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毕业论文.doc
《浅析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内容摘要1引言1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及其源起1(一)非法证据排除的概念1(二)非法证据排除的源起2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意义3(一)有利于保障人权3(二)有利于维护司法尊严3(三) 有利于阻止警察违法,促进案件实情的浮现,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3三、新刑诉法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评析4(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的环境因素分析4(二)新刑诉法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进步所在5(三)新刑诉法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不足之处5四、解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问题的对策7(一)在意识形态方面7(二)在具体措施方面7结语 8参考文献8浅析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内容摘要:非法证据排除乃是各法
2、治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的内容,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的顺利出台取得了一系列的立法成就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本文以新刑诉法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亮点为视角,浅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构建,并针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用的现状和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新刑诉法 意义 建议引 言2012年3月14日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有着重大的修改,不仅深化了保障人权理念,正式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还广泛地修改了证据制度、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强制措施、审判程序等方面的不足。在众多新修改的亮点中,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值得重点关注。新法用了5个条文规定了
3、非法证据排除制度(5458条),54 条确立了最直接的标准,55条和58 条则分别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法院如何应对侦查机关非法收集而来的证据。这一修改不仅从制度上完善了刑事诉讼法的内在构造,更符合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根本理念,同时在整个诉讼程序之中都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制为基本的证据采纳原则,将形成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公正的系统化制度体系。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及其源起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概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ly Obtained Evidence)通常指执法、司法人员经由非法程序或使用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在刑事诉讼中用作不利于犯
4、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 房文翠,丁海湖:关于证据排除规则的理性思考,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这里的排除规则并不是指证据因证明不了案件事实,不具有事实的真实发现作用而被排除,而是指因为违反了法定的收集程序或者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而作为一种程序性制裁机制或者基本权利救济机制而被排除。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1.搜集证据的主体一般特别限于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国家工作人员、受国家工作人员指挥的人员或者是与国家工作人员合作的人员,其共性是职务活动的公务性和公权力的代表性。通常是指警察、检察官和法官,而不是代表个人。因此对于私人以违法方式获取的证据不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非对所
5、有的违法取得的证据不加分别的一律予以排除。证据搜集方式的违法一般限于那种侵犯了公民权利的实体性违法和程序性违法。例如,扣押笔录上被扣押物品的特征描述不完全等这些均可以补正的程序性瑕疵就一般不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除非此种状况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否则这些在实践中难以避免的错误被排除,并不会抑制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如果被排除了面临的将是巨大的诉讼成本和犯罪泛滥的巨大社会成本。3.非法证据排除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均予以排除,而是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利的情况下予以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立目的,在于抑制公权力的违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排除公权力从违法行为中的获利。如果在指控国家工作人员的
6、违法犯罪中,这些证据当然可以被法庭采纳,作为合法证据使用。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6页。(二)非法证据排除的源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于英美法,于20 世纪初产生于美国,1885年,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凡联邦官员在违反宪法第4条修正案规定,对被告进行非法搜查,扣押,因此所获资料在联邦最高法院不得作为不利于被告的证据。 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74页。.这是美国首次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定下来,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也将非法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但并非全部排除,而是由法官具体斟酌。 弗洛伊得.菲:.非法自白应否
7、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英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简要历史,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随着法制现代化的发展,非法证据排除的理念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在各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运作中均有所反映。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第15条也规定:“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任何诉讼程序中,不得援引任何已经确定系以酷刑取得的口供为证据,但这类口供可用作被控施用酷刑者刑讯逼供的证据”。无疑,随着人权保障和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意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天然的高度保障人权的功能和价值。明确构建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8、能进一步规范侦查机关的侦查取证活动,防止出现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的情形,实现程序正义,确保法律的公正与威严。 (一)有利于保障人权 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生命权、自由权、隐私权的尊重。在刑事司法中,对人的尊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尊重。“即使是惩罚最卑劣的凶手时,他身上至少有一样东西应当受到尊重,亦即他的人性”。 米歇尔.福柯:规讯与惩罚,刘北成,扬远婴译,上海:生活、读书、三联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二是对社会其它成员的尊重。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尊重,即没有通过法律许可的方式介入嫌疑人、被告人的某些权利,则其它社会成员的权利都可能被
9、侵犯或剥夺。因为人人都有潜在的成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可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是对侵犯个人权利的限制,对人权保障的张扬。 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 (二)有利于维护司法尊严“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一个法治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价值至高无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就是维护司法的尊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存在和发展正是这个价值的体现。允许通过非法的方式取得的证据作为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实际上是对非法取证行为的怂恿,是“司法无能”的表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现了法律是不可侵犯的,法院不偏袒政府的侦查、起诉部门。 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群众出版社,198
10、4年版第86页。 (三) 有利于阻止警察违法,促进案件实情的浮现,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有些理论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真相,实际上有罪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因为非法证据的排除被宣告无罪,但是,从另一角度说,实际上无罪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因为非法证据的使用被宣告有罪,无数的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依靠刑讯逼供等手段折磨被告人的肉体和精神获取口供,并且以此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很容易造成冤假错案。三、新刑诉法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评析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的环境因素分析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诉讼法中已得到明确规定,这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一个进步,对于贯彻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意义重大。然而,与人权
11、保障入法一样,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是社会精英阶层努力推动的一个结果,而从其实施的主客观环境来看,条件似乎并不成熟。因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阻碍和干扰。 1.主观因素 首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我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工具主义法律观、刑事法律精神不一致,这必然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遭到质疑,难以为执法者所接受。在意识形态上,我们一直奉行一种绝对工具主义法律观,把法律看作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这种法律观反映了一种压迫的思想意识,即把法律视为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的工具,充斥着一种敌对情绪。虽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启动,
12、我们的法律观有所改变,但是由于绝对工具主义法律观根深蒂固,在人们包括执法者的意识形态中,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消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限制刑事司法权的任意行使,保护刑事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的基本权利为目的,与绝对工具主义的法律观在价值导向上存在明显冲突。从刑事法律的精神看,我们一直以惩罚与控制犯罪为刑事诉讼的目标,而对保障人权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重视不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然被定位在人民的对立面,继续将其作为斗争的对象。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19页. 其次,从执法者的角度看,司法人员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会排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长期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毕业论文 浅析 我国 刑事诉讼法 中的 非法 证据 排除 规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