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doc
《论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论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姓 名: 曹冬霞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法学 班 级: 法学52班 学 号: 2265227 指导教师: 张敏 职称: 讲师 2009 年 5 月15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引言1一、普遍管辖原则概览2(一)普遍管辖原则的嬗变2(二)普遍管辖原则的基本含义3二、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关系的具体分析3(一)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关系的实例分析-艾希曼案4(二)关于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关系的不同观点 5 1、普遍管辖原则会侵犯国家主权5 2、管辖原则不会侵犯国
2、家主权5 3、国家主权会制约普遍管辖原则6 4、普遍管辖原则赋予国家主权更大的管辖权 6三、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协调8(一)树立相对主权观念8(二)强化普遍管辖原则适用的国际合法性9(三)充分发挥国际刑事法院的作用9结语 10致谢10参考文献 11论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法学专业学生 曹冬霞指导教师 张敏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犯罪形势,普遍管辖原则突破了传统的地域、国籍和保护管辖原则适用上的限制,为世界各国联合制裁国际犯罪提供了统一的依据和保障,使得一张惩治国际犯罪的天罗地网在世界范围得以形成,犯罪分子无论躲藏在哪里都无法逃脱法律的惩处。随着国际刑事法庭的建立,普遍管辖原则又重新提
3、到了认识的高度。而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两者关系的联系,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减少主权因素对普遍管辖原则的限制,以更好地打击国际犯罪,维护以世界各国为主要成员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关键词:普遍管辖原则;国家主权;人类共同利益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 and National SovereigntyStudent majoring in law Cao Dongxia Tutor Zhang MinAbstract:Faced wit
4、h an increasingly grim situation in international crime,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 breaks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of territoriality,nationality or protective principal.It offers unified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in punishing international crimes.A dragnet
5、,which punishes criminals of international crimes,can take shape on the range of the world.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 has once again been referred to a high degree of awaren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6、 jurisdiction and national sovereignty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pepole.According to the conta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 and national sovereignty ,this paper try to learn out how to reduce the limitation of the sovereignty factors to the principle of un
7、iversal jurisdiction better, so as to fight against international crime, and guard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whole world. Key words: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 national sovereignty;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mankind普遍管辖原则(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是国际刑法的基础和基本原则,是国际刑事管辖中最重
8、要的原则,也是争议颇多的一个原则。随着犯罪的国际性和跨国化,特别是近些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毒品贸易、走私等国际经济犯罪的蔓延和趋重,普遍管辖原则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前所未有的重视。普遍管辖原则的基础不是属地管辖原则,也不是属人管辖原则,更不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而是基于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及全人类利益的维护。伴随着普遍管辖原则在国际法上的确立,普遍管辖原则会对国家主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克服和减小各国主权因素对国际犯罪惩治的负面影响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拟从普遍管辖原则入手,分析其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并探求协调二者关系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对普遍管辖原则加以利用,有效打击
9、国际犯罪,维护各国乃至整个人类共享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一、普遍管辖原则概览 (一)普遍管辖原则的嬗变普遍管辖原则有着自己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最初源于地中海沿岸个别国家国内刑法中所确立的刑事管辖原则,如意大利、土耳其等国,该理论认为,任何犯罪都是对人类的一种恶害,不论犯罪人是哪国人,也不论犯罪发生在哪里,只要犯罪人处在本国的主权范围之内,本国就有权对其进行刑事管辖。1查士丁尼法典第三卷中就曾规定:“刑事案件的管辖权不仅由犯罪地法院行使,也可由罪犯逮捕地法院行使。”但是上述意义的普遍管辖原则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并未为国际社会认可和采纳,因为犯罪作为特殊的社会现象,总是与特定社会密切联系的,不同社会
10、制度的国家对犯罪地理解和规定彼此存在差异,难以统一,也就谈不上由国际社会共同追究某种“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17世纪初,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格劳秀斯在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论及了“或引渡或惩罚”的格言。他认为,对于危害整个国际社会利益的犯罪,每个主权国家都应当把犯罪人引渡给有权并要求对其进行管辖的国家,如不予引渡,则须按本国刑法论处。281-82后来该原则逐渐为“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所代替,它也反映了各国要求对某些犯罪实行普遍管辖的呼声。随着普遍管辖理论的深化,普遍管辖原则被赋予国际色彩,进而演变成为国际法中的重要原则。这种演变过程先是以习惯国际法的形式出现而后逐渐发展为成文法而被确定下来的。2
11、0世纪以来制裁海盗罪的上述习惯国际法规则开始在某些国际公约中得以体现,如1922年2月6日订于华盛顿的关于在战争中使用潜水艇和有害气体的条约(未生效)和1937年11月16日订于日内瓦的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都蕴涵了有限的普遍管辖。二战后对战犯的审判进一步确认了普遍管辖原则,奠定了国际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3纽伦堡、东京审判的最大法律贡献是突破了普遍管辖原则只能适用于海盗罪的传统约束,将其扩展到对战争罪的追究,促进了现代普遍管辖原则的发展。4229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面对日益增多的严重危害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犯罪,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各国抛开政治、经济、文化与民族上的差异与隔阂,在刑事管辖上加强
12、合作,共同惩治和对付国际犯罪。52许多国际公约都规定了普遍管辖原则,使得普遍管辖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如1958年在日内瓦签订的公海公约、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即海牙公约、1971年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即蒙特利尔公约、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4年防止及惩治种族灭绝罪公约、2000年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其中,最直接、最明确规定普遍管辖原则的国际公约是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海牙公约第4条2款明确规定:“凡在其境内发现所称案犯的缔约国,不按本公约第8条规定将该人引渡给本条第1款所指的任一国家时,该缔约国应同样采
13、取必要措施,对这种罪行实施管辖权。”蒙特利尔公约第5条2款爷作了类似的规定。根据这一原则,捕获罪犯的缔约国,即使与犯罪人、犯罪地或航空器美欧任何名义上或实际上的利害关系,也应对罪犯进行刑事追究。就国内法而言,普遍管辖原则在中国被认同并被接受,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刑法学者对此原则基本都持否定态度,认为它是霸权主义肆意践踏别国主权的理论基础,是霸权主义的产物,学者们对这一原则很少论及,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中也没有规定这一管辖原则。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普遍管辖的观念逐渐为我国政府、刑法学界所接受和采纳,并付诸司法实践。我国相继参加了海牙公约等国际
14、条约。由于这些公约要求缔约国承担对这些公约规定的犯罪行使普遍管辖权的义务,1987年通过了关于对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刑行使刑事管辖权的规定第一次明确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估计条约所规定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的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为了适应我国参与国际社会与国际犯罪斗争的需要,1997年刑法修改时,将这一规定纳入了刑法的内容,首次在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这一原则,从而结束了普遍管辖适用无明确刑事立法依据的局面,使得普遍管辖的本土化进程基本趋于完善。6这些规定,进一步体现和发展了普遍管辖原则,使之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国际刑法中重要的管辖原则。 (二)普遍管辖原
15、则的基本含义对于如何理解普遍管辖原则,中外法学界理论界存在分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普遍管辖原则是指犯罪行为不论发生在何地,也不论犯罪人是哪国人,对社会总是一种危害,因此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刑法对犯罪者进行追诉和惩罚;7(2)普遍管辖原则是指一切国家对于其所保护的超国家的文化利益造成侵害的犯罪,不论罪行发生在何地以及罪犯为何国籍,均可适用国内刑法予以审判和制裁;(3)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所承认或默许的刑事普遍管辖原则,是指对那些各国公认的普遍危害国际和平安宁,破坏国际社会良好秩序,危及全人类利益的犯罪,不论罪行发生在哪里,也不论犯罪人具有何国国籍,各国均有权依据国内刑法对之进行审判和处罚;8
16、87(4)普遍管辖原则是指世界上各主权国家都有权对国际犯罪实行刑事管辖,而不论这种犯罪是否在本国领土内发生,是否由本国公民实施,也不论是否侵害本国的国家或公民的利益,只要罪犯在其领土之内被发现。笔者赞同第四种观点,理由如下:第一种观点忽视了犯罪特有的社会属性。不同的国家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和文化传统而对犯罪地理解和规定各不相同。实践中为一国法律明文禁止的行为,另一国法律允许甚至要求人们去实施的情况并不鲜见。如果因实施了按行为地法律是合法的行为而受到逮捕地法律的制裁,显然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第二种观点认识到普遍管辖的犯罪具有国际性,并提出了“超国家的文化利益”的鉴别标准,但如何来统一
17、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却存在很大困难,它有可能为某些国家所利用,成为其“合法”干涉别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的借口。第三种观点将普遍管辖原则的适用严格限制在特定的国际犯罪,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它却忽略了普遍管辖原则实施的现实可能性,因为一国对在他国主权范围内的罪犯直接进行刑事管辖,必然会与他国的主权主张发生冲突,因此普遍管辖原则应有特定的地域效力。第四种观点显然弥补了上述三种观点的不足之处,为普遍管辖原则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当然,对于不在其领土上的国际犯罪人,比如公海上的海盗,各主权国家也有权缉拿和审判,只不过对在其领土上发现的国际犯罪人进行刑事管辖,是普遍管辖原则的最主要表现形式而已。二、普遍管辖
18、原则与国家主权关系的具体分析国家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和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对内是最高的,对外是独立的。975国家主权的概念源于16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法学家让傅丹在其名著论共和国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按照其本原性解释,其传统词义为“至高无上的权力”。10以后“主权”一词即获得了广泛的接受,自格劳秀斯以后,国家主权成为国际法中的核心概念,尊重国家主权也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原则。虽然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存在差异以致各个国家的主权在阶级属性,行使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国家主权原则仍是国家交往乃至整个国际关系的基础,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不可动摇的原则
19、。同样,在国际刑法的确认和适用时也要尊重各国的国际人格,尊重国家主权。伴随着普遍管辖原则在国际法上的确立,对于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国际社会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主张与实践。(一)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关系的实例分析-艾希曼案阿道夫艾希曼是二战期间希特勒政府“犹太人事务中央局”的头目,因参与和屠杀四百万犹太人而被控犯有“反人道罪”,但由于其化名逃匿,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管辖权未能实现。1960年5月,以色列情报机构侦悉艾西曼藏身于阿根廷,便派人秘密将其绑架空运到以色列。阿根廷在联合国安理会指责以色列的行为,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一个联合国会员国的主权,此种事情如果继续发生,势必导致国际摩擦,甚至
20、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但是,阿根廷没有要求把艾希曼交回给阿根廷处理,1960年8月3日,阿根廷和以色列两国政府发表一份联合声明,以色列承认其行为损害了阿根廷的基本权利,并为此向阿根廷政府表示道歉,解决了两国间由于以色列的行动所引起的侵犯阿根廷国家主权的事件的争议。以色列总检察长对艾希曼向耶路撒冷地方法院提出起诉,指控他犯有战争罪、反犹太罪和反人道罪,以及参加犯罪组织罪等15项罪行。耶路撒冷地方法院于1961年4月11日开庭审理此案。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审判中对以色列法院的管辖权提出了抗辩,声称以色列无权对一个外国人在以色列成立以前在外国所作的行为进行审判,以色列的惩治纳粹法违反国际法并超越了以色列
21、法律的管辖权力;以色列用劫持手段将其从外国押以色列审判和处罚,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因此,艾希曼主张,不论从国际法或以色列的国内法来看,以色列法院对该案都无管辖权。以色列法院驳斥了艾希曼的抗辩。法院认为,从国际法看,以色列颁布的惩治纳粹法和国际法的优秀传统完全一致,这项法律是建筑在两个原则的基础上,其一是此种罪行属于国际犯罪,其二是此种罪行的目的是消灭犹太人。艾西曼所犯的反人道罪属于各国可对其实行普遍管辖的国际犯罪,按照联合国大会决议所确认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原则,每个国家都有权对其进行管辖,以色列亦不例外。同时,以色列法院认为法律上有一个确认的规则,即一个因违反一国法律而受审判的人,不能
22、以逮捕不合法或把他送来审讯的方式不合适为理由反对对他的审判。逮捕被告的目的即属正当,手续虽有瑕疵,也不能因此取消法院对该案的管辖权。法院还认为,如果说一国的逮捕行动构成违反国际法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应该由有关国家在国际法层面上进行解决。这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构成“国际侵权行为”,解决的途径包括:侵权者负赔偿义务和受侵权者可以用同意或默认的方式放弃求偿的要求。最后,法院判处艾希曼死刑,艾希曼不服判决,上诉到以色列最高法院,最高法院驳回了他的上诉。从管辖权的角度来看,本案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一国的法院是否有权依据普遍管辖原则对犯有战争罪、灭绝种族罪和反人道罪的人进行审判和处罚;二是对这类人的非法逮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遍 管辖 原则 国家主权 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