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交通肇事罪中的自首问题.doc
《试析交通肇事罪中的自首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交通肇事罪中的自首问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析交通肇事罪中的自首问题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交通肇事罪也成为常见多发性犯罪。一直以来,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自首问题在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又很大的争议。本文拟通过自首与履行行政强制义务的关系、自首成立的条件、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性质、立法传统几个方面来论证交通肇事罪可以成立自首,并分析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几种情况与处罚原则。论文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自首 行政强制义务一、交通肇事罪自首问题讨论的必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成为有车一族。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交通肇事案件也增长迅速。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自首问题,特别是交通肇事后报案等候处理是否成立自首的
2、问题,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务中都存在较大争议,不利于刑法的统一和司法的公平公正。(一)理论界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第一种观点认为,交通肇事后报案等候处理构成自首。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保护现场,积极抢救伤员,并报案的应该认定为自首。2.第二种观点认为,交通肇事后报案等候处理不成立自首。持该种观点的理由是在交通肇事案件中,肇事者在事发后主动报告公安机关,是其法定义务的义务。履行法定义务不能作为自首情节,法律已经对其进行了评价,因此不再适用作为一种奖励措施的自首制度,以免双重评价。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有三个档次,其中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加重情节,而不逃逸就是主动接受
3、法律追究亦即自首,交通肇事罪已经把该罪的自首作为一种基准状态,所以一旦交通肇事中认定自首,等于是对未逃逸进行了两次从宽处理,违背了刑法设定不同法定刑的本意。3.交通肇事后报案等候处理不必然构成自首,只有在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情况下才构成自首。该观点认为,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肇事者在事发后没有逃逸,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主动向公案机关报案或自动投案,不一定构成自首。因为有些交通肇事的犯罪嫌疑人虽然自动投案,但却向公安机关撒谎,对自己交通肇事的犯罪事实百般抵赖,所以只有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才能依法认定为自首。(二)司法实务界判罚不一,意味着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种行为,会面临两种不同的司法判决结果,不
4、利于刑法的统一和公平1.近年来,重大、恶性交通事故频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要求严惩肇事者的呼声不断。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于打击严重交通肇事罪的客观需要,在最近公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中规定,“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而交通肇事逃逸后向有关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可以认定自首”。此规定一出即在社会上和法学界引起极大争议。2.北京延庆法院判定交通肇事后报警系自首。与浙江的做法相反,北京延庆法院最近在审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中,对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仍认定为自首。二、交通肇事罪不应排除自首(一)认定交通肇事罪的自首不会产生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肇事罪 中的 自首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10043.html