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修订三人谈(杨立新.doc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修订三人谈(杨立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修订三人谈(杨立新.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修订三人谈“民商法前沿”系列讲座现场实录第316期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 张新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 姚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上传时间:2008-8-21内容提要: 2008年2月25日18:30,在明德法学楼601徐建国国际报告厅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第312期民商法前沿论坛讲座。我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教授,我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张新宝教授,以及我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法教研室主任姚辉教授进行了题为“我国道路交通
2、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修订三人谈”的精彩对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吴春岐主持了论坛。 首先,杨立新教授就第76条的修改背景提出了几个问题。杨立新教授认为在原第76条中没有规定过失相抵,同时在减轻机动车责任方面,减轻幅度有些过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关系共有三个方面,整体适用无过失责任并不周延。张新宝教授提出关于第76条的批评主要来自于汽车运输行业和保险行业。张教授认为国务院无权提请修改第76条,而且第76条的修改并不完善,有些应该改的地方没有改。 其次,杨立新教授就第76条的进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杨立新教授认为新第76条的归责原则现在是过错推定原则,同时规定
3、了过失相抵,而且在条文中规定了“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显示出了立法的进步。张新宝教授认为“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可以在司法中解决,没有必要修改。对于第76条的归责原则,张新宝教授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应该是无过错原则。姚辉教授认为每个人可能对条文本身有不同的解读,关键问题在于本条的司法审判实践问题,尤其是如何把握“减轻”。 随后,教授们提出了新76条的缺点。杨立新教授认为第76条并没有区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3种具体情况,而且认为第76条的3个“过错”本身含义不同,同时第76条第2款第2项中的“故意碰撞”一
4、词使用不准确,缩小了应有的范围。张新宝教授和姚辉教授对于杨立新教授提出的3个缺点表示了完全赞同。 最后,三位教授就如何对待第76条的缺点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杨立新教授认为应该区分适用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同时对于第76条第2款第2项中的“故意碰撞”一词应做扩张解释,在规定“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时,应该同时规定“不低于百分之五”。张新宝教授认为保险费用的降低,赔偿费用的提高是一个进步。姚辉教授指出了现实中处理交通事故先保险后责任的现象。 三位教授语言幽默风趣,睿智深刻,视角新颖独到、资料翔实丰富、分析鞭辟入里、深入浅出,赢得了全场同学的一致好评。最后三位教授还就同学们
5、的提问,与大家做了进一步的交流。讲座在同学们的阵阵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李天帅) 主讲人: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张新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姚 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主持人:吴春岐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时 间:2月25日(周一)18:30地 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徐建国际报告厅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们本学期“民商法前
6、沿”论坛的第一讲,非常荣幸邀请到杨立新老师、张新宝老师、姚辉老师到我们“民商法前沿”论坛做客。今天报告的主题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修订三人谈”,我手上拿的这本书是杨立新老师、张新宝老师、姚辉老师三人合著的侵权法三人谈,很多同学可能都看到这本书了,里面的内容是非常深入,又是非常活泼的。今天我们就借鉴这种形式开辟了一个“锵锵三人行”的论坛,关于具体内容以及各位老师的介绍我就不再多占用大家的时间了,从座无虚席的盛况来看,大家一定期待已久了,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演讲!(掌声) 杨立新老师:我先说一个开场白,我们三位是我们人民大学法学院民法教研室的三套马车,我是基地这一套马车;张新宝老师的民法
7、学研究会的马车;姚辉老师是我们的领导,是我们民法教研室的主任。但是我们都是互相制约的,在基地里面他们是我的专职研究员,在学会里面我们都又在秘书长的统一领导下,在教研室我们又都是姚辉老师的部下。我们三个人代表了我们人民大学法学院民法教研室的水平,当然还有王利明老师,但是他的水平比我们高得多,他代表我们的最高水平,这里我们只代表我们自己的水平。今天这个讲座是我们上个学期就策划好的,在上学期末王胜明老师来做讲座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说更多的话,这样我们三个人就专门做一场讲座,我们就可以谈一些我们自己具体的想法。刚才主持人也说了,侵权法我们三个人谈的很开心,这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后来法制日报的编辑要我
8、们几位推荐2007年的一本书,我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把我们三个人合写的这本书推荐上去了。张新宝老师: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说话的人,总是说的多一些,今天我会约束一下自己,新年要有一个新气象。(笑)多听两位领导的见解,我自己少说,如果有说的不清楚的地方,大家可以写邮件与我交流。 姚辉老师:实际上我们三个人合做一场讲座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但始终三个人老师缺一个人,上次三个人真的凑齐的时候,偏偏又是别的人主讲,当时讲座结束以后,都有一点意犹未尽的感觉。特别是在那样的场合,在听别人讲的情况下,有很多的想法就被激发出来的,就象杨老师所说的,当时由于时间等各方面的限制,我们没有畅所欲言。其实那场讲座结束以后我
9、们就想举办这场讲座,但是临近期末大家忙着准备考试,所以就拿到了这学期来举办。如果这样演讲的效果好的话,我们准备把这个品牌做下去,不一定叫锵锵三人行,我们也可以叫哼哼三个人,(笑)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侃下去,侵权法已经出版了,下一步我们可以侃人格权法等等,一点一点的进行下去。我建议一下,站在教研室的角度来说,我还是官大一些,我们三个人也不能乱说,恐怕需要围绕着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来谈自己的看法。 杨立新老师:我建议我们分为四个题目来谈,第一个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修改的背景;第二个问题,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修改的进展;第三个问题,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存在的问题;第四个问题,对于新道路交
10、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第一个阶段: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修改的背景杨立新老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公布实施以后引起了很多的反对意见,当时的情况就好象这条规定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当时我也是持反对意见,好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小短文,也认为这条的规定是存在问题的。但是后来仔细研读,这条规定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特别的大,上次我也简单的谈了,这条规定有三个问题是没有解决的,但是三个问题当中有一个问题是假问题,三个问题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这个条文当中没有规定过失相抵,这个问题从条文来看,好象是一个问题,但其实不是一个问题。第76条是侵权法的一个特别条款,这样一个条款应该适用侵权法的基本规
11、则,这个条款当中没有规定过失相抵,当然适用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同时,也应该适用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第2条,这条过失相抵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不存在什么问题。虽然该条没有明确规定过失相抵好象有一点点的遗憾,但是可以有其它法律适用的方法来解决,这是第一点问题。第二点存在的问题就是,在机动车一方完全没有责任的情况下,损害完全是由非机动车一方或者行人的过错造成的时候,这种情况下,规定了一个减轻责任的规则。这个规则我们认为它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则当中的一个优者危险负担责任的体现。即使机动车一方对事故的损害完全没有责任,损害的过错都是受害人一方造成的情况下,但由于你是机动车,所以你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12、王胜明主任在上一次做讲座的时候讲到,这才体现了无过失规则,我认为这个说法好象不是很准确。问题大概就出在这里,这个问题就是,减轻责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减轻责任好象减轻百分之十的责任也是减轻责任,减轻责任减轻百分之九十的责任也是减轻责任。如果减轻责任减轻到百分之九十的责任,那就剩下百分之十的责任,如果要是减轻百分之十的责任,机动车一方就要承担百分之九十的责任,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减轻责任的幅度不是很大的话,这对于机动车一方是不公平的。我们看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当中规定这种情况的时候,规定了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十的责任就可以了,假如让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超过了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甚至
13、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合法的,但是这里责任就是不公平的。如果机动车一方完全没有责任,还要让他承担这么重责任的话,恐怕对机动车这一方真的是不公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按照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标准,造成一个人死亡的时候,大概要赔偿三十万到四十万元,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十的责任,大概要赔偿三万到四万人民币;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二十的责任,大概要赔偿六万到八万人民币,机动车一方承担百分之九十的责任,大概要赔偿三十几万人民币,这种情况就不是很公平。这样一个条文就存在,减轻责任的弹性、幅度太宽,由此我们在掌握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差错。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也就是说,减轻责任是可以的,但是要有
14、一个幅度。第三点存在的问题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二款当中规定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按照原来第76条的规定,这部分要适用无过失责任,适用无过失责任我们就会看到一种情况,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相互之间发生了交通事故,这里面其实不是一种情况,应该是三种情况,那就应该是,机动车一方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损害的,还有就是非机动车一方造成机动车损害的;再有就是双方之间造成损害的。这三种情况如果都适用无过失责任,这里面可能会发生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一方或者行人之间造成损害的,这种情况下适用无过失责任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对机动车可以苛以很重
15、的责任,机动车无过失也要承担赔偿责任。反过来说,如果非机动车或者行人一方的过失造成机动车一方损害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会存在一个问题,对这种情况也要适用无过失责任的时候,合适还是不合适?好象不合适!非机动车或者行人一方与机动车一方相互之间都造成损害了,这里面其实是两个侵权行为,是不是双方都适用无过失责任,这样对还是不对?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也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我们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没有修正之前,我们通常是说,机动车一方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损害的,要适用无过失责任,其他的不应该适用无过失责任,这个问题大概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我认为原来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存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三个
16、问题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学界都进行了很深入的讨论,张老师我们几个也专门参加了由人大法工委举办的法律专家论证会,在这次会议上由很多的法律学者参加,其中还有汽车司机的代表以及保险公司的代表,在这次会议上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做了一个明确的定性,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张新宝老师:杨老师说的比较全面,有一些相关的会议我也参加了讨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在还没有生效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反对意见,最激烈的意见来自于两个行业,一个是汽车运输(出租车)行业,在过去的道路交通处理办法所适用的应该是过错责任原则,并且是比较严格的过错责任原则。那么,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2款适用了无过错责任原
17、则,也就是说,你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也可能要承担一些赔偿责任,只是比例大小的问题。另一个行业是保险行业,这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有关的还有一些条文,涉及到强制保险的规定,保险业也是有意见的,这样的意见后来又得到了进一步的蔓延,例如学术界,学术界本身有一些同志是反对无过错责任的,象王卫国教授,他们也借此机会对这一条文表达着不满,因为这个条文里面有一种侵权,在我看来狭义的理解就是,机动车对于行人或者非机动车一方造成损害的,应该适用无过错责任,很多学者对此表达了反对意见。比如王利明老师也是反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但是他没有对此问题发表强烈的意见,尽管他在书里面总是轰轰烈烈的批判无过错责任原则,主张公
18、平责任,但是在法律出台以后他没有表示强烈的反对意见,没有发表反对意见我想可能也有一些政治上的原因,因为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委员。但是这一法律的起草除了体制内的民法学者以外,没有邀请其他研究民法的学者参加起草工作。所以,这部法律出台以后王卫国教授就大发雷霆,批判了一通,说这部法律都是一些研究行政法和刑法的人起草的,而与民法格格不入。其实,问题不是这样,这只是给了一次机会来批判无过错责任原则,来推销自己的过错责任一元化的原则。后来这种思潮一直在蔓延,这种意见反映到了一些人大代表那里,所以在最近一两年里面有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就提出了鲜明的反对意见,反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并
19、且提出要进行修改。常委会面临极大的压力,在后来修改的过程中我们发表了一些不同的意见,这个意见就是国务院并没有权力去提请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权利,第76条本身不是一个行政管理方面的条文,而是涉及到平等主体之间的损害赔偿问题,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起草的过程中国务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本质上来说,76条与国务院的行政管理没有太大的关系。无论是好还是错都不应该是国务院提出来的事情,这是我第一点想法。第二点想法就是,因为当时就知道他们要修改成什么样的条文,所以改不改都没有什么意义,就象杨老师刚才所说的,该改的地方没改着,不该改的地方可能有改了,由此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第三个想法就是,这个想法应该
20、说是根深蒂固的,这一个放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里面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几天我正在给审批案例要览看稿子,我得出来的结论就是,道路交通事故是侵权责任案件当中的第一大类,数量上面是最多的;第二类是医疗事故,接下来涉及的是一些与安全保障义务有关的案件,其他的都是一些零星的侵权案件。那么,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案件在侵权法里面是最多发的,这样一个涉及到千家万户有关的问题,人大常委会有没有权力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里面来加以规定,我认为是存在疑问的。我认为,它应该属于基本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应当在民法里面或者民法的某一部分进行规定,比如侵权责任法里面加以规定,由全国人大代表来加以规定。大家想一想,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二十
21、多年来,其实中间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尽管在当时来说它是一部比较好的法律,我想每年没有那么多人大代表对民法通则这一个条文或者那一个条文提出修改意见,为什么呢?因为它行使着宪法规定的基本民事法律的立法权限,一个人是说了不算,只要在大会上多数人通过就可以了。那么,在这样一个常委会上面通过的涉嫌是基本民事法律的法律,一个代表、两个代表都有可能出来去挑战这一法律背后的合宪性,因为它没有提高到这么高的认识上来。与此相适应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都遇到了相同性质的问题,我就先介绍到这里。 第二个问题,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进展杨立新老师:我觉得在这三个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和变化。
22、第一个方面,道路交通事故的规则原则问题,上一次王胜明主任来做讲座的时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现在的76条规定的是过错推定原则。我们看看这个情况,我们的道路交通事故问题关于归责原则问题到现在都变化了四次,原来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之前,在民法通则的指导下,大家认为,道路交通事故是高速运输工具,我经常讲一个故事,在民法通则刚刚实施的时候,1987年新疆高级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了一个请示,提出来拖拉机算不算高速运输工具?这个问题把最高法院民庭的法官气的够呛,拖拉机能够算高速运输工具吗?不能算!当时只是打电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没有作为正式的批复进行回答。对于汽车的性质应该是认定为高速运输工具,由此就适用民法
23、通则第123条的规定,但是民法通则实施不久,在1988年的时候,公安部就开始起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在起草的过程当中他们的态度很鲜明,要确定过错推定原则,而不适用无过失原则。其中的理由就是,如果适用无过失责任的时候,不容易确定双方交通事故的责任;如果用过错推定责任,一方面能够给机动车一方很高的注意义务,同时,由机动车一方提出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如果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机动车一方可以不承担责任。在起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过程当中,公安部多次反复的征求最高人民法院民庭的意见,最高法院提出了很多意见,认为还是应该适用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但是公安部始终坚持他们的意见,后来国务院在通过道路交
24、通事故处理办法的时候采用的是过错推定原则。这就从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的立场上变成了过错推定原则。这样原来的高速运输工具就只剩下火车、飞机了。尽管后来铁路法坚持了铁路事故的责任的无过失责任,但是大大的提高了受害人故意的范围。只要受害人故意在铁路上坐、卧、停留的都是受害人的故意,铁路方面都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从世界各国的立法来看,道路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采用无过失责任的也有很多国家,所以,在这点上我们也觉得改成无过失责任,这样对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可能会更好。但这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又修改成过错推定责任了,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在二十年间变化了四次。在这个问题上,王胜明主任在上一次的报告中讲了确定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交通安全法 我国 道路交通 安全法 第七 十六 修订 三人 立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