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之我见.doc
《完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之我见.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完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之我见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完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之我见 前 言 “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城市管理多头执法的现象,曾给执法部门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为了解决城市管理领域中多头多重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更好地从源头上制止行业不正之风,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适应现行城市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国务院自1997年以来多次下发文件做出具体部署,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和3个直辖市经批准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并取得了
2、显著成效,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行政执法状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是实现由多头执法向统一执法的实质性跨越,是实现行政执法法定化、规范化、统一化和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由于行政处罚法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过于原则,关于其目的、原则、作用、法律本质、执法主体的设立、执法范围、管理体制、机制、运作方式、执法程序、绩效评价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界定,以至于我们的认识程度不深。加之理论研究力量比较薄弱,对实
3、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反应不够迅速,从法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的工作相对滞后,因此,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理论困惑,出现了一些现实难题,并且影响到这项法律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我选择了这个题目,试图探讨一些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以便寻求相应的治理对策,促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健康发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必要性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高志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4、释义,红旗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第2526页即将若干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有关行政机关不得再行使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具体说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减少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由于行政执法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政府部门几乎都有行政管理职能。由于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地方和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不顾国家全局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以罚代管的现象极为普遍,客观上纵容了违法犯罪行为。相对集中行政
5、处罚权制度可以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减少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2、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实现了执法职能的相对集中,责任明确,有效克服了分散执法软弱无力、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由综合执法部门统一行使市容、规划、园林、市政、环保、工商、交通等部门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原有执法队伍被撤销或者相应精简。虽然执法队伍和人员减少,但是执法力量却更集中,执法力度大大增强,明确了权力和责任,行政执法形成合力,执法水平和效率显著提高。 3、有利于依法治市,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竞争力
6、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划清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规范了执法行为,为依法治市奠定良好的基础。各试点城市的执法体制都有了重大改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也大大加强,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突击执法和运动式执法的状况;部门之间因职权交叉造成的行政执法中推诿扯皮、有利的事争着管、无利的事无人管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等各方面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有效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树立了城市管理的新形象。 4、有利于强化监督机制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初步实现城市管理领域的管理权、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的分离,改变了原来那种由一处行政机关“自批、自
7、管、自查、自罚”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新的行政执法机构与相关行政机关建立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芜湖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特点及现状1、芜湖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现状 为加强城市管理,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在安徽省芜湖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复函,芜湖市政府法制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芜湖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自2003年7月15日起施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各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本市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该办法规定的8项行
8、政处罚权,即: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市政设施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旅游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撤销了若干支执法队伍,精
9、简了执法机构,减少了执法人员;实现了职能转变,审批权和处罚权分离,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监督约束;明确了责任,减少了因职责不清带来的推诿、扯皮行为,提高了行政效率;规范了执法行为,基本杜绝了执法扰民、重复处罚等现象;针对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部门配合,综合运用各种处罚手段,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升了城市管理整体水平。 区市容局、行政执法局、文明办目前是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区市容局局长兼任行政执法局局长、文明办主任,下设一科一室(督查考核科、办公室),行政执法局下设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大队下设6个驻街中队,机构设置如下图所示:2、芜湖市城市管理综合
10、执法体制改革的特点 、执法主体的唯一性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幸福校园网站,2005年12月5日,第3页,第8行,#; 城管综合执法试点以区为单位,组建统一的执法队伍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区城管大队作为区政府的直属部门,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 、执法体制的统一性 区城管大队内部实行两级管理体制,大队下设中队,中队进驻各街道办事处实施综合执法。与此相适应的是,在人事任免、检查考评、工作调遣方面,实行以区为主,在听取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大队对所属中队进行直接领导,以确保城管大队实行统一的管理。 、执法职能的综合性 区
11、城管大队行使规定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权。综合执法的范围主要是区辖建成区范围内,内容主要涉及市容环卫、绿化、市政、环保、无证设摊、出店经营、违法建筑管理等方面,具有“综合执法”的特点。目前我市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解决行政执法长期存在的队伍膨胀、多头执法、职权交叉、执法扰民等问题,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改善城市管理,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同。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立法工作亟待完善,执法队员的编制问题成为执法瓶颈&n
12、bsp;由于在目前现有法律中仅有行政处罚法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有原则性的规定,而在具体内涵、机构性质、地位、职能等方面均没有法律明文界定。相应地,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试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实践中认识不一、运行程式不一,“瓶颈”问题较多的现象。目前只有少数有立法权的城市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作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依据,多数城市只是为了规范本地的运作各自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芜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两年多来,一直是以芜湖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来组织工作,而按本办法实施行政处罚可操作性并不大。 目前芜湖市行政执法队员享受公务员待遇,编制却为事业编
13、制,俗称“地方公务员”。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由此可见,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综合执法主体,已经立法明确定性为行政机关。而其工作人员无疑应是公务员。但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城市政府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执法主体界定为事业组织。芜湖等地探索定位的”行政事务执行机构”,是介于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的第三种定性。由于没有人事编制上立法的支撑,难以使行政事务执行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同等享受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法定待遇。裴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权的法制
14、思考,城市管理,2005-01,第5253页2006年元月公务员法实施在即,关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定性已有法可依,各地市政府应按该法律相关规定妥善解决好行政执法人员的编制问题。部门职责不清;处罚职责界定不明确;部分行政处罚权被分割后,实施较为复杂 这是目前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面临的最明显、最实际性问题。理论上严格划分审批权、收费权、监督权和处罚权是完全可能的,但是这些权利的行使,常常是纠缠连接在一起的。在行政法理论上,行政处罚权是不能被分割的,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在部分职责的划定上,却分割了行政处罚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较为复杂。一些被集中的行政机关从自身利益出发,把工作中管理
15、难度大,无人肯管的“硬骨头”借机“踢”给城管部门,而把对自身有益的处罚权牢牢抓住不放,有的部门则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不支持、不配合。 如环保部门管理的环境噪声问题,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后,市政府法制办将环境噪声的处罚权划转到城管执法部门,而城管部门既无噪声鉴定设备,也不能按照环保法律法规行使相关行政处罚权,造成市民为了一个噪声投诉不得不找众多部门,而城管执法部门又不得不耐心做宣传解释和转递工作,既影响执法部门的形象,也增加了管理的层次,反而降低了管理效率。 再如把公安交通方面关于车辆侵占人行道的处罚权划归城管执法局,公安交警部门继续行使其他的处罚权,违反了
16、行政处罚权不能分割理论。在实践中,一方面是公安交警部门不放权,继续对车辆侵占人行道进行查处,另一方面是城管执法部门不具有暂扣驾驶证、年检等强制措施,的确也管理不到位。 法律法规的适用出现矛盾 根据规定,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法律、法规是现行的,不需要重新规定。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不一样,对同一违法行为的认定有区别,给予处罚的形式和数额发生较大的差异,出现适用的矛盾。 例如同样是在城市道路两侧擅自设置影响市容的大型户外广告的违法行为,芜湖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处以3000元的罚款,而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则规定处以500
17、元以上2500元以下的罚款。法律、法规的适用出现矛盾,势必造成同一违法行为不同罚,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旦违法相对人以此提起诉讼,执法机关必定败诉。 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不通畅,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独立性被弱化;且 相互监督不到位 纵向分离审批权和处罚权后,各职能部门需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但是,有些主管部门由于狭隘的部门利益思想,对开展这项工作不支持、不配合,采取不通报审批事项、不协同认定违法事实、不应用年检年审等手段制约违法的方法,使执法工作难以开展。 如果不充分赋予执法
18、部门行政处罚权,不通过立法赋予对审批许可部门检查权,不尊重执法部门的工作独立性,片面强调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协调,就可能出现“协调弱化主管”的现象。 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加强执法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约束。但事实上,主管部门的审批许可权是独立行使的,目前的法律并没有规定对审批有检查权,主管部门的审批行为是否违法不在执法部门的监督范围。在执法实践中,为了不破坏和主管部门的良好关系,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执法部门采取的方式也是对管理部门审批过的行为就认定是合法的。如在违法建设的查处认定过程中,只要有规划部门的审批许可证,执法部门就认定建房行为合法,而不会去检查该
19、行为是否在事实上违法。 执法手段延伸不够 由于政府规章和行政处罚种类的限制,执法中主要采用教育纠正、警告、暂扣物品、罚款等处罚形式,缺乏必要的“杀手锏”,缺乏有效的后续手段。如行政相对人不执行执法部门做出的罚款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往往得不到及时快捷的支持,造成执行时间过长,难以达到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的管理要求。而责令停产停业等有效的处罚形式需要地方性法规或行政法规做出相应规定,更加有效的年检年审、停业整顿等手段没有从主管部门中调整划转入城管部门,执法无法形成威慑力。 执法信息化水平不高 一是由于财力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比较少,执法机关与相关
20、主管部门之间、市、区、街道等不同层次的执法部门之间形成不了快速、迅捷的信息沟通渠道。二是把信息化重点放在执法部门内部电子政务建设、执法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之间行政管理信息的互通与共享上,对于现场巡查和执法手段的科技化和信息化研究不够。目前我市仍然依靠执法人员步巡、车巡等方式实行监管和执法,人员疲惫、效率不高。 行政执法人员素质、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执法人员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综合执法部门统一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与原来分散执法的状况相比,执法范围更广,权力更大,责任更重,要求也更高。而各地试点工作进展并不平衡,有的地方对新组建的行政执法队伍没有认真考核把关,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善 城市管理 相对 集中 行政处罚 工作 我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