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线编织校本课程纲要.doc
《毛线编织校本课程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线编织校本课程纲要.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毛线编织校本课程纲要一、 一般项目课程名称:毛线编织任课教师:xx课程类型:传统艺术 选修课程教学材料:自编纲要 教学讲义 教材课时安排:16课时/学期授课对象:7年级学生二、 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毛线编织校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毛线编织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认识毛线编织是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一门独特艺术形式;尝试各种毛线编织材料、工具并学习运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掌握毛线编织基本的制作方法,形成一定的毛线编织技能。(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根据自身需要,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初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
2、面、整体地发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毛线编织活动的乐趣,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三、 课程内容第一章毛线编织针与毛线的艺术第一节毛线编织是什么 第二节毛线编织的产生从妇女扎发开始第三节 中国毛线编织的发展第四节 毛线编织的魅力 第五节 毛线编织与十字绣的区别第二章 毛线编织设备 第一节 原料第二节 认识毛线编织工具 第三节 起针的方法第三章 毛线编织技法 第一节 织上针 第二节 上针巩固 第三节 织下针 第四节 下针巩固第五节 上下针 第六节 上下针巩固 第七节 拧麻花第八节 拧麻花巩固 第九节 织图案第十节 图案巩固 第四章 综合技法实践运用 第一节 织围巾第二节
3、织手套 第三节 织袜子第四节 织围巾四、 课程实施说明指导学生选择和学习的策略:(1)受控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亲自指导下,逐步掌握毛线编织的知识和技能。(2)接受性学习学生在学习毛线编织过程中,一般是通过领悟教师的示范、讲解来逐步形成毛线编织技能。(3)合作性学习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达到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承担促进学生学习的责任。教师选择执教的方式及课型:(1)新授课:适合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一般采用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2)练习课:巩固旧知识。练习中教师应注意发现问题,集中或个别示范、讲解,以达到练习的目的。(3)操作课:适合于比赛、毛线编织表演等
4、活动。活动前,对毛线编织的制作的主题、内容等做必要的提示和点拨,活动后要引导点评。(4)欣赏课:中国毛线编织的起源、发展,毛线编织家及作品简释,师生毛线编织作品欣赏等。一般通过大屏幕,将毛线编织作品放大展示,充分运用教学光碟、课件等课程资源。(5)复式课:当学生毛线编织制作水平有了差异,教师对优等生或学困生给予个别讲解示范。2、组织形式集中授课与分组指导相结合。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毛线编织制作技法,并把相同制作技法学生化为一组,即分组学习形式。3、场地:毛线编织教室4、设备:电脑多媒体、课件、毛线编织工具等5、班级规模:30人左右五、 课程评价建议1、了解及欣赏部分
5、,以学习材料的准备和参与情况为衡量标准。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学会反思,自我改进。2、制作活动部分,以备具、学习态度以及完成作品情况来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备具的点评,又有教师对学生毛线编织作品的创作态度、提高水平及努力方向等方面的指导性评语。评价要充分体现毛线编织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师生发展。3、作品展示。课堂活动中制作出的毛线编织作品将在教学走廊,大厅展览,全校师生可随时欣赏点评。4、每学期评选出十名“小小毛线编织家”。毛线编织校本课程讲义 第1课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线 编织 校本 课程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