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里长城到避暑山庄——中央王朝与游牧民族关系模式的转换.doc
《从万里长城到避暑山庄——中央王朝与游牧民族关系模式的转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万里长城到避暑山庄——中央王朝与游牧民族关系模式的转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万里长城到避暑山庄中央王朝与游牧民族关系模式的转换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一、 引 言 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万里长城和避暑山庄是两项与游牧有关的古迹,在中国民族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早已分别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有关万里长城的研究已经很多。早在1909年W.盖尔出版了中国长城1,同名著作不断涌现。1965年R.西尔弗伯格漫长的边墙2指出长城乃“世界上最长的墓地”,大约埋葬了四十万人。1990年林慰中国长城:从到神话3阐述了长城意义的转变过程,获到了普遍的好评,堪称长城研究的经典之作。在国内长城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最近的有
2、关研究如雨后春笋。中国长城百科全书4被认为是长城研究的一座里程碑。 有关避暑山庄的研究也不少。1932年斯文赫定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帝城热河5,揭开了避暑山庄研究的序幕。1995年何伟亚怀柔远人6对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节马嘎尔尼事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是近年来有关避暑山庄研究的力作。1983,1993,2003年在承德相继召开过三次专题学术讨论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 另一方面游牧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也是经久不衰的学术课题。1940年拉铁摩尔中国的内亚边疆7首先对此进行了系统探讨。罗莎比从1368到现在的中国与内亚8(1975),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9(1989)
3、,柯斯莫古代中国及其敌人:东亚史上游牧政权的兴起10(1999)都是颇获好评的学术著作,但都没有研究避暑山庄。 其实避暑山庄建成时,“边疆”变得不再危险,“长城”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敌人”变成了王朝的有机组成部分。避暑山庄在中国民族史上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 中央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关系模式主要有四种:以防御和隔离为主的长城模式,崇尚和平的和亲模式,崇尚战争的征伐模式,以欢迎和怀柔为主的山庄模式。本文对这四种模式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发现征伐不如和亲,欢迎胜过防御。 1 Geil,W. E: The Great Wall 
4、;of China, New York,1909. 2 Silverberg, R: The Long Rampart, Philadelphia, 1965. 3 Waldron Arthur: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from history to my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5、990. 4中国长城学会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5 Sven Hedin: Jehol, City of the Emperor, London ,1932. 6 James L. Hevia: 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Duke University Press,1995. 7 Owen Lattimore: Inner Asian
6、 Frontiers of China, Boston 1940. 8 M. Rossabi: China and Inner Asia from 1368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1975. 9 T.J. Barfield: The Perilous Frontier: Nomadic Empires&n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万里长城 避暑山庄 中央 王朝 游牧民族 关系 模式 转换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