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特点与要求.doc
《试论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特点与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特点与要求.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特点与要求作者: 摘要:有效的行政监督制度,对于我国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以及政府行政执法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再从实际出发,对比西方国家行政监督体制,深入分析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结构体系的特点与在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廉政建设的大环境下,我国行政监督制度重点建设的新要求。关键词:行政监督 监督制度 特点 要求目录目录21.前言31.1研究背景31.2研究目的和意义32.行政监督制度的内涵与特点42.1行政监督的概念42.2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特点43.中外比较我
2、国行政监督制度问题严重43.1监督权力独立性受制约53.2监督主体复杂难协调53.3监督法律法规空门多63.4监督程序建设滞后63.5民主监督缺乏主动性64.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新要求74.1主体分立,监督独立化74.2健全法制,监督法制化74.3调整重心,监督全面化74.4提高素质,监督专业化84.5坚持原则,监督制度化85.总结81.前言英国阿克顿爵士说过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行政权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与生俱来就存在着侵略性和扩张性的特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乏出现一些大权在握的行政官员滥用权力、贪污腐败、违法乱纪、无视法律、不受管制的不良现象。因此,实施
3、有效地监督权力行为,合理制约权利机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构建民主自由政治体制中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认识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实行现状,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完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构建行政监督体系,完善行政监督制度,以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违法行政。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形成多元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监督制度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就,行政监督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出来。但是在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还难以完全扼制转型期腐败事件高发的态势,因此有必要对行政监督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以找出健全行政监督
4、制度的途径。1.2研究目的和意义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最重要的便是发展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同时,反腐倡廉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建立严密有效的行政监督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第一、加强行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基本途径。行政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审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公共行政活动是否应该承担应有的法律后果。因此,实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制度,不仅可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正确性和高效性,维护宪法、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而且为构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二、加强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加强行政监督
5、,可以把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置于公开的监督之下,对各种官僚主义、拖沓推诿和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厉地批评和惩戒,对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表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第三、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手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立严格的民主监督程序,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促使政府机关切实按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保障社会的政治民主,维护人民的政治权利。2.行政监督制度的内涵与特点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督察院,御史大夫,还是现今的检察院、纪检委,行政监
6、督制度从本质上来说的其存在的意义就是监督权力机构,合法执权,维护民众利益,因此正确理解行政监督的涵义对完善行政监督制度而言十分重要。2.1行政监督的概念行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进行的一种自我监督行为,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和专业部门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包括政党)或者是个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多进行的约束、检查、督促,其目的是为了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务活动合法、合
7、理,增强行政领导的“公仆”意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从而保证行政机关正常地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简言之,行政监督就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促活动。因此,行政监督制度就是关于监督主体监察和督导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以及相应的机构设置和运作规范制度。2.2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特点我国的行政监督制度是由一个纵横交叉、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组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主要包括行政组织的外部异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自体监督两部分。我国较完整的行政监督体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现今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整的、呈网络格局的行政监督制度。一是监督主体多元化。行政监督
8、的主体不但有自身的监督,还有政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和舆论的监督。二是监督的范围较广。随着行政改革的深入,监督机构日益完善,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权力的行使都受到广泛监督。三是监督目的明确,具有统一性。共产党作为各种监督主体的领导核心,统一组织各种监督力量,相互协调和统一,对政府进行监督。四是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互统一,有机结合。他们依靠国家法律制度的内在联系,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行政监督制度的整体。3.中外比较我国行政监督制度问题严重就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监督制度来看,西方行政监督是政治权力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监督思想与政治权力
9、监督的思想经常是一致的。西方行政监督权的表现较全面,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共重,通过考察西方行政监督体系的特点,并与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制度进行对比,能够更好地发现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现存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3.1监督权力独立性受制约西方国家的监督权已经从行政权力中独立出来,直接对最高行政首长或议会负责,地位相当于副部长,在实际中发挥了较好的监督效果。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虽然并不高于行政机关的权力,但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了其拥有的权力,在议会中还有专门设立的行政监察专员,形成了独特的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使它能真正起到牵制和平衡作用。在当前的内部行政监督制度中,行使监督权的专门机构如
10、监察部门大都设置在政府机关内部,在领导体制上,这些部门受双重领导,既受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又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在双重领导体制下,专职监督机构受到的控制比较多,尤其体现在执行权上。在组织上,监督机构的负责人,不是由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就是由行政机关任命。在经济上,监督机构一般都是从同级行政部门那里领取活动经费、事业费、工资和奖金,从而在经济上受制于人。这种监督体制严重影响了监督主体的独立性,阻碍监督员执行监督权利,使得监督机构形同虚设。3.2监督主体复杂难协调西方国家在注重行政监督形式的多元化同时,用相关法律明确赋予了各监督主体的权限范围,在监督实施的具体程序上进行了细化和各职能分配
11、,有效地防止了“漏管”、“重复监督”和监督“失当”的现象。例如,西方国家的行政监督审批权和使用权是相分离的,并有完备的“新闻法”确立新闻媒体的具体监督权力,使各个监督主体多元而有序地进行“全方位”地监管。就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来看,我国有着一个复杂的行政监督系统。在这个复杂的监督系统中,各种多元的、互动的监督主体,如人大、党委、政协、行政监督机关、媒体和人民大众等都可以是监督的主体,共同发挥着行政监督的职能。然而,从我国行政监督的现状而言,由于多元监督主体之间的相互权责关系并没有完全理清,各种不同的行政监督主体虽然都有监督权,在权责细分上却缺乏更明确的规定,或者虽然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却无
12、法整合,要么交叉重复,要么监督缺位,以至于越权行事、滥用权力、互争管辖权或互相推诿的现象屡屡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行政监督应有的效率和功能的正常发挥。3.3监督法律法规空门多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应当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后盾,依法进行。如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就容易导致监督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西方各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律法制度。如美国的涉外贿赂法,德国的联邦官员法,纪律惩戒法,英国的防止贪污法,文官守则等等,把各种监督主体的地位、职责、权限、权力行使的方式、程序等用明确的法律规定下来,增强行政监督的权威性、明确性,这样大大增强了行政监督的可预见性,从而达到威慑犯罪分子、规范监督行为、政府
13、行为的目的。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建立、健全行政法制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善和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法规,为加强我国的行政监督职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总体上看来,我国行政监督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够健全,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相互匹配性较差,甚至在很多领域还是空白,这就需要尽快出台行政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社会监督法、新闻监督法等。行政监督法律法规建设的相对滞后,大大影响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另外,行政监督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缺乏或者执行不力,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行政监督的随意性,致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屡见不鲜。3.
14、4监督程序建设滞后科学的监督制度应当是全过程、多功能的,应当贯穿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全过程。这包括三个方面的监督:对权力获得的监督;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和对权力运行后果的监督。西方国家行政监督体制注重预防,已经从被动监督转向了主动监督。美国国会在1977年制定了“置政府于阳光之下法”,要求联邦政府属下的50多个委员会和机构的会议公开举行,因某种理由可以举行秘密会议,但这些理由须得到该位的首席法律官员或法律顾问的认可。而瑞典的由申诉专员提交的案子或报告,新闻界能够及时获悉,并将此详细刊载。我国当前行政监督的程序化建设严重落后,导致在我国当前的行政监督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事后追究”的被
15、动做法,行政监督往往偏重于事后追惩,忽略了在违法行政行为发生前的预防工作、行政行为过程中的控制工作以及行政监督后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工作。我国当前在事前监督和过程控制中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成克杰、胡长青等一批高官的落马更加深刻地验证了这一点。3.5民主监督缺乏主动性一个健全民主的现代社会,其监督指向应该是自上而下、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统一、平衡配置。西方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并保证了自下而上监督的方式和效能。如在瑞士,国家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促进公民直接参政。在芬兰,设立了法律指导委员会,免费为公民行使权力提供法律咨询。同时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时效性,并成为政治斗争或者
16、党派斗争的工具,因此新闻媒体能与掌握着政治权力的三个部门相抗衡,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但是目前,我国自上而下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自下而上的监督和平行制约的监督,造成了不少监督环节的空档,显得苍白无力。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投诉无门,上访无道。政务公开的选择性和封闭性,使得公民掌握信息的有限,增添了公民参与行政监督的难度。4.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新要求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急需改进,以适应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建设的新要求,作者认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应遵循以下要求:4.1主体分立,监督独立化真正有效地行政监
17、督,一定是硬性监督,有明确的责任与权力范围。构建监督主体独立系统,解放监督主体执行人员制约枷锁,防止多头领导对独立职权的干预和阻碍,使得监督主体实现权,责,财等关系命脉的自主,是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是健全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物质基础。4.2健全法制,监督法制化行政监督立法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尽快建立健全各种行政监督法规,才能为积极有效的行政监督提供基本的规范程序。当然,为了防止强制执行权的滥用,这种权力也必须由法律赋予,并由法律限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健全行政监督制度的法律基础。4.3调整重心,监督全面化一方面,要加强事前的监督,防患于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行政 监督制度 特点 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