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政经马克思经济学习题集.doc
《厦大政经马克思经济学习题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大政经马克思经济学习题集.doc(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 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2、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生产关系C、 社会生产方式D、 物质资料生产3、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上层建筑4、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5、 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
2、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6、 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 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A、生产B、分配 C、交换D、消费8、 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
3、规律没有重复性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A、劳动B、资本C、生产资料D、劳动对象E、劳动资料2、 生产力是(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生产关系是( )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C、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D、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E、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4、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 )A、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C、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D、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决定作用5、构成社会再生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生产B、市场 C、分配D、交换 E、消费6、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 )A、消费决定生产、交换、消费 B、生产反作用于分配、交换、消费C、分配、交换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也起决定作用D、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E、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7、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照
5、客观经济规律办事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E、不论人们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们都存在和起作用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人们( )A、不能消灭它 B、不能认识它C、不能发现它D、不能利用它E、不能创造它9、政治经济学是(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研究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D、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E、为其它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 10、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 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 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 D、能够利用经济
6、规律 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三、辨析题1、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所以二者没有根本的区别2、 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四、论述题1、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B 5、B 6、A 7、A 8、D 9、D二、多项选择题1、ADE 2、ABCE 3、ABCDE 4、ABC 5、ACDE 6、CDE7、ACDE 8、AE 9、BDE 10、BD三、辨析题1、错误。经济规律是指客观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不同于自
7、然规律的特点在于经济规律的历史性、社会性和认识经济规律的阶级背景。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因为经济条件、经济现象的出现和存在是历史的;而有思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的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方式和经济利益关系会影响到他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解释。所以,认为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根本的区别的错误的。2、错误。经济规律是指客观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因为经济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是指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经济规律,只能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但是人是可以认识
8、经济规律,能够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的。所以,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能得出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观点。四、论述题1、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规律是指客观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因为经济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和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两个方面。首先、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是由经济现象、经济条件的客观性决定的。在一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一定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价值规律。其次、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
9、性是指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经济规律,只能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但是人可以认识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经济规律的历史性、社会性和认识经济规律的阶级背景。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因为经济条件、经济现象的出现和存在是历史的;而有思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的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方式和经济利益关系会影响到他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解释。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中最经常、最大量、最普遍的经济行为是( ) A、市场竞争关系 B、商品交换关系C、劳动力买卖关系 D、追
10、求利润最大化2、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剩余价值3、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是( ) A、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 B、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C、劳动产品和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两者都要经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4、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 D、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C、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和货币之间的对立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11、( )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B、生产过程中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7、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创造的价值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减不定8、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C、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反比D、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正比9、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 B、特殊等价物 C、一般等价物 D、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0、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 B、价值
12、尺度和支付手段C、流动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1、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 )A、利息 B、利润 C、成本 D、价格12、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 )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B、充当价格手段的职能C、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 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13、商品流通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以及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关,这种关系是( )A、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正比B、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反比C、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呈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
13、流通速度呈反比D、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呈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正比14、通货膨胀的迹象是(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B、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持续下降C、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持续下降D、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1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C、商品所有
14、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17、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18、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 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19、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15、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20、在商品买卖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 )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贮藏手段的职能 D、支付手段的职能21、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2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劳动价值论 B、劳动二重性原理 C、商品经济理论 D、商品二因素理论23、商品经济条件下,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主要依靠( ) A、价值规律 B、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24、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之间交换数量比例的是商品的( ) A、使
16、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25、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A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B是由政府部门规定的C是由生产者之间的协商决定的D是在商品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自发地确定的二、多项选择题 1、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商品的价值则是同质的D、交换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价值则取决于使用价值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存在互为前提2、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17、关系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关系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E、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3、同一劳动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 )A、商品的总量增加 B、商品的总量减少C、生产单位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4、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经济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下列选项中对等价交换的正确认识有( )A、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使用价值量上相等 B、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价值量上相等C、货币出现后,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D、价格上下波动,不能与价值相一致
18、E、它只存在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并不一定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5、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本身的价值 B、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C、货币的价值 D、市场供求关系E、货币的价格标准6、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 )A、进入流通的商品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C、货币发行量 D、货币流通速度E、商品价值总额7、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A、商品交换都是按价值相等的原则进行的B、从总体上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E
19、、价格变化不会无限脱离价值,价格归根到底受价值制约8、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上,价格( )A、以价值基础,反映价值的变化 B、以价值基础,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C、与价值的变化幅度始终保持一致 D、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E、不依价值为基础,随市场供求关系之变而变9、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C、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D、一个历史的范畴E、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而生产的产品10、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A、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B、 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经 马克思 经济学 习题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