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枕头的起源及历史演变.doc
《第一章 枕头的起源及历史演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枕头的起源及历史演变.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枕头的起源及历史演变第一节 枕头的起源、传承和演变枕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通的卧具,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目前的实物资料看,枕头的起源大约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那时的古人类只是无意识地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枕头成为人们就寝和卧而休息时的必需用具。在我国的古代,先秦文献中已有枕头的记载,考古资料证明战国时期出现了枕头的实物,并有了早期的造型和简单的装饰。汉代及以后时期,枕头的造型在继承战国遗风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并逐渐民间化和大众化。一、枕头的起源枕头的最大功能就是供人们就寝或卧而休息时的一种用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性。在原始时期,古人类可以就近随便拣一块石头
2、、一根木头、一束柴草、一张兽皮,或者用自己的手臂弯曲而垫于首下,作为睡觉时的头枕物,这大概就是最初的枕头雏形。论语述而第七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1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482页。说的就是用手臂荐首的现象。古人类从无意识的使用枕头到有意识的使用枕头,这一过程也为追求最简单的舒适感觉。我国古代医书里曾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也就是说,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一般来说枕高以1015厘米较为合适,具体尺寸还要因每个人的生理弧度和舒适而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
3、类医学水平的进步,才知枕头是为了保持身体颈椎和脊椎的正常弯曲,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损。图1-1-1 石枕,埃及古王国时期,萨卡拉出土,第三至第六王朝,公元前26862181年。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人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约距今3020万年前)就懂得以石为枕的道理。法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居住的一处山洞遗址,一具完整的男性骨架头枕在一块燧石上。燧石枕虽然不是有意识的制作,只是随便拣来垫枕,但是已具有了枕头的功能,说明原始人类已经使用枕头而就寝。埃及古王国第三至第六王朝时期(公元前26862181年)出土有软质枕、木枕、石枕(图1-1-1 )。2 金寿福著: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4、003年, 第100页。在我国原始文化遗址中,还未见有枕头的实物资料。在北方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墓葬中,常见一种石板墓,在墓圹的四周竖立石板,有的墓底也铺石板,把死者放在上面,这种石板也具有了头枕的功能。我国的商朝时期,成型的枕头已经出现。东晋王嘉的拾遗记说:咸熙二年,宫中夜異獸,白色光潔,繞宫而行。閹宦見之,以聞於帝。帝曰:“宮闈幽密,若有異獸,皆非祥也。”使宦者伺之。果見一白虎子遍房而走。候者以戈投之,即中其左目。比往取視,惟見血在地,不復見虎。捜檢宮內及諸池,並不見有物。次檢寶庫中,得一玉虎頭枕,眼皆有傷,血痕尚濕。帝該古博聞,云:“漢誅粱冀,得一玉虎頭枕,云單池國所獻。檢其頜下,有篆
5、書字,云是帝辛之枕,嘗與妲己同枕之,是殷時遺寶也。”按:五帝本記云:帝辛,殷代之末。至咸熙多历年所,代代相傳。凡珍寶久則生精靈,必神物凴之也。1 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1987年,第1042册,第347页。拾遗记是神异故事小说,记载东晋以前各代传说神异故事。三国魏元帝咸熙年间(公元264265年),宫中夜晚出现怪异现象,一只白虎绕房而走。元帝命侍卫搜捕,埋伏者用戈刺中白虎眼睛,但不见白虎身影。后在宝库中发现一个玉虎头枕,眼睛还在流血,才知道是这个“玉虎头枕”作怪。这个玉虎头枕是汉代诛灭梁冀时得到的,枕上虎额下有篆书“帝辛”二字。帝辛是商纣王,从而断定是“帝辛之枕”,由此断
6、定是纣王和妲己同枕的“殷时遗宝”。宋人高承的事物纪原卷7引用此事时,断定“则商纣之时,已有其制矣。” 2 (宋)高承撰:事物纪原,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11册。枕头起源的时间已很久远,“名枕”做为宝物被收藏流传。枕是一种生活必备的寝具,礼记内则中说:“鸡鸣,咸盥漱,敛枕簟。” 3 (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七0,服饰部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217页。这里的枕头没有说明其形状,只是说早晨鸡叫后,人们都洗脸漱口,收拾枕头和竹席。历史上,很早就有一种比较有名的“角枕”。诗经唐风葛生有诗:“角枕粲兮,锦衣烂兮。”4 (宋)朱熹集注: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
7、1958年,第73页。周礼记载:“王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大丧则供角枕。” 5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七0七,服用部九,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3149页。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新易闲居招杨郎中兄弟诗中写道: “纱巾角枕病眼翁,忙少闲多谁与同。”6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3册,第5040页。白居易还有苦热中寄舒员外诗: “藤床铺晚雪,角枕截寒玉。”1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3册,第4997页。先秦典籍中有关枕的记载屡见不鲜,诗经陈风泽陂曰:“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2 (宋)朱熹集注: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84页。这几句诗
8、是说有位肥胖的美人,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在枕头上翻来覆去。国语上记载:楚灵王败于乾谷,“王亲独行,屏營彷徨于山林之中,三日乃见其涓人畴。王呼之曰:余不食三日矣。畴趋而进,王枕其股以寝于地,王寐,畴枕以墣而去之。” 3 上海师法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98页。楚灵王兵败落难,遇见楚之涓人(宫中主洒扫清洁的人,也是近侍)畴,枕在畴的大腿上睡着了。王熟睡后,畴在他的头下垫上土块当枕头。以上文献记载都说明了先秦时期,枕是人们离不开的一种生活必需品。西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枕:“枕,卧所荐首者。从木,冘声。”4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79
9、年版。图1-1-2 木枕 从字形字义分析,最早的枕头应该是木制的。本人收藏一件合理利用木材制作的枕头,从其形状看它巧妙地利用了木材的原形,无须构建主体结构极其简易(图1-1-2)。但从考古资料看,最早的枕头是石块,但未经加工,完全是天然石块。湖北省江陵市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木枕3 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84页。,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枕头实物,从而印证了“枕”的本义。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九座汉代墓葬出土三件木枕6 临邑市博物馆:山东临邑金雀山九座汉代墓葬,北京:文物1989年1期,第21-26页。,形状与战国时期的相同。河北省定县43号东汉墓出土一件
10、大理石石枕7 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43号汉墓发掘简报,北京:文物1973年11期,第8-16页。,定县北庄东汉墓出土的玉枕1 河北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北京:考古学报1964年2期,第127-194页。,都为比较早的枕头实物。以上都是硬质枕头。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一件素绢珍珠囊枕2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西汉南越王墓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55-156页。,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一件绢枕3 湖南省博物馆等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图84。,属于软质枕头。可见,我国早期的枕头已经有了硬、软之分。二、枕头的传承和演变
11、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实物看,我国的枕头从质地上可分为石、玉、木、竹、漆、皮、铜、丝织、陶、瓷、银等,又有硬质和软质之分,其中,石、木的硬质枕头为最早。从造型上分为角枕、六面体长方枕、椭圆枕、梯形枕、动物形枕、植物形枕、人物形枕等。长方枕是最常见的造型,唐朝时出现了六面体长方枕的变体六面体正方枕,并导致椭圆枕和圆枕的产生。同时,增加了呈倒立的等腰梯形枕。动物形枕有虎头枕、虎形枕、鸡鸣枕、双狮枕、盘龙枕、立象枕、奔兔枕、双翼兽枕等,植物枕主要是佛枕中的莲花枕,人物枕则为孩儿枕、女人体枕。在用途上都为卧具,为了就寝时的身体舒适,西汉时出现了药枕,具有保健的功能。枕头的类型和造型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
12、特征,可以反映一个地域或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文献记载中,相传商朝时就有玉石制作的虎头枕,这大概是最早的枕头一种造型。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在遗址中或器物上堆塑和刻划虎的形象,夏商时期的虎造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内蒙古敖汉旗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晚期虎面纹彩绘陶器,湖南省安化县出土的商代虎食人青铜卣,河南省安阳市出土的商代司母戊方鼎上的虎形钮,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的各式虎形玉雕饰,都可说明当时器物上的虎形象比较常见,人们把虎作为氏族图腾或保护神,有祛邪避魔的作用。从枕头的发展历史看,商朝纣王的玉石虎形枕头应该是存在的,而且以普遍流行装饰的虎作为其造型,来满足纣王心理上的安全感。诗经、周礼、长庆集
13、中都记载了角枕,那么这种角枕的造型又无法用实物来印证。从“角”的字义上推断应该有三种类型。其一,文献中记载的角枕都是上层贵族的卧具,他们有条件用兽角制作,或者在枕上装饰兽角,因为制作角枕的兽角应是大型动物的角,普通百姓没有这种能力。其二,制作的六面体长方形枕头三线交汇成一角,即角形枕头。其三,用象牙制作的枕头,以象牙的形状命名。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从战国时期至汉朝开始,软质枕头和硬质枕头成为卧具的两个主要类型,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并行发展及演变。软质枕头包括丝织、兽皮、树皮等,硬质枕头包括木、竹、漆、石、玉、铜、陶、瓷、银等。其中,古代软质枕头不易保存,发现的数量不多,现在看到的多为近现代的布枕。
14、硬质枕头中有一部分在墓葬尸骨的头下枕垫,应为专门给死者用的枕具;但多数的硬质枕头在墓葬中与其它器物一块随葬,或者在窖藏中发现,应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枕具。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就发现有丝织品实物,江苏省吴县草鞋山马家浜文化遗址4 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北京:文物资料丛刊3。出土了用葛纤维织成的纬起花纹罗残片。战国时期的丝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就为软质枕头的制作提供了质材,从而在西汉时期出现了丝织枕头实物,但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软质枕头皮枕头。从形状上看,早期的软质枕头多为长方形或长条形,也有动物形,北方游牧民族则以桦树皮和兽皮为枕,无形状而言。唐宋时期出现方形的绸绣枕顶,说明已有长方形枕头的变体长
15、柱形枕头,这种形状一直传承到现代。新疆鄯善三个桥战国墓葬出土一件皮枕1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疆鄯善三个桥墓葬发掘简报,北京:文物2002年6期,第46-56页。,呈长条状,两长侧平直,两端为弧形,内填毛皮碎块,枕面红色,画斜线纹,用黑色画方格纹,有红色皮革加边。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一件丝织枕头,用信期绣香色绢、香色红茱萸纹锦和起毛锦三种纺织品制作,形状呈长方形,枕面与枕底有四个用线缕组成的“十”字形穿心结,两侧的枕顶也有“十”字形穿心结,起束缚枕芯的作用,枕内装佩兰叶(图1-1-3)2 湖南省博物馆等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图版84。 图1-1-3
16、 丝织枕 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3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西汉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55-156页。出土一件素绢珍珠囊枕,形状为长方形,丝囊,枕芯为珍珠,具有保健功能。新疆民丰北大沙漠1号东汉墓出土一件用绣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制作的枕头,造型为雄鸡形,腹部宽厚,枕面平凹,两端成犄角式上扬,一端为鸡头,另一端为鸡尾,头、尾的接缝处装饰锯齿形白色丝绢牙边(图1-1-4)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民丰县北大沙漠中古遗址墓葬区东汉合葬墓清理简报,北京:文物1960年6期,第9-12页。图1-1-4 鸡鸣枕 新疆民丰北大沙漠1号墓(东汉)新疆尉犁县营
17、盘墓地15号东汉墓出土一件鸡鸣枕,面料为淡黄色对禽对兽兽面纹绮,两端下垂,各缝缀四瓣形花叶状红色绢饰,每片叶端饰一缕丝线,各套串一粒珍珠;以锁绣法在枕面上满绣四方连续的蔓草纹,绣线颜色有深蓝、褐、草绿、米黄、淡蓝、灰、棕红等;枕面两侧缝有绢带(图1-1-5)1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发掘简报,北京:文物1999年1期,第4-16页。图1-1-5 鸡鸣枕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东汉)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拉布达林东汉鲜卑墓2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额尔古纳右旗拉布达林鲜卑墓群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396页。
18、中,发现有头枕桦树皮的现象。内蒙古察右后旗三道湾东汉鲜卑墓3 乌兰察布博物馆:察右后旗三道湾墓地,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第407430页。中,发现尸骨头下垫枕皮革。鲜卑为游牧民族,其拓跋部从大兴安岭北端南迁的过程中,处于原始部落制向奴隶制转变时期,没有专门的卧具,就地取材把桦树皮或兽皮当作枕头,反映了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新疆吐鲁番市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夫人彭氏墓4 吐鲁番地区文物保管所:吐鲁番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夫人彭氏墓,北京:文物1994年9期,第75-81页。出土一件丝织鸡鸣枕,两端做成翘起的尖状,一端如鸡头,一端似鸡尾。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3
19、06号唐墓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北京:文物1960年6期,第1321页。出土三件丝织枕头,呈长方形,内装丝锦,枕上裹白绢枕巾。新疆鄯善三个桥唐墓6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疆鄯善三个桥墓葬发掘简报,北京:文物2002年6期,第46-56页。出土一件麻布枕,呈长方形,内充麦草。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丝织品展览,展品中有一件绸绣枕头顶,出土于山西省的南宋墓葬7 陈娟娟:故宫博物院织绣馆,北京:文物1960年1期,第3840页。,这大概是年代比较早的枕顶绣实物。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说:“那薛嫂见钱眼开,说道:好姐夫你铺子当了
20、人家两付扣花枕顶,将有一年来,本利该八钱银子,你寻与我罢。”说明丝织枕与瓷枕在宋代已作为商品进入社会流通而普遍存在。元朝、明朝时期,虽然没有见到丝织枕头,但从软质枕头的发展脉络来看,仍然是主要的枕头类型。清朝晚期始,多见保留存世的丝织和布质枕顶绣。上海申报在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年末,刊登上海道宪制定的惜字章程:“绣货京货店所售枕顶、手帕、肚兜、扇套、纱袋,各件草虫花鸟尽足娱目,何必刺绣诗句。况枕顶置之卧所,肚兜、手帕系妇女所用,以及束腰带、裤带等件,一经绣字秽亵尤甚。嗣后务须一律改用花样,如敢再绣字迹,定干提究。”1 上海申报,大清同治癸酉十一月十二日,1837年。第2页。由此消息看出
21、近现代软质枕顶作为普通商品在民间大量流行。说明软质枕头是中国传统的枕头类型之一。硬质枕头与软质枕头一样,在战国时期就有实物出土。长方形枕头的数量较多,是早期通用的一种造型。湖北省江陵市马山1号楚墓2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84页。出土一件木枕,枕面用竹条制作,呈长方形,残存黄色绢,周围残存内外两圈锦缘,可能是枕套;枕中部和底部有两个凹槽,枕顶为马蹄形木块,其上部有两个圆孔,用两根平行的圆木套接。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九座汉代墓3 临邑市博物馆:山东临邑金雀山九座汉代墓葬,北京:文物1989年1期,第21-26页。出土的木枕,用竹木制作,形制与楚墓出
22、土的木枕相同,应为战国至汉代通行的样式。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4 苏天钧主编:琉璃河燕国墓地北京大葆台汉墓,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330页,图版41。出土一件龙首铜枕,呈长方形,枕顶为鎏金铜龙首,作张嘴吐舌蹲踞状,用圆水晶作眼睛,青玉作牙、舌和双角。河北省定县北庄东汉墓5 河北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北京:考古学报1964年2期,第127-194页。出土一件灰绿色玉枕,平面呈长方形,枕面两端略弧起,中间稍凹,枕体表面浅刻变形云纹。河北省定县43号东汉墓6 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43号汉墓发掘简报,北京:文物1973年11期,第8-16页。出土一件大理石石枕,形状为长方形
23、,底部呈“凹”字形,枕面稍外弧,素面。河北省望都2号东汉墓出土两件彩绘石枕,平面呈长方形,枕面突起,枕中间石板和枕顶为六边形;枕面绘彩画,先以墨笔画单线轮廓,再填朱色和贴金,内容有云气、鸟兽、四神和神话故事。中间石板边缘绘黑色轮廓和锯齿纹,上部一面绘东王公,一面绘西王母,均盘膝而坐,两旁并列或站或跪的侍从;下部绘三匹马拉一辆轩车,车上乘坐一人,御者手持六辔,在云气中行驶;一面车前绘奔跑的小兔,一面车前绘三个骑士,各骑马、鹿,身披氅衣,左手执辔,右手扬鞭,在云气中奔驰(图1-1-6)7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队:望都二号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年,第11-12页。图1-1-6 彩绘石枕 河北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枕头的起源及历史演变 枕头 起源 历史 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