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立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文.doc
《试论建立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建立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试论建立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论文关键字:工作 管理 效率 质量 指标 法院 审判 案件 法官 基层人民法院在我国法院体系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管理现状大多处于行政化或经验化管理层面。随着审判领域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出公正、管理出效率已逐渐成为基层人们法院领导者的共识。但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系统工程,如何把审判执行工作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有效减少和杜绝审、执活动中的各种违规失范现象,保障案件审判执行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一、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运行以前基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现状随着
2、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多元化,人们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政府职能转变后,当人们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多通过司法途径寻求保护,这造成了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案件数量急增的后果。案件大幅度上升这一形势要求人民法院必须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确保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在现有审判资源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改进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增强审判管理本领,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产品和司法服务。但是,从我国基层人民法院的现状来看,多数基层人民法院在审判管理方面正面临诸多问题:(一)对审判管理还缺乏理性认识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审判管理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其追求的
3、管理模式与过去的行政化管理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实践中具体如何开展审判管理,在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指导,管理上自然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有一些法官仍然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办案,办事随意性大,不重视审判程序和卷宗材料的完善,还有部分法官简单地认为审判管理就是管着案件不超期限。这些都说明,审判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二)审判组织的行政化导致审判管理责任分散1、合议庭的行政化。目前的合议庭实际上多为一个法官主审,其他法官参审。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便将案件分配给某个主审法官,由该主审法官控制案件全部过程并对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裁判结果主要负责。如果一个案件被认定为“错案”,主要追究的也是
4、主审法官的责任。这样的结果就是只有主审法官才关心案件的审理,其他法官对案件的关注不够。表现在开庭过程中,有的法官可能中途退庭,有的心不在焉,仅是陪审而已。合议庭职能弱化的结果,是法院内部庭务会作用的强化。为了集思广益,在庭务会上,从书记员到庭长都可以发表意见,合议庭的意见往往是根据庭务会里多数人的意见作出。2、审判委员会的行政化。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基本上是由院长、有关业务庭的庭长组成,以行政职务排座次,业务水平有高有低。在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往往成为法官逃避责任的主要方式,因为根据法院内部的责任制规定,经过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一旦被发回重审或改判,那么,该追究责任的就包括审
5、判委员会委员。3、向上级法院请示制度。基层人民法院在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时,往往会采取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上一级法院请示,并把上一级法院的答复作为裁判的依据。为了逃避或减轻责任,主审法官往往通过采用集体讨论、上级法院请示等方式,扩大承担责任的主体范围,这个集体的范围可以是合议庭、业务庭或审判委员会。由此,产生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怪异现象。这种现象也导致审判管理工作无法确定责任,同时影响诉讼基本原则和制度功能的发挥。(三)法官管理不科学1、法官等级化管理,法官之上有审判长、副庭长、庭长、分管副院长、院长职务。上一个级别的法官对下一个级别法官办理的案件有审批权,对法官办理的案件好坏、对错有
6、评说权,对法官的业绩、升迁有决定权。2、用案件评价法官,实行错案追究制度。办案数量决定法官优劣、升迁,发回、改判是评价案件质量的重要标准。基层人民法院处于司法级别体系中的底层,对纠纷的裁判属于一审,其裁判结果容易被上级法院更改,所以基层法院最容易出现“错案”,也是最需要贯彻执行错案追究制度。基层人民法院还有一个习惯做法,即规定法官的办案指标,这个指标数量随副庭长、庭长等职务升高,而逐渐降低,分管副院长、院长没有办案的具体指标。法官与法官之间能力大小,通过以上数字对比就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另外,对法官的考核评价多套用临时测评、访谈等一般公务员考核评价模式,由于个人评价的随意和感情色彩难以避免
7、,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难以有效保证。(四)案件质量效率考核评价标准不合理。基层人民法院长期沿袭的以年结案率为审判效率主要指标,以二审发回改判率为审判质量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果某一个法院全年上诉案件只有两件,只要被二审法院改判一件,改判率就达50%;而另一个法院上诉案件高达16件,被二审法院改判了4件,改判率却只有25%,难道可以得出后者一审案件质量反而高于前者?显然是十分荒谬的。更有甚者,传统的年结案率评价导向,已逐渐异化出愈演愈烈的立案程序违法、司法统计违法的严重弊端。一些法院为了追求在统计上的高结案率,每年最后一个月将截止收案日期提前或提前编立下一年度案号,已经
8、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数字游戏,有的甚至将这一日期提前到11月中旬。以至造成了上一年十二月与下一年元月新收案件数极不正常的暴跌暴涨。由于这种指标导向违背了案件在审限内有一个合理审理周期的审判工作规律,其除了造成年底违法拖延立案和虚假统计的不断深入现象外,还挫伤了法官的办案积极性。竞相攀比的高结案率已经无法客观反映审判效率的真实情况。二、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在我省基层人民法院运行情况(一)什么是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江苏省高院7号文构建的全省法院审判质量效率统一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是由一个实施意见和三个办法组成的。具体地说,全省法院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实施办法(试行)、全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实施办法(
9、试行)、全省法院法官审判业绩考评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这三个办法构建了一个能够客观、直接地反映出法院审判质量效率指标层次的考评机制。总而言之,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是一个以公正效率为目的,审判质量效率为中心,审判工作规律为依据,指标体系为导向,考评机制为动力,将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管理、违法审判监督管理、法官岗位目标管理和法官考评管理等加以有机整合的综合性审判管理体系,它主要是通过指标体系运行状况的统计分析评估、案件质量的评查以及法官业绩考评这三项具体工作来实现的。(二)该体系在基层人民法院运作内容。1、组建领导机构,整合管理职能。2004年4月,江苏省高院在苏高法2004185号文件中,要
10、求各级法院应建立审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审管办)。提出各级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机构的总格局应是:审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的运行负总责,同时直接负责评估指标的统计汇总和上报、通报、分析工作;案件质量评定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为便于对下指导,中院以上案件质量评查组更名为案件质量评查办公室,基层法院仍为质评组)、法官考评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分别对评估体系中的质评工作和法官业绩考试工作负责。虽说在现有的体制下,审判管理机构的编制问题如何解决,是一个现实的难题,省高院也未规定审判管理办公室应是什么样的性质和地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还是放在立案庭或审监庭,或是由办
11、公室或研究室兼任,全省三级法院还是纷纷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虽说模式不一,但已形成全省三级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网络。审判管理办公室承担涵盖审判质量管理、审判流程管理、法官审判业绩管理、审判委员会事务管理、法院改革事务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七项内容在内的审判管理职能。2、及时统计、传递、通报指标数据信息。江苏省法院构建的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共有25项指标组成。即(1)结收案比,(2)案件平均审理天数,(3)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4)依法延长审限、中止审限、中断审限、暂停计算审限未结案率,(5)超审限未结案率,(6)18个月以上未结案件数,(7)民事案件调解率,(8)上诉率,(9)被改判发回率,(10)
12、执结率,(11)执行标的额到位率,(12)各中院一审、二审、再审收、结、未结案件数,基层法院一审、再审收、结、未结案件数,(13)各中院执行收、结、未结案件数,基层法院执行收、结、未结案件数,(14)向上级法院投诉率,(15)申诉率,(16)执行案件投诉率,(17)当庭结案率,(18)民事案件撤诉率,(19)行政一审案件撤诉率,(20)申诉复查案件撤诉、和解率,(21)申诉复查案件再复查率,(22)各审判业务部门案件平均审理天数,(23)院人均结案数,(24)院审判人员平均结案数,(25)减刑、假释案件数。为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各基层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省高院关于各类案件审限管理和各类案件报结审
13、核由立案庭统一扎口的规定,完善案件审判流程管理,从源头上保证指标数据填报真实准确。坚决杜绝案件超审限现象的发生。各类案件报结审核一律扎口立案庭管理,是确保指标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必由之路。基层人民法院一般由审管办负责将统计好的指标数据信息向上级法院和本院传递和通报。3、科学分析评估审判工作运行态势,大多数基层人民法院已形成季度点评、半年通报制度。撰写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报告是江苏省法院新型审判管理系统的特色,它具有以下优点和作用:(1)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报告能为领导提供较全面的法院审判工作情况。具体包括质效指标数据、案件流程管理、法官岗位目标管理、案件质量评查、违法审判责任监督等内容;同时能从各个角
14、度反映审判现状及其走势,且能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为领导正确决策当好参谋。(2)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是有利于进一步调动法官追求审判质效的内在动力。通过对审判运行态势的了解,法官越来越注重审判业绩考评,不少法官对审限的关注已达到“天天计较”的程度。审判运行态势分析作为审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愈来愈突出、愈来愈重要。4、以案件质量监督重点评查、专项评查为根本点,将案件质量评查与指标体系相衔接。江苏省法院统一规范的审判质量监督内部评查制度包括:一个以定期抽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为手段的规范化评查方式;一个包括立案审查、诉讼程序、实体裁判、执行工作、法律文书、卷宗材料的全覆盖评查范围;一个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论建立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论文 建立 审判 质量 效率 评估 体系 重要性 必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