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毕业论文1.doc
《试论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毕业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毕业论文1.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企业环境法律责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使得污染进一步扩大。本文分别从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及行政法律责任三方面探讨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延长企业责任主体资格、改善环境执法处罚机制、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等对策建议,使得企业积极承担环境法律责任。【关键词】: 企业 企业环境法律责任 环境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relative
2、lag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further expand the pollu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civil liability, criminal liability and administrative liability in three areas of th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legal responsibility, and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
3、ations, the proposed extension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main body qualification, improve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construct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uch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that enterprises to actively take up the respon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 l
4、aw. 【Key words】: enterprise responsibility of environment lawenvironmentallaw我国目前大量存在的漠视环境利益、任意排放污染物和掠夺性开发资源的现象,多数都是由企业所实施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责任问题。企业环境责任不仅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低碳经济的要求, 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保证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企业的环境责任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实现。一,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内涵(一)企业环境责任内涵企业环境责任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学者对企业环境责任
5、的研究也是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发展而来的。如今,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环境污染问题也在全球化,企业对环境的责任问题也越来越处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导地位了。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概括学者们众说纷纭,但共同点都在于强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协调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企业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方面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把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在企业获得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尽到责任。它要求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以环境
6、保护为基础,通过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再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环境损害问题。其核心是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经营的基础环节,把企业的营利活动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二)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内涵所谓的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是指规定于法律中的企业环境保护义务,是企业必须予以履行的责任。它反映了社会对企业环境责任范围的认知以及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在落实企业环境责任上特殊功效的信仰。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环境民事责任、企业环境行政责任和企业环境刑事责任。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企业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统一,监督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一方面,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创造
7、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实现个体效率的过程中实现实质公平,进而实现社会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公平与效率在企业环境责任中应是相辅相成,平衡统一的。所以,我们在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立法过程中应注意“公正效率兼顾”从而实现企业个体利益之间、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人类利益与其他物种利益的平衡及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生态整体利益。二,目前我国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司法实践现状及问题(一)企业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实施的现实困境民事诉讼在应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违法行为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起诉资格的缺失。中华人民共和国
8、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1款。根据民事诉讼法,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也就是那些人身或财产权益直接受到他人民事不法行为侵害的人。因为环境侵权具有潜在性、间接性和侵害对象不确定性等特点,这显然对环境民事侵害的受害人十分不利。第二,缺乏对企业终止后环境法律责任承担的规制。环境侵权侵害对象广泛,侵害行为具有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及侵害程度严重等特点。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与企业终止后无须为之前的环境侵权行为负责存在矛盾。环境污染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损害结果的出现依赖于人
9、与环境的生态链。由于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重性,极有可能出现损害结果己产生,却无法确定环境侵权主体的情况。有时,企业的单个环境侵权行为不足以产生损害结果,但经过同种行为的多次累积,经过一定时间刁出现损害结果。这个时间差的存在有可能导致污染企业已破产。终止后,环境侵权的损害结果才显露的情况。企业一经注销,法律上的主体资格即告消灭。企业终止后,自然也不再具有任何权利义务。在中国,企业设立的门槛比较低,中小企业的存续期限不稳定,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很多中小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本来就比较脆弱。相应地,在发生环境侵权行为后,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能力也令人堪忧。这些企业如果被责令停止侵害,排
10、除妨害,则有可能使企业的运行停滞。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有可能宣告破产,逃避本应承担的环境民事责任,造成环境民事侵权企业将盈利成本转移给社会承担的结果。(二) 企业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实施的现实困境第一,环境侵权行政诉讼起诉资格的缺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虽然明文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但是,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仍然要受行政法上起诉资格要件和受案范围的制约。依据行政法的理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应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受案范围的,具体行政法
11、律关系中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如果环境部门怠于行使其监督企业的职权或不恰当地履行其职权,而依据传统行政法理论,这些受到侵害的人并非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因而欠缺起诉资格,无法通过行政诉讼程序救济自己的权利。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行政诉讼法关于环境行政诉讼起诉资格的规定有待商榷。第二,行政处罚形式多以罚款为主,环境执法具有软弱性、不彻底性。之所以法无威严,是因为我们在法律设计上存在很大缺陷。 张建宇,按日处罚能否解决水之忧,人民日报,2007.9。通过行政罚款方式来保证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承担不进如人意。环境执法存在“一低二高三难”现象,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执法举
12、证难、追究法定代表人责任难和强制整改难。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行政处罚最高额度不超过100万元,这就导致了部分公司在权衡利弊之后,长期恶意偷排、长期超标排放。第三,我国对企业环境侵权纠纷的主要处理方式为调解。环境保护法第42条第2款规定:“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2条第2款。在企业环境侵权的行政救济方面,我国通过调解方式来解决企业环境行政纠纷,不具有法定执行力,因而不能圆满的解决环境侵权纠纷。另外,我国的环境损害赔偿一般是通过民事诉
13、讼途径解决的,还没有建立起环境受害者行政补偿制度。但是,由于环境侵害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其受害者往往是不特定的多数人,因而实践中有很多环境侵权者无力支付巨额赔偿金,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环境受害者利益将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三)企业环境刑事法律责任实施的现实困境1,我国法律对危害环境的规定,均把从事环境违法活动,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环境保护法43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3条。水污染防治法第436条也作了类似规定。由
14、此可见,我国现行刑事法律中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多属于结果犯,要求的结果多为对人身或财产的实际损害。这显然与国家重在预防的环保政策背道而驰。环境犯罪具有潜在危险性和后果严重性等特殊性,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一旦实施,就将对环境产生现实及潜在的危险。如果这种危险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其结果必将造成对环境无可挽回的严重破坏。2,我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仍然坚持了传统刑法的价值目标和立法取向,强调对人身、财产的保护,而忽视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我国刑法第338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339条“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均规定了造成财产、人身损害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才构成犯罪,显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这种立
15、法取向为指导,刑法对于环境保护的立法存在保护范围小、法网不严密的缺点。3,我国目前采用“无罪过即无犯罪”的传统刑法归罪原则,无力应对当前复杂的环境保护形势。因为环境侵害行为具有特殊性,在一定情况下,单一的排污行为或开发行为或许尚不足以损害环境资源,然而,众多的行为累加则可能造成对环境的危害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采用无罪过即无犯罪的传统刑法原则,则无法追究不法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从而导致企业的盈利成本向社会的环境成本转化,不符合公正公平的法律观念。4,我国对企业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的规定尚不完善。关于环境犯罪,国际上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刑罚和非刑罚两种。现行刑法对环境犯罪规定了与
16、其他普通刑事犯罪相同的刑事处罚措施,即对自然人判处自由刑和罚金,对法人则采取双罚制。这种刑事处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实现了对潜在环境犯罪分子的威慑,但却忽视了对环境利益的补偿。目前,我国仍然只能通过由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方式去恢复环境。另外,我国的非刑罚措施规定尚不健全,没有形成环境犯罪的处罚体系。 王述勋,论公司的环境法律责任,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 ,2008年,第28页。三,美国企业环境责任的立法与实践及借鉴发达国家在企业环境责任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为他们较早建立起了庞大的工业体系,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因而对其国内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就迫使这些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论企业环境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1 企业 环境 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