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审批制度研究论文[法律论文].doc
《并联审批制度研究论文[法律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并联审批制度研究论文[法律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年并联审批制度研究论文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 工作总结 | 单位总结 | 个人总结 | 半年总结 | 述职报告 | 工作汇报 | 调研报告 | 工作计划 | 实习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阅读下载 摘要: 作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并联审批制度对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看,并联审批制度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并 联审批制度的组织架构、部门间协调以及对其监
2、督管理等问题。 关键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政务服务中心 并联审批 多阶段行政行为 一、并联审批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并联审批产生的背景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是包括行政审批的设定权限、设定范围、实施机关、实施程序、监督和审批责任等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 行政审批制度是我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治理腐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改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指既要减少不必要的审批项目,还应调整行政审批的权限,减少环节、规
3、范程序、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加强监管、明确责任,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通过改革政府审批权逐渐由中央分散到地方。不过,这个时期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只是一种行政权力框架内的调适,仅仅局限于政府系统内部。进入二十一世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国务院加大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成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发布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项改革作了统一的部署,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 2002年至今,国务院共进行
4、了六次行政审批项目的改革,共计取消和调整了2232项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比重61.96%, 地方政府更是将原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半数进行了取消和调整。 2.行政许可法的颁布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作为中国的第一部行政许可法,它是在进一步推进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出台的,也是世界上以单行法形式颁布的第一部行政许可法,其颁布和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它的通过标志着中国行政许可制度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它对于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成果,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
5、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主体、程序、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各方面从制度上予以规范和创新,抓住了行政许可制度的瓶颈所在,使得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也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法律依据。同时行政许可法对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界定,第12条从肯定的角度规定了有限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等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第13条则从否定的角度规定了公民法人等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
6、能够自律管理、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的事项,从而确立了行政许可在设立方面的个人自治优先原则、市场调节优先原则、行业自律优先原则、事后监管优先原则。这四大原则不仅为公民个人、法人和社会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留了足够空间,而且为公民个人自由、社会自治、市场竞争提供了充分的法律基础,还为政府的行政许可权力设定了法律的边界,使政府的行政权力进入了有限政府的境界。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从行政审批的泥潭中脱身,集中精力行使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促使政府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化。 3.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 政务服务中心,指的是在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指
7、导下,政府职能部门通过集中办公的组织方式,采用高效和先进的服务手段,为公民或社会组织提供一体化服务的新型服务机构。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政府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集中受理、办理行政许可等政务服务的行政机构,是地方政府政务公开、有效监管、廉洁勤政的重要载体。 除了解决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之外,政务服务中心也在政府和群众之间起了一个缓冲地带的作用,在政府职能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使群众与政府或涉及行政审批的部 新思路、新方法,比如集中办理、并联审批制度等被应用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中。 (二)并联审批的涵义 1.行政审批的概念界定 目前,人们对行政审批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主要是由于行政审批的范
8、围繁杂且不明晰以及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造成的。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贯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五项原则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中对行政审批的定义,行政审批是指行政审批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这一定义采用了实质认定的方式,把握住了必须经过行政审批机关同意这一实质,较全面的概括了行政审批主体、相对人及行政审批项目的范围,在实践上比较可行。 行政许可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
9、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这与国务院关于贯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五项原则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中对行政审批的定义实质上是相符的,本文即是从这一意义上使用行政审批概念的,即将行政审批视为与行政许可相同的概念。 通过对行政审批定义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行政审批的主体是依据法定授权、有相关管理权限的政府行政机关。在具体实施中,行政机关还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除行政机关以外,一些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也承担实施行政许可的职能。这些组织一部分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合法性,另一部分是行政机关下属的具有业务连带关系的事业单位或其他法人组织。第二,行政审批是准予特定的相对人享
10、有某种权利或具有某种资格、能力的一种授益性具体行政行为。第三,行政审批一般以法律的禁止为前提,法律如果对相对人所从事的活动没有禁止性的规定,行政审批即无存在的余地。第四,行政审批对行政主体既有职权性,又具有职责性,是职权与职责相重叠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三)并联审批制度的意义 1.实现政务公开、促进职能转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指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对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并联审批制度规定各审批部门需将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律法规依据、需具备的法定条件、需提交的
11、申请材料、承诺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等行政审批有关的详细信息,通过印制办事指南,在网上、政务中心大厅公布等方式发布给社会公众,使申请人通过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上述做法正是政务公开基本精神的体现,也符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2.方便公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 并联审批系统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拓展时空的局限,公众和企业只需要在单一机关办事,一次性提交办事申请,政府机关在一处受理,提供全程服务。公众和企业不需要到每一个具体的行政审批部门,并可在指定的地方交接办理文档,从而缩短群众的办事时间。企业和公众可以通过并联审批应用平台获得全面、准确的办事要求,免去企业多次提交资料
12、的麻烦,实现一站式受理新办公模式,而不必多次往返于各个办事部门之间,减免企业和公众的办事程序。 3.解决信息孤岛、整合业务流程 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各职能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各部门系统间无法融合,信息资源难以整合,使得行政审批制度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困难,无形中造就了诸多的信息孤岛。CSM 整合论认为,整合是围绕特定目的,通过将分散的资源集合,使用各不相同的方法,根据完整性与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调整、组合、配置,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整合政府资源,整合企业和居民信息资源,使政务资源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拥有的资源财富,增加资源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从而增加政
13、务资源的产出。 并联审批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渠道为技术手段,吸纳了所有的前置审批部门,不再需要每个部门抽调专人到专用地点进行办公,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信息都实时进入了系统数据库,用户可以快速、便捷地查询需要的各类资料,既满足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也使得政府实现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极大地促进了决策的科学性。就政府信息化而言,政务公开和信息共享是关键,扩大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当前政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 二、并联审批制度的实践认识 (一)网上并联审批制度分析 1.网
14、上行政审批 网上行政审批是推行电子政务的产物,也是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容。我国网上行政审批建设始于2000年,现如今各方面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央及各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积极推进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网上行政审批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公文审批物理时空的局限,提供了高效率、全透明、全天候、全方位的在线交互服务,大大提高了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效率,是信息化时代大势所趋,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烙印之一。 网上行政审批,是指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结合最新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审批文档电子化为前提,以审批无纸化为基础,以审批全程网络化为关键,以
15、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为目的,集居民和企业网上申报(现场申报)、公务员网上审批、监察机关网上监察三位于一体的行政审批新模式。网上审批的各环节是跨地区、跨行业、无纸化快捷地在网上完成的,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网式服务。如果说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的主要是内部办公业务,那么网上审批系统则是面向企业和个人,是政府职能的外部表现。网上审批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业务流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2.网上并联审批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各级政府利用网络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网上协同办公、并联审批构建起一个统一的法律平台。网上并联审批就是网上行政审批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谓网上并联审批,就
16、是由政府牵头,成立并联审批管理组织,对申请人的申请涉及需要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审批的,由并联审批中心通过专用计算机网络传输给相关审批部门同步审批,相关审批部门受到审批中心抄告的事项后,对审批申请的事项进行审查,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批事项的审批工作,同时将审批的结果通过专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和反馈,相关受理部门按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办结,以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反馈、先证后照、效能监察、定期回访为主要程序,结合相关部门一门式办理与多部门并联审批为一体的审批模式。 (二)并联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 1.部门层级和组织制度有待完善 并联审批单位的范围较狭窄。一是参加并联审批的同级单位范围有限。从我国
17、实现并联审批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只有部分政府部门实行了并联审批。这些部门主要是建委、工商、公安、消防、卫生等单位,而在实际的审批事务中,不只涉及到这几个部门。所以,相较于行政审批的需求而言,并联审批单位的范围还比较窄。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并联审批的政府部门。二是参加并联审批的上下级单位范围有限。我国目前并联审批单位范围较窄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上下级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缺乏并联审批。开展并联审批的部门主要是同级行政主管部门,但是在实际行政审批工作中,下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事项很多是需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先进行审批的。所以,如何打破层级限制,开展上下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并联审批,也是目前我国并联审批面临的重要难
18、题。 并联审批的组织制度有待健全。现阶段来说不仅参与并联审批的部门太少,而且并联审批制度服务对象仅限于企业法人,把大量分布广泛,经营分散,最需要加入并联审批的个体工商户排除在外。此外登记机关与审批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的协调沟通机制,往往各行其政,相互扯皮,影响了审批效率的提高。尽管各地政务服务中心都在探索并联审批的方式,但实际情况是只有部分地区的政务服务中心在企业注册登记等涉及前置部门少的许可项目实施并联审批,建设项目等涉及前置部门多的项目几乎都没有真正实现的并联审批。这其中的原因在于:首先,并联审批制度涉及部门较多,需要部门之间充分协作,这使得原本相互独立的部门之间及工作人员之间难以从心理上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律论文 并联 审批 制度 研究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