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蒙古文书法》作品赏析.doc
《《阿拉善蒙古文书法》作品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拉善蒙古文书法》作品赏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阿拉善蒙古文书法作品赏析今年二月,阿拉善蒙古文书法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集子装帧古朴、印刷精美,共收集了阿拉善蒙古文书法文献、论文、印章资料和阿拉善地区24位老、中、青三代书法家的近200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楷、行、草、篆四体皆备,内容广泛,书写形式多样,充分展现了作品的各种不同风格,并有所创新,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蒙古文书法的全貌,代表了阿拉善地区蒙古文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值得赏阅。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繁荣。据我所知,30多年里,内蒙古自治区各个领域,多次举办过大型书法展,也多次出版过各种不同版本的书法集。不论书法展览和书法出版物,也都收录了所占
2、比重不大的蒙文书法作品。而以地区出版蒙文书法专集,在全区各盟市中还是首次,值得庆贺。 从这本集子的内容编排、资料的收集选用看,主编赞德来、陶克图二位先生,尽管侧重于阿拉善蒙古文书法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的探索,实际上却勾画出一个简略的蒙古文书法艺术的历史轨迹及其发展过程。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共居的区域。作为主体民族的文字、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从区、盟市、旗县各级党政机关,从城市到农村牧区的公文上报下达,从新闻报刊到文化教育以及机关门牌、店铺匾额、会议横标等等,都通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据此,为了促进文化繁荣,为了促进蒙汉文书法艺术的
3、共同发展,需要从实际上重视,从理论上去研究蒙古文书法艺术。一 阿拉善蒙古文书法的问世,给我们展现了当代蒙古文书法艺术的面貌。作为蒙古民族的文字,从它形成的初期符号发展到书法,以及成为书法艺术,这本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是受汉文书法的影响而出现的。因此,要探索蒙古文书法,就有必要回顾一下汉文书法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认识蒙古文书法艺术。 我们通常讲到的“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当今世界各国,唯独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使用人数最多,最具中国特色的古老文字,且使用至今。汉文字随着历史的演进、发展,而
4、成为艺术,称为“书法艺术”,也就是文字书写的最高境界,它和音乐、舞蹈、美术、雕塑艺术一样,已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中国的汉字虽然是单一而明确的文字,然而在它所蕴含的全部美学内容中,几乎包罗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各种素质。比如诗的情感、韵味,画的章法构图、意境,音乐和舞蹈的旋律节奏等等,得到了欧美等西方国家文人、学者们的认同,学习与欣赏的人与日俱增。各国、各民族的文字,也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多种形式的写法,象大写、小写以及优美变化的美术体、印刷体,或者称艺术体,这些都是为文字功能服务的,所以不能称为书法艺术。因为文字只是语言的记录符号,人们书写出来,或者用其他书体的字印刷出来,是供人们交流、学习、阅读
5、。那么“书法”就是文字书写的升华,是文字书写的最高境界,才能成为艺术。它不再单纯起到文字的作用,而是把文字写成可供人们观赏、审美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就是“书法艺术”。 汉文字在漫长的书写过程中,升华为书法艺术,肯定有它的客观因素和它所具备的来自内在和外在的条件。汉文字来源于象形,由象形文字转化为意象文字,最后确定下来的点、横、撇、捺、竖、提、折、钩八种笔画,就是它的客观内在因素,而笔、墨、纸、砚是它所具备的外部条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殷朝时,中国人就发明了毛笔,这种圆锥形毛笔,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鹅管笔、钢笔、铅笔、排笔所不能比的。中国人就是用这种毛笔创造了书
6、法艺术。墨也是中国的发明,纸更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笔、墨、纸、砚在中国书画中延用了数千年之久。汉字升华为书法艺术,除了以上这些因素之外,当然还有更多、更深层次的内涵。 蒙古民族文化,是和汉民族文化长期相互交流中流传下来的。大约从明、清开始,蒙古族中的文人就大量使用“文房四宝”,用毛笔书写自己的文字,从事著作和翻译汉文书籍;民族地区的地方官府也用毛笔书写记录历史事件,留下了大量用毛笔书写的文史资料。从这些档案中可以看出蒙古文字的书写受汉字书写的影响是很深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蒙古文书法是在汉文书法的影响下,形成的不同文种但艺理相通的书法艺术。 蒙古文书法的艺术情趣、表现技法、欣赏要求
7、的许多基本因素和汉文书法是相同的,这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字线条构成以及书写形式等诸多客观要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蒙古文的书写和汉文的书写在许多方面有着相同的艺术基因。因而蒙古文书法才能演化为书法艺术。实际上蒙古文书法艺术最迟也在清朝就已经初步形成,只是受到当时和后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局限,人们还没有去认识而已。就是现在我们如何看待蒙古文书法,它究竟是不是书法艺术?这正是我们当前所要探讨的问题。二 蒙古文的书写已经达到文字书写的最高境界,成为书法艺术,应当列为书法艺术之列,我认为这有它的历史性、客观性和必然性。 从阿拉善蒙古文书法里的一幅在额济纳旗西夏黑城遗址出土的蒙古文字史料看,上面写有
8、和现在蒙古文一样的文字,可以断定早在中国的宋代就有了蒙文。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是蒙古民族执政,面对发达的汉文化和人口众多的汉民族,元朝上层统治集团,逐步推行了蒙汉民族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政策。在蒙古民族中,当时就出现了不少的汉文书法家。象康里巎巎(下称康里)就是精通汉语言文字的卓越书法家。他留下了不少宝贵的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历来出生于少数民族书法家中的杰出代表。康里的父亲不忽木、哥哥康里回回都是当时的汉文书法家。康里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为一代书法大家,在元代书法家中他是和赵孟頫一样,必须提到的著名书法人物。元朝英宗硕德八刺就很讲究和爱好书法,文宗图帖木耳,顺帝妥瓘帖
9、木耳,在书法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康里就是他们的汉文书法老师。康里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与此同时,还有一位蒙古族书法家,就是泰不华。他们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尽管那时还是一个民族有偏见,地域有隔阂的时代,但依靠书法艺术的魅力,来传播影响,促进了蒙汉文化的交流。在这样的一个蒙汉文化相互交融的氛围中,蒙古文书法肯定吸收和借鉴了汉文的书法艺术。还有一个例证是早期蒙古文的巴思巴文的出现,就是想将蒙古文字试图和汉文一样用方型字来表现,后来像秦始皇一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文字的书体,就是现在使用的蒙古文楷体。综上所述,可以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创造和共
10、同享有的精神财富。 我想蒙古文字和蒙古文书法在书写上和艺术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从而使蒙古文字迈向了书法艺术。 1、蒙古文字书写排列形式。蒙古文字虽然属于字母文字,但它和其他国家民族的字母文字外形并不类似,书写排列形式也不一样。外国文字的书写,普遍都是从左至右的横写排列,少数有从右至左的横写,如阿拉伯文。而蒙古文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竖写排列形式,从书法角度讲,为了章法,或书写排列形式的变化,也有从左至右的横排,这恰好跟汉文的竖写竖排或横写横排相同。虽然汉文书写篇幅的排列从古至今都是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的竖排,或从左至右的横排,或从右至左的横排,而从左至右的竖写排列形式很少见。其实汉文也可以从左
11、至右的竖写竖排。台湾作家柏杨先生在他的一篇散文里就提到“汉文可以从左到右的竖写”。这仅是一个习惯上的问题,不是技术上的难题。所以说,蒙古文字书写排列跟汉文相同。蒙古文这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竖排形式,据说是为了体现蒙古人的性格,天、地、人合一,顶天立地以及左为上,右为下等因素相关。同时,这种竖写排列形式,为蒙古文书写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也为蒙古文书法艺术上的提高在文字创造时就打下了意想不到的基础。 2、蒙古文字的结构。蒙古文共有32个字母,是字母的拼接结构。从书写角度讲,它是一个字,有长有短,有繁有简,其实它不仅是一个字,而且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词组。对一个字的笔画结构,通常我们用汉语把它称为字
12、首(头)、肚子、牙、点、尾或撇、捺、挑等,如同汉字的点、横、撇、捺、钩、提、竖、折八种笔画一样。蒙古文字的这些笔画,也就是线条。书写时,实际上是把字母以上(首)中、下(尾)竖形对接成一个字(词)。形成从上到下的一条中轴线。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蒙古文书法和汉文书法一样,在书写时都重视线条的表现,通过线的造型升华为艺术,借助于字的笔画线条的形体结构,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性能,通过抽象的点画,线条的流畅施转,收擒放纵等造型结构运动,转化为有意味的文化形式。蒙古文书法在书写时,还特别注意线条的粗细、起伏、轻重、坚柔、滞涩、干湿的墨迹和线的运动,墨的润华,心手结合,抒情写意,来表现书法家的感受和精神个性
13、。 3、蒙古文书法的书体。蒙古文在元代统一文字后出现单一的楷书,也就是现在楷书的模样。书体和笔体是两个概念。书体是指字的形状和体势,像汉字的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而笔体是指书写的风格,如:颜、柳、欧、赵等。蒙古文的书体,从文字学的角度讲,书体可能更多。而从书法角度讲,我认为目前只有四种,即“楷、行、篆、草”。这是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称谓,也是大家认可的。 蒙古文的楷书。自从元代确定了它的体势之后,一直作为蒙古文书写的正体。因为这种书体,书写时一笔一画、交代清楚、工整、笔画美观、有韵味、有节奏感和速度快慢感、有法度是可作楷模的书体,所以说它是蒙古文书法的基础书体。即使是有志于书法艺术的人,也要
14、重视楷书。 蒙古文的行书。在长期书写的过程中,为了追求书写的便利和速度的加快,自然而然地在笔画里出现了连笔、牵丝并省略了一些笔画,产生了行书或行草。这种行书在蒙古文书法艺术创作中所占比重大,因为它灵活多变、自由、舒展,能够充分展现作者的个性、情操,人们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和欣赏。 蒙古文的篆书。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一些蒙古族的文人、学者,为了追求文字书写上的美感,及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装饰性,受汉文书体的启发,参照汉文书体的笔意和模式,出现了蒙古文书法的篆书,并用于印章和书法篆刻。有人称它为“盘体”、“仿型体”、“盘套体”等等。为了统一书法书体的称谓,我认为还是称作“篆书”为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拉善蒙古文书法 阿拉善 蒙古文 书法 作品 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