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
《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机遇与对策 刘彦明 王梅春 任生兰 边芳 南铭(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 邮编743000)小杂粮是小宗粮豆类作物的俗称,一般是指种植面积较小,适宜特殊地域种植的粮豆类作物,其特点是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旱,耐寒,对土地的质量要求不高,不与玉米、马铃薯争良田。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貌复杂,生态条件多样,适宜小杂粮的种植。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且品质优良,类型品种多样,主要有燕麦(莜麦、皮燕麦)、荞麦(甜荞、苦荞)、豌豆、小扁豆、糜子、谷子、蚕豆等,定西市小杂粮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20万亩左右,是甘肃省重要的小杂粮主产区之一。 一、小杂粮生产现状小杂粮在定西市种植历史
2、悠久,一直是当地群众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1996年统计,全市粮食作物面积625.08 万亩,其中小杂粮播种面积189.98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0.4%,总产量达 17838万公斤,占禾谷类粮食产量的30.8%,亩产平均93.89公斤,商品量7380万公斤,商品率达41.3%,其中:豆类(主要是豌豆、扁豆、蚕豆) 110.78万亩,商品量4780万公斤;谷子13.98万亩,商品量 500万公斤;糜子14.08万亩,商品量450万公斤;莜麦、荞麦50.83万亩,商品量达 1650万公斤。二、小杂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2.1对小杂粮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人们未把小杂粮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速西部
3、农村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小杂粮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小杂粮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作物;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产业;是健身的食物源;是食品工业的原料源;是绿色食品源;是养殖业的饮料源;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是贫困地区的经济源。定西市杂粮在生产上有相当潜力,有广阔的市场。充分发挥小杂粮优势成为定西市实施特色农业工程主要突破口,首先各地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重视小杂粮的地位,其次,引导农民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改变“种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种什么”的传统观念,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杂粮品种的种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种植结构,生产优
4、质、高品味杂粮。同时,要通过市场调控,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使小杂粮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2.2科研经费少,育种工作处于维持状态定西市旱农中心从80年代起成立杂粮研究组,专门从事豆类、莜麦及荞麦等小杂粮新材料整理、入库、鉴定、自育等研究工作,从2000年以来,由于国家投资导向的改变,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项目争取相当困难,小杂粮科研经费逐年减少,少量的经费仅能进行少量的简单试验,很难开展较高层次的试验研究,对资源开发及品种质量等问题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南繁工作也已中断十多年,延缓了新品种的培育进程。 定西市杂粮新品种的选育以豌、扁豆、燕麦(皮、裸燕麦)、荞麦(甜、苦荞)为主,开展工作已有30多
5、年的历史,在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杂粮科研不重视,课题难列,科研经费少,科研队伍薄弱,不稳定,真正从事研究的人员较少:二是研究手段落后,主要开展引进鉴定、杂交育种,系统选育方面的工作,研究内容狭窄,尚未开展生物技术和分子标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三是科研、推广、生产、加工、商贸等部门相互脱节,新品种育成-良种繁育-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出口商贸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2.3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小,投入不足商品无竞争优势小杂粮产区多地处偏远山区,农民信息闭塞,科技意识不强,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方面滞后
6、,虽然在近年来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良新品种,但由于我市种子供应体系和良种繁殖基地不健全,品种退化和混杂较为严重,加之投入不足,造成小杂粮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优质率和商品率不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2.4病虫害危害豌豆的豆象危害是影响低海拔地区豌豆生产的主要害虫;燕麦红叶病是造成减产的重要病害。2.5精深加工少,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由于我市小杂粮产品开发起步晚,在产品加工、购销方面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购销加工龙头企业比较少,规模不大,开发的产品品种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而且质量不高,在生产上还未形成各种作物品种的集中产地和规模效益,缺乏名、优、特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都很低,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
7、力不强。三、定西市小杂粮发展优势定西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小杂粮主产区,品种资源丰富,产品品质优良,产量相对稳定,产业化发展优势明显。3.1自然资源、品质资源优势定西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和开发绿色食品的区域优势,定西市海拔在1640-3941米之间,是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南部高寒阴湿区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蚕豆的生长;在中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气温高,光照充足,适宜种植莜麦、荞麦、豌扁豆和糜谷等小杂粮。同时由于定西地处内陆,远离城市,工矿企业少,环境污染小,土净田洁,是生产优质小杂粮的一片净土,生产的小杂粮是自然态的绿色食品,是理
8、想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小杂主要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山区,是雨养农业区自然选择的作物,其中糜子、荞麦、莜麦、豆类具有“抗旱耐瘠”的突出特点;荞麦、糜子生育期短,是典型的“避灾救荒作物”;豆类可生物固氮、培肥地力,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作物。定西市年平均气温5.7-7.7,0的积温2582.6-3257.4,10的积温1729.2-2616.7,无霜期109-162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其中60%以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十年九旱”与“十秋九不旱”是本地最明显的气候特点,降水规律的分布与小杂粮的需水特点相一致,经多年的试验表明,荞麦、莜麦等小杂粮对水分的需求与降水的吻合
9、程度明显的高于夏粮作物,适宜小杂粮的生长。定西市有丰富的豌豆、荞麦、扁豆、莜麦、燕麦、谷子、糜子等小杂粮作物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全市提供的材料达2000多份,其中甜荞份苦荞100多份,豌豆400多份,扁豆100多份,莜麦1500多份;培育的品种品质优良,燕麦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5-23%,脂肪7-9%,赖氨酸0.65-0.886%,亚油酸35-53%;豌豆粒粗蛋白质含量24-29%,赖氨酸2%左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或全国最高水平,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3.2科研基础优势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是集科研、推广、生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豌(扁)育种始于70年代初期,是甘肃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定西市 杂粮 生产 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