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过错责任原则文献综述.doc
《无过错责任原则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过错责任原则文献综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无过错责任原则文献综述法学(本科)0602班 王远帅 指导老师: 刘秀清 摘要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弥补了过错责任的不足,加大了对受害人的法律保护,但由于现实社会中理解的偏差,使得我国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立法和实践应用中矛盾丛生,对其内涵和适用范围的界定也有许多模糊不清的认识。确定无过错责任在民事归责原则中的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讨论了无过错责任在我国现实法律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并且列举了几种重要的学者观点予
2、以研究。关键字无过错责任原则;侵权民事责任;民事归责原则1 无过错责任的产生及其概念 无过错责任是伴随着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归责原则。在当时,这种社会化大生产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引发了工业事故的大量增加,严重损害了工人对生命与健康。受损害的工人们要举证加害人的行为有过错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加害人却又很容易找出各种理由对受害人请求权进行抗辩,其结果只能是受害人的败诉。这种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加剧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和阶级斗争。无过错责任所具有的公平性在保护无辜的受害人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如过分强调过错责任,受害人无法得到补偿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因此,随着
3、保险事业的发展,无过错责任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但我们也应同时慎重考虑加害人的行为于法上的评价。对不法行为过于必要的制裁和教育,否则无过错责任的适用就会进入误区。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立法不得不承认并确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由于无过错责任原则较其他原则产生时间较短,所以还未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说,所以我们仅以不同法系的各国间的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一些文献和实例加以了解无过错责任在现今法学研究中的发展情况,由于各国法律习惯和法律渊源的不同,无过错原则在各国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有待实践的检验。2 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几种代表性学说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由于社会制度,历史传
4、统,文化背景,特别是法律发展及完善程度上的不同,比如有的国家以法律的明文规定来处理相关案件,有的国家则是通过以往惯例予以解决,因而对无过错责任原则各国存在差异,也各有特点,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2.1大陆法系国家关于无过错责任的立法及现状当前,法国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法法系国家之一,主要借助成文法来表现法律的合理性。法国无过错责任的确立,法国最高法院在1914年1月19日的一个重要判决中指出,物之保管人除能证明损害系由于(1)不可抗力,(2)被害人之过失,(3)第三人之过失所造成者外,纵其对损害之发生并无过失,亦应负赔偿责任这一重要判决,虽然是通过判例,对法国民法典第1384条做扩大解释而来,但
5、是这些判例的发展,仍以民法上的规定为最终根据,并未构成明显冲突。因为法国民法立法当时,于一般侵权之外,就物的管理支配责任另设空白规定,是以统摄立法的方法防止法律遗漏,解决当时未曾料及的权益损害现象。所以,法国无过错责任的发展方式,一方面以民法规定为一般规范,其内容则由判例补充而逐渐具体化;而另一方面,又辅以部分特别立法,形式上既维持了法律的高度安定性,实质上又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法国民法典开创了无过错责任一般条款立法模式的先河。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简化立法,并赋予法律极大的伸展性,为不少国家立法所借鉴。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一般条款规定得过于原则、抽象,可能会出现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的情形,并且
6、赋予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可能会出现法官的擅断。弥补此种缺陷的方法就是采取无过错责任一般条款和类型化列举相结合的立法模式,将无过错责任一般条款作为一个补充性规范,用来伸展法律而不是用来判案。德国权威教科书在其1930年第11修订版中,列举了3种损害赔偿之发生原因:(1)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债务或物上请求权;(2)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法益;(3)行为人对损害之发生并无过失,但基于特殊理由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属于最后一种者,情形甚多,因情形不同,我们不能积极提出一项原则加以说明,只就其消极特征立论,统称之“无过错责任”。在德国法中还有一个与无过错责任非常相似的概念,即危险归责,依德国著名学者拉伦兹的
7、观点,危险归责包含以下三个类型:第一是危险责任;第二是在权利状态尚未终局确定前,一方面允许某人从事强制执行或为保全请求权的行为,但其他方面又在一定条件下使其负担因此所生的危险;第三是指为他人利益而从事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事务。2.2英美法系国家关于无过错责任的立法及现状 英国和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又是普通法系的典型代表国家,19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产业革命带来的工业事故频繁,普通法不足以对工业雇佣中大量增长的对生命和肢体的危险提供保障,法律的这种状况把工人置于一种忍无可忍的地步。1897年英国颁布劳工赔偿法令,规定凡发生工伤事故,除非劳工自身出于故意或有重大过失,否则均由雇主向受害者承担
8、赔偿责任,其形式可向受害者直接赔偿,也可通过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形式由受害者获得赔偿支付。工伤保险费的形式,既可避免发生劳资争议,又可由社会分担赔偿负担,具有较好的效果。美国各州在1910年以后,相继颁布了劳工赔偿条例。这些条例通常都规定,不论雇佣人或受雇人有无过失,雇佣人对于所发生的伤害事件在雇佣上应承担风险。这种严格赔偿责任形式辅之以强制的责任保险,使损失由整个社会来分担。到20世纪中期,无过错责任原则基本进入了普通法系国家的侵权行为法领域.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侵权行为法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通过判例,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创设新的侵权责任类型,不断完善和发展侵权法,使得侵权法能够与时
9、俱进,为受害人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在欧美法系有学者把无过错责任分为绝对无过错与相对无过错,而相对无过错即相当于过错推定,但两者实际上有根本的区别,第一,从责任的性质上看,无过错责任不具有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性,而在于对受害人提供补偿,补偿功能是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法律特征,至于因何发生这种损害行为“则是现代社会必要经济活动,实无不法性可言.因此,它不能起到预防不法行为之作用,而过错推定仍然是以过错为归责原则,只是法律加大了加害人的注意义务,因此过错推定还是具有一般民事责任的教育、惩罚等性质。第二,从最后的责任分担情况来看,由于无过错责任的基本思想是对不幸损害的合理分配,因此在侵权领域中,无过错责任往往
10、和保险制度联系在一起,通过保险制度实现损害分配的社会化,而过错推定,因为法律加大了加害人的注意义务,因加害人未能尽到义务,所以要对受害人提供补偿,它并不以保险制度而分配损失。 第三,从免责情况来看,无过错责任并不考虑当事人的过错,一旦损害发生,就应承担责任。并不存在免责的事由,而过错推定承认加害人有反驳的机会,在存在不可抗力时,也有机会免责,所以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归责方法。 第四,从司法审判实践的情况来看,无过错责任并不需要双方当事人对有无过错举证,而只要有因果关系的存在,故法官对此责任的适用缺乏弹性和适应性,而过错推定给法官在认定加害人举证反驳,提出免责事由单方面的认定有了一定的裁量权,有利
11、于法律原则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变化发展,这也归根于两者的性质,一个以分配损失为必要,一个仍然以过错补偿为原则。 2.3我国关于无过错责任的立法和现状2.3.1我国法律规定中关于无过错责任的条文 通常认为我国最初对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立法上首开先河的确认体现在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3 款规定:“没有过错, 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即该条款是我国民法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承认。但是, 无过错责任是否可以成为我国侵权法中的一项归责原则, 在我国民法界曾经发生了十分激烈的争论, 大多数学者从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3 款规定分析, 认为无过错责任应当界定为侵权法的特殊的归责原则。过错原则一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错责任 原则 文献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