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标准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排.doc
《体育课程标准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程标准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排.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xx体育课程标准xxxxxx教务处制2011年9月20日编写说明2004年9月以来,体育课程一直根据xxxxxx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教学。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得过多、过细;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不断深入,体育学科建设也逐步得到规范和加强,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会学”的“工学结合”理念,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体育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指示,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体育课程改革。2007年6月开始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高职学校体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我们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
3、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编写了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共有六个部分组成: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课程考核标准、教学条件与媒体资源、其它说明。其中,课程目标包括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体育课程标准由xxxxxx体育教研室全体体育教师参与,由王小琴主审,曾猛编辑。参加编写人员有:王小琴、曾猛、吴方震、翁艺坚、孙丽琴、黄琴英、罗跃峰、江典在、卓文信等。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恳请同行专家指导! 编者:xx体育教研室 2011年9月第1版目 录1、目 录12、编写说明23、
4、体 育课程教学标准34、篮 球课程教学标准65、排 球课程教学标准126、足 球课程教学标准197、羽毛球课程教学标准258、乒乓球课程教学标准309、武 术课程教学标准3610、健美操课程教学标准43体育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一年、二年级各专业学生课程代码:10004建议课时:96学时(一年级64学时、二年级32学时)学 分:3学分一、 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把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
5、知识结合到课教学中。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二)课程设计体育课程的设计是建立在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体能要求的基础上,掌握2-3项运动项目技能,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1、依据xxxxxx体育课程标准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结合我校高等职业人才发展需求而制定的。2、设计原则体育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
6、每一个学生受益。3、内容设计方式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并结合我校的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将课程设置做如下规定:(1)课程学习方式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部分。其中理论学习每学期占2个学时,实践学习一年级每学期占30个学时,二年级每学期占14个学时。(每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课程设置学生在所开设的课程项目内任意选项,每专项班界定40人以内,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等。二、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
7、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二)方法能力目标1、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2、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篮球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三)社会能力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单
8、元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体育1、21、学习体育基本理论和专项理论知识2、通过专项选项课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特长、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建立终身体育与健康的意识观念。3、通过对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1、理论2、专项实践课3、综合素质体育3、41、学习体育基本理论和专项理论知识2、专项选项课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掌握2-3项专项技能和特长,建立终身体育与健康的意识观念。3、通过对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1、理论2、专项实践课3、综合素质注释:1、体育与健康概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
9、及评价;2、体育锻炼常见性运动损伤的防治;3、体育锻炼运动处方;4、体育欣赏。四、课程考核标准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分制,占学期成绩的10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 包括技评、测试和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90五、教学条件与媒体资源(一)教学条件1、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对学生的职业体能教育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3、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4、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6、充分利用网络体育信息资源进行健康教学(二)媒体资源1、江仁虎、张上
10、越主编.高等院校体育与健康,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2、姚洁、严珍、孟庆文主编.共体课基础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王小琴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六、其他说明合作单位:制 订 人:曾猛审 核:王小琴制订日期:2011年9月附件一篮球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一年、二年级各专业学生课程代码:建议课时:96学时学 分:3学分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篮球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公共基础课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价值,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爱好;使学生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的战术;了解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和裁判法。达到增强体质
11、、促进身心健康,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奠定基础。(二)课程设计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将本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2、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1)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2)初步掌握篮球规则及裁判知识,提高学生的观赏能力。(3)通过基本技术、战术的教学,提高学生专项篮球运动水平。(4)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通过篮球专项选项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
12、质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并根据掌握技术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二、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目标 1、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篮球运动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篮球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科学地进行篮球运动锻炼,提高自己的篮球运动能力;掌握常见篮球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二)方法能力目标1、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2、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篮球学习目标;自觉通
13、过篮球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篮球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三)社会能力目标通过篮球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帮助和支持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标准,能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身的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同时要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篮球项目的合作、协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辨证关系。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一)、理论部分1、基础理论(1)、课程内容:a、体育与健康概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及评价。b、体育锻炼常见性运动损伤的防治。c、体育锻炼运动处方。d、体育欣赏。(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体质的范畴内容及
14、大学生的体质评价指标;掌握测试内容;熟练掌握测试方法。了解发展身体素质的方法;掌握体育锻炼的原则;熟悉体育锻炼的方法。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理;掌握运动损伤的常见处理方法;熟练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2、专项理论(1)、课程内容a、篮球运动概论b、篮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分析c、篮球竞赛规则d、篮球裁判法(2)、教学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篮球的运动规律、篮球运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篮球技术原理、战术原理等理论知识,了解篮球的最新规则。(二)、实践部分1、课程内容(1)、一般专项身体发展练习a、折反跑b、俯卧撑c、蛙跳d、1000/800M(2)、控制球与支配球练
15、习(3)篮球游戏(4)、基本技术a、移动:侧身跑、变向变速跑、后退跑、急停、转身滑步、撤步b、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球、双手反弹传接球、单手体侧传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c、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跳起单手肩上投篮d、运球:原地运球(高、中、低姿势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行进间转身运球、行进间背后运球e、原地持球运球:交叉步、同侧步f、抢篮板球g、抢、打、断球h、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防无球队员(5)、基本战术进攻基础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防守基本配合:关门配合、挤过配合、绕过配合全队攻防战术:
16、a、快攻与防快攻、多打少、少打多配合;b、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c、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6)、教学比赛2、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篮球的移动技术、运球技术、投篮技术、传接球技术、持球突破技术、抢篮板球技术、基础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全队的攻守战术配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示范、组织教学和裁判工作的能力。表1 课程整体内容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1理论22222篮球技战术、技能202010103素质练习66224考核4422小计:32321616学时合计96学时实践部分合计:88、理论部分合计:8比例实践部分占:91.7%、理论部分占:8.3%表2 课程具体内
17、容与教学要求教学项目名称工作任务(模块/单元)划分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参考学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理论1、体育与健康概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及评价。2、体育锻炼常见性运动损伤的防治。3、体育锻炼运动处方。4、体育欣赏。要求学生了解体质的范畴内容及大学生的体质评价指标;掌握测试内容。了解发展身体素质的方法;掌握体育锻炼的原则。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理;掌握运动损伤的常见处理方法。掌握体育欣赏的方法1、熟练掌握测试方法2、熟悉体育锻炼的方法3、熟练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4、懂得如何欣赏体育41、篮球运动概论2、篮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分析3、篮球竞赛规则4、篮球裁判法使学生掌握
18、篮球的运动规律、篮球运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篮球技术原理、战术原理等理论知识,了解篮球的最新规则。1、能够用理论层面上所掌握的动作要领、来指导实践技能的学习。2、在比赛中能正确运用排球的竞赛规则3、能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并准确运用裁判法以及正确的手势4篮球技战术、技能篮球技术、战术、裁判法1、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篮球运动的意识,2、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方法、技能;1、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篮球文化欣赏能力。2、能科学地进行篮球运动锻炼,提高自己的篮球运动能力;掌握常见篮球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
19、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篮球学习目标;自觉通过篮球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篮球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60素质练习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一般与专项素质练习能基本掌握发展移动、弹跳、协调、灵敏、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方法。学会在课余锻炼时间运用正确的锻炼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16四、课程考核标准(一)考核内容及分值项目或工作任务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分值权重理论书面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专项技能70%理论10%
20、综合素质20%篮球专项技能实践1、原地投篮;2、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接单手低手投篮;3、一分钟定篮;4、二人快攻。综合素质实践平时成绩、体锻(二)评分标准评价条目评价标准理论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闭卷或开卷考试,100分的卷纸,占总成绩的10 %。原地投篮技术达标(80%):分数5060708090100个数23456技评(20%):及格(1213):技术动作不太规范中等(1415):技术动作一般良好(1617):技术动作较准确、熟练优秀(18-):技术动作准确、熟练、规范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接单手低手投篮运球技评标准(80%):及格(6069):技术动作掌握一般,移动速度较慢,控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 课程标准 篮球 羽毛球 足球 乒乓球 健美操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8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