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论文论我国实现法治之路径———民族精神的法律本体论.doc
《法学理论论文论我国实现法治之路径———民族精神的法律本体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理论论文论我国实现法治之路径———民族精神的法律本体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我国实现法治之路径民族精神的法律本体论 论我国实现法治之路径民族精神的法律本体论孙艳军(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摘 要我国大量借鉴和移植了西方的法律,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国法律体系。但中国法治远未实现,其原因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严重抑制了法治文化之形成。为此,本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借鉴萨维尼的法律本体论民族精神,提出改革中国宗法制的法律本体,构建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法律本体论,是实现中国法治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法治; 宗法制; 萨维尼; 法律本体; 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6285( 2010) 12 0053 05 以法治国,建设
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法治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 摒弃人治,实施法治,毋庸置疑,我们对法治理念的认识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我国的法治文明远未成就。本人探讨我国实现法治之路径,按下述逻辑顺序依次展开: 第一,中国法治之困境; 第二,回顾现代法治理念,分析法治的涵义; 第三,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分析宗法制的法律本体论,抑制了法治文化; 第四,日本崛起的启示; 第五,解读与评析萨维尼民族精神的法律本体论; 第六,建构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法律本体论,是实现中国法治的根本出路。 一、中国法治之困境 1999 年 3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 1
3、982 年宪法进行修改,增加了“实行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法治国家,是指国家法治化的状态或者法治化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借鉴和移植西方法律的基础上,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法治作为一种文明、一种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远未成就。更为严重的是,从清朝末年开始,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法治,时至今日,已有上百年时间,但我们在法治方面的差距却仍然很大,甚至有扩大之势。 首先,以法治国的政治秩序尚未确立。在法治实践中,往往回归到古代人治的轨道。 其次,以法治为核心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社会上存在大量的黑社会势力。近来重庆打黑就是明显的佐证。 最
4、后,从思想观念上,人们并没有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法律未能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信守。这是我国未能实现法治的根本原因。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行业,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基层,都来源于人民,人民的意识决定一切。人们思想观念中的权力本位意识、关系本位意识,造成中国难以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 法治,对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中国古代并没有西方的法治理念,先秦法家提出的法治,根本不同于后来资产阶级提出的与民主制相联系的近现代法治1。为此,有必要回顾现代法治理念的产生及发展二、回顾现代法治理念( 一) 现代法治的理念基础现代法治的理念来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法治”理论肇始于柏拉图。柏拉图主张,“能称得上治国之王者,不是基于
5、他政治主张的正确,或者学识的渊博等个人因素,而在他是否依法治国。”2在人类历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观念,并进一步明确指出: “统治者只能是法律的仆人。”3123-176柏拉图还由政体的中道标准推论出政治权力的分权和制衡思想,他说,“权力过分集中,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他赞同斯巴达把单一的王权一分为二,把权力限制在更合理的比例上。以权力的衡平来稳定国家。”391-94这些思想无疑是后世分权与制衡思想的先声。 在西方,明确提出法治的第一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发展了柏拉图的法治思想,他认为“法治应包括两重意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
6、良好的法律。”4199亚里士多德论证了“法治优于一人之治。”462-170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中,包含着“法律正当”、“法律至上”和“法治优于人治”的理念。 西方自由主义和法治主义的奠基人洛克认为,“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56生命、自由、财产是人的天赋权力。他在政府论中指出,“法律要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防止权力滥用,就要实行分权制,把国家的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585-90将分权和制衡的原则作为实行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18 世纪的法国,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 中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6。系统提出了分权制
7、衡学说。把洛克提出的立法、执法和对外三权划分的理论发展成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详细阐述了三权的范围和归属。 卢梭从“人民主权论”和“社会契约论”出发7,指出在实行法治的共和国里,法律是社会公意的体现,具有至上的权威,而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法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卢梭法治思想的重要原则。 ( 二) 现代法治理念 从以上西方部分法治理论来看,现代法治的重要理念主要体现在下述五个方面:1 法治的前提是民主政体,法治是良法之治。 凡是专制政体制定的法律都是恶法。 2 法治体现的是人民主权,法律应由人民制定,体现人民的意志,而非由统治者制定。 3 法治排斥人治,法治就是众人之治,优于一人之治。 4 法
8、律至上理念,法律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和遵守,法律保持至上的权威。民众的活动,尤其是国家政治权力,要服从法律的统治。 5 法治在于保护人们的正当利益。现代法治以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为依归。法治体现的是权利为本位。 现在法治理念,来源于西方,借鉴西方的法治,学习西方的法治文化,是我国近代乃至现代法治的路径选择。具有真知灼见的学者指出,传统中国社会没有产生现代法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排斥法治的因素8。当代社会表现为,官本位意识、义务本位意识和关系本位意识,这些意识,是中国法治文化形成的重大障碍。为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宗法制的法律本体论 ( 一) 法律本体论“
9、法律本体是法律生成和发展的始基和力量来源,是法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指向。法律本体论就是以法律与法律本体之间的这种存在与本原关系的理论。法律本体论为人们解释法律本质和现象提供了可 以 遵 循 的 思 维 路 线,是 法 学 理 论 的 逻 辑 起点。”9不同的法律本体,产生不同的法律文化。法律本体论,为我们理解和解释中国的法律文化提供了方法论。 ( 二) 宗法制的法律本体论 探析中 国 传 统 法 律 文 化,首 先 得 追 本 溯 源。 “古希腊和罗马,平民和贵族的斗争较彻底破坏了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组成以地区划分居民的国家。 而在中国,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在步入阶级社会后一直 保 留 下 来,氏
10、 族 首 领 直 接 转 化 为 奴 隶 主 贵族。”1010-11中国古代最早的是神权法思想,神权法思想兴起于夏商而动摇于西周。西周形成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治”思想。所谓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117礼治发展到西周,确立了这样几个原则,即“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 民变 革 者 也。”( 礼 记 大 传) “亲亲”,指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尊尊”,指晚辈必须敬重、孝顺长辈,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宗法制的核心是区分贵贱,礼的作用是显示区别,即“礼者为异”( 礼记乐记) 。3 儒家的法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学 理论 论文 我国 实现 法治 路径 民族精神 法律 本体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