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派出所规范化执法建设的思考.docx
《对派出所规范化执法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派出所规范化执法建设的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考内容摘要:随着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推进,基层派出所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需要。因此,加强推进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分析当前基层民警执法的缺点出发,加强培育基层民警执法素质,完善统一规范化执法制度体系,加强执法监督,特别是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关键词: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随着 2009年公安部 “三项建设”的开展,切实提高执法能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也成为基层派出所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必经之路。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最前沿的执法主体,是执法行为的具体实
2、施者和执法效果的体现着,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直接体现了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水平。基层派出所作为公安工作的前沿阵地、窗口单位,执法规范化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提高执法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密切警民关系、取得群众支持的必由之路。一、基层民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最基本的履职要求。充分认识执法规范化建设对于公安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看,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机关忠实履行职责、服务发展大局的客观要求。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发展的规模、速度、效益都要受影响,更谈不上科学发
3、展、和谐发展。在当前经济要快速增长、社会发展转型要加快的大趋势,而又面临世界金融风暴所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影响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负面因素将大量存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又尚未成熟。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特殊历史时期,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各项维护稳定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基层民警执法来落实的,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我们执法规范化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基层派出所作为公安工作的前沿阵地、窗口单位,执法不规范,不仅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而且极易引发和扩大事端,引起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基层派出所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切实提
4、高执法规范化水平,提高维护稳定、服务发展的能力。第二,从公安事业发展全局来看,加强基层民警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机关适应形势任务要求、推进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公安机关面临的执法环境来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对基层民警执法工作的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从公安机关自身建设的布局来看,经过近年来开展“大讨论”、“大练兵”、“大走访”和“三基”工程建设,特别是2009年公安部又提出开展“三项建设”工作,一些制约公安工作的体制性、保障性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和即将得到解决,公安事业发展的基础进
5、一步夯实。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提高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水平,不仅具备了内在的必要性、必然性,也具备了外在的可能性、可行性;不仅为进一步解决公安执法问题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推进公安事业发展提出了重要的突破方向。因此,基层派出所必须顺应形势,把握机遇,认真贯彻公安部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基层执法队伍水平和公信力。二、当前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现状(一)执法不严 ,随意性较大。一是以罚代处,降格处理。部分民警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解决办案、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一些办案民警在查处治安案件时,对当事人以高额罚款代替治安拘留或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经济犯罪案件,很大一部分仅以追
6、回赃款告终,犯罪嫌疑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二是处罚畸重畸轻,显失公正。有的对犯罪嫌疑人同责不同罚;有的处罚一刀切,特别是治安拘留处罚,无论违法程度轻重,普遍顶格处理;有的对治安案件不坚持依法调解,机械执法、偏听偏信、以势压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二)执法粗暴、特权思想依然存在。一是执法粗暴,如2008年孟连“胶农”、上海“杨佳”事件,2010年湖北省的“厅级官员太太被打”事件等都给公安民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证实了部分民警的执法有欠妥当;二是刑讯逼供。部分派出所和民警在办案中打骂体罚、刑讯逼供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滥用强制措施。一些基层派出所和民警在办案中滥用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等
7、强制措施,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随意扩大派出所临时关押人员范围现象,在基层办案中也比较突出。一些办案单位不分对象、事由,把当事人传到派出所就是一天一宿,将其变成了短期拘留和变相处罚。三是特权思想严重。有的民警思想不端正、作风不正,群众意识淡薄,以管人者自居,没有转变服务人民的工作理念,说话办事态度蛮横,动辄训斥、打骂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三)执法主体理论知识不足。笔者通过公安网发帖对宝安区近200余办案民警进行调查发现:近40%成的刑事办案民警一般是受理案件后再进行查阅相关法条或咨询局法制部门,对具体的案件定性没能充分的吃透。导致一些交叉罪名案件的定性不准确,最后导致定性主观化。部分
8、案件的定性太牵强近,50%成民警对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的有关执法要求没有切实贯彻,近60%民警没有参见公安部、公安厅的开展的执法理论知识讲座,派出所领导讲座不够重视,多数只是处于应付,对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的程序规定等有关法律知识学习力度不够。 (四)公安法律文书制作欠规范。现在主要是在警综系统进行有关法律文书的制作和填写,主要表现在有些民警没有正确选择有关公安专用词条,对词条的理解不透;特别是警情的简介和审批表的警情简介出现抓不住重点,缺三少四的现象;同时在询问、讯问笔录制作不够全面,经常导致重复传唤当事人到派出所进行再次问话。(四)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当前
9、的执法工作中,对民警的执法监督不健全,日常对基层办案民警执法监督的除了内部监督的上级公安机关的纪委、督察部门,还有外部监督的纪检监察部门、行风办、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但是大都是监督不到位。对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的少数民警的违规执法,大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大不了是单位去财消灾,对违法民警严格追究的少;对民警规范执法的保护更是缺乏,正常执法行为也经常遭遇到恶意投诉和暴力抗法,我们的民警经常是流血又流泪。长久以来,使得广大民警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认为违规执法没什么大不了,也不要付出什么很大的成本,规范执法也不能给个人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得治安随意性加大。三、当前执法不规范现状的原因分析(一)民警的工
10、作的压力过大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人口众多的移民城市,特别是近年来,各种犯罪活动一直处于高发态势。在我国社会治安复杂、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基层公安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15小时,一个民警一年的工作量达3000多小时,是同级政府部门公务员工作量的两倍半,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1(第51-57页)。据调查,深圳市派出所每天平均要接处警近100次、受理刑事治安案件至少10几起,每个派出所还有积案数起,同时每个办案民警有自己的业绩指标,比如每月每人至少办理10名治拘、1名刑拘、1名网逃等,而上级公安机关对基层执法程序也要求越来越高,执法变数大,导致一些基层一线民警对执法存在恐惧心理,导致得过且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派出所 规范化 执法 建设 思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