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啦啦队运动理论研究新视角.doc
《我国啦啦队运动理论研究新视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啦啦队运动理论研究新视角.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啦啦队运动理论研究新视角New Perspective on Theory Research of Cheerleading in China李红运1,杨放2,何江川3Li Hong-yun1,Yang Fang2,He Jiang-chuan3(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School of P.E. and Health,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对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9年2009年啦啦队相关论文进行归纳总结,建议学者
2、从啦啦队难度动作辅助练习手段、成套编排影响因素、产业化发展模式等视角进行后续研究。关键词:啦啦队运动;理论研究;视角Abstract:.Though applying cheerleading research thesis of 1999-2009 by the research ways of document material, expert interviews and logic analysis from CNKI,advicing scholars to follow-up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ans of supporting pra
3、ctice about difficulty, factors of choreography, the mod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so on.Keywords: Cheerleading ; Theory Research ; Perspective前言啦啦队(Cheerleading) 运动始创于1880年美国校园,最初为美式足球呐喊助威的活动,发展到现在成为一项集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具有实用锻炼价值的体育运动。CUBA的创办孕育了中国啦啦队成长的摇篮,在中国大体协、社会人士及传媒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啦啦队运动蓬勃发展,目前我国
4、已经举办了7届啦啦队锦标赛,普及速度令人惊讶。但是,我国啦啦队运动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截止到2009年9月,笔者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以“啦啦队”为题目检索到啦啦队相关文章约86篇。根据体育文献索引、难美型项群理论体系并结合啦啦队运动的特点,将搜索的文章大致归纳为啦啦队基础理论研究、比赛研究、训练研究、教学研究、音乐与编排、规则研究、社会学研究七个方面如图1,各领域代表性学者及文章数量见表1。笔者结合当前我国啦啦队运动开展现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不足,为学者后续研究提供方向和视角,促进啦啦队运动快速发展。图1 啦啦队研究涉及领域及分布表1 各领域代表性学者及文章数量代表性学者研究
5、领域文章数量所占百分比徐中秋、姚可军、马英、黄梅等基础理论5260.5%卢碧、杨慧婷、王海燕等比赛研究1112.8%杨任荣、葛智斌、王皓等训练研究910.5%丁宁、聂英涛、罗英梅等教学研究55.8%朱波涌、赵秋爽等音乐与编排44.7%陈平、王操惠规则研究33.5%冯道光、肖宁社会学研究22.3%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9至2009年9月期间有关啦啦队研究的相关研究论文86篇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1999至2009年9月86篇啦啦队相关论文,搜索了国外各类网上电子数据以及通过google搜索各类外文网站,观看了大量的中外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录像资料。1.2.2专家
6、访谈法:与2008年全国啦啦队锦标赛、第五届广西区啦啦队比赛裁判、教练员、运动员等就啦啦队开展、教学、规则变化等问题进行交流访谈。1.2.3逻辑分析法:将收索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找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为完善啦啦队理论体系提供参考。2 结果与分析2.1 啦啦队基础理论研究笔者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1999-2005年发表啦啦队相关研究论文3篇,2006年7篇,2007年21篇,2008至2009年9月47篇,累积86篇,见图2。图2 啦啦队文章发表概况从图1可以看出,专家学者对啦啦队的研究热情逐年显著增长,2008、2009年的论文成果标志着我国啦啦队理论研究进入高潮阶段。目前专家学者
7、对啦啦队运动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比较深入,主要涉及啦啦队起源、锻炼价值、开展现状等方面。黄荔生1指出啦啦队运动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传入中国,但因为建国之初各种因素的影响,啦啦队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接近停滞状态,80年代后,人们从NBA的赛场上进一步认识了啦啦队,进入21世纪,我国啦啦队得以迅速发展。姚可军2最初将啦啦队分为三类:舞蹈啦啦队、技巧啦啦队、舞蹈动作的表演。随着对啦啦队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徐中秋、邱建钢3对啦啦队严格划分为舞蹈啦啦队和技巧啦啦队,并将两者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定义与区分。但是,舞蹈啦啦队风格的仍未明确。在2007年中国全明星啦啦队锦标赛暨2008年世界啦啦队锦标赛选拔赛中,由于裁
8、判组认为广西大学舞蹈啦啦队成套动作的编排过于民族化,如果成绩太突出,会误导中国舞蹈啦啦队的发展方向,所以人为地出现了两个并列冠军。2008年中国啦啦队锦标赛中也出现了由于教练对项目风格的误解导致技术编排出现偏差的现象。笔者认为项目的风格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导航灯,明确了风格将更好地促进项目规范化的推广,所以对舞蹈啦啦队风格的界定与评价是专家学者们后续研究的重要课题。另外,啦啦队锻炼价值的定性、定量研究也可以成为专家学者们后续研究的切入点。2.2比赛研究从表1可以看出,啦啦队比赛研究论文11篇,占12.8%。专家学者主要是对国内啦啦队比赛参赛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培训等情况进行调研和横向比较,分析冠军
9、队伍编排、技术水平等,但是,将国内优秀队伍与国外优秀队伍进行对比,分析我国啦啦队的优势与劣势的研究较少,国际啦啦队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啦啦队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判断国际啦啦队发展趋势至关重要。笔者同时发现,目前学者对高校啦啦队的研究较多,对中小学、高职院校啦啦队关注太少,在后续研究中,笔者建议广大学者从学生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加强中小学、中专、大专等学校啦啦队开展的纵向研究。2.3训练研究训练是运动项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与任务是通过教练员专门计划和指导,使运动员逐步提高专项素质、技术、技能、心理水平,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了解与研究啦啦队的训练对整个啦啦队运动技术水
10、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杨任荣4分析了啦啦队手臂动作的特点及训练方法,但对核心部位的肢体感觉和下肢弹动技术的研究尚未发现。姜一春5首次对运动员运动后自我评价进行了阐述,但是对运动后恢复、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未见涉及。从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关注啦啦队的训练,如啦啦队后备人才的选材、训练负荷的控制、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的评价等,仍旧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2.4教学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在啦啦队的学习和推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丁宁6通过实验得出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舞蹈啦啦队训练,在专项技术、艺术表现力、自我激活能力等方面较传统方法有一定优势。聂英涛7指出啦
11、啦队的参赛人数比健美操多,影响力比健美操大,认为啦啦队引入课堂是可行的。笔者认为啦啦队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发展水平不均衡,仍有许多城市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开展该项目,而且全国各学校很少把啦啦队课程正式列入的教学计划,也没有统一的教材与训练体系,在教师、教练的专业培训上也缺乏统一性与连贯性。所以,如何加快啦啦队项目的普及和发展、啦啦队难度动作辅助练习手段、啦啦队竞技动作教材化研究等,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2.5音乐与编排音乐的运用与表演风格是啦啦队运动的灵魂,好的音乐可以激发运动员的热情,充分挖掘运动员潜能。就目前学者研究的成果看,专家学者对音乐的重要性均进行了详细阐述,但就啦啦队音乐的选择和剪辑
12、、音效等制作技术的论文未见发表。赵秋爽、周卫8指出啦啦队动作的创编具有动作变化快、重心变化多、膝关节保持相对弯屈状态、动作是向下用力等特点,但就啦啦队动作创编的原则和规律的研究仍旧比较欠缺,系统探讨啦啦队成套动作编排影响因素的文章尚未出现。2.6规则研究规则不仅是裁判员执行评分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安排、动作创编、把握啦啦队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南。随着啦啦队赛事的增加和竞赛的不断开展,自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3次修改啦啦队规则,王操惠9、陈平10等人对规则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指出新规则更加量化、丰富化、规范化。但是,因为啦啦队项目与体操、健美操一样属于主观评判,如何让主观评判更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啦啦队 运动 理论研究 新视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