纳的另一个建议是:我们毋须具备心理学理论的背景,就可以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气质。史代纳说:“假设当老师的您正在叙述有关马的故事。发现一位活泼乐天气质的学生早已心不在焉了。您可以试着向他提出问题,就更可证明您的猜测是正确的。不久之后,您可能又发现一位忧郁悲悯气质的学生,还在想着他早上曾经向您报导过有关他的衣柜的事。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那位刚才心不在焉的
20、学生说:你看,你早就把马的故事丢在脑后了,可是你的同学还在想念着他的衣柜呢!”对于冷静被动气质的学生,老师可以经常给他一个小小的惊吓。譬如:在经过他面前时,突然将一把钥匙用力地丢在桌上,他一定会吓一跳。如果老师在接下来的五分钟内只向他提出问题。那么当老师的您一定会发现,那个惊吓的一声使得这种冷静被动气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大门“打开”了许多。而对待一位急躁激进气质的学生,为了预防其随时会爆发的怒气,可以适时地请他离开教室,在操场上跑一圈或做个体操练习后,再进教室。举一个实例来说:一位导师的班上有两位急躁激进气质的孩子。他们需要经常发泄自己过剩的能量。这位导师便与他们协定,每天上课中,当他们收到老师
21、的一个特定的暗号时,就可以离开教室,到走廊去跑一圈再回来。而这个“暗号”是属于他俩和导师之间的收秘密。否则,其他的同学也会想获得此“特权”。这个方法果然发挥了功效。这两位学生从此以后,在课堂上反而能十分集中注意力地工作。3、一些问题透过以上的介绍,对于“气质”,读者只可能获得一个简单且公式化的概念。而实际上,很少能找到一如上述例子中的“单纯气质”。无论在小孩或大人身上,大部分的人都拥有“混合”的气质特色。也许,我们应该问的是:在某人身上完全找不到的气质是什么?如此才能对他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通常在一个有“混合气质”的人身上,可看见的是一系列相近的气质。例如:一个急躁激进气质的人会有相近的活泼
22、乐天气质;而一个冷静被动气质的人,则可能有相近的忧郁悲悯气质。相反地,很少公在一个身上发现特别冷静被动和特别急躁激进两者混合的气质。或者,在一个特别乐天活泼的人身上,也很少会发现忧郁悲悯的特性。关于以上的说法,史代纳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均一致吻合。尽管如此,有时我们仍可以在某些学生身上看到一些相互矛盾的气质混合。例如:一位外表似乎冷静被动气质者,后来证明了他是易于激动和愤怒的性情。也有些孩子,第一眼看上去,由于他们保守的态度、忧愁悲悯的面容更替瘦弱的身躯,让人以为是忧郁悲悯气质者,可是后来却表现出格外急躁和坐立不安的性情。因此要区分出学生的气质是天生,或是是深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几乎是件不可能的
23、事。一位了解史代纳教育的女老师,在乡下某学校的一年级任教。为了要防解学生的气质,在开学的第一天,她就请学生们自由绘画,然后她把图画分成四组:一组以红色占优势,一组是以黄色系为主,一组以蓝色系为主,及一组以混合色彩为主之图画。她假设,透过这种方式会表达出人的四种基本气质。于是她试着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别。第二天,每位学生得到一筒纸用来铺盖他们的写字椅。“红色”组的孩子立即开始抢着分纸张;“黄色”组的孩子以全部的干劲急迫地工作起来;而“蓝色”组的和“混合色”组的孩子只坐在那里等待协助。如果我们说,上述情形依序为急躁时取、活泼乐天、忧郁悲悯和冷静被动四种气质的表现,这个假设几乎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这位女老
24、师接下来数年的经验更证实了这个假设的可信性。然而,当女老师转到一所大城市中的学校教书时,她以同样的方法尝试,却发现学生的图画没有明显的特征,连对他们的行为直接的观察也获得不到什么明确的结果。原因是:大城市的学生均显得十分“紧张”,他们好像从一开始就担心被人编入一个特定的组别。经过几个学年之后,在大部分的学生身上仍然还很难去辨认出主要的气质。许多华德福的老师也有过与上述类似的经验。4、“气质”是什么?在我们对一连串具体的经验,有了一番认识之后,我们缍可以提出这个重要的问题:“气质”到底是什么?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件重要的事实出发。首先,“气质”正像一艘下了锚的船,十分稳固地停泊在人的本质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气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