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历程.doc
《浅谈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历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历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历程花是大自然中至精至美的化身。千娇百媚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玉兰、雍荣华贵的牡丹花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康乃馨象征母爱;向日葵象征光明;红月季象征真挚纯洁的爱;天堂鸟象征自由和幸福;马蹄莲象征永结同心;百合象征百年好合人们爱生命,于是爱花,爱花至深,想着把它留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便有了插花。人们通过插花,来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六朝时期,北周诗人庾信作杏花诗云:“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可见当时民间已有采折花枝
2、入盘待客会友的习俗。以插花的特征为纲,中国插花艺术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原始萌芽阶段(先秦时期)、初级发展阶段(汉魏南北朝时期)、兴盛发展阶段(隋、唐、五代时期)、繁荣昌盛阶段(宋、元时期)、鼎盛阶段(明至清末)、衰微阶段(清代以后的近百年)。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包括容器和非容器插制)出现。若按照这样计算,中国的插花艺术就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这从屈原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 ,这是描述用芬芳的花草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期盼和等待心上人到来的情景。此时期
3、折枝花得到广泛应用,每逢节庆之日,或者是踏青戏游之时,再比如串亲访友以及举办祭祀活动的时侯,先民们将折枝花或是插在头上,或是佩带胸前,或是系于腰间、或是集把成束地摆放神座前,或是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有用花祭祀,或者用来美化环境,抑或借花传情,寄托心曲。此时期先民们已经有了原始插花制作的意念,并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秉花、佩花、花束等。虽然这些表现形式无艺术造型,无章法和技巧,但是极具实用性和浪漫情趣,以花传情,借花抒怀,将自然美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而且也充满了浪漫神奇的文化内涵,这为以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若按狭义概念(仅指容器
4、中插制)计算也已经有近2000年历史。据考古发现,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一座东汉古墓的壁画上,画有一件陶质卷沿盆,内插等长、等距、同形的6 枝红花枝,酷似人为插作而成。说明早在1900 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已经有了原始插花的意念和雏形。公元5世纪的南史.晋安王子懋传:年七岁时,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婴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是已知历史遗存中关于容器插花水养的最早文字记载。到了东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插花便成为佛事活动中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文化艺术思想突破了汉代的束缚,表现出超脱食宿,陶冶于自然美的境地。出现了手持秉花,佩带襟花,发髻插花等多种日常
5、装饰形式,插花也开始追求造型上的艺术美。魏蜀吴(三国)至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因受战事频繁,政局动荡之影响,文人雅士们为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或虔诚于宗教,或隐居于山野,其文艺思想表现出超脱世俗,追求怡然自得的境界,以山水花草为友,吟诗作画,痴迷于花事活动,插花成为他们的最大趣事,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插花诗和画。中国传统插花,因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和品味,为形成独具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作出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的插花艺术有了初步的发展,插花形式除秉花、佩花、花束外,出现了用盘盛果或花的形式,还有用器皿盛水养花的记载,花枝插置也略有安排,所用花材也很广泛。花文化兼具了教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中国 插花 艺术 发展 历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