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歧.doc
《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歧.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歧兼论经济学的重建赵 平(江苏淮海工学院经济管理系,222005)摘要:西方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是以人性抽象的同一不变性和人的需要无限制为前提的;马克思经济学以人与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是以人的个性差别存在为前提的。把人性的相对不变性和人性的差别存在有机地结合起来,辅之以系统论方法,则是经济学重建的前提和基本出路。关键词:人性 需要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经济学 方法论The object of the economic study should be the need of human beingBy zhao PingAbstract: the study of reso
2、urces division of western economics is on the abstract unchangeable sameness of human nature; while the study of human relationship of Marx economics is on the basis of existence of the personal difference. Both are reasonable and one-sided. To combine the relative unchangeability and the existence
3、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human nature, added with system method, is the presumption and basic road to rebuild economics.Keywords: human nature, need , western economics, Marx economics, methodology.东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统一以及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传统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矛盾,是我国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经济学者对此进行了
4、激烈的讨论,但还未形成一种主流意见。少数学者也曾尝试把马克思经济学范式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统一起来,但并不成功,研究对象也不明确。其实,东西方两种主流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并不仅仅是完全不同的或对立性的关系,它们也有某种互补性的关系,这就是他们都研究了人性的某一侧面,并在某一侧面人性的假设条件下展开自己的逻辑体系。同时,形成当前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其理论体系的这一格局,也与这两种经济学体系所采用的方法论不同密切相关。只有真正找到这两种经济学的分歧点人性出发点和方法论根本差别所在,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推动经济学重建有序展开。当前,经济学问题在我国争而不论,重建工作开而不展,原因主要在此。一 西方经济学
5、的研究对象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下我们讲的西方经济学都是指西方主流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稀缺性的原因在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因此,人类需要的无限性是资源稀缺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同时,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的需要直接地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既然如此,那么,能否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人的需要?我们知道,研究资源配置只是作为满足人需要的基本手段,而且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并不能在经济上解决和涵盖人需要的所有问题,如人性问题、人的需要问题、人性与人需要的关
6、系及其它们的变化规律、人类经济行为的变化规律、产品的分配问题、人与人的合作非合作变化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主题)等等,都不是资源配置研究这一主题所能覆盖的。而且,与其说在人的需要无限性条件下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不如说是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研究人类的经济行为。对条件关系表述的这一颠倒,表明了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很难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更象是一门工艺技术学或资源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的过分数学化就是由研究对象的这种颠倒所导致的。而且,对条件关系表述的这一颠倒,也表明了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不仅要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同时也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其实,把资源
7、配置看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20世纪的事情,更确切地说,是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出版了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以后才在西方逐渐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如果我们翻看文艺复兴以来到20世纪初这一经济学从产生、发展到成熟整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经济理论著作,就会发现人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议题和最主要对象,马克思经济学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并不是对这一历史时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反叛,而是反映和继承,尽管在研究结果上是反叛的。虽然他们都研究人,但研究的侧重点又所不同,马克思研究的是社会地位和财产权利有所不同的具体的有差异的人,是相互联系着的个人,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同的人和人的关
8、系,而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人,是本质上完全相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是平等的人和人的关系,经济人概念就是这种抽象的结果。同样是对人的研究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除了他们的世界观不同以外,也与他们所采用的方法论不同密切相关,这就是还原论方法和唯物辩证法的不同。在当代,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也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他说:“当代制度经济学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当代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本来就应该是的那种经济学。”这说明,当代西方经济学也有向人的研究复归的倾向和需要。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西方主流经济学仅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不仅显得太狭隘,它仅研究人的需要的一个方面的问题,不能反映和统
9、一当代经济学的所有研究成果和涉及的所有问题,而且也偏离了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和历史发展的继承性,所以,必须抛弃西方经济学的这种研究对象观。以人的需要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难免使人产生怀疑虑,这就是其它学科的研究也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如此就会使经济学失去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经济学是以满足人的直接需要为研究对象,其它学科只是在间接层次上满足了人需要,并不以直接满足人的需要为研究对象,所以,经济学以直接满足人的需要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因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且又反映和统一了当代经济学的所有研究成果和涉及的所有问题。同时,作为与物质需要
10、并列的人的精神需要,如文化产业、信息产业中的某些行业,正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着重研究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传统经济学理应与研究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经济学并列于研究人的需要的经济学之中,成为其分支学科。而且,以人的需要为研究对象,也有利于克服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缺乏人文关怀,看重物质财富、轻视人与环境必须相协调的蔽端。所以,以人的需要为研究对象,也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需要。当代西方经济学为什么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呢?我们认为,经济学的发展如同经济发展一样,都有一种路径依赖关系,是文艺复兴后近代哲学、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西方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这并不意
11、味着某一门科学或西方经济学没有它的片面性,它总是有条件的正确)。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因素决定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这就是近代西方学者对人性的认识和还原论的方法论。就近代西方学者在经济学上对人性的认识而言,作为西方经济学核心概念的“经济人”集中反映了这种认识的成果。近代西方学者对人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反映在人性本质的来源、人性恶与人性善、利已与利他、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人性与社会秩序等问题上,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实际上也是近代道德哲学各分支研究的共同主题,经济学研究自然不能例外。尽管人性的研究花了西方学者好几百年的时间,但他们研究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张扬文艺复兴以来人的个性
12、,强调人的个性的天然性、平等性,自利是人的共同本性,对金钱财富的追求是人的“共同欲求”,人们彼此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不证自明的经验常识和普遍真理。因此,尽管对人性的研究花时间很长,但在经济学上对经济人从未作过完整的、严谨的描述。正如杨春学在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一书中所说,在学者们的心目中,经济人的行为本质是尽人皆知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内省方式在自己身上看到这种本质,没有必要详尽说明这种本质究竞是什么 杨春学.经济学与社会秩序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60。对不同个人人性的这种共同抽象,说明人性本质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和无差别的,进而是无限的。个人自利行为
13、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也就是人的需要是无条件的和无限的,无条件无限性的东西是无法进行具体研究的。所以,人的需要的无条件无限性就象经济人的概念一样,存而不论,作为公理存在。公理性的东西,在任何理论体系中当然只能作为条件而存在,不能作为研究对象而存在。所以,一旦经济学发展成为公理化的理论体系,它就再也不能在自己体系内容纳有关人性、人的需要的研究,只能作为条件和公理存在。所以,在研究人和物关系(这里人和物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经济学中的内涵,我们指的是总体的人和物的关系,这种总体的人自然是有差别的、未经过抽象的人,包含人和人的关系。传统经济学讲的人和物关系实际上就是指资源配置)的经济学中,放弃了经济学的核心
14、人,只好研究人和物关系中的“物”,即资源配置。西方经济学对人性的这种无差别抽象,有其科学合理性,是科学研究所必须的,但也就此奠定了它与马克思经济学走着相反的发展道路,沿着片面追求科学化、形式化的方向发展下去。而这又和近代哲学、科学的还原论方法紧密相联,并且正是在还原论方法的有力支持下,西方经济学才得以建立形式化、公理化的理论体系。近代哲学、科学的还原论的思想方法是建立在笛卡儿的形而上学唯理论的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在哲学原理中,笛卡儿把自然界看作一个是具有统一性的物质世界,这一世界的唯一本质是它的广延性。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认为物质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在任何层次上组成任何整体性的物质的元素在本质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研究 对象 分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