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未来属于 媒介融合还是媒介分化.doc
《PK未来属于 媒介融合还是媒介分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未来属于 媒介融合还是媒介分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K未来属于 媒介融合 还是媒介分化媒介融合没有赢得市场媒介融合这个词,我在2010年6月6日晚上23点10分时搜索百度,有13万7千个结果;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媒介融合的火热程度;二是人们所理解的媒介融合的两个内涵,一是产品功能的融合,两种媒介形态融合成一个功能更多更强的媒介;二是嫁接优势,取长补短。面对新媒体的压力,报业开始纷纷寻求变革和创新,本世纪初,媒介融合的概念经国内一些学者的介绍,来到中国。一些人由此给未来传媒发展趋势下了结论: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一些报纸纷纷在实践中大兴土木,落实它。但是,这么多的媒体,在实施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取得实际收效的又有多少呢?报纸网站可以说是
2、第一代的媒介融合产品了,它把报纸的内容-新闻和网络载体融合到了一起。现在,几乎每一家报纸都有一个或几个相应的网站,一些报纸的新闻网站也做了十几年了,又有几家能实现赢利或者形成一定规模呢?能实现一定影响力的报纸网站都不是媒介融合的产物,比如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19楼,19楼依靠的是社区论坛的模式,完全是一种全新的赢利模式。还有济南的舜网,依靠的也是论坛模式,用论坛来吸引人气,再引来广告。电子纸是最近几年才投入市场的媒介融合产品,它融合了电子产品容量大、易保存的特点和报纸阅读舒服的特点,从2006年起,国内就有很多报业集团开始强势推出,比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烟台日报报业集团。从现
3、在的情况看,收益甚微。手机二维码可以说是最能体现媒介融合理念的产品。它融合了报纸、手机、网络三种媒体的功能和特点,2007年开始被一些报纸使用,包括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还有羊城晚报泉州日报等,3年过去了,市场反应平淡,迄今也没有看到手机二维码在报业中推广开来。为什么融合不能赢得市场因为媒介融合是以牺牲独特性为代价的。比如电子纸,容量大、可保存、还像报纸一样不伤眼睛;但是,它有报纸便宜吗?可以像报纸一样随意扔吗?达尔文说:后代的性状越分歧,它们就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这句话用在传媒的身上也是同样有价值。能赢得竞争的只有事物的独特性。市场细分法是营销界的共识,要求针对某一领域,发挥独特优势,说得就是
4、这个道理。必须做大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戴尔电脑的独特优势是直销电脑,戴尔致力于这一点,从而成为直销个人电脑的第一个品牌。新浪、搜狐几家门户新闻网站把优势做大后,大部分都市报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起来的内容被它们霸占,而且很多是无偿霸占。淘宝网把独特的网络购物模式做成优势,现在成了网络购物的代名词。关键是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这句话,对所有的传媒种类,都是适用的。取长补短是错误的新媒体出现后,报业应对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就是要借鉴新媒体优势。在我看来,这种取长补短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列举几个报纸取长补短的方法分析分析:滚动出报。这是最为典型的取长补短的方式,说是为了吸取新媒体及时性优势,弥补
5、报纸时效不足的短处。真正来真格的,把滚动出报当成一段时期内的常态的报纸,比较著名的是扬子晚报,2004年9月份,扬子晚报非常谨慎地推出了滚动出报的举措。经过一段时间滚动出报后,效果不好,又取消了这种方式。PDF电子版。说是能满足网民在电脑上看报纸的需要,还能像网络一样长久保存,还能扩大读者范围。这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网上看报纸累还是手里拿着报纸看累?打开电脑看报纸方便,还是打开报纸看方便?答案不容置疑,这种借鉴优点的方式不可取。厚报。有人说厚报是借鉴网络海量信息优势,追求一报在手、什么都有;但是,应该思考一下,厚报再怎么厚能厚到什么程度,每天一百个版,那是很了不得了;但一百个版的信息量都可能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K未来属于 媒介融合 还是媒介分化 PK 未来 属于 媒介 融合 还是 分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6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